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背插主機板與“無線顯卡” 為顏值而生的硬體創新能否普及,歡迎閲讀。
對 DIY 玩家而言,插線、理線是貫穿了裝機全流程的麻煩事,不僅過程繁瑣,還可能受線材長度、機箱布局、安裝手法等因素影響,產生各種兼容性乃至可靠性問題,嚴重問題帶來的 " 炸機 " 事件也比比皆是。
前段時間飽受争議的 12VHPWR 顯卡 16Pin 供電接口燒毀問題在根源上也屬于此類,接口本身的設計缺陷,以及顯卡安裝布局導致線材在接口處彎折,進而導致接觸不良。針對這種情況,市面上出現了各式定制線、L 形接口等解決方案,不過也有一群人正朝着普及背插主機板、無線顯卡等隐藏布線方案努力,如 B 站 UP 主遠古時代裝機猿,相信大家對此有所耳聞。
具體而言,背插主機板是将主機板四周以針腳、供電為主,以及一部分負責機箱前置面板的接口朝向主機板背面布置,在此之前也出現過将接口傾轉 90 度側向布置的方案。新的背插方案使得用户在主機板安裝固定至機箱後,連接這一部分線材時無需再從擁擠的 CPU、内存、顯卡一側進行操作,自然也免去了大部分在機箱内 " 穿針引線 " 的煩惱,在單面或雙面側透機箱的美觀性上更是能帶來前所未見的整潔觀感。
不過背插主機板無疑需要機箱的适配支持,在主機板背面對應的接口處預留開孔才能正常安裝使用,否則就只能像海外知名油管主 Linus 的情景演繹裏那樣鋸機箱了。
( 目前在海外還買不到專為背插主機板設計的機箱,當然背插主機板也買不到 )
背插主機板展現出的優勢可以説相當誘人,正如前文所説,你完全可以在安裝完 CPU、内存後直接将主機板固定在機箱内,再從另一側連接各式供電線材,幾乎無需在意主機板正面的理線問題,後期維護、更換硬體時也幾乎不會受線材影響。
再説説缺點方面,背插主機板的形式對主機板背面一側,也就是機箱的 " 理線空間 " 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市面上的機箱產品較少提及 " 理線空間 " 的厚度,如果主機板背面接口處至機箱側板的空間太過狹窄,依然會產生擠壓接口、線材或是無法安裝等問題。
( 常規的 " 理線空間 " 可能無法兼容 CPU 供電、主機板供電等體積較大的接口 )
還有網友從更高的角度提出了質疑:背插主機板需要特定标準的硬體產品與其适配,是否有違 "DIY 精神 "?不過筆者認為目前背插方案主要的限制集中在機箱上,推動機箱标準在未來同時适配常規主機板與背插主機板,将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 DIY 用户對兼容性的顧慮。
了解過 B 站 UP 主遠古時代裝機猿與他的 " 背插宇宙 ",我們可以看到當前背插主機板與适配的機箱已經有了成熟的方案。華碩、微星、銘瑄分别推出了一些适配英特爾與 AMD 的主機板產品,包括 TUF B760M BTF、B760 REVOLUTION、MSI B650M APE、H610-KING 等等。
機箱方面,目前已經适配背插主機板的則有華碩追影、先馬趣造 2、新鏡界、大境界、喬思伯 U4 Mini 等,涵蓋主流的中塔機箱與 M-ATX 小機箱類型,且均為側透與高顏值取向,與當下背插主機板的特性相契合。
通過背插設計隐藏了主機板四周的線材後,我們很容易發現機箱内主機板正面還剩最後一根顯眼的顯卡供電線,這是由多年來顯卡頂部供電接口設計決定的。怎樣把它也隐藏起來,實現機箱内近乎無線的整潔觀感呢?我們看到有幾家顯卡廠商近期帶來了自己的概念方案。
首先是相對而言比較激進的華碩,通過額外的顯卡供電金手指與定制主機板或專用連接器的組合,提供幾乎是真正的 " 無線顯卡 " 方案,當然,這也需要在主機板背面布置額外的供電接口。
七彩虹與映眾選擇了隐藏接口設計,将顯卡供電接口設計在散熱模組内部,再通過延長線延伸至主機板背面,線材全程處在顯卡本身的遮擋下,對側透機箱的外觀而言也能提供近乎無線化的觀感。
目前顯卡的無線化以概念設計為主,但也不排除其中的一部分未來将正式上市與 DIY 玩家見面。其中隐藏接口的理念可以説能夠适配更多種硬體類型,無論是常規主機板還是背插主機板用户都可以選擇,值得顏值黨關注。
小結
在筆者看來,近幾年 DIY 玩家在折騰 PC 外觀方面已經付出了足夠多的精力,從機箱等外設到内部硬體的外觀設計有了長足進步,但也有些浮于表面,例如更多的 RGB、純白色、側透海景房等,以至于附帶硬體監控螢幕的機箱、水冷頭等都顯得實用性突出。
但包括背插主機板、機箱、" 無線顯卡 " 在内的無線化方案,則展現出一舉多得的特點,不僅提升了機箱内的美觀度和整潔度,還使得理線、硬體維護、更換等操作更多集中于主機板背面的機箱空間内,僅需拆下這一側背板就能完成多數可能需要的操作。至少我們不用在調整機箱風扇線之前先拔下顯卡了,這就是對用户體驗有現實意義的創新。
要反駁這種觀點的角度也有很多,例如最一針見血的 "DIY 玩家只是少數群體 "、" 沒有人整天折騰機箱 "、" 多數人的預算不足以追求高顏值硬體 " 等等。不過就目前看來,至少背插主機板與機箱沒有使得它的閱聽人需要付出太多額外成本,至少不會高于傳統意義上對高端硬體品牌的追求,如果背插方案在未來能夠普及,筆者認為這将是很重要的現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