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今年内地最大的醜聞,終于爆了,歡迎閲讀。
最近,醫藥界大地震。
大力反腐下,一株株毒瘤,被連根拔起。
有的吃拿卡要,收受房產多達 100 套。
有的非婚生子,情婦成立公司攬醫院工程,攫取非法利益金額數億。
有的直接情色交易。
醫藥代表與性賄賂,幾乎綁在了一起。
據業内人士透露,不少醫代都與科室主任、院長等領導有利益綁定。
早年,内地就曾拍過一部劇《温柔的謊言》,就演繹了這樣的性賄賂醜聞。
孫雅飾演的安然,因為羨慕同學的奢華生活,成為了一個醫藥代表。
等到深入這個行業,才發現這裏藏着見不得人的潛規則。
這樣的潛規則,并非我國獨有。
最近,網飛的一部新劇,恰巧也揭露了一樁醫藥界醜聞。
錢、性、騙局,樁樁件件尺度極大。
而撥開這些表象,我們或許還能找到其他答案——
《無痛殺手》
Painkiller
奧施康定,曾是美國司空見慣的止痛藥。
然而,這個小藥片卻成為最惡名昭彰的殺手。
據粗略統計,1997 年至今,至少20 萬美國人因為這種藥而死亡。
它原是一種受管制的阿片類藥物。
卻在制藥方、醫生、官方的合力隐瞞下,成為了「成瘾率不足 1%」的止痛仙丹。
豆瓣 9.4 分的神劇《成瘾劑量》,就曾聚焦這一事件。
曾經正直的醫生,在服用奧施康定後不斷失去理智,甚至淪為四處求藥的毒蟲。
《無痛殺手》則在前者的基礎上,作了補充。
随着醜聞曝光,制藥公司普渡,成為了人人唾棄的名詞。
一并被挖出的,還有其背後的一群重要推手,「奧施康定女郎」。
在上世紀 90 年代末,她們是美國城鄉的靓麗風景線。
金發、微笑、保時捷,是她們的标配。
穿梭于各地的診所,為醫生帶去奧施康定的優惠券,工作内容與醫藥代表大體相似。
年輕女孩夏侬,就是一個新人女郎。
在一次招聘會上,她被前輩自信的氣質所吸引,也為奧施康定的藥效折服。
當即加入公司,投身推廣「神藥」的事業中。
當然,最誘人的還是錢。
前輩很看好夏侬的潛質,常把她帶在身邊栽培。
讓她住進了自己的豪華公寓,展示了滿滿一櫃的名牌皮包、高跟鞋。
财富的味道直衝腦門,迷亂了心智。
「是錢的味道」
幹這一行,不能光靠一板一眼的推銷。
簡單地背完藥品信息後,便要施展自己的性感攻擊。
一聲聲甜美的 Daddy,令老專家們毫無招架之力。
即使是主治流感等疾病的、不需要止痛藥的診所,也相繼拜倒。
光會賣笑撒嬌,是遠遠不夠的。
女郎們還要有堅定的信念。
夏侬第一次獨自推銷,就出師不利。
偏執的鄉村醫生勃然大怒,指出奧施康定是管制藥品,成分與海洛因無異。
俨然将夏侬視作堕落的街頭藥販子。
「你很危險,也很愚蠢」
前輩用一個比方,就輕松化解了夏侬的疑慮。
就如同叉子和槍炮同為金屬制造,用處卻天差地别。
縱然奧施康定與海洛因的原材料相近,也不能将二者混為一談。
反復的自我洗腦後,夏侬不再懷疑這份事業的正義性。
她和醫生的來往,愈發緊密。
在前輩的建議下,不斷催促醫生給病人加大劑量。
「他們劑量越大,你賺得越多」
令夏侬不解的事時有發生,只是來不及思索。
一天,在診所門前,她就撞見怪異一幕。
16 歲的小女孩,一瘸一拐地從診所出來。
轉頭就卸下拐杖飛奔起來。
随後和朋友擠在車裏,偷偷地掏出一盒奧施康定。
兩人将藥片裝進信封碾碎,倒出後再用信用卡刮成數條,狠狠吸入。
不一會,她們就神志不清,一副嗑茫了的樣子。
夏侬意識到,奧施康定正在被濫用。
即使是青少年,也極易獲得。
她将此事如實寫進工作筆記,準備向公司匯報。
