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嚯!一場撕X復仇大戲啊......,歡迎閲讀。
月底了,總結下來發現漏發了好幾個内娛瓜,其中一個還是個現象級的大瓜,錯過會留級那種,必須得給大家補上。
不知道前幾天大家有沒有吃到堪稱神奇的一場時隔 20 年的撕 X 復仇瓜 ↓
一個幾乎沒有熱血死忠戰鬥粉、也不是現役流量的藝人,卻讓網絡自發掀起了一場對重量級人物藝人們的圍剿大戰,繞是我見多識廣也有點震驚。
由于恩怨歷史太久,戰線拉太長,以至于這篇推送不知不覺寫成了超出篇幅的長文,大家受累耐心看完昂。
先簡單給大家復盤一下整個戰役來龍去脈。
事情是這樣的: ↓
本次事件主角是歌手刀郎,唱《2002 年的第一場雪》那位。
時隔多年,他出了一張新專輯叫《山歌寥哉》,其中有首歌名為《羅刹海市》。
歌曲内容取材于《聊齋志異》裏的《羅刹海市》。
故事講述在颠倒黑白餓羅刹海市裏,俊美少年被當成巨醜無比的底層打壓,奇形怪狀的醜陋人士卻身居高位肆意對其進行辱罵,審美黑白颠倒,荒誕又可悲。
不用看歌詞就知道這是一首諷刺性很強的歌曲。
至于諷刺對象是誰?
刀郎沒説。
但攔不住網友們自發解讀,人人化身十級學者,在這首歌的歌詞裏找到了很多 " 疑似被嘲對象 "。
為啥呢?
説網友沒事幹瞎腦補也有點冤枉群眾。
确實這首歌的歌詞看起來針對性很強的樣子,從頭到尾都在罵。
因為矚目的歌詞,《羅刹海市》這歌一出來就爆了,目前全網播放量高達 20 億,然後,有人就遭殃了。
" 一條一丘河 "、" 河水流過苟苟營 ", ↓
這幾句歌詞在各路網友的合作分下被解讀成諷刺娛樂圈藏污納垢蠅營狗苟
" 未曾開言先轉腚 " ↓
網友們更覺得指向性非常強,就差沒報《中國好聲音》導師們轉身設定的身份證号了。
" 勾欄從來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 ↓
網友也覺得這是刀郎借歌詞抒發自己對娛樂圈某些人和現象的憤怒感受。
這番解讀助力這首歌瞬間成為久違爆款,也讓一場大型戰争上演。
網友們用考古精神對歌詞進行深度解讀後 ↓
那英、汪峰、楊坤、高曉松也在一夜之間被網友罵上了天。
我看了一下戰鬥雙方的觀點輸出。
感覺是這樣。
雖然明星粉絲覺得當代網友和刀郎的詞一樣俗不可耐,且毫無判斷力盲目跟風,無視年代特色,無視事實真假,通過過度腦補解讀歌詞對那英輿論攻擊,把十幾年毫無音樂作品的刀郎标榜為藝術家,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但。
實事求是的説。
當年發生在那英和刀郎身上那場風波,雖然部分諸如 " 只有農民聽刀郎的歌 " 的傳言沒有真憑實據。
可京圈音樂人團結一致集體批評貶低刀郎和他的音樂的事實是客觀存在的。
2004 年,刀郎剛爆紅全國沒多久,就被北京音樂圈重點狙擊了。
京圈那群音樂人,才華是有的,但不屑于接地氣的傲氣更勝才華百倍。
小柯説自己從不聽刀郎,炒的這麼厲害,光聽别人描述就知道他的音樂不是自己愛聽的。
不但看不上刀郎的音樂,也看不上老百姓審美。
小柯説自己也對錢感興趣,可是讓老百姓津津樂道的音樂他寫了就不高興。他寧可孤獨地仰着頭,也不要俯視。(并不是很清楚為什麼老百姓喜歡一首歌就降低了這首歌的等級 )
樂評人郝舫説對刀郎的歌生理性厭惡,給他十萬塊他也不寫,出去吃飯聽到這首歌都會要求老板聲音關小點,不想聽怪腔怪調。
這次被網友點名成歌詞懷疑對象的四位當紅藝人,也确實都發表過自己對刀郎的看法。
楊坤認為刀郎的音樂不算音樂。↓
覺得他的歌蒼白無力,是一種倒退,走紅很奇怪,自己這群人努力做品質音樂卻不被歌迷需要。
(有點能理解楊坤對刀郎憑借 2002 年的第一場雪走紅的不理解,大概就像我也不理解《無所謂》和《那一天》的高雅和藝術性在哪裏以及不懂為啥紅一樣吧)
汪峰認為觀眾捧紅刀郎是流行音樂的悲哀。
説刀郎能紅全靠媒體強捧和惡意炒作,走紅是虛假繁榮,他的歌專業和實力都不行。
説得挺好的,就有點好奇現在每逢出歌或者開演唱會都要上熱搜玩梗 " 又有明星出事了 ",這算不算嚴肅的藝術展現方式惹。
那英當初竭力反對唱片銷量一騎絕塵的刀郎入圍音樂獎項時的言論很出圈,大家應該都記得。
她説刀郎不具備審美觀點,銷量比我們高也沒用,我們不認可。
藝術要追求審美高度是對的。
但不知道那英當初又是怎麼能接受以山寨蘇芮化名 " 蘇丙 "、" 蘇冉 " 的方式翻唱出道走紅?
