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開放充電樁,是賠還是賺?,歡迎閲讀。
作者:互聯網那些事
2022 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爆發式增長,產量和銷量分别為 705.8 萬輛和 688.7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96.9% 和 93.4%,接近翻倍。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更是一舉推高至 25.6%。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提升,充電網絡已成為市場風口。
據了解,特斯拉在北京、上海兩地将一共開放 10 座超級充電站,面向 37 款非特斯拉車型。與此同時,廣東、江蘇等 25 個省市開放 120 座目的地充電站。
從蔚來的充電樁數據來看,充電站的開放對于新能源市場來説成為了必要的舉措。
今年春節期間蔚來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蔚來充電樁僅有 24% 的電量服務蔚來自有品牌,而比亞迪和特斯拉的占比則為 17.60% 和 15.80%。
可見,新能源已經到了增加充電市場來為汽車提速擴圈的階段。同樣的,車企間的競争将不再是單純的汽車售賣的競争,更多的還是體現在後勤保障方面。
畢竟,在未來的新能源市場,除了提供給用户更為貼心的服務外,哪家車企更能提供完善的充電設施,更能兼容更多品牌充電樁,那麼這家車企才有可能會脱穎而出。
一、新能源充電網絡成為必争之地
目前,特斯拉與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形成補能第一梯隊。
數據顯示,特斯拉在中國大陸地區已布局 1600 多座以及超 1 萬根超級充電樁,并配合 700 多座和超 2000 根目的地充電樁,充電網絡實現所有省會城市及直轄市全覆蓋。
而 " 蔚小理 " 的布局則更加多元化,其中小鵬汽車預計今年将建 500 座超快充站;理想汽車家用充電樁數量已超 20 萬根,并制定今年建設約 300 座超快充站的目标;蔚來汽車則充換電布局并行,在布局 1.48 萬根充電樁的同時接入超過 68 萬根第三方充電樁并且還建有 1352 座換電站。
然而作為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特斯拉,在開放充電站以及超級充電站的數量上卻分别為 10 座和 120 座。
僅僅從其擁有 1600 座超快充的數量,對比目前開放的 10 座超快充以及 120 座目的地慢充。以此來看,特斯拉開放的誠意并不大。
更何況 10 座超級充電站全部圍繞在北京、上海兩座城市。
但有觀點認為,開放是當下特斯拉必須要做的。因為從今年一季度營收來看,在大規模的降價之後,毛利率開始承壓,特斯拉亟需回血。而嘗試着開放充電站,某個程度上也可以增加自身的業務收入。
根據财報顯示,特斯拉一季度共交付 42.2 萬輛,同比增長 36%,但淨利潤卻同比暴跌 24%,為 25.1 億美元,其中汽車業務的毛利率為 21.1%,同比下降 11.8%。
就目前來看,這個説法似乎并沒有太大的説服力,因為從充電市場的角度出發,價格上特斯拉并沒有太大的優勢。
因為特斯拉充電站價格在 1.6 元 -2.1 元 /kWh,而像特來電、星星充電等運營商,它們的充電價格普遍在 1.2 元 - 2.0 元 /kWh 左右,相對特斯拉,價格上有一定的優勢。
根據統計,特斯拉超充平均費用是每度電 2 元,也就是説,如果按照 2022 款 Model3 後驅版 60KWh 的電池容量來計算的話,車輛從剩餘 20% 電量到完全充滿大約為 48KWh,所需要花費的充電費用為 86.4 元。
另外,特斯拉充電站還有超時占位費,閒時費用為 3.2 元 / 分鍾 , 忙時為 6.4 元 / 分鍾,充電完成超過 5 分鍾之後開始計時。
而規模最大的還屬于資產型充電運營商。數據顯示,特來電、星星充電、雲快充等充電樁數量均在 30 萬台以上的水準,而截止 4 月份,特斯拉全球超級充電樁僅為 45000 個。
也是基于此,特斯拉車主平時去特斯拉充電站的頻率并不高,反而會青睐蔚來等其他運營商的充電站。
從上圖數據看會更加明顯,因為收費沒有存在優勢,部分特斯拉車主也會選擇使用蔚來以及特來電、星星充電等運營商的充電站。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特斯拉開放充電站增加業務營收似乎也説不過去。但從特斯拉對充電站開放的行為來看,圍繞充電站展開的戰争或許已經到來。
因為在特斯拉将充電服務全面開放給其他車企的前提下,根據投行高盛的測算,以目前特斯拉布局的充電網絡來看,如果開放這些充電服務給其他車企,該品牌每年将會獲得 250 億美元(折合約為 1715 億人民币)以上的收益。
二、充電站:加油站的 2.0 版本
在特斯拉開放第三方充電站之時,特斯拉車主并沒有得到過多的優待,只有默認的份。相反,雖然蔚來的新車用户不再享受免費家用充電樁的權益,但卻仍然保持着對自家車主的免費換電福利。
4 月初,蔚來宣布調整政策,從今年 6 月份開始購買新車的用户不再享受免費的家用充電樁權益,且每個月的免費換電次數一律為 4 次。
某種角度上,用户權益或許也是特斯拉的顧忌之一。因為目前對外開放充電站的汽車廠商是非常少的,這是因為充電樁是新能源車企服務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從最初的視角來看,充電樁以及相關服務都是車企為車主提供的特色服務,也是人們對購買新能源的原因之一,如果開放給第三方品牌,那麼車主的權益很可能會打折扣。
