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再見愛人4》能帶動芒果TV的廣告營收嗎?,歡迎閲讀。
文 | 刀客 Doc
今天我能發這篇稿子,首先要感謝芒果 TV。
因為上半年歌手,下半年再見愛人,芒果 TV 投喂了一波又一波的八卦養料。
其中,《歌手 2024》作為上半年的綜藝之王,叫好又叫座。不僅有 208 個社交話題傳播超 1 億人次,還合作了 14 個品牌,平均一個品牌的植入時長達 4 個小時(* 擊壤數據)。
感謝完畢,下面説「但是」。
落在營收上,爆款綜藝對平台的變現似乎沒有太大幫助。根據芒果超媒的财報,第三季度營收約 33.18 億元,同比下滑 7.14%,淨利潤 4.59 億元,同比下滑 27.41%。前三季度芒果超媒營收 102.78 億元,同比下滑 0.85%,淨利潤 14.44 億元,同比去年下滑 18.96%。
那這次爆火的《再見愛人 4》,能不能帶動芒果的廣告營收呢?我認為依然不能。
原因除了大環境上品牌廣告預算轉移等外部原因,其實一些綜藝廣告的内因也值得聊一聊。
如果将上述問題做一個拆解,我認為可以從兩個層面去回答:
1、綜藝的網絡熱度這麼高,節目就能拿到更多廣告費嗎?2、即使一個熱播節目火了,就能帶動平台的整體廣告營收嗎?
01
前些年,優愛騰等長視頻平台與短視頻展開合作之後,都陷入在「以短帶長」的宣發思路框架裏。這種模式對影視劇作用很大,因為觀眾被卡段種草了,大家想知道情節片段背後的前因後果。
但短帶長的模式或許不怎麼适合綜藝,因為綜藝卡段的内容完整度是比劇集卡段高的,觀眾有沒有足夠的動機去視頻平台看全片?我認為要打一個問号。
據燈塔專業版的數據,自開播到現在,《再見愛人 4》在芒果 TV 的累計播放量約是 8 億,更新日播放量在 5000 萬左右,節目更新日的播放熱度不如《花兒與少年 6》。這段時間以來,因為熏雞事變等話題,麥琳接棒楊子,站在娛樂熱搜的中心,節目在微博、抖音等社交網絡的熱度一直在攀升。
吊詭的是,從燈塔數據上看,不管是播放指數,還是播放的市占率,節目播放曲線一直在下降。
這只能説明一個問題:短視頻上的熱度對正片播放的轉化是低的,很多人在短視頻上完成了綜藝内容的消費。
正如我在《誰在贊助》一文中提到的一樣,社交熱度不等于正片的播放熱度。綜藝帶來的潑天流量,轉化了明星。
要知道品牌的廣告贊助權益基本都基于正片的。這就形成了一個反常的現象:節目外圍熱度高,商業價值大,但廣告主在外圍的曝光權益少,而正片的播放平台相對熱度低一些,但品牌因為節目很火付了更多的溢價。相當于廣告主為外部熱度買單了。
相比正片版權,一些外圍素材(卡段、花絮、衍生視頻)的流量更龐大,變現效率更快。
有一個八卦:某屆冬奧會的時候,某個短視頻平台耗巨資拿到了版權,而競對平台沒版權,只能炒作外圍的花絮視頻。但是後期招商和播放情況復盤的時候,發現競對平台的冬奧項目的招商情況遠遠比自己還要好,因為除了專業的粉絲和愛好者,大量用户都在短視頻看集錦。
所以「短帶長」不是四海皆準的法則。誠然,在初期借助短視頻能夠炒熱節目,确實能夠吸引更多人的關注,但是長期來看,短視頻在助攻節目熱度的同時,是不是也在反噬長視頻的用户和時長呢?
