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汽車國家隊一二把手要下場賣車,歡迎閲讀。
撰文 / 牛跟尚
設計 / 趙昊然
晴川大道 666 号,武漢洲際酒店,東風乘用車銷售有限公司 2025 年商務大會 1 月 16 日全天在此舉行。看似低調,實則高調。
以前在東風大道特 1 号東風公司大本營附近酒店,由東風公司主管副總經理出席的東風乘用車商務大會,空前升格。
東風公司總經理周治平、副總經理尤峥和黃勇以及總會計師馮長軍到會給東風風神、東風奕派、東風納米的經銷商打氣。尤峥講技術,黃勇講品牌,周治平講戰略一口氣講了一個多小時。
在東風公司原副總經理、黨委常委彭原璞 1 月 16 日正式調任中國船舶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後,他在 2024 年 12 月 9 日接受的分工—— " 負責乘用車國内外營銷,聯席岚圖、猛士科技,分管國際事業部 ",有了新的超規格的接手者。
" 周總直管營銷,楊董直管海外。" 一位知情者向汽車商業評論透露。此前,東風公司國内、海外營銷分别由副總經理級别的張祖同、彭原璞與陳昊、黃勇、彭原璞分管。
如果是事實,東風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楊青将直管國際事業部,以及中國東風汽車工業進出口公司;東風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周治平将直管新成立的營銷管理部,以及東風乘用車銷售有限公司。
這意味着東風公司一把手、二把手同時下場搞營銷。
至此,東風公司八位領導成員最新分工再次浮出水面,東風汽車 "4+2" 業務布局和各項業務都有相應的集團層面負責人。分别是:
董事長楊青、總經理周治平負責乘用車國内外營銷。
副總經理、黨委常委張祖同分管商用車,也分管乘用車制造和合資的本田、神龍,合資的本田業務包括武漢的整車、廣州的發動機、惠州的零部件。
零部件由副總經理、黨委常委黃勇分管,同時分管戰略和采購。
金融由總會計師、黨委常委馮長軍負責,同時又分管東風公司第一大支柱——東風日產及其南方事業。
東風公司 " 產品是根本 " 的商品企劃、研發、車型等重擔又壓在副總經理、黨委常委尤峥身上,他負責東風公司全集團的產品策劃和產品項目管理、科技規劃、集團研發體系(包括岚圖、猛士的商品策劃和項目管理)。
此外,董事、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劉豔紅,是專職負責黨建的黨委副書記;黨委常委、紀委書記、國家監委駐東風公司監察專員黃川,負責黨風廉政、紀律檢查。
如此,領導分工明确,接下來就是一場為銷量、為市場、為地位、為尊嚴而戰的東風保衞戰。
根據中國車企集團最新發布的 2024 年銷量(以批售為主),比亞迪 427 萬輛,同比增長 41%;上汽 401 萬輛,同比下滑 20%;吉利(控股)336 萬輛,同比增長 22%;一汽 320 萬輛,同比下滑 7%;長安 268 萬輛,同比增長 5%;奇瑞 260 萬輛,同比增長 38%;東風 248 萬輛,同比增長 2.5%;廣汽 200 萬輛,同比下滑 20%;北汽 171 萬輛,北汽集團官微説 " 在激烈的行業競争中保持了穩中有進的趨勢 ";長城 123 萬輛,同比增長 0.21%。
也就是説,雖然在 2024 年沒有像上汽、一汽、廣汽那樣大幅下滑,且實現銷量近 7 年來止跌回升,但不快進也是退,東風銷量排位還是滑到第七。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海外出口數據,奇瑞、上汽、長安、吉利、長城、比亞迪、北汽、特斯拉、江淮、東風排名前 10,前四強的數據分别是 114 萬輛、92.9 萬輛、53.6 萬輛、53.2 萬輛,東風出口 24.6 萬輛,排名第 10,出口比第九名的江淮少了 3000 輛。
2024 年,雖説車市很卷,且不看盈利多少、賺不賺錢,而先看賣了多少車,總評榜第七和出口老十,這對把二汽改為東風——不甘心做老二、也曾做過老大,并 " 視昨天為落後 " 東風人來説,如鲠在喉。
從武漢理工大學一畢業就扎根東風從技術員成為掌舵者的楊青,帶領東風重回領航者地位,是各方的期盼和重托。
從 2023 年 3 月以總經理身份暫時主持東風公司大政到 2023 年 10 月被任命為董事長、黨委書記,再到 2024 年 10 月被黨代會選為黨委書記,楊青一直在嘗試用自己的邏輯和上面的方向,對東風公司進行變法。
