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腦控喝水,清華腦機接口臨床試驗宣告成功,患者可終生使用,歡迎閲讀。
洪波教授團隊領銜
清華最新官宣:腦機接口臨床試驗,成功!
兩枚硬币大小的處理器植入患者顱骨中,成功采集感覺運動腦區神經信号。
并且經過三個月的康復訓練,患者成功實現腦控喝水等操作!
至此,由清華醫學院洪波教授團隊領銜、在宣武醫院進行的首例無線微創腦機接口臨床試驗,成功取得突破性進展。
據介紹,目前第二例患者也已經完成臨床試驗,正在康復訓練中。
首例無線微創腦機接口臨床試驗
也就在前一天,馬斯克剛宣布首個人體植入手術已成功完成,初步探測到神經脈衝信号。
不過,跟馬斯克 Neuralink 腦機接口不同的是,這款腦機接口設備強調的是無線微創。
具體操作上是将體内機埋在顱骨内、電極覆蓋在大腦硬膜外(硬膜位于顱骨和大腦皮層之間,起到保護神經組織作用),這項技術曾通過長期動物試驗研制,不會破壞神經組織。
患者手術後 10 天就能出院回家。
居家使用時候,體外機隔着頭皮給體内機供電,并接收腦内的神經信号,傳送到電腦或者手機上,借助解碼算法實現腦機接口通信。
此外,還采用的是近場無線供電和傳輸信号,體内無需電池,患者可以終生使用。
基于這樣的技術,在去年 10 月 24 日宣武醫院,成功完成首例臨床植入試驗。
最終經過三個月的居家腦機接口康復訓練,患者通過腦電活動驅動氣動手套,實現自主喝水等腦控功能,抓握解碼準确率超過 90%。
此外,患者脊髓損傷的 ASIA 臨床評分和感覺誘發電位響應均有顯著改善。
1 月 29 日,聯合團隊召開臨床試驗階段總結會,宣布首例患者腦機接口康復取得突破性進展。
除此之外,第二例脊髓損傷患者也已經在去年 12 月天壇醫院成功完成植入。目前信号接收正常,患者正居家康復訓練中。
這項臨床試驗分别于去年 4 月、5 月通過宣武醫院、天壇醫院的倫理審查,并完成了國際和國内植入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注冊。
來自清華腦機接口研究團隊
本次突破進展是由清華醫學院洪波教授團隊領銜。
2021 年,他曾帶領團隊在無線微創腦機接口臨床前研究中,實現每個電極等效信息傳輸率達到 20 比特 / 分鍾,均超過當時國際同類腦機接口最高水平。
目前他的科研重點是人腦網絡組織和信息編碼的核心規律,特别是語言等高級認知功能的網絡動态機制,并基于這些發現開發直接解讀和調控神經活動的腦機接口新技術。
一方面,為癫痫、漸凍症等疾病提供診療新方案,另一方面為語言人工智能提供新結構和新算法的啓發。
目前他還兼任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清華 IDG 麥戈文腦研究院研究員。
據介紹,此次臨床應用 NEO 系統軟硬體是同博睿康科技合作開發,臨床合作部門包括宣武醫院、天壇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