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終究,還是老王救了老王,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首席人物觀,作者 | 小葵、陳默,編輯 | 江嶽
錢和人,商業故事裏最動人心弦的兩個因素,在這個故事裏被同時拉到了高值。
6 月 29 日,美團發布公告,宣布将以現金約 2.33 億美元、債務承擔約 3.67 億元及現金 1 元,完成人工智能公司光年之外境内外主題 100% 股權的收購。這串數字背後的故事是:光年之外的創始人王慧文,因為身體原因,不得不離開。
一家被高度關注的明星創業公司,還沒來得及創造出價值,一位有足夠經驗、财富與信念的創業者,還沒來得及衝刺加冕,故事草草收場。
美團接手,成為這個遺憾故事的温情結局。至少,火種被保留,今後有了繼續生長的機會。
創業的故事從來如此。它披着激動人心的外皮,但真正穿上它,種種意外和艱難,會變成皮膚才能感觸到的粗粝。在信心搖擺的當下,創業變得尤為艱難和兇險。在這個老王拯救老王的故事裏,有人感知到温情,有人嗅到資本操作的陰謀,但至少,還是有很多人,接收到了全力前行的勇氣與信心。
01 在美團的日子
2023 年 4 月 6 日,王慧文曾經更新一條朋友圈," 新辦公室第一天,切個蛋糕 ",定位是搜狐網絡大廈——距離美團總部大廈 17 公裏。
此時距離他宣布從美團正式退休,過去兩年多。也是他第一次單兵作戰,成為一家創業公司的老板。
在此之前,關于王慧文的标籤一直是:王興最重要的創業夥伴、與王興睡在一個屋的大學室友。總之,總與王興有關。
直到 AI 大模型的浪潮湧來,王慧文獨自跳上了衝浪板。王興,成為那個在背後給他助力的人。
一個例子,就是王興掏出了 500 萬美元,給了他創辦的光年之外——王慧文的目标,是要打造中國的 OpenAI。王興還為王慧文打氣:"AI 大模型讓我既興奮于即将創造出來的巨大生產力,又憂慮它未來對整個世界的衝擊。老王和我在創業路上同行近 20 年,既然他決心擁抱這次大浪潮,那我必須支持。"
曾經作為美團二把手的王慧文,面相温和,但在媒體的報道中,他 " 性格豪爽,作風硬朗,行事則謹慎低調 "," 喜歡從 0 到 1 的快感 "。他與王興分工明确,王興設計美團的頂層戰略,是帥,長于指揮;王慧文負責戰略落地和執行,是将,長于帶兵打仗,兩人配合非常默契。外界一度把王興、王慧文和負責技術的穆榮,稱為美團的 " 鐵三角 "。
" 王興的父親是企業家,做企業家沒有必要事事躬親。我是農民的兒子,我的出身給我留下的印記是,我得認認真真幹活。" 王慧文曾這樣説。
他參與了美團的幾乎每一場大戰,并很大程度影響了戰争的結局。比如千團大戰中,他抓住了投產比的重要性,在頭部玩家紛紛燒錢的時候,堅持邊算賬邊擴張,保持行業前三,再以田忌賽馬的方式勝出。" 要做前三裏 ROI 最大的,而不是體量最大的。"
圖:千團大戰
另一場硬仗,是從 0 到 1 搭建美團外賣業務。最初這個業務并不被看好——王慧文 2020 年曾在清華的一節產品課上表示,剛開始燒錢的時候,投資人覺得自己 over-aggressive,外賣業務是一邊補用户,一邊補騎手。" 但今天,外賣估值在美團的業務板塊裏,大概占 1000 億美金,而美團外賣歷史總計虧損大概 130 億人民币,不到 20 億美金。站在今天看,投資回報率‘挺高’。"
這些戰役,成就了美團,也成就了王興和王慧文。區别于他們折騰過的那些創業項目,美團,讓他們成為了被景仰的人。
但,互聯網的故事總離不開變化。
2020 年 12 月,宣布從美團退休時,王慧文在郵件中提到,自己離開,是因為 " 一直以來我都不能很好的處理工作與家庭、健康的關系;也處理不好業務經營所需要的專注精進與個人散亂不穩定的興趣之間的關系;不熱愛管理卻又不得不做管理的痛苦也與日俱增;我也一直擔心人生被慣性主導,怠于熟悉的環境而錯過了不同的精彩 "。
某種程度上,他生性喜歡折騰,也向往更加流動的狀态。但在美團,一旦投入工作,王慧文就會變成拼命三郎。業務管理會上,他會細致到追問一個數據波動的原因。周末兩天,周六全天開會,周日半天高管會,他每周留給自己和家人的時間,只有半天——自然是沒精力去經營那些 " 散亂不穩定的興趣 "。
