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90後,她買一家上市公司,歡迎閲讀。
科創板一筆罕見并購案例誕生。
近日,科創板上市公司浩歐博公告,其控制權拟發生變更正大集團旗下港股上市公司中國生物制藥計劃通過 " 協定轉讓 + 部分要約 " 相結合的方式取得浩歐博的控股權。
這是史上首個港股公司收購 A 股上市公司案例。同時,交易雙方都是各自賽道佼佼者,兩者之間強強聯合,對上市公司間并購整合頗具借鑑意義。受此影響,浩歐博復盤後連續兩日漲停,最新市值超 30 億。
這筆交易背後,泰國富豪家族身影浮現來自汕頭澄海,于泰國曼谷起家,經過代代傳承,謝氏家族執掌的正大集團,在泰國亦稱卜蜂集團,商業版圖遍布全球。如今執掌中國生物制藥的,已是謝氏家族第四代 90 後姐弟謝其潤和謝承潤。
祖籍來自潮汕
她操刀一筆上市公司并購
最新公告揭開了交易細節:
具體方案是,中國生物制藥拟由其境内全資子公司輝煌潤康,以協定轉讓方式受讓浩歐博控股股東海瑞祥天所持的 29.99% 股份,協定轉讓價格為 33.74 元 / 股,轉讓價款約為 6.3 億元;
股份轉讓後,中國生物制藥将通過其境内控股子公司雙潤正安,向浩歐博除輝煌潤康外的全體股東發起部分要約,占總股本比例為 25.01%。要約收購價格同為 33.74 元 / 股。
由此,中國生物制藥将合計獲得浩歐博不超過 55% 的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後,浩歐博将成為中國生物制藥在 A 股證券市場控股的第一家上市子公司。這也是史上首個港股公司收購 A 股上市公司的案例。
實際上,此前浩歐博就公告披露公司股份轉讓事宜并停牌。直至一周後,神秘買家終于浮出水面。
作為本次收購方,中國生物制藥來頭不小坐擁 600 億市值,背靠的是泰國首富家族正大集團。該家族财富故事還要從謝易初説起,1896 年出生于汕頭澄海,年輕時謝易初遠赴泰國謀生,從賣蔬菜種子做起。1921 年,他在曼谷唐人街上開了一家正大莊種子行,創立正大集團。到 19 世紀 60 年代,謝家已經成為泰國最大的飼料經營商。
1979 年,正大集團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家進入中國大陸的外資企業。時至今日,正大集團已經發展成以農牧食品、商業零售、電信電視三大事業為核心,同時涉足金融、地產、制藥、機械加工等 10 多個行業和領網域的多元化跨國集團公司,集團業務遍及全球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随着正大集團走向鼎盛,謝家也逐漸成為泰國首富家族。集團的掌舵權,已經來到第三代謝吉人、謝镕仁的手上。
當然,龐大的商業版圖也離不開家族其他成員。在生物制藥板塊,三代成員謝炳和夫人鄭翔玲共同創立中國生物制藥,業務覆蓋醫藥研發平台、智能化生產和強大銷售體系全產業鏈,成立當年便在港交所上市,最新市值超 600 億元。
如今,謝炳已經将中國生物制藥交到子女手上出生于 1992 年,姐姐謝其潤畢業于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主修醫藥和金融,之後便進入家族企業歷練。2015 年,年僅 23 歲的她就擔任中國生物制藥的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随後弟弟謝承潤也加入公司,2022 年被任命為中國生物制藥首席執行長。一個細節是,此前曾有上市公司信息顯示,姐弟二人均已加入中國香港籍,但未最終确認。
(謝其潤,圖片來自官網)
姐弟倆如何分工?據了解,董事會主席謝其潤側重于集團戰略規劃、國際化事業、資本市場運作,以及上市公司相關事務,無疑這次并購大概率出自她手;首席執行長謝承潤則聚焦上市公司旗下所有子公司的運營管理、組織優化和效能提升。
姐弟聯手,并沒有辜負父輩的期望。今年上半年,中國生物制藥營業收入 158.7 億元,同比增長約 11.1%,創歷史新高。
創始人 6 億落袋
再來認識這次的賣方。
時間回到 2009 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友李紀陽(英文名:JOHNLI)在蘇州成立浩歐博,聚焦過敏診斷、自身免疫診斷、脱敏藥開發等細分領網域,是國内較早從事過敏原檢測的企業之一。2021 年 1 月,浩歐博在科創板上市,成為 " 國内過敏原檢測第一股 "。
但近兩年來,IVD(體外診斷)企業普遍面臨營收增長停滞和淨利潤下滑的困境,浩歐博也沒能幸免,據 2024 年三季報顯示:2024 年前三季度,浩歐博實現營收 3.07 億,同比僅增長 2.29%,實現淨利潤 2656.3 萬,同比下降 31.24%。或許正是因為業績承壓,浩歐博選擇賣身。
那麼,豪門姐弟為何要買下這家公司?