但前輩知曉後,卻對着她一頓狠批,罵她多管閒事。
「你的工作是推銷藥物,而不是管那些毒蟲。」
慢慢的,夏侬遇到越來越多的上瘾者。
他們大多神志恍惚,甚至感受不到痛覺。
比如餐廳中這位男人,努力地啃食漢堡,卻無論如何咬不下來。
殊不知,下方的餐盤早已滴滿鮮血。
他的手指卡在牙齒和漢堡之間,被咬得血肉模糊。
樁樁見聞,在夏侬的心裏泛起波瀾。
只是眼下,她更關心自己的銷量。
入行半年後,她便陷入了瓶頸期,始終沒法達到前輩們那樣超高的業績。
這令她百思不得其解。
直至一位醫生,生生撕開了這道題解。
原來,「奧施康定女郎」的标籤早已與潛規則挂鈎。
籤下更大訂單的代價,就是交出自己的肉體。
夏侬守住了自己的底線。
但與其説是拒絕,不如説她在逃避。
第二天,她便吩咐一個新人代理自己的業務。
殊不知,親手将那個女孩推入了深淵。
害人,絕不是夏侬的初衷。
當曾經奉為信仰的事業轟然倒塌,她才睜大雙眼。
看清了這用金錢、血淚構築的浮華。
「我不想再繼續傷害别人」
但,悲劇已然無法彌補。
解剖室裏,擠滿了死于藥物過量的病人。
他們的胃中,尚有未消化幹淨的藥片。
最多的過量死者,吞食足足 18 粒。
「這裏的每一個人都是死于這種藥」
《無痛殺手》采用近似紀錄片的手法,白描了那段殘酷的真相。
每一集開頭,都由一位現實中的受害者家屬出鏡。
曾經鮮活的親人,如今成為影片裏血淋淋的案例。
全劇沒有過多引導觀眾的情緒,而是用多個視角從不同維度看待這樁醫藥醜聞。
這場人為的災難,顯然不能全賴在奧施康定女郎們頭上。
醜聞曝光後,普渡制藥仍一度堅稱奧施康定無害。
他們辯稱,公司并不知道藥品的成瘾性,把指控歸為外界的中傷。
可翻開普渡公司的發家史,不難發現,這是一場早有預謀的騙局。
奧施康定的主要成分是「羟考酮」,與嗎啡屬于同種藥物,與海洛因高度相似。
大多數人對嗎啡心有警戒,卻對「羟考酮」毫不了解。
普渡公司正是借此隐瞞了藥物的成瘾性,将管制藥品擺上日常的貨架。
在推銷奧施康定的棋局中,美女銷售也只是其中一環。
多線并行的策略,被普渡玩得明明白白。
第一條線,產品營銷。
公司制作了無數限定玩偶,贈送給藥店當作宣傳物料。
柔軟蓬松,給人以寬慰疼痛的觸感。
可事實上,普渡公司的飯碗,就是由病人的痛苦鑄成。
一把手理查 · 薩克勒就曾發布公司的最高旨意:
成為想逃離痛苦之人的守門人。
在營銷的誘導,以及「成瘾率只有 1%」的欺騙下,奧施康定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藥。
頭疼、牙疼、背痛,每一種疼痛都可以開方拿藥。
可以説,藥物濫用正是普渡公司預期的結果。
第二條線,打入體制。
要想将奧施康定推入市場,需要一張食物藥品監管局的官方許可證。
只要檢查員為他們的新藥仿單背書,他們就可以宣傳奧施康定獲得了美國相關機構的認證,是市面上最安全的類阿片藥物。
偏偏,檢查員克提斯是一個剛正不阿的死腦筋。
屢屢将普渡公司漏洞百出的申請單拒之門外。
普渡公司為此專門制定了一套攻略計劃,簡稱MICE。
每一個字母,都代表一把撬松螺絲的扳手。
金錢,即對方開價多少。
意識,即對方想要什麼。
逼迫,即對方最怕什麼。
自尊,即什麼會讓對方感覺高人一等。
多方調查後,普渡決定先滿足克提斯的「自尊」。
他獨身一人,想被他人所需要。
于是時常視頻連線,召集公司上下向他鄭重致意。
怎麼能把他捧舒服,就怎麼來。
随後,再投其所好。
請來學術界大拿,邀他一同撰寫論文,在權威雜志上刊登。