如同多數人會在中年時反思人生,追尋意義一樣,離開美團後,王慧文一度用不停的嘗試來對抗 " 中年危機 "。
從美團退休 48 天後,他出任快手科技非獨立執行董事。2022 年 11 月,他的即刻賬户上顯示,他在關注 Crypto(加密貨币),比如 Web3。今年,随着 ChatGPT 的大火,他親自上場,創立人工智能公司光年之外。在招募人才的英雄帖中,他稱要組隊擁抱新時代,打造中國 OpenAI。
不停嘗試,直到找到最合适的業務,這是他曾經在美團無比熟悉的方法。
在美團,新業務的嘗試總是頻繁,尤其在大家都在燒錢尋找新增長的那些年裏。只是,美團更加務實——也可以用另一種説法:摳。王慧文曾經提到,美團推出過很多 " 試一下 " 的業務,決策特别快,有時候一個晚上就決定了,但關停也快,一旦發現不靠譜,就及時止損。
顯然,對待光年之年這個項目,王慧文不只是打算 " 試一下 " 而已。
02 從清華開始
光年之外所在的搜狐網絡大廈,就在清華西門——清華幫的創業者,似乎總喜歡繞着母校建公司。
很多故事的源頭,确實也存在于清華園裏。
1998 年 8 月底的一天,在清華園 26 号樓 619 宿舍,王慧文見到了王興。他們都是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無線電專業的新生,也是室友,王慧文睡下鋪,王興睡上鋪。
圖:王興(左三),王慧文(右二)
兩人出身不同。王興是從福建龍岩一中被保送而來。他出生在龍岩一個富裕家庭,父親王苗是當地一家水泥廠的廠長。而王慧文則來自大連一個農户家庭。因為年長王興幾個月,王慧文被稱為 " 老王 ",這個稱号被延續至今。另一個被廣為流傳的轶事,是兩人都是學渣,長期霸守年級倒數,只是一個是因為忙着研究創業,一個忙着打遊戲。
最後,這個 6 人間宿舍裏,5 個都投身了互聯網創業。這是精英與時代的相互選擇。互聯網在千禧年之後展現出的廣闊前景與勃勃生機,吸引了最優秀的畢業生湧入。比如現在匯聚了大量 AI 公司的搜狐網絡大廈,在當時是無數清華畢業生從學校到職場的中轉站,先實習,畢業時争取留下,人生的後半程似乎都可以圍着清華緩緩展開。
人類的很多劇本都寫滿相似性。變換的可能只是主角名字、場景,但只要往回多看幾眼,就會發現,重復才是人類的命運。
如今吸引清華幫創業者的,變成了 AI 行業。搜狐網絡大廈所在的清華科技園,如今已經迎來了王小川的百川智能、曾經屬于王慧文的光年之外、唐傑的智譜 AI,這些都是風光無限的明星創業公司,創始人都是清華畢業。
在創業大潮興起的這些年裏,清華确實盛產追崇技術的理想主義者。
在 AI 成為 " 全村希望 " 的當下,更是如此。關于在 AI 界的清華幫,有稿件曾一一詳細列舉:商湯聯合創始人楊帆、循環智能創始人楊植麟、銜遠科技創始人周伯文、深鑑科技聯合創始人姚頌、地平線聯合創始人黃暢、文遠知行聯合創始人李岩、輕舟智航創始人于骞、禾多科技 CEO 倪凱……
王小川也曾經在朋友圈裏這樣感慨:
"Open AI 的成功,首先是技術理想主義的勝利。中國需要自己的 OpenAI,就需要技術理想主義。大廠受自己的業務牽引,追逐資本熱點的創業公司更動作變形。不止如此,這種理想主義還需要有愛國之心、商業智慧和學術尊重,去獲得政府支持,推動企業聯盟和學術界協同。中國能誕生自己的 OpenAI 。"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王興與王慧文在 AI 賽道重逢,似乎也不讓人意外了。
在王慧文宣布創立光年之外後,王興以個人身份參與了 A 輪融資,并出任董事。"AI 大模型讓我既興奮于即将創造出來的巨大生產力,又憂慮它未來對整個世界的衝擊。老王和我在創業路上同行近二十年,既然他決定擁抱這次大浪潮,那我必須支持 "。此後,在美團财報電話會等場合裏,王興也表達過對 AI 的興奮——這是屬于創業者的敏感,或許也是清華理工男的基因所致。
于是,當王慧文因為身體原因無力繼續光年之年的故事,王興也就成了最适合的 " 托孤 " 人選。
