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利潤暴跌超50%,譚仔國際宣布即将退市,歡迎閲讀。
文 | 紅餐網,作者 | 何沛凌,編輯 | 王秀清
" 香港米線大王 " 宣布:即将退市!
近日,譚仔國際(02217.HK)發布公告,其控股股東計劃以大幅溢價提出私有化,并建議撤銷上市地位,消息發出後引發業内關注。
此時距離其上市時間,僅過去約三年半。譚仔國際為何退市?旗下的譚仔米線近況如何?
01. 利潤暴跌超 50%," 香港米線大王 " 難擋 " 港人北上 "
譚仔國際有限公司是香港連鎖餐飲企業,旗下擁有" 譚仔雲南米線 "" 譚仔三哥米線 "兩個品牌,被譽為 " 香港米線大王 "。其還擁有日本餐飲集團 Toridoll 集團的" 丸龜制面 "烏冬面及" 山牛 "日式牛肉飯兩個品牌在香港的獨家特許經營權。
官網信息顯示,截至 1 月 31 日,譚仔國際在全球共擁有門店 246 家,分布在中國香港、中國内地、新加坡、日本及澳洲。其中絕大部分門店位于香港,共 213 家,香港地區之外的門店為 33 家。
譚仔米線的歷史可以追溯至 1996 年,香港譚氏家族開出譚仔雲南米線餐廳,将雲南米線改良為港式風味,憑借 " 平靓正 " 和 " 個性化 " 在香港走紅,并在 1999 年開始探索建立中央廚房和标準化出餐體系。
△圖片來源:譚仔國際官網
2008 年,譚氏家族分家," 譚仔雲南米線 " 由 " 五哥 " 譚澤均打理," 三哥 " 譚澤群則另外創立 " 譚仔三哥米線 "。
2017 年,Toridoll 集團以 10 億港元收購 " 譚仔雲南米線 ",同年又以 11.1 億港元收購 " 譚仔三哥米線 ",并在2021 年 10 月将兩者合并為譚仔國際在香港上市。
上市之初,譚仔米線門店生意紅火。招股書顯示,2020 年,譚仔國際共賣出 3073 萬碗米線,營業額在 15-20 億港元之間,2019 年至 2021 财年的淨利潤分别為 1.98 億港元、1.91 億港元、2.88 億港元。
然而,譚仔國際的增長率以及整體盈利情況,在近兩三年均出現大幅下滑。
2022 财年、2023 财年、2024 财年與 2025 财年上半年(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止 6 個月),譚仔國際淨利潤分别為2.03 億港元、1.41 億港元、1.17 億港元與 3610 萬港元,盈利能力持續下行。2025 财年中報還顯示,股東應占溢利較去年同期下降達 55.8%。
增速方面,2024 财年(截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止)的财報顯示,過去 5 個财政年度,譚仔國際香港業務實現 11.0% 的復合年收益增長率。而 2024 财年收益為 25.71 億港元,年增長率僅為 4.8%。
譚仔國際将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歸結為,香港興起" 港人北上 "消費風潮,本地顧客流失。
報告指出,報告期内盈利減少由多個原因所致,包括北上旅遊日益便利,加之内地享有較具競争力的價格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的香港居民北上消費。此外,香港正處于經濟調整階段,消費氣氛受到壓力,餐飲業陷入結業潮,也導致香港業務盈利能力下滑。
△圖片來源:港媒星島頭條截圖
而該公司超九成收入依賴香港市場,香港餐飲消費一旦收縮,勢必影響其整體營收。根據譚仔國際 2025 财年中報,香港市場貢獻收入約 25.92 億港元(總營收約 27.6 億港元),香港本地收入占比 93.9%。
此外,香港當地食材、鋪租、員工成本、外賣平台手續費等費用持續攀升,也給其維持盈利制造了不小的壓力。
02.5 年只開出 18 家店,譚仔米線内地擴張緩慢