也不懂假唱被崔健批評時理直氣壯説 " 那也是我的歌,就不算假唱 " 是什麼藝術邏輯?
那英的尊重藝術審美,時有時沒有。
高曉松的總結,則以高雅文人身份概括了整個京圈排斥否定刀郎的原因。
" 士大夫階層對編外底層的排擠 "。
他們的邏輯裏,京圈音樂人和歌手都是專業出身,音樂制作精良高雅,刀郎屬于體制外產品粗糙的底層業餘歌手。
高曉松説雖然刀郎繞過圈子在底層爆紅也是有新意的好事情,但他的作品還是不能被認可的。
在高曉松看來,刀郎的歌是應該被扔進垃圾桶的水平,沒有鋭利的音樂,沒有詩一樣的詞句,文筆也遠不如自己。
還喊話説媒體冷眼不看我們的好作品,卻撲向一個奇怪的東西,讓人很難過。
可以這麼説。
當年的内地樂壇,幾乎由京圈話事。
當年的京圈,幾乎人人嫌棄橫空出世的刀郎。
整個内娛音樂圈翻過來,支持刀郎的寥寥無幾。
一個是太合麥田老板宋柯。
他力挺刀郎是嗓音很特别的音樂人,説自己從商人和普通聽眾角度看刀郎,是很出色的歌手。
還批評了京圈就喜歡拿所謂編曲老套這種概念説事。
一個全國皆知,酷愛各種場合唱刀郎歌曲的萬達老板王健林。
另一個支持刀郎的,讓人沒想到。
是領網域不同的民歌圈重量級人物李雙江。
他對刀郎翻唱自己歌曲很欣賞,還説給了自己很大啓發,刀郎的翻唱讓老歌煥發新生命,對新時代的流行歌曲是有貢獻的。
diss 的勢力過于強大。
刀郎説自己當時連網都不上了。
為了逃避壓力他跑去沒人煙的小縣城遊蕩。
結果依然能看到京圈對自己的圍剿文 ↓
他當時就想,算了自己還是走吧。
現象級火了一陣子。
然後很快從主流媒體前消失。
成了觀眾對刀郎的印象。
和内地音樂圈竭力排斥刀郎希望他不要拉低自己等級搶風頭形成完全相反對比的是。
港台音樂圈一眾大師重量級人物都對刀郎的音樂表達了欣賞和驚喜。
譚詠麟是刀郎最出名的迷歌,對他的歌推崇不已。
聽到刀郎的歌後,要了聯系方式主動打電話給刀郎邀合作,第一次被當成騙子又打了第二次。
收到刀郎給自己寫的歌,聽了一兩千遍 demo,説自覺唱不出那種味道不停找感覺。
不僅説到做到有了新歌合作,還多次邀請刀郎當自己演唱會嘉賓。
香港環球唱片公司還重金誠意籤約了刀郎。
彼時還處于黃金年代的台灣樂壇也很愛刀郎。
羅大佑説自己聽歌很挑剔,刀郎的歌在自己聽歌列表裏。
他認為刀郎嗓子太好了天生就是唱歌的,聲線絕了。
李宗盛擔任了刀郎某專輯制作人,他説自己沒看好刀郎,只是覺得很有趣就想嘗試合作,對刀郎的走紅他也很好奇。
合作之後他的結論是,刀郎的歌很粗糙,但嗓子還行,唱的可以,并且,他确實有那個範兒。
評價刀郎時李宗盛還拿自己和他做了對比,説刀郎和自己一樣,本人沒啥魅力,但就是有閃光點和天賦。
當時還很火的迪克牛仔説很嫉妒刀郎,他翻唱自己的歌都能把歌唱成他的。
這冰火兩重天的待遇。
為什麼。
我也不知道。
反正内娛嫌棄不已的刀郎在港台備受肯定。
