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PPT,怎麼成了“萬惡之源”?,歡迎閲讀。
作為工具,PPT 和 Word 沒有本質區别。
PPT 成了新的 " 背鍋俠 "?
前不久,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在内部提出組織管理的相關要求,其中包括嚴禁一切形式主義;簡化溝通形式,内部溝通嚴禁使用 PPT 等。之前,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籤發了一份《關于簡化工作方式的要求》的檔案,同樣将 PPT 視為禁忌,僅允許在技術方案、财務通報等特定場景使用,其他内部溝通禁用。
更早之前,貝佐斯就認為 PPT 會掩蓋深度思考,因此早在 2004 年就禁止亞馬遜高管會議使用 PPT,改用不超過 6 頁紙的叙述文,以促進深度思考和有效溝通。
在被繁復的 PPT 虐了很多年後,很多打工人拍手叫好。這是因為原本承載着溝通展示作用的 PPT,逐漸演變成了一些人 " 向上管理 " 的工具。每逢年終述職,就會有打工人感嘆:工作幹得好,比不過 PPT 做得好。
不過,仔細想想,禁用 PPT 就能解決以上問題嗎?換成 Word 或 Excel 等更為簡潔的工具,依舊可以通過文字修飾數據、用圖表誇大成果,達到同樣的目的。而且一刀切後,PPT 在企業展示、路演宣發、拓展客户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又被抹殺了,失去了一個相對有效的工具,到頭來受影響的還是打工人。
這種做法,可能是拿一種形式主義去反對另一種形式主義。更值得管理層們思考的,是如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即通過優化制度和考核機制來減輕打工人的負擔。畢竟,KPI 管到哪一層,哪一層就難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PPT 做得少,被打低績效
蔣瑞此前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就因為 PPT 吃了大虧。
據他介紹,在職期間,他在部門的業績是第一名,最終卻被打了低績效,因此也沒有年終獎。他去申訴詢問原因時,得到的答復是,别人年終述職對未來的規劃很詳細、很豐富,而他的内容很少,説明他态度不夠端正。
" 我當時的 PPT 只有 6 頁,列了一些數據,主要講我自己做的事情。數據指标很清楚,我的業績是八百多萬元,遙遙領先,有的人只有幾十萬元。而幾位新同事的 PPT 做了三四十頁,詳細講述了對未來的規劃,最終我的績效最低。" 蔣瑞説。
他告訴「定焦 One」,那次匯報中,有一個同事的 PPT 長達 120 多頁,大家匯報的是同樣的事情,限時 15 分鍾,那位同事照着念了 120 多頁的流水賬。" 年輕的同事都覺得他好認真,但是我很反感。匯報就應該簡潔明了,我們匯報三個數據,他匯報 30 多個數據;我講一個月的數據,他要講哪幾周、哪幾天他做得最好,台下很多不了解業務的人,還真以為他很厲害。"
蔣瑞對自己的績效結果非常不服氣,反抗無效後,還引發了一系列的矛盾。之後因為股票兑現和裁員賠付問題,他和這家公司還打了官司,經調解後拿到了部分權益。
在他看來,自己的 PPT 只是枯燥了一點,講得不是太栩栩如生和有代入感," 我覺得這是因為大家對 PPT 的理解不一樣,我覺得做 PPT 是為了更好的呈現要講的内容,但有人把它當成講故事的工具。"
即便沒因為 PPT 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主動選擇做 PPT 的打工人也叫苦不迭。
箫清是某互聯網大廠中層,他負責的業務方向比較多,需要向老板、客户及潛在客户分别講清楚業務邏輯,用 PPT 溝通是效率最高的方式。
2025 年 1 月,他做了 8 個 PPT,最少的 6 頁,最多的 30 多頁。" 我做 PPT 分兩步,第一步在大腦裏構思好,這個部分要占我 50% 的精力,做 PPT 需要 30%,過程中不停地去調整占 20% 的精力。"
據他估算,做一個 10 頁左右的 PPT,快的話要兩天,那個月他有超過一半的工作時間在做 PPT。由于上班還有其他緊急的工作要處理,每次第二天要匯報的前一天晚,他基本都要熬夜做 PPT。" 我業務都夠忙的了,還得抽出大量時間構思和做 PPT,基本上只能占用下班時間,增加了不小的負擔。"
互聯網從業者孟奇認為,PPT 文化在互聯網行業比較流行,因為随着公司業務擴大,有的領導不太了解業務的全貌,PPT 的初衷是讓講述的東西一目了然,也是一個員工邏輯能力、信息整合能力、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多年來成為很多公司年終述職的硬性要求。
在他看來,一個人如果工作和 PPT 都做得很棒,那是錦上添花,只不過後來慢慢變成了很多人注重 PPT 的形式,反而忽視了業務本身。
許多員工在制作 PPT 時,花費大量時間在調整字體、配色、動畫等美化工作上,卻對内容邏輯敷衍了事,忽視了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方案的提出。
" 比如説電商核心指标應該是規模、銷售量、利潤等,但大型互聯網公司分工越來越細,每個部門要強調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大家就用過程指标,強調怎麼做的來跟核心指标做關聯。" 他講了一個經典的笑話來诠釋這類事件:電梯上升的時候,有人在電梯裏跑步,有人在電梯裏做俯卧撐,最後他們都説電梯上升是他們的功勞。"
孟奇説,在行業内有一句話是,"PPT 做得越好的團隊業務做得越差 ",雖然不一定絕對準确,但 PPT 給了工作能力有所欠缺的、偷懶的員工第二次機會。
禁用 PPT,可能變成另一種形式主義
大家讨厭 PPT,因為它代表了形式主義和過度内卷。
一定程度上,禁止使用 PPT 是希望簡化溝通形式,讓員工将精力集中在實際工作上。但 " 萬惡之源 " 真的是 PPT 嗎?