03 别離
人類總熱衷于贊美那些嶄新的開始、付出漫長心血的堅持,但實際上,多數時候,選擇離開和放棄,是更加艱難的事情。
對于王慧文這樣的人物,也是如此。
王興以學習機器著稱,曾經頻繁更新的飯否,讓他的廣泛興趣為人所知。從這個角度來看,王慧文與王興是類似的人,對世界保持着高度熱情與好奇,興趣廣泛。對邊界的不斷拓展,也成為美團最重要的特質,外賣、酒旅、打車、充電寶、共享單車……這些看似不相關的業務,慢慢撐起了美團的市值。
只是,看起來,王興能把美團業務與個人興趣進行更好的分割,而王慧文,盡管曾經在美團二号位的位置展現過自己骁勇善戰的一面,但從他宣布退休的文字看來,十幾年持續專一的創業,是以犧牲了一部分自我為代價的。
畢竟,年輕時候的王慧文,在拿到賣掉校内網的錢後,會去歐洲、東南亞 GAP 一年——同樣拿到錢的王興,選擇的是繼續創業做飯否。盡管他們後來又再度聯手,但人生岔路口的不同選擇,顯然也是兩人不同性格的寫照。
對于王慧文而言,從美團退休,是一場忠于自我的别離。那是一場友好的分手,美團提前進行了人員上的安排,消息宣布時,老王和老王互道祝福。
此後 2 年多,王慧文一直在看新的機會。他看過 web3,看過 AI,直到 ChatGPT 掀起大浪,他最終鼓起勇氣,扛起衝浪板,親自下場——這是另一種勇氣。
從大公司到創業人,無數人看到了這場機會。美團和王興的背書,以及王慧文已經被驗證過的能力,諸多因素交纏," 二把手 " 王慧文終于走向 C 位。
當然,這意味着更大的壓力。
抑郁症的發作,背後往往有着復雜的原因。它就像一只攝魂怪,會吸走人身上所有的光芒和力量。作為創業者的王慧文,此前沒有在公開場合展現過這樣的艱難一面,他積極同步着項目進展,給自己、光年之外以及所有同行者,灌注着信心。
直到,那只攝魂怪讓他不得不暫停工作,接受治療。一家被高度關注的明星創業公司,還沒來得及創造出價值,一位有足夠經驗、财富與信念的創業者,還沒來得及衝刺加冕,故事草草收場。
美團的接手,成為這個遺憾故事的温情結局。
當然,這并非一場單純的救贖。王慧文與王興、美團的密切關系,決定了美團必須加倍謹慎處理這場收購。作為上市公司的美團,需要對股東負責,也需要扛住監管。從收購價格、光年之外完整并入美團等操作來看,這場 " 老王 " 救 " 老王 ",暫時沒有不妥之處。
而 AI 大模型依然是今年乃至未來幾年最重要的風口,以收購的方式充實美團的 AI 能力,對熱衷于無限遊戲的王興而言,并非壞事。
至少在當下,王慧文又一次離場了。
加入美團之前,為工作按下暫停鍵,是這位創業者熟悉的操作。他似乎不喜歡接力一般緊繃前行,一個接一個的創業項目結束時,他往往都會先消失,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一段時間。但他總是會重新回來。而且,好幾次,都是王興把他喊過來一起搞事情。分别和重逢,反復循環,似乎是兩位 " 老王 " 相處的固定模式。
他們太熟悉和了解彼此了。王興的邊界論曾經被熱議,但王慧文覺得,外界誤會了,王興并非想做一家無邊界公司,而是人不要給自己設限。那段時間,王慧文跑去看了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他很佩服黃仁宇本人,48 歲才開始研究歷史,60 歲成書。而很多人就是因為自我設限,導致最後沒有達到原本可以達到的成就。
王慧文今年 45 歲了,這原本是他以創業者身份,在 AI 浪潮裏不設限探索的一歲。但顯然,命運給了他不一樣的主題。
從過去經歷來看,王慧文總能緩過來。
他曾經向财經作家李志剛分享過一個故事,最後這樣呈現在《九敗一勝:美團創始人王興創業十年》裏——
" 王慧文曾去過無錫,見到 88 米高的靈山大佛。從遠處看大佛,跟山一樣高,走近大佛,人還沒有大佛的腳趾頭高。王慧文心想,如果這尊大佛有腳臭的話,那麼來觀光的人就只能聞到大佛的腳臭味,而看不到整個大佛的巍巍如山。只有包容的人,心胸寬廣,眼界開闊,才能看見大佛的寶相莊嚴。"
包容、寬廣、自由,他應該是希望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