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高學歷女性低嫁後,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真實故事計劃,本期策劃: 盧粵,編輯:崔玉敏,題圖來自:AI 生成
數據顯示,2024 年高等教育中本科、碩士招生中女性占比分别達 63% 和 54%。知識女性群體持續擴大的同時,傳統 " 男高女低 "(男性在經濟、學歷、職業等高于女性)的梯度婚模式,正被 " 女高男低 " 的婚姻組合打破。
一些高學歷女性帶着都市履歷回流到三四線城市,體面的職業和收入讓她們成為婚戀市場的寵兒。但進入婚育後她們發現,自己的職業價值難以被真正看見,還需在性别地位和家庭分工上不斷與伴侶進行博弈。有女性困于生育損傷與職業斷崖,也有人逃離了傳統婚育的規訓,但放棄和伴侶進行深度交流。
五位 85 後至 00 年間主動選擇向下婚的女性,向我們講述了她們的故事。
和前夫離婚時,我的高學歷成為一記罪狀
何維,41 歲,高校副教授
2023 年,我在申請成為正教授,那年我非常忙碌。春節除了大年初一,我都在家中閉關寫論文。6 月難得有三天假期,我本想和丈夫、孩子、婆婆一起去家庭旅行,他拒絕了。假期回來後,他向我提了離婚。
他提離婚的時候,我耳邊好像 " 轟 " 的一聲,手和腿不自覺地發抖,很茫然,仿佛所有的感覺都喪失了。我希望挽回,和他坐下來認真長談了一次,他説,你是好媽媽,好兒媳,也是好老師,但不是一個好妻子。他責怪我對他的陪伴不夠,情緒價值無法給到位。
我問他,這麼多年,難道我的辛苦(做家務、照顧孩子、婆婆)你看不見嗎?他説,哪個女的在家裏不這樣,光你這樣嗎?
我們是彼此的初戀,他讀研一時,我讀大三,18 年感情,10 年婚姻。我從北京一所高校博士畢業,後入職東北一所高校,現在是副教授。我前夫是碩士研究生畢業,他在市屬部門做公務員。
作為高校教師,雖然我們不需要坐班,但一些事情需在彈性化時間裏完成。我一篇論文的創作時間大概需要半年,期間每天要看大量文獻,還要去各地參加學術會議,聽領網域内專家的聲音。尤其現在,面對 " 非升即走 " 的壓力,我身邊有很多青年女教師都不敢生孩子,因為科研工作不能缺貨,一旦斷了就很難接續上。
這就會跟丈夫的訴求產生矛盾。在他看來,理想的女高校教師是性格穩定,時間充裕,又有很高的收入。
2015 年,我生下了兒子。那段時間,我還在一個專科院校過渡。當時也沒想着要生,是意外懷孕。我跟前夫説,還沒有做好當媽媽的準備。他説不行,他想要孩子。我爸媽也在勸我生,説已經有了,不生影響夫妻關系。那 10 個月我買了很多育兒讀物,他根本就不看。他一貫的借口是,工作忙。
剛生產之後,孩子小,哭鬧時我有時要整宿整宿地抱着他。他覺得自己明早還要上班,就讓我和孩子去另一個屋裏休息,當時我在休產假,覺得很合理。我沒想到,我們整整在一間房子裏分居了 8 年。
之後孩子晚上的哭鬧,感冒、發燒,他一句,部門有事,明天有會,要寫材料,所有的責任就都到我肩上了。
以前我會因為這些事跟他吵架,後來我不吵了,根本就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我一年的收入大概 18 萬~20 萬元,離婚時,我的賬面上就只有 1 萬多塊錢,前夫有 30 多萬。
經濟支出上,雖説我們一直是 AA 制,由于他在家庭生活上參與得少,花得也少。家庭花銷上,婆婆幫助我照顧孩子,那婆婆在我家的生活費用,包括日常帶孩子出去旅遊,給孩子報班等等,也是我花錢。
前夫的家庭條件,跟我家相差挺大的。他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媽媽做零工。我爸是大學老師,媽媽是銀行中層。婚前買房買車也有他們的資助,離婚後也給了我經濟上的支持。
