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那個26歲直播喝酒去世的網紅,讓我頓悟張雪峰們的珍貴,歡迎閲讀。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 2036/2000 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 3547 天
前不久,中原黃哥直播喝酒去世的消息上了熱搜。
據説黃哥幹直播幹了快 10 年,内容大多是喝酒聊天。
喝酒他是怎麼喝的呢?不是小酌也不是微醺,而是往死裏喝。
高度白酒,曾經有過一分鍾喝兩斤的瘋狂舉動。
有時候,他還會混合着生雞蛋、醬油、辣椒油一起喝。
粉絲叫他怎麼喝,他就怎麼喝。
有網友評論説,看他喝酒,就像是一個沒有味覺的人一樣,啥都可以面無表情地一口悶。
也正因如此,他遭到了一些網友的質疑:酒瓶裏裝的真的是酒嗎?是不是白開水啊?
為了給網友交代,黃哥只得點火自證,紙巾蘸酒,一點即燃。
6 月 2 日晚上的一場直播中,黃哥仍像往常一樣往死裏喝,只不過這一次,下播之後的他,睡下後就再也沒醒來。
過了兩天,就看到他的妻子在社交平台發的訃告。
一個年僅 26 歲的年輕人,就這樣喝死了。
有網友不理解,甚至嘲諷他,説他活該、不惜命、自作自受。
但沒有人知道,他的生活有多難。
黃哥妻子發的照片視頻裏,展示了他直播間背面的生活:
沒錢,沒房,也沒什麼過人的手藝,早些年為了闖點名堂,還欠了幾十萬的債。
結婚後,兩口子白手起家,一點點打工攢了點錢,蓋了新房,但債仍然沒還完。
後來,黃哥發現喝酒直播能掙錢,于是就在毛坯的新家裏搭起簡陋的直播間。
身後的水泥牆上,密密麻麻寫着他給自己打雞血的話:
" 白天是生活,晚上是活。"
" 生活不是為了錢,但想要的生活都需要錢。"
" 錢比命重要,沒錢活着還不如死了。"
普通人過日子,一睜眼到處都需要錢。
而沒錢也沒手藝的黃哥,只能靠着這樣極端的方式拿命換錢。
現實生活中,像黃哥這樣拼命賺錢的底層人,太多太多了。
比如,前不久那個從 10 米高空墜下的雜技女演員:
比如,那個被上百斤冰箱壓着的搬運工,扛着冰箱起身時,打了好幾個趔趄,險些被冰箱壓倒在地:
還有綁着繩索吊在十幾層高樓上,一點點擦拭窗外玻璃的母親:
他們難道不知道這些工作的危險性嗎?
我想,如果有選擇,沒有人不願意找一個更好更體面的工作。
嘲笑中原黃哥的人,讓我想起前幾天上熱搜的重慶大學教授張小強。
起因是,高考出分的那天,張雪峰在直播中遇到一個家長的咨詢。
家長説,自己的孩子是理科生,考了 590 分,想報新聞專業,問張雪峰這個專業的前景怎麼樣。
結果張雪峰急眼了:" 理科 590 報新聞?你閉着眼睛摸一個專業,都比新聞好……如果我是家長,孩子非要報新聞學,我會第一時間把他打暈,給他換專業。"
原因他也説了,新聞專業真的很難就業。
80% 新聞系的學生,現在從事的都不是本行業的工作。
選新聞專業當然可以,但如果家裏沒有背景,畢業後無需為生計發愁,那就要慎選。
" 新聞可以當愛好,但不能當職業。"
大概是他的話説得太直白,引起了一部分精英人士的不滿。
重慶大學新聞系的張小強教授,就直接在網上向他開炮:
" 新聞專業能文能武……不僅會寫稿 P 圖,還能扛機器拍片、能編程、能做數據、能做各種分析。"
張教授表示,不管是進媒體,還是進大廠、國企,就業面都相當廣,張雪峰勸别人别報新聞,就是誤人子弟!
然而,在張小強的長文中,他所謂的 " 就業廣 ",就是自己手上的幾個研究生,不是進了吉利、海爾,就是考公考編。
看起來,他的學生工作都很不錯,但仔細想想,這和新聞學又有多大關系呢?
雖然進的是大廠,但卻不是互聯網大廠,幾乎沒有新聞學專業的崗位。
這不是恰恰證明了,新聞學不好就業,只能和其他專業的求職人搶飯碗嗎?
況且,張小強是重慶大學的教授。
重慶大學,妥妥的雙一流、985,頂尖學府,從這裏畢業的研究生,什麼專業都不愁找工作。
所以張小強的這段發言,根本不具代表性。
它代表不了大多數一本,或是二三本的學生,甚至他自己所在的名校都不一定能代表得了。
因為他所列舉的學生,也只是寥寥幾個就業不錯的,還有更多畢業後發展得不好的,他基本不會知道,也就得不出數據。
這就是典型的 "幸存者偏差" 現象,人們的關注點,永遠停留在那些偶然的成功者身上,卻忽略了上萬倍沒被概率選中的失敗者。
因為 " 死人不會説話 ",那些被篩選掉的不幸者,才是真正的大多數。
張雪峰的發言雖然引起了部分人的不滿,但仍然有很多人站他。
為什麼呢?因為他共情了絕大多數的普通人。
而遍布這個世界的,就是像中原黃哥一樣的普通人。
他説的 " 不要選新聞專業 ",針對的也是這些普通人。
家境優渥的人,報什麼專業都無所謂,反正以後有的是出路。
但底層出身的孩子不同,他們的試錯機會極少,稍有不慎就滿盤皆輸,所以選專業要格外慎重。
前幾天,他對一個畢業生是否學醫的建議,也上了熱搜。
有人説,他曾經發表過 " 不建議學醫 " 的觀點,但張雪峰完整的表述其實是:
學醫要慎重,臨床要讀到博士才能進三甲醫院。
想學臨床的話,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因為基本上要到 35 歲才能養活自己。
總結一下就是説,想要在醫學行業有個不錯的發展,家裏又有條件支持的,那就放心大膽地去學;但如果你家境不好,一畢業就迫切需要賺到錢,則需要慎重考慮。
而對于另一部分把醫學當理想的人,又另當别論。
總之,他給建議的所有出發點,都是站在普通底層人的立場上。
網上有個觀點:
張雪峰最大的貢獻,就是讓底層信息不通暢的那些人,知道了如何選專業,怎樣報大學。
很多當年分數比你低的人,學校比你差的人,還不是什麼 211/985,反而混得更好,原因呢?
這些人大部分的共同特點就是家境較好,信息渠道多。
深以為然。
張小強教授的言論或許有一定道理,但若沒有把底層人的處境考慮進去,其價值就有待商榷。
張雪峰們最可貴的,就是他們對社會底層擁有超強的感知能力。
正因如此,他們才能設身處地為普通人着想,從一個符合底層人實際發展前途的角度,去規劃一個更穩妥的就業之路。
這個社會很多元,也很割裂,有人一擲千金,有人深陷泥潭。
當你站在岸上時,不要嘲笑那些還在泥潭掙扎的人,也不要鄙視他們掙扎的樣子有多難看。
或許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他們正在拼命堅守、承擔責任。
就算做不到感同身受,也不要輕易妄加指責,在背後嘲笑奚落。
共勉。
↓免費試讀《精讀君通識詞典》前 30 個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