包括:推進經營從依靠合資業務轉向合資與自主并重,產品從以燃油車為主轉向節能汽車與新能源并重,初步形成 "4+2" 業務布局("4" 即乘用車、商用車、零部件、金融四個自主業務單元,"2" 即東風日產、東風本田兩家合資業務單元),聚力實現 " 三個躍遷、一個向新 "(新能源躍遷、智能化躍遷、國際化躍遷,統籌事業發展和員工發展,把一個全新的東風推向前進)。
25 年前的 1999 年,當東風公司搖搖欲墜被美國之音預言将關閉的時刻,以苗圩為首的東風公司領導大膽改革,采取放虎下山的策略,構建起集團公司、事業板塊、專業廠子公司的三層次管理體制與機制及激勵,公司總部一度被看作是管控型的投資公司、财務公司。總部職能部門是運動場的裁判員,各子分公司是運動員。
" 市場形勢變了、競争态勢變了,我們的戰鬥隊形就要變,我們的組織機構就應有相應調整。" 正如楊青所説,現在的市場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各細分市場已從藍海變為紅海,東風面臨的不再是誰能率先 " 搶山頭 " 的問題,而是打不打得赢的問題。
2024 年 12 月 31 日,東風公司召開總部職能部門調整啓動會,全力推動公司總部由戰略管控向 " 運營 + 統籌 " 轉型,進一步整合集團資源運營自主乘用車事業。
本次職能部門調整以 " 面向市場、扁平高效、運營統籌、職能清晰、符合規定、平穩過渡 " 為原則,在管理體制方面,實現管理一體化,對制造、采購、質量、營銷、商企、項目、财務等直接管理,保障了各類資源匹配;在運行機制方面,總部部門職能延伸,既承擔現有職責,又實際運行自主乘用車業務 。
此次職能部門調整後,共設 21 個部門、72 個處(室),具體對公司(黨委 董事會)辦公室内設機構進行調整,強化督辦職能;戰略規劃與科技發展部更名為戰略規劃部(品牌管理部),強化戰略研究職能;調整經營管理部職能,負責公司運營分析、績效管理、數字化管理及推進;成立產品企劃與項目管理部、采購管理部(招标管理監督辦公室)、制造管理部(安全環保部)、營銷管理部、科技創新管理部(研發總院)。
根據要以 " 躍出戰壕,去打勝仗 " 的精神狀态走向市場、走向客户、走向一線,和踐行 " 協同高效、服務基層、敢作善為、廉潔自律 " 要求,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發布了一系列任命。
包括:研發總院院長楊彥鼎兼任公司副總工程師、戰略規劃部(品牌管理部)總經理、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戰略規劃部(品牌管理部)總經理。
經營管理部總經理張俊兼任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營銷管理部總經理。
原戰略規劃與科技發展部副總經理張雁軍任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產品企劃與項目管理部副總經理。
東風乘用車制造總部原副總部長徐斌任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采購管理部(招标監督管理辦公室)副總經理。
經營管理部副總經理毛志軍任公司制造管理部(安全環保部)副總經理、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管理部(安全環保部)副總經理。
東風本田汽車發動機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執行副總經理崔志鋒任公司制造管理部(安全環保部)副總經理、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管理部(安全環保部)副總經理。
一位東風退休幹部説," 不論機構怎麼調整,銷量上去才是王道。"
2025 年,東風公司的目标是重回 300 萬輛,同比要增長 20% 以上;新能源汽車要高質量跨越 100 萬輛;海外出口目标是 50 萬輛,同比翻番,未來目标是百萬輛。
今後五年,東風公司的目标是,新能源汽車銷量 300 萬輛,總體銷量重回 400 萬輛。
即使達成這樣的目标,也難保東風公司重回行業第一陣營。但現在的衝鋒和行動,可以确保東風作為國家隊在牌桌上。
這已是生死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