就我個人的體驗而言,我在抖音上就已經把「麥學」的各種情節看過了,我沒怎麼追過綜藝;我看過付航的奪冠脱口秀之後,也沒有去長視頻上看整個節目。我相信一定有一部分人是和我同樣的情況。
總之,《再見愛人 4》的熱度再高,如果播放量不能實現爆炸式提升,就不能盡可能拉高節目的廣告位庫存,節目的廣告營收可能沒有那麼誇張。
就目前冠名情況來看,節目是聯合冠名售出給了中免日上和修正藥業,注意不是獨家冠名,畢竟後者的贊助層級最高、權益最多,顯然目前還沒有大金主給節目買單。
02
即使《再見愛人 4》冠名權益都滿了,能帶動全平台的廣告營收嗎?也未必。
先看一個公式:平台的廣告營收 = 曝光量 x CPM(千人廣告成本)/1000。
先説曝光量。
根據雲合數據,今年上半年全網劇集正片有效播放累計 1342 億。相比之下,綜藝的流量大盤小得多,上半年正片有效播放 141 億,同比僅僅上漲 5%(雲合數據),是劇集大盤的十分之一。
也就是説,即使有《歌手 2024》《再見愛人 4》這些熱度極高的綜藝節目,其實對流量大盤的貢獻也是有限的。
再説 CPM 價格,這主要取決于廣告價值有多大。
品牌基于劇集的營銷能帶來很好的移情效應,因為用户喜怒哀樂的情緒是裹在觀看過程中的,對品牌的記憶度高,用户處于高喚醒狀态,因此就能有很好的移情效應。
綜藝節目在這方面就遜色不少,品牌在内容裏主要就是曝光為主,移情效應弱的多。
除了劇集,另一大競争對手——直播也一定程度上削減了綜藝的廣告價值。
比帶貨轉化,綜藝肯定比不上直播。然而,直播不止是帶貨,現在的直播間越來越綜藝化,成為八卦話題的策源地,為用户提供了一種新型娛樂方式。比如葉柯、張大大的直播間。一些帶貨主播也在直播中加入綜藝娛樂元素,吸引用户,分散了用户對綜藝的消費熱情。
03
最後聊一聊綜藝廣告市場的未來趨勢。
今年 8 月份的時候,我在黃山參加了一個騰訊廣告組織的美妝行業營銷峰會。我發現,品牌類廣告主的媒介采買策略發生了變化,很多廣告主将一年中大部分的預算投給了節點營銷。
我了解到的,國内某個頭部美妝企業,将一年中 30% 預算用于維系產品生命周期的日常傳播,70% 的廣告預算分配給節點營銷。它的節點有兩個類型:
1、平台高流量時間點:包含年貨節、38 節、618/ 雙 11/ 雙 12 這 5 個線上比較大的節點;2、Love Season:雙旦(元旦加聖誕)、2 月 14 日、5 月 20 日、七夕節。
就今年來看,對很多大品牌而言,最大的事件節點自然是巴黎奧運,能引爆全民流量,也能振奮正向情緒。
蒙牛的一家媒介代理商告訴刀客 doc:
「蒙牛這些年一直贊助體育賽事,綜藝的優先級本身就不高。它在 22 年合作了世界杯,當年就沒有冠名很多綜藝節目。今年的巴黎奧運會,蒙牛是全球合作夥伴,預算留給了奧運這個節點做營銷投放,所有 campaign 都向奧運讓路。」
擊壤數據的顯示,伊利冠名綜藝的數量,與去年上半年的 18 個,今年上半年只有 10 個,可以用鋭減來形容了;上半年蒙牛則僅僅攜旗下的随變冠名了《新説唱 2024》。
奧運的周期一般是 15-18 天,一部劇集的播放周期也差不多兩周左右,比如《慶餘年 2》從開播到結局持續了 15 天。
這意味着,伴随着節點,品牌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做飽和投放,從而在節點上很容易達成營銷目标。
反觀綜藝的周播模式,脈衝式的播放曲線讓波峰都很平均,而在波谷期,用户關注會收到很多因素的幹擾,不能形成連續性關注。
總的來説,類似體育賽事和劇集都很适合引爆品牌的節點營銷 campaign,而綜藝更适合追求細水長流的品牌曝光。
最後,我們經常把劇綜放在一起説,作為視頻網站的哼哈二将,兩者聽起來似乎是平起平坐的。确實有一段時間,是綜藝在廣告市場的高光時刻,2018 年《這就是街舞》招商破 6 億,《明日之子 2》也突破 6.5 億,不斷刷新招商紀錄。
然而接 2022 年至今,綜藝招商全靠《乘風破浪》《歌手》《喜劇大賽》《脱口秀大會》《街舞》這些綜 N 代苦苦支撐。現如今能投入 1 億做冠名的品牌幾乎絕迹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在當下的廣告市場,綜藝不再是強勢品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