而車主的權益得不到保障,後續銷售車輛時品牌本身的吸引力就會下降。
同樣的,對于超級充電樁來説這更是為高端用户準備的專有服務,必須保持其獨特性才能讓高端用户形成品牌自豪感。
但值得注意的是,開放充電站就能獲取補貼,于是嘗試開放充電站也是特斯拉當下不得不做的事情。同時,也可以認為特斯拉早已将新能源汽車的 FSD 以及充電服務等收費業務作為營收的根本,只不過因為市場的競争關系迅速拉近了特斯拉的充電服務計劃。
最明顯的是,歐洲和中國前三大充電運營商的市場份額在 2022 年下降,凸顯競争加劇。
Gridserve、Allego 和 BP 等運營商去年安裝了大部分的超快充充電樁。雖然特斯拉仍是美國最大的超快充充電樁安裝商,但在德國和英國已經被超越。
然而即便如此,對于充電站,國内一眾新能源車企對充電站的核心關注點并不一致。
比如對小鵬、理想來説,他們正在布局更高性能的充電樁;而蔚來更多是圍繞自身的換電;比亞迪目前則沒有建設自由品牌充電網絡的打算。
不過,充電站作為新能源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部分,無論是當下亦或是未來,補能仍然是購車用户需要考慮的部分,用户也仍然會對新能源車企自身的充電網絡體系進行考量。
可以説,雖然方向不一致,但充電站的競争是存在的。
事實上,在特斯拉之前,蔚來、極氪、廣汽埃安等多家車企已經陸續開放了自建充電樁,而圍繞着 " 充電樁 " 的内卷也早已出現在特斯拉試點開放前。
最早,在 NIO Power 創立之時蔚來就已經決定,無論是移動充電、目的地充電以及超充樁,所有的充電服務皆對行業開放。
在蔚來帶動下,部分新能源廠商的自主品牌充電樁也落地相應的業務,或者是通過推出活動來實現各自充電網絡的共享化。
比如小鵬在 2019 年就與蔚來籤署合作,雙方共享充電網絡,随後也在布局超充樁的基礎上開放了旗下的充電網絡。
緊接着,在 2022 年 8 月,極氪能源 ZEEKR Power 發布數據顯示,截至當年 7 月底,其充電網絡已覆蓋全國 64 城 396 站,包括極充站、超充站、輕充站三種不同功率的充電站。基于這一網絡,也推出了 " 家庭充電、公共充電、電極送 " 三大業務。
而廣汽埃安也在今年 2 月,推出了針對非自身品牌用户适用的 " 百城千樁免費充 " 充電活動。
在充電樁重資產的背景下,最初各大車企對自主品牌充電樁的開發或許可以理解為為補貼而來,但基于補能作為新能源汽車核心服務來看,各大新能源廠商最終仍然存在圍繞業務營收而展開補能價格戰。
三、供需不平衡背後的 " 補能 " 難題
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1 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 541.1 萬台。另據另據公安部數據,截至 2022 年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 1310 萬輛。
這意味着即便全國充電樁集體對外開放,也仍然存在供需不平衡問題,更何況當下對外開放的充電樁數量僅為 183.9 萬台。在周末、節假日出行等特殊時間段上,充電焦慮實際上是存在的。
或許充電樁集體對外開放是早晚的事情,但依目前來看,在特斯拉之外很難得到所有廠商的響應。
原因在于,在補能領網域目前成本是最大問題,市場也表示快充站屬于重資產,不僅僅是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和資金,後期所需要的維護費用也并不少。按照市場估算,廠商光是回收成本就需要五年以上時間,加之目前眾多廠商仍然處于開發充電站的過程中。
數據來源:連線出行制圖
而特斯拉相對于其他廠商,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
在今年 3 月的特斯拉投資者日活動中,特斯拉曾表示,公司的超級充電硬體和安裝成本比行業平均水平低 20%-70%,特斯拉充電樁将适配所有電動汽車。
或許當所有補能服務都對外開放的蔚來,徹底将換電覆蓋到全國以及各大補能廠商将充電樁的規模擴大之時,補能焦慮才會在某種程度上得到緩解。
但在 2.0 的 " 中石化 " 時代,例如價格戰、服務質量等内卷問題也會随之而來。
因為在廠商内戰之外,續航焦慮、充電焦慮、安全焦慮一直以來都是作為新能源汽車的 " 三座大山 "。
雖然如今各大廠商正在嘗試通過超級快充技術和超級快充站,解決續航和充電的焦慮問題,可即便解決了,目前适合超充的場景是有限的,符合大功率補能的新能源汽車也并不多,超充距離成為補能主流,實際上還需等待。
另外,安全焦慮的消除更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從當下視角來看,接下來各大新能源廠商需要做的不僅是對 APS 的研發和車型銷量下功夫,充電樁規模的擴大以及充電服務的提升也同樣重要。畢竟,對賽道全方位的關注更穩妥。
參考:
汽車頭條:特斯拉開放充電網絡,補能戰 " 卷 " 起來
北京商報:充電樁開放之戰,特斯拉雖遲但到
差評:特斯拉終于開放充電樁,但好像已經沒人在意了
新浪财經:2023 年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更新:全球競争加劇
連線出行:除了拼銷量,還要搶充電網絡,特斯拉、蔚來們的 " 補能暗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