一方面,善于做 " 向上管理 " 的人,即便不用 PPT,換成 Word、在線文檔等更為簡潔的工具,例如通過文字美化數據、用流程圖誇大貢獻,也能達到目的。
在大廠工作多年,孟奇總結出了很多人匯報時的套路," 整體情況好的時候,説總指标;大數不好時就説小數,比如有幾個月或幾天做得還行;如果這兩個都不好,就講趨勢,比如這個月比上個月好了一點;即使一個月比一個差,這個月比上個月虧得稍微少了一點,也是一種增長。如果所有的指标都不行,展示自己态度好,加班多、工作認真,也能獲得領導的贊許。"
還有一種是強摘果子。" 别人的項目只要參與了就插一腳,體現自己的重要性,天花亂墜地分析一些無關痛癢的過程,把簡單的事情往復雜了説。" 孟奇説。
對于這類投機取巧的人來説,禁止使用 PPT,他們也會找到替代品。
另一方面,單純從生產力工具而言,PPT 功能豐富,很多公司業務越做越大時,匯報工作需要這樣簡明、生動的方式。
箫清為最近策劃的一個新項目做 PPT,花了兩個半月。這一個完整產品方案的提案,涉及到它的理念、跟業務的關系、落地方法,還有產品的實現流程、頁面的呈現、數據量化等。" 這樣復雜程度的方案,确實需要通過 PPT 呈現給相關負責人以達成共識。我介紹完提案也取得了比較好的結果,從這個角度看,PPT 是我的好工具、好幫手。"
他提到,給客户做内容分享或者跨部門溝通時,會首選 PPT,尤其是美化後的 PPT,客户感受會更好。
多位受訪者認為,PPT 在產品發布、路演宣發、市場營銷等時候,是一個好的工具和包裝形式。因為行業之間會有信息壁壘,适當的視覺輔助工具可以幫助聽眾更好地理解和記憶信息。
在他們看來,一刀切禁止 PPT,是以形式主義的做法反對形式主義,可能會走向另一種極端,忽視工具的合理使用,反而給員工增添負擔。
箫清建議,管理層應該讓員工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選擇是否使用 PPT。比如,需要對外 " 撐門面 " 的時候,就用 PPT,内部溝通時,根據内容的多少,怎麼方便怎麼來。如果内容少,直接用 Word 或口頭溝通就行。現在 AI 也能生成 PPT,使用成本比以前降低了。
管理層真正應該思考的,是 PPT 走向形式主義的根源。
大家費盡心思做 PPT,是因為述職匯報等跟績效考核挂鈎,關系到個人的升職、加薪、年終獎,如果這些相關利益綁定到更加實際的業務指标上,這種情況能緩解。KPI 管到哪一層,哪一層就有這樣的現象,甚至有的時候大老板也需要向投資人、向外界畫餅。
PPT 也是企業文化的體現,通常來説,結果導向的公司、所在行業競争激烈或科技含量高的公司,可能沒有時間把注意力放在 PPT 上。孟奇説," 核心還是看領導認結果還是認形式,用不用 PPT 都沒有辦法改變,PPT 只是階段性承擔了一個這樣的角色。"
工具無罪,提升管理效率需要落到實處
事實上,除了 PPT 之外,互聯網公司冗長或頻繁的會議、過于細化的 KPI 與目标管理、日報周報等文書工作、繁瑣的審批流程等等,都會陷入形式主義。
孟奇提到,有些公司要寫日報周報等 " 小作文 ",短平快的匯報每天花 5-10 分鍾可以,但很多人要花 2 個小時來寫,這就很離譜了。
現在,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反思 " 大公司病 ",這一轉變背後,與大環境密切相關。
互聯網行業在快速擴張和業務增長的黃金時期,很多企業往往沒有面臨太大的市場壓力,沉浸在業務增長的紅利中。管理層的焦點也從外部轉向内部管理,催生了大量員工 " 表演式工作 " 和内卷現象,而非真正重視業務創新和執行。
然而,随着行業競争的加劇,互聯網公司也開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不得不面對更加復雜和嚴峻的态勢。
" 畢竟,真正的業務比拼都是拼刺刀見紅的,而不是通過‘表演’來比拼的。" 孟奇説,企業們都反應過來了,吹牛、表演式工作、自我欺騙已經沒有用了,只有成績才能説話,實力才代表一切,又該回到當年打拼的時候了。
他認為,管理的缺位和效率低下才是形式主義產生的真正原因。
提升效率,比較有效的做法是指标分解。" 在确保業務方向正确的基礎上,把結果指标和過程指标拆分為具體的時間段和節點,這就要求管理者投入更多精力,實時監控細節和數據變化,而不是等到月底、年底匯報時才匆忙處理。"
企業還要重視對員工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溝通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加高效地表達觀點和傳遞信息。
此外,葉國富等企業家提到的簡化溝通形式、精簡決策環節、提升審批效率、堅持數字化提效等,也是有效提升公司管理的辦法。
比如他提出堅持會議 333 原則,即少開會、開短會、開有用的會,内外部會議以 30 分鍾為宜,最長不超過 1 小時,匯報資料不超過 3 頁。
方洪波也曾提出拒絕表演式上班,嚴禁下班開會等,旨在反對形式主義加班,提高工作效率。貝佐斯要求提升會議效率,使亞馬遜的會議效率提升 40%,產品開發周期縮短 25%。
所以,放棄形式主義,做真正有利于業務的事才是正事。
*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蔣瑞、箫清為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定焦 "(ID:dingjiaoone),作者:詩齊,編輯:魏佳,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