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嘉實基金“王牌戰隊”業績折戟 當年的投研戰略布局做對了嗎?,歡迎閲讀。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洪小棠 2020 年,嘉實基金董事長趙學軍主導的 " 投研戰略更新 ",以主基金經理帶領戰隊形式對 A 股各賽道布局,以期集中投研資源對重點賽道深耕。然而,三年後,映射出的旗下多數主動權益產品業績不佳,或對當年的投研變陣帶來拷問。
截至 2023 年 6 月 15 日,被嘉實基金寄予厚望的 " 王牌戰隊 " 業績遭遇集體折戟,包括歸凱、姚志鵬、洪流、張金濤等多位明星基金經理近一年的收益率告負。
與此同時,嘉實基金在 2020 年、2021 年的市場相對高點時期猛發基金,也對旗下在管產品的業績造成進一步反噬。
如今,嘉實基金正處于管理規模艱難 " 保十 " 與提升持有人持基體驗迫切需求的路口。
反噬
2020 年,嘉實基金董事長趙學軍宣布内部啓動新十年投研戰略更新,建立以風格和行業為主要投資方向的 12 大投資戰隊,每個戰隊由當時的績優基金經理領銜。其中,歸凱為成長風格投資總監;胡濤、洪流、梁銘超為平衡風格投資總監;張金濤、譚麗為價值風格投資總監。行業賽道方面,張丹華任科技行業投資總監,常蓁為消費行業投資總監,姚志鵬則為制造行業投資總監。
彼時,嘉實基金總經理經雷曾公開表示,中國資本市場當下已進入新一階段結構化市場,未來中國市場的機會不是整體性的,而是結構性的。
轉眼三年已過,期間,A 股市場跌宕起伏,經歷着一次次寬幅震蕩,結構性行情切換一輪又一輪,曾經的核心賽道、核心資產也遭遇了史無前例的大幅度調整。
而嘉實基金也在投研變陣後,經受着來自市場的驗證。不過,從當前的結果來看,似乎并不樂觀。
目前,嘉實基金旗下共計 157 只成立滿一年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各類份額分開計算,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下同),截至 6 月 15 日,共計 135 只主動權益產品近一年收益率為虧損狀态,虧損基金占比超 85%。
具體來看,曾是制造行業總監,現任成長風格投資總監的姚志鵬,管理基金的業績墊底嘉實基金主動權益產品。截至 6 月 15 日,姚志鵬管理的 7 只運行滿一年的產品(含與他人合管基金,下同)近一年收益率全部折戟。其中曾被嘉實基金引以為傲的嘉實新能源新材料基金,以近一年回報率 -32.48% 不但墊底該公司主動權益類產品,在行業 781 只同類產品中亦排名 779 位。而其餘 6 只產品近一年虧損均超 15%,虧損幅度在 16% 至 30% 之間。
2022 年底披露的年報顯示,上述 7 只產品總虧損超 150 億元,涉及持有人 199 萬,虧損額超過了一家中等城商行的利潤。
如此業績背後,是緣于其重倉的新能源板塊回調所引發的淨值深度回撤。
無獨有偶,曾任嘉實平衡風格投資總監的洪流,其管理的 8 只基金近一年來收益率 " 全軍覆沒 ",虧損幅度均在 16% 以上。而此前為嘉實消費行業投研總監,現頂替洪流成為平衡風格投資總監的常蓁,業績亦不樂觀,所執掌的 6 只產品全線 " 飄綠 "。截至 6 月 15 日,這 6 只產品近一年的收益率在 -6% 至 -13% 之間。
此外,成長風格投資總監歸凱、價值風格投資總監張金濤、增強風格投資總監劉斌等多位被寄予厚望的主基金經理業績表現同樣堪憂,幾乎全線產品近一年的收益率告負。
此外,從基金定期報告中所記載的淨利潤數據,可以看到某一階段持有人損益的真實情況。
根據嘉實基金最新披露的年度報告,截至 2022 年末,嘉實基金旗下全部主動權益類基金 2022 年全年合計虧損達 670 億元,這一數字相當于基金業協會公布的 2022 年四季度非貨公募月均規模同在 4000 億元檔位的鵬華基金同期虧損金額的 2 倍。根據鵬華基金 2022 年報統計,該公司 2022 年全年 161 只主動權益產品,合計虧損 338 億元。
