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以前港式茶餐廳組團北上,如今内地網紅餐飲橫掃香港?,歡迎閲讀。
最近,香港掀起食肆結業潮。據食環署牌照資料,今年 1-3 月期間,香港食肆牌照數量罕有地減少,其中不乏本地老店。社交平台更出現一個名為 " 全港店鋪執笠結業消息關注組 " 的群組,香港網民在此通報各區店鋪結業的消息。
▲港媒根據食環署資料,估算餐飲牌照取消及新批出的數據
不過在此情況下,内地餐廳品牌卻紛紛 " 組團 " 進軍香港。根據内地赢商網的統計,去年至少有 17 個内地餐飲品牌首次進入香港市場,包括西塔老太太烤肉、太二酸菜魚、探魚、楊國福等品牌。而今年,鮑師傅、木屋燒烤等内地品牌也加入了行列。
那麼這些内地餐飲品牌在香港又 " 混 " 得怎麼樣呢?
01
内地餐飲品牌拓港史
内地餐飲品牌南下香港其實早有先例可循,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年前。
開放港澳自由行之後,有内地餐飲品牌就發現商機。内蒙火鍋品牌 " 小肥羊 " 就是拓港先鋒,2004 年率先在銅鑼灣開設首間分店,2008 年成為首個在港上市的内地餐飲企業。
▲圖源網絡
直到疫情前,香港都一直處于的 " 食 " 業上升期,内地餐飲品牌也陸續試水。
2017 年,麻辣小吃" 絕味 "進入香港,短短幾年間,分店就已開始多達 40 間,銷售超過 27 種產品。同年," 海底撈 "也加入香港市場。
" 喜茶 "" 奈雪的茶 "也分别在 2018 年與 2019 年,先後開啓香港之旅。
▲絕味遍布全港
而疫情防控後,香港商鋪租金下跌,不少企業來 " 撿漏 ",掀起了内地品牌餐飲拓港的小浪潮。
例如和府撈面僅用 30 萬月租就在旺區銅鑼灣租了 1500 呎的店鋪,租金下跌近七成。
▲圖源網絡
2023 年,至少 17 個内地餐飲品牌來港開設首家門店。
其中 " 飲 " 就占了一半,又以檸檬茶品牌為主,共有 5 個——檸濛濛、茶救星球、啊一檸檬茶、林香檸、LINLEE · 林裏,還有河南奶茶品牌 " 蜜雪冰城 "。
在 " 食 " 方面,貓抓烤肉、探魚、呷哺呷哺、太二酸菜魚、楊國福麻辣燙也在開設首店。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品牌來自廣東,或是已經在廣東市場形成規模,如茶救星球、檸濛濛、農耕記湖南土菜、茶理宜世、探魚廣東門店占比均超 80%。看來粵港食客存在一定的默契,這讓企業對拓港的底氣更足。
時間來到 2024 年,更多的内地餐飲品牌摩拳擦掌。比如鮑師傅、木屋燒烤、霸王茶姬、張亮麻辣燙、費大廚都正在積極籌劃,準備進入香港市場。
02
餐飲南下之風為何刮起?
随着北上消費興起,香港人對内地飲食品牌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内地品牌的知名度也進一步提升,還未南下就已經積累一批香港擁躉,在消費者心裏已有一定的 " 份量 "。
在從深圳去香港的地鐵上,常常能看到鮑師傅和奶茶品牌的身影,便是例證。
另外,性價比和新鮮感也是内地品牌的一大利器。
香港的租金及人工成本都要比内地高,因此餐品價格相比起内地亦會高漲許多,不過部分品牌的定價在香港仍有優勢。
例如靠低價俘獲消費者的蜜雪冰城,在香港采用了同樣的戰略。雪糕 5 港币,檸檬水 9 港币,珍珠奶茶 16 港币,雖然蜜雪冰城在香港的售價,比起内地整體要貴了近一倍,但仍然遠遠低于香港奶茶均價。
蜜雪冰城在香港旺角地鐵站的首家門店,開業當天人頭攢動,最高峰時排隊人數多達 60 人。
還有 " 三津湯包 " 品牌,肉包、菜包均價為 5 元港币一個,開業後吸引不少港人大排長龍,其中還不乏公公婆婆的身影。
除了價格的考慮,或許是出于獵奇心理,不少内地餐飲品牌進駐香港的初期,都迎來了香港人的熱烈追捧。
比如 " 西塔老太太 " 在香港的定價高于内地,比如蜜汁豬排內地售價 48 元人民币,在港售價 98 港元。不過,有市民接受港媒采訪時表示:"可以接受,畢竟去一趟深圳也要花時間花錢。"
去年 9 月,楊國福在香港開了首家分店,價格是 19.8 港元 /100 克,成人要想吃飽可能得花上百港元。即便如此,在開業首日,還是有一群人排隊等着嘗鮮。
長久以來,香港流行的餐飲主要以日、韓、東南亞菜及西餐為主,川菜、火鍋、新式茶飲等新口味同樣有着不小的競争力。比如香港消費者開始喜愛和接受川系等麻辣口味的菜系,Facebook 火鍋關注組的成員甚至高達 10 萬。
最後,對于内地品牌來説,開拓香港市場,對提高國際化的品牌形象有一定的幫助。
在内地做到風生水起後,消費市場可能趨向飽和,各大品牌會有拓展海外業務的需求,而中西文化荟萃的國際大都會香港自然成為試水地,以香港市場作為海外市場的跳板。
03
内地餐飲在港同樣争崩頭?
不過,内地餐飲品牌将門店開到香港只是第一步,後續要面臨的挑戰還有很多。
香港餐飲消費市場的競争依然激烈,比如去年進軍香港的 " 德克士 " 一年内就迅速轉手,就是争不過登陸香港市場時間更長、更受食客信賴的品牌麥當勞、KFC。
在長期經營上,品牌能否做好價格控制,如何保持新鮮感也是不小的難題。
蜜雪冰城等品牌以低價打開局面,但香港的物價成本帶來的壓力不小,低價能否維持呢?比如 Manner 咖啡在香港初開首店時,美式只要 20 港元,後來悄悄升價為 30 港元。
還有對于本身知名度較高的網紅品牌來説,新鮮感過去了該怎麼辦?
有的品牌選擇迎合香港本地口味,例如海底撈在香港就增加了港式花膠雞湯底等菜品;有的品牌為了提高服務質量,完善薪酬與激勵制度,比如太二酸菜魚的新店長毋須出資即可得 20% 分紅……
還有網友笑稱,越來越多内地品牌進入香港,香港會不會越來越像深圳?
各位自己友,
你看好内地餐飲品牌在香港的發展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往期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