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麥琳比黃聖依更想離,歡迎閲讀。
參加《再見愛人 4》發布會的時候,節目組和制片人有問過我一個問題,最期待哪一對夫妻。
我當時的回答是,麥琳和李行亮。因為這一對夫妻所呈現出來的問題,最具普遍意義。楊子和黃聖依簡直就是大型行為藝術,我有時候覺得用邏輯和理性思維分析他倆,很侮辱我們的邏輯。所以寫他倆的婚姻有什麼意義呢?根本不具備一丁點讓我們普通人自我觀照的意義啊。我甚至覺得黃聖依和楊子都對婚姻沒有什麼敬畏心,至于愛,那就稀薄的不能再稀薄了。
但李行亮和麥琳是不一樣的。我能從麥琳身上感受到一種非常強烈的情緒——她仍然在乎愛,在這個當我們談論起愛情已經成為一種羞恥的時代。
因為從《再見愛人》第一季就參與這個節目的發布會,我對這個節目組還算熟悉。節目開播前,我問過制片人劉樂一個問題,這一季的主題,為什麼是 " 真愛,從無坦途 "。很坦白地講,我相信很多觀眾和我一樣,并不覺得現在的楊子和黃聖依之間,可以用得上【真愛】兩個字。
當時劉樂回答我,説每一季的主題,多少有點傾斜給某對夫妻。這一次,她傾斜給了麥琳。
當我看到第二期的時候,我完全懂得了這句話。
雖然現在輿論對麥琳并不友好,罵她的人很多。但我仍然對麥琳有很多不忍心。很多人説她是絕對的窒息,温柔的 PUA,認為這對婚姻裏最大的過錯方一定是她。
但我全程看下來(一幀一幀地看,絕不是像有些博主只看 cut),覺得麥琳的委屈,也是真的委屈。
就像她自己説的那樣,她很節儉,一開始覺得是舒服的,後來覺得委屈了,同理,她對自己那麼愛李行亮,那麼過度付出,也是一開始覺得舒服的,後來覺得委屈了。這份委屈心理背後的原因是,這中間有很多東西改變了,從前她的付出是必要的,後來她的付出是不必要的,所以她覺得自己被辜負了。
于是她和李行亮陷入了這樣一種來回重復的模式——
麥麥還愛,也仍然把愛看作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她無比想要情緒價值,但李行亮明顯不願意給,或者説李行亮覺得沒必要。
于是麥麥就會變得更加胡攪蠻纏,進入一種應激輸出狀态,各種找事挑錯,各種不讓李行亮好過,俗稱 " 使勁兒作 ",因為她覺得更作一點就能要到她想要的那個東西,哪怕是逼出來的。哪怕他和她吵架,大吵之後抱着她、安慰她、哄哄她,她都會覺得,自己仍然是被對方在乎着的。
但她發現她就是要不到,李行亮情緒越穩定,越想用解決問題的邏輯對待麥麥,麥麥其實會越不開心,因為那會讓她覺得連吵架這樣的事情,都不能讓他看到她了。如果大家有認真聽麥麥所有的發言,應該能非常準确地捕捉到,其實麥麥所有的表達,都是在説愛,她真正渴望的,是從李行亮這裏得到愛的回應,那種雙腳不聽使喚忍不住要跟一個人回家,忍不住在她哭的時候,要抱住她,説一句肯定的 " 愛 " 的那種回應。
可能李行亮自己覺得自己很愛麥麥吧,可能真的存在男女理解的愛就不是一回事。我也相信有很多女的已經過了情關,對于男的給不給愛,給不給情緒無所謂,解決問題就行,又或者成熟的愛就是只要能解決問題就行?我有認真在思考這個問題。
但我相信麥麥或者很多女性觀眾應該會覺得李行亮不愛,至少那種生理性喜歡的愛,沒有讓麥麥感受到。不要忽略女人的感受,外人是最無法評價愛不愛這回事的,沒有人比麥麥更清楚自己得到了什麼。
我認為,這是他倆婚姻最重要的症結。如果麥琳對婚姻的訴求裏,沒有愛,能過日子就行,其實他倆真的不會痛苦,且,李行亮也絕對是還不錯的老公。可是,如果她不是這樣一個麥琳,也就不會有很多年前選擇窮小子李行亮的麥琳了。
我和好幾個朋友在群裏聊麥琳和李行亮這一對,其中有個朋友説的話,有讓我覺得很感慨。她説人人都説讓麥琳去上個班就好了,説她自私點就好了,但李行亮不能説這樣的話。
因為對一個從職場消失了很多年的人、一個被困在家務裏很多年的人、一個就是因為在乎愛情而選擇對方的人,輕飄飄説一句,你得去職場拼,不能把家庭當自己的事業場,你不要老是太在乎愛情,是非常殘酷的。因為他享受了她曾經的不自私、願意付出甚至是戀愛腦,現在忽然説不需要這樣一個她,需要另外一種她,那她過去的那些年,到底算什麼?
我在這句話裏真的想了很多。作為觀眾,説一句人要學着跟随境遇改變,真的好容易啊,可是對于身在其中的人而言,她要對抗的東西太多了。就像網上人人都把離婚挂嘴邊,勸别人離婚的時候那一個比一個過嘴瘾,可是事情真在自己身上發生了,才知道,換誰都是九死一生。
所以,我很難責怪麥琳不懂調整自己的心态。
我當然知道我們這一生,最深刻的關系是和自己的關系,我很早以前就講過這樣的話。麥琳的自我價值高了,不把愛全部建立在和别人的關系上,更多地建立在和自己的關系上,她當然就會快樂起來,且有一種外界很難打碎的幸福感。
但,那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需要一點時間的,我覺得我們也應該允許一個人有 " 我沒辦法了,我路已經走到這裏,只能先這樣了 " 的狀态,允許一個人,暫時地失去自我。就像我們小時候享受了媽媽的付出,也要允許媽媽在某個時期裏,忽然迷失自己,這不是她本意,這是她的無奈。
我們不能需要一個人是 A 模樣的時候,就享受她的 A 模樣,有一天不需要了,就立馬讓她改掉 A 模樣,變成 B 模樣,她是人,不是可以随意調整參數的機器。
幫她渡過這段迷失時期的唯一方式,就是大量的愛和耐心。
我承認,這并不容易,但愛的功課,是不是本就應該男人和女人一起來練習?
另外就是,我不覺得女性想要情緒價值就很低級,我也不覺得這是錯,是人,就有感情需求,有的人需求大,有的人需求小而已,如果人和人之間的相處奔着能一起做事,凡事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那麼愛情和婚姻根本沒有意義。
我們找各種服務人員就好了啊。
我一直在想,很多人的矛盾與争吵,包括麥琳這一對,明明一個擁抱,一句肯定的愛,就好了。可是偏偏沒有,偏偏全是對抗,或者偏偏這個要感情,那個要務實。
我無比堅信李行亮只要抱抱麥琳,只要讓麥琳感受到愛,相信被愛,一切都不成問題。可是,他不願意。
麥琳糾結的就是這四個字 " 他不願意 "。
沈奕斐老師説愛情無法被證明,愛情只能被相信。我認同,可是愛情被相信的前提,一定是——是的,我無比清楚地感受到我在愛裏。
而這樣的感覺,麥琳想要,可是她覺得那些東西消失了。這是她最痛苦的地方。
我不想説,要是不愛,就好了。不,仍然要愛,但是請配得感強一點,請把自己對自己的愛,當成最高級的愛,因為,事實誠然如此,唯有【自愛】,綿綿無絕期。
因為自愛,沒有條件,沒有期限,它随着你的脈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