事實上,高集中度的行業基金本就具有高波動特點,而當下市場留給 " 偏科生 " 的餘地本就不多,所以在近年來,多數基金公司開始以均衡配置、穩健風格,講究 " 全天候 " 策略為營銷賣點,而嘉實基金投研體系的這一戰略布局,正成為旗下產品業績表現的巨大反噬。
嘉實基金開始着手對此前各行業賽道主基金經理頭銜做大刀闊斧的調整。2023 年 2 月,科技行業投資總監張丹華卸任了所有在管產品,且未在嘉實基金 2023 年投資策略峰會上做主題演講;消費行業投資總監常蓁如今變更為了平衡風格投資總監;制造行業總監姚志鵬則變更為成長風格投資總監,等等。
迷失
投研戰略更新後,嘉實基金開啓了猛發基金模式。
包括歸凱、常蓁、張金濤、姚志鵬、洪流在内的多位基金經理在 2020 年 10 月後發行了新基金,且發行規模均在 50 億元以上。例如,歸凱被包裝成 " 成長派硬核擔當 " 發行嘉實核心成長,上演 " 日光基 " 場面。據澎湃新聞報道,發售當天下午 4 時許,該基金募集規模就已超過 300 億元,而其募集上限為 150 億元,因此提前結束募集。
不僅如此,2021 年 2 月,嘉實基金啓動發行由老将洪流執掌的嘉實競争力優選,發行預熱期間,嘉實基金更是花費重金請來 365 架無人機上演空中大 show。開售當天,認購規模便超過 300 億元,成為牛年首只首募爆款基金。
百億級的爆款基金成立之後,遭遇了市場的嚴峻考驗。
兩年多來,嘉實核心成長并未迎來長期業績的上漲曲線,反而出現持續虧損。根據 Wind 資訊數據,該基金自 2020 年 10 月 28 日成立以來回報率為 -26.55%。百億級認購規模的嘉實競争力優選,自成立以來回報率為 -40.58%。
誠然,公募基金行業競争日益加劇,基金公司經營層需要抓住擴張機遇,做大管理規模。頭部機構業務内卷,生怕座次掉隊;腰部選手為鋪滿 " 貨架 "、補全產品線疲于奔波;中小公募則寄望打造 1-2 只爆款產品來提高辨識度。
但是,營銷熱度下的規模擴張,如果沒有持久優異業績的護航,則可能面對規模萎縮的陣痛。
伴随着嘉實基金各位主基金經理發行產品及宣傳廣告的密集鋪開,近三年時間裏,嘉實基金共計發行 97 只基金,募集規模達 1271.32 億元。
然而近三年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這一規模下降至 744.81 億元,縮水超 4 成。
近兩年來,嘉實基金兩度被擠出行業規模前十,大部分時間處于艱難 " 保十 " 中。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披露的數據,2021 年三季度嘉實基金的非貨理财公募基金月均規模為 4002.58 億元,排出前十,掉落至第十一位。
2021 年年底,嘉實基金非貨理财公募基金月均規模為 4147.93 億元,重回前十,排名第九。
2022 年一季度,嘉實基金再次掉落前十,以 4243.67 億元的非貨理财公募基金月均規模再次排名第十一位。
2022 年二季度至 2022 年末的 3 個季度中,嘉實基金的非貨理财公募基金月均規模分别為 4287.25 億元、4556.24 億元、4419.88 億元,排名分别位列第十位、第十位、第九位。
就在嘉實基金發展乏力時,後來者居上正在上演,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匯添富基金、招商基金等 " 後來者 " 已然成為行業頭部,而華夏基金、富國基金、博時基金、南方基金在非貨規模排名保持前十。
行業馬太效應日趨顯著背景下,既不掉出第一梯隊,又不掉入短期主義泥潭,是擺在趙學軍、經雷等嘉實高管眼前的待解難題。
作為資管行業,業績才是最有力的證明。在基金公司對規模增長渴求的同時,如何提升投資者持有體驗獲得收益,亦是值得嘉實基金乃至整個行業深刻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