2021 年初,譚仔國際在在深圳開出第一家内地門店。其官網顯示,截至 2025 年 1 月 31 日,譚仔國際在内地僅有 18 家門店。
内地餐飲市場的競争愈發激烈,或導致譚仔米線未能在内地快速拓店。
近幾年,一批内地米粉米線品牌快速拓店,比如花小小新疆炒米粉、五爺拌面等,都在近幾年開出了上千家店。同時,這些品牌的均價都在 20 多元,與譚仔米線超 40 元的客單價相比,對顧客的吸引力更強。
伴随市場競争加劇,這些品牌還頻頻推出低價產品,比如蒙自源去年曾推出過" 新品上線 9.9 元 "活動,一碗牛肉醬拌米線只要 9.9 元。
譚仔米線也在降低客單價嘗試 " 以價換量 ",但并未帶來明顯的客流量提升。2024 财年财報顯示,譚仔國際在中國内地的客單價為 40.1 元,同比下降 6 元,日均每座位售出碗數為 3.2 萬,同比提升 0.2 碗。
受此影響,譚仔國際調整了開店策略。财報顯示,其在 2024 年關閉了 4 間位于深圳且表現欠佳的餐廳,并計劃将擴張重點轉移至廣州以及大灣區的二線城市,如東莞、中山。大眾點評顯示,譚仔米線目前在廣州有 6 家門店,東莞和中山各有 1 家門店。
此外,譚仔米線在新加坡等海外市場的營收也面臨着一定的挑戰。
2024 财年财報顯示,譚仔米線在新加坡雖然客單價有所提升,但日均每座位售出碗數同比下滑 0.8 碗至 2.9 碗。對此,譚仔國際也在相關公告中表示," 公司在新加坡的發展受到經濟放緩以及商業和勞動市場競争加劇的影響,對營運效率構成壓力 "。
03. 股價大跌 73%,上市三年即公告退市
再回到近期的退市公告,聊聊私有化對譚仔的影響。
譚仔國際的大股東東利多控股有限公司(下稱 " 東利多控股 ")提出,将以每股注售價 1.58 港元私有化,最高現金代價約 5.56 億港元,并建議譚仔國際撤銷上市地位。
此前 2021 年 9 月,譚仔國際以每股 3.33 港元招股上市,募資 10.42 億港元。
市場普遍認為,東利多控股如此一賣一買後,可從中獲利接近 5 億港元,而小股東賬面股價要損失近半,比較之下,東利多是譚仔國際從上市到私有化的大赢家。
據了解,東利多控股是前文提及的日本 Toridoll 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經營着全球最大的烏冬面連鎖品牌 " 丸龜制面 ",據紅星新聞報道,該品牌在日本國内外共擁有 1000 多家門店。
丸龜制面曾于 2012 年首次進入中國,但在 2022 年選擇撤出中國市場。雖然後續有重返中國的計劃,但截至目前仍未有具體動作。
對于私有化的原因,譚仔國際在公告中強調,私有化能更有效實現公司的長期戰略目标,為公司及旗下品牌創造更高價值。
客觀來看,譚仔國際上市後 " 股份流通量長期偏低 ",且股價大幅縮水,退市能助其節省上市維護成本(如審計、合規費用),不失為一種及時止損的選擇。
同時,私有化也有利于譚仔國際進行更靈活的戰略調整,比如借助 Toridoll 的資源處理其表現欠佳的業務,并推動其擴展香港地區以外業務。
譚仔國際在公告中表示," 作為日本的上市公司,Toridoll 日本可進入資本市場進行籌資活動,并有能力獲得更具競争力的融資選擇。此财務實力可以支持 Toridoll 日本及本公司的資本需求與長期發展 "" 本公司将能夠直接利用要約人更強大的财務實力為其未來投資提供資金 "。
香港《信報》對此分析認為,譚仔私有化後,東利多在經營選擇上會有更多彈性,可繼續默默經營,待香港經營環境好轉後,再上市抽水多賺一次,實現 " 赢你兩次 ";又可以選擇把整盤生意打包出售。假如譚仔之後高價出售予本地連鎖式餐飲集團,東利多撤出香港市場,也無須感到意外。
結語
從深水埗小店到上市餐飲集團,譚仔國際用 29 年書寫了香港餐飲的一段傳奇。但從上市到私有化退場,譚仔國際卻只用了三年半。
在港人北上消費已經成常态,退市或許能讓譚仔國際減輕一些成本壓力,但海内外市場挑戰加劇、業績下滑等難題未解,譚仔國際的發展依然挑戰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