視覺效果看起來好像内地樂壇的藝術審美領先港台樂壇幾個高度的樣子。
講真。
對刀郎和他歌曲的走紅,我個人其實沒啥特别感覺,從前談不上喜歡,但也談不上讨厭,更不至于聽他的歌厭惡反感,覺得他拉低了整個社會的藝術審美。
就是一個走接地氣風格的民俗風歌手。
直接點説,刀郎和鳳凰傳奇當初給我的感覺,差别不大。
不過對于刀郎這個給人感覺過氣很久的歌手突然新歌強勢回歸,甚至掀起了一場由網友自發組織的 " 復仇風暴 ",還是蠻意外的。
被重點狙擊的 4 個歌手目前 3 個沉默,楊坤則回復了一條評論。
説别綁架底層,刀郎罵的也許就是你,得到了楊坤的贊同。
還有被罵明星的粉絲發表看法説,網友們這番惡意解讀是在拱火,為了泄私憤,為了黑藝人,看熱鬧不嫌事大,假借支持刀郎的名義把他架在火上烤,這麼幫他樹敵的結果沒準會讓刀郎在貴圈徹底混不下去直接消失。
説實話。
倒也不至于。
時代不同了。
現在不是 20 年前。
在傳統媒體把控輿論能力早已衰退多年的現如今,網絡輿論走向往往才是決定藝人後續走勢的最大因素,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明星花大價錢營銷又花大力氣提告捂嘴了。
19 年前刀郎被京城主流音樂圈圍剿的歷史不會重演。
相反,更大可能是當初的帶頭者會在多年後遭到輿論反噬。
這個結局。
或許不是刀郎寫這首歌詞的本意。
也説不上誰對誰錯誰罪大惡極。
但發生過的事情就永遠屬于生命。
誰也不能徹底抹去。
當時可能覺得酣暢淋漓赢了個痛快。
卻不想在某一天,以一個很不可思議的契機為轉捩點,被翻舊賬,被聲讨狙擊。
20 年前一言堂。
20 年後失民心。
階段性的不公平。
沒準就是貴圈最大的公平。
最後再淺淺説一下對這件事的最終感想。
就覺得蠻有意思的。
當年把持話語權那群音樂圈當紅歌手,選擇性遺忘自己非專業出身和走紅前的非高雅路線,對接地氣的爆款新人毫不留情批判。
打着 " 尊重藝術 " 的名義。
可快 20 年過去了。
大家很諷刺的發現。
這些年華語樂壇越來越糊,倒退速度仿佛坐火箭般,堕落不止一點點,現在的 00 後想聽點好歌,還得重新聽張學友周傑倫林俊傑,多少年也再沒有扎堆出現的好歌了。
再看看曾經説别人的歌毫無藝術性沒有審美的一眾專業歌手們。
突然發現她們也個個都十來年沒有出圈好歌問世了。
取而代之的是在各大綜藝裏參加選秀做遊戲當評委。
反倒是那個沒藝術審美的底層歌手,還在堅持學習采風找靈感創作新作品。
兩相對比。
衝擊力很直觀。
所以這次輸了輿論,也别真以為大家是多偏愛刀郎。
真偏愛他,就不會 20 年後才力挺了。
這次碾壓性的一面倒,與其説是大眾毫無判斷力就愛網絡狂歡搞網暴。
不如説這是觀眾借着刀郎新作品發泄對堕落樂壇的不滿和憤怒。
以及想聽點好歌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