逐步軟化下,再将他請到五星級酒店洽談。
最後,審批成功通過。
沒有人知道他們商談的内容,但在此後僅僅一年,克提斯便選擇了辭職。
他的下家,正是普渡公司。
第三條線,大眾傳媒。
普渡公司曾選中多位病人,拍攝了一檔真人秀節目。
他們都是剛剛服用奧施康定不久,尚未出現成瘾迹象。
在鏡頭前,按照腳本感謝着「神藥」對自己的幫助。
可悲的是,随着劑量的加大,這些病人先後陷入嚴重的毒瘾。
有的人幸運,在經歷一段痛苦的戒斷後回歸正常生活。
但多數人則一再沉淪,直至家庭破碎、失去了生命。
導演用一個平行蒙太奇,揭露了這場騙局。
病人毒瘾發作癱倒在地,幾陣抽搐後奄奄一息。
制藥商正開着豪車,駛入自己的别墅。
近幾年,關于奧施康定事件的影視作品很多。
聚焦同一事件,要想避免同質化,着實不易。
僅從評分上來看,豆瓣 7.8 分的《無痛殺手》,似乎遠遜于神劇《成瘾劑量》。
但,從一些台詞中,可見本劇深刻反思的決心。
不止于向一個人問罪,更要向一群人問責。
《無痛殺手》更犀利地發問,直指政府的不作為。
如果只是時不時抓出個别蒼蠅老虎,無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在奧施康定醜聞中,幾通電話便厘清了各方的利益關系。
制藥商打給法官,法官打給白宮,白宮再将意見傳達至司法部。
最終,公訴變成了和解。
曾經正義的執法者,也被迫接受安排。
在莊嚴的法庭上,轉身向受害者們露出無奈羞愧的神情。
依照判決,普渡制藥公司将支付83 億美元(約 605 億人民币),用作刑事罰款、沒收、民事和解。
但據估值,僅公司所有者薩克勒家族的财產,就超過了 110 億美元。
且普渡制藥公司,一周就能賺 6000 萬美元。
依靠這項協定,幕後黑手全身而退。
在普渡制藥的公關中,始終堅持一個策略——
将成瘾的受害者打為毒蟲。
強調用藥的自主性,将責任推給病人自身。
個别專家也擺出「理中客」的态度。
強調重點不是奧施康定,而是普遍的藥物濫用問題。
看似進行了更深刻的反思,實則将問題引向無解。
夏侬在幡然醒悟後選擇倒戈,轉做指控普渡制藥的證人。
前輩憤而上門讨説法,指責夏侬做無用功。
她的疑惑或許發自内心。
在她看來,毀了的人已經毀了,為什麼不能讓活着的人好好活。
「壞掉的東西要怎麼修?」
每個人都撇得幹幹淨淨。
将自己視作利益鏈條上的一顆螺絲,不應該承擔責任。
但縱觀整場悲劇,問題就出在每一顆螺絲上。
診所醫生,竟能如此輕易地利用信息差诓騙患者。
「盡情開奧施康定給病人吧」
向普渡制藥猛然開炮的議員,卻出現在公司舉辦的派對上。
面對質問,油腔滑調地打起了哈哈。
「你這麼年輕,不該如此憤世嫉俗」
藥物過審,本該層層把關。
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卻成了一言堂。
克提斯小小的印章,竟關系到數百萬人的健康。
一個封閉的系統,無法聽見群眾的呼聲。
一旦貪欲蔓延,病人也成為攫取利益的代價。
将欲望的魔爪伸向最脆弱無助的人,是在無限度濫用醫生與病人之間的信任。
這本身就是一種病态。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随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助理編輯:三十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