實際上早在 2022 年,謝氏姐弟就為中國生物制藥制定 " 組織整合、全面創新、國際化、數字化 " 四大戰略,一邊剝離非核心業務,聚焦創新轉型;一邊通過收購 F-star 等完善業務版圖。
顯然,中國生物制藥對這次收購寄予厚望:浩歐博作為中國診斷領網域的領先者之一,其診斷業務将與中國生物制藥的制藥業務形成業務協同,中國生物制藥亦将致力于在創新研發平台及市場賦能浩歐博,釋放協同效應,持續做大做強。借此,中國生物制藥将跨界體外診斷行業。
在發出一系列股權變更公告的同時,浩歐博與中國生物制藥、海瑞祥天及 JOHNLI 也籤署了《戰略合作協定》,稱各方将共同在脱敏藥及體外診斷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積極的探索和合作。
除了公司間的業務協同,浩歐博創始人也是這次交易中的赢家。收購前,浩歐博的控股股東為海瑞祥天,JOHNLI、WEIJUNLI 和陳濤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資料顯示,WEIJUNLI 是 JOHNLI 和陳濤的母親。
本次權益變動後,浩歐博的控股股東将由海瑞祥天變更為輝煌潤康,公司實際控制人則變更為中國生物制藥。創始人家族借此實現退出,落袋為安。收購完成後,中國生物制藥将提名浩歐博的董事長、監事會主席及所有高管。浩歐博創始人 John Li 同意留任,繼續管理 IVD 業務和團隊。
不過,留給他們的壓力還不小。以标的股份轉讓完成為前提,賣方承諾,浩歐博 2024 年度、2025 年度、2026 年度實現的歸母淨利潤應分别不低于 4970 萬元、5218 萬元、5479 萬元,如任一年度未能實現的,賣方将以支付現金方式對上市公司進行全額補償。
珍惜被并購的機會
并購時代浩浩湯湯,一個個醫療并購案接踵而至。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2024 年上半年中國并購市場被并購企業領網域仍以清潔技術、半導體、生物醫藥、能源礦產、IT 等科創領網域為主。其中在生物技術 / 醫療健康領網域,上半年共發生并購案例 76 起,雖交易數量有所下降,但交易金額達 250.16 億元,行業整體交易規模同比增幅 32.1%。
進入下半年,随着一系列政策推動,醫療并購潮更甚。據不完全統計,僅十月份以來,就有包括科源制藥、千紅制藥、新裏程、四川雙馬、新諾威、藥師幫、多瑞醫藥、康惠制藥等多家上市公司紛紛披露資產并購、股權轉讓及相關進展公告。
為何醫療行業并購案例頻現?易界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上海市工業和信息化產業并購協會會長馮林此前分析,當前中國醫藥并購市場出現了結構性機會,基于市場供需趨勢及政策出台,預計未來并購案例将顯著增長。
一方面,生物醫藥行業細分賽道眾多,且互相之間存在顯著的壁壘,使得沒有哪家企業能夠完全吃通整個市場。從大型藥企的角度來看,通過并購可以拓展核心產品管線,進一步增強研發和生產能力;而對賣方來説,生物醫藥行業往往需要耐心和長期投入,公司創新藥研發需要不斷輸血,與其他巨頭強強聯合,也不失為行業寒冬下的一種選擇。
一個顯著的案例是邁瑞醫療并購惠泰醫療今年初,醫療器械 " 一哥 " 邁瑞醫療宣布,斥資 66.5 億元收購科創板上市公司惠泰醫療,成為今年科創板首單 "A 控 A" 的案例,轟動一時。對于這筆收購,邁瑞醫療當時稱,将以此進入心血管領網域相關賽道;而惠泰醫療則引入了具備較強產業協同能力和資金實力的控股股東,進一步增強核心競争力。
不到一年時間,并購效果顯現。根據惠泰醫療 2024 年第三季度财報,公司報告期實現營業總收入 5.24 億元,同比增長 23.05%,業績明顯增長。期間市值已經增長超百億。
回到中國生物制藥收購浩歐博一案上,這是 " 并購六條 " 後首單科創板公司被收購案 9 月 24 日,證監會發布的《關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中明确提到,鼓勵上市公司加強產業整合,并通過完善限售期規定、大幅簡化審核程式等方式支持上市公司間的整合需求。
當并購被視作寒冬裏難得的出路,那些還能坐上談判桌的企業,已經十分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