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白夜破曉》大結局,《我是刑警》總算可以大放異彩了,歡迎閲讀。
任何案件都有它的氣味、氣質,《我是刑警》也一樣,有二十年前刑偵劇的氣質。
無論是片頭,還是内容,恍惚間仿佛是在看《中國 1 号刑偵大案》《重案六組》《命案十三宗》《征服》等劇。
刑警八虎的原型,全部改編自真實案件,偽紀錄的拍攝手法,清一色的演技派,正邪對立,黑白搏鬥,犬牙交錯,精彩過瘾。
第一案西山礦 1.28 大案先聲奪人,環環相扣,跌宕起伏。
郭鳳英案、糧庫失竊案平穩過渡,案件簡單,節奏變緩,導致可看性不足,但也屬中等水平。
丁麗與女兒遇害案説明破案不能慣性思維,要靈活轉變思路,少女雪夜被害案交代不管案件過去多久都要有個結果。
這兩起案件是為接下來的張克寒系列槍殺案做鋪墊,秦川他們之所以最後能破案,是因為轉變破案思路和八年的堅持不懈。
從此案開始,《我是刑警》又回到了開頭的軌道上。
這一案的重點不像第一案,講究推理與真相,主演跟觀眾一起解謎,張克寒案,觀眾一早就知道誰是兇手,側重于跟對手的鬥智鬥勇,故事結構有點類似于《中國刑偵 1 号案》。
張克寒是高智商犯罪,公然挑釁、懂反偵察、身手老練、行動迅速,給秦川他們制造了不少麻煩,想了各種招都無功而返,但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秦川他們歷經千難萬險終将張克寒逮捕歸案。
犯罪劇好不好看就看反派能不能的立得住,有演技,不降智,不廢話,與正派有來有往,甚至略勝一籌都能成功留住觀眾,張克寒這一角色的塑造出色的完成了這一要求,與秦川鬥時才會有失之毫厘差之千裏的緊迫感和危機感,最後被抓的爽感更加暢快淋漓。
但《我是刑警》有的不僅僅是這些。
還通過幾十年的跨度講述了刑偵技術的發展,偵破手段的革新,司法制度的完善,完全可以當作了解我國刑偵發展的影像資料。
如 90 年代和 21 世紀初,由于技術和設備相對落後,破案更多是依靠摸排查訪,現場勘查,鑑定槍彈痕迹,還原犯罪行為,以及推理分析。
随着時間的推移,技術不斷發展,偵破工作也就不再那麼遲緩,像半枚血指紋鎖定疑兇,DNA 比對确定兇手,相較于以前,破案更加得心應手。
再之後監控普及,大街小巷讓犯罪無所遁形,但也不能過于依賴監控,還要洞悉案犯的心理、特點、習性、生活、家庭,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從中引出了司法心理學,如秦川他們知曉了張克寒的背景、習慣,逐步得出他的行動軌迹,逃跑路線,行為習慣,并通過 0.02 秒的步頻誤差布下天羅地網。
各方面的進步也滋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像人浮于事的屍位素餐,不幹正事的吆五喝六,教條主義的固執己見,人情世故的難以調和,上行下達的各懷心思,敷衍應付的面子工程,争功奪利的步履不一。
如張克寒案中顧局的自以為是,不把人放在眼裏,将公安機關當成自家企業,總強調客觀原因,不去主動解決,也不推動合作,導致工作進行不下去,底下的人沒有什麼晉升機會,從上到下一潭死水,間接致使受害人增加。
有些時候為什麼會有冤假錯案,為什麼許多案子破不了,為什麼上訪不鬧大無人管,就是因為類似的人太多,他們早就忘了以人為本,當老百姓的盾牌,只知坐享其成,享受他人的恭維和巴結,做不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有壞自然也有好。
刑偵隊伍中還有肯幹實事的一往無前,面對歹徒的英勇無畏,不懼困難的敢于擔當,晝夜不分的查找真兇。
如年輕時的秦川、葉茂生都有一腔熱血,為了抓到兇手沒白天沒黑夜的調查取證,遇到棘手的案件也從不輕言困難,甚至葉茂生都付出了生命。
年紀大了,經歷的事多了,也沒有磨滅秦川的秉性,雖然懂得了人情世故,但對于一些人的不作為依然不慣着,碰事仍舊敢衝到最前頭,守護法律的底線。
破案不是為了保住面子,也不是為了烏紗帽,更不是為了個人政績,而是為了正義,為了給老百姓一個交代,讓他們在太平盛世安居樂業,讓司法的公信力不崩壞。
有了這樣的信仰才能将窮兇極惡的歹徒宋小軍,喪心病狂殘害少女的惡魔,一時上頭激情殺人的罪犯,智商極高的悍匪張克寒繩之以法,讓真兇走伏無地,讓警魂薪火相傳,讓人民充滿信任,成為最堅實的靠山。
當然,《我是刑警》也有不足之處。
所有劇情過于圍繞秦川,致使群像戲做的不夠好,好像中昌省離了他就破不了案了,觀感就是秦川到處飛到處跑到各地破案。
固然秦川能力強,但多一些其他支線可以展現的更加全面,在張克寒案中秦川提到了傳幫帶,也許在後續劇情中會有其他人站出來挑大梁。
不過瑕不掩瑜,整體來看,《我是刑警》并不差,只要不爛尾就是部好劇,比那些懸疑噱頭大過劇集本身,實則一塌糊塗的刑偵劇強多了,不必理會豆瓣的某些差評,有些人都能因全是中年男演員和打馬賽克給一星,這樣的古典紀實劇如今可不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