而他靠自己一點點打拼出來後,會有一種心态,不允許另一半比自己更強大,會跟妻子產生競争意識。我 32 歲拿到副教授這年,他還不是副處,能看出來他當時很焦躁,也很拼命,寫材料更加用心,會跟上級争取更多實質性的工作去做,就是為了拿副處實職。
我當時挺高興的,以為他上進。但我爸提示我,這可能會給你們以後的生活埋下隐雷。最終,這句話也确實應驗了。
高學歷的我,成為他跨越階層的裝點
梁田田,33 歲,在讀博士
認識他是 2017 年,我讀研究生第二年。我因公益救助流浪動物去一家廣告店做物料,他是那家門店的店長,要了我的微信。之後一直想邀請我出來吃飯,窮追不舍。
他比我小三歲,出社會比我早,初中沒畢業就辍學了。相處時,他表現得很體貼,會永遠記得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有時在生意上的事還會征求我的建議。我父親做生意,母親在國企工作,兩人總是很忙。從小到大,他是相處時細節上照顧我最多的一個。這很打動我,認識半年,我們在一起,後來就結婚了。
但當時也埋下雷點,由于内在修養和高等教育的缺失,他沒有太多的語言詞匯表達自己的情緒,一旦我們溝通上出問題,他就喜歡用情緒去解決。一次他堅持要我做一件事我沒做,他揮手砸爛了店面的玻璃。
他這種割裂的表現,讓我想過要分開。每當如此,他就低頭了,説會改,下跪,哭,扇自己耳光,自虐。
2019 年年底,我生完孩子後,他對我的态度開始有所改變,比如説陪伴的時間減少,生意上不再聽從我的建議。
再後來,他因為做生意,在家鄉四線城市接觸到三教九流。那樣的男性圈層裏有輕視女性的慣性,他在其中浸染久了,開始認為我這個高學歷的伴侶,也不過是他人生路上可以控制的棋子。
我們的離婚争端發生在 2022 年。我想從外地回老家城市工作,在準備考試以及調檔材料。那天我問他,你要陪我去嗎?他不去。我找了一位男性友人朋友陪我,他就生氣了,説我不守婦道,認為女性要三從四德,不該有男性友人,甚至不可以跟男性單獨出去。
我想我當時不該激怒他。晚上 9 點多,他喝完酒回家後,先是拽我的手機,看我是跟誰一起去的,發現我説請對方喝奶茶,他更惱了,把我的手機摔碎了,他 1 米 86,大概 170 斤重,用拳頭砸我的身體,用腳踹我的腿,最後讓我立馬開車帶他去店裏寫離婚協定。
我在恐懼中,還不知道已經被他踢到骨折。當時我們家住一樓,強行走到車上後,我開到小區門口,發現一對年輕夫婦在遛狗,我立刻停下、跳車,向他們求救。那個男人跟前夫一樣,又高又壯,他把我擋在身後,幫我跟同小區的姑姑打了電話。
那件事之後,我的家人把我保護起來,我住院治療同時接受了心理咨詢。我很長一段時間沒和他見面,也沒有溝通。差不多痊愈後,我堅決要離婚,他不同意,當時我和我父親對他説,不同意就送你去坐牢,他才籤字。
離婚後,我努力工作與向上深造,進入本地一所高校當輔導員,又申請了在職讀博。
我們對外沒有公開離婚的消息。小城市關系網錯綜復雜,而且為了女兒,我不願意和他撕破臉,想給女兒保留一個完整的家的印象。現在他對外還宣稱我是他的妻子,跟别人介紹我時,還帶上我的學歷和職業,仍樂于把我的身份當作一個炫耀。
靠男性拯救自己逃離原生家庭,這是一種幻覺
薛婷,211 本科,25 歲
和前夫結婚,多少有賭氣的意思,尤其是和我媽。從小她就管我特别嚴。上小學的時候,媽媽要求我每次考試都要考全班第一,有一次我沒做到,她讓我跪在地上,罰跪半天。
今年我 25 歲,在外地一所重點中學當老師,每次回到家,媽媽讓我 8 點之前必須起床。一次我睡到 8 點半,她就罵我豬狗不如。
在我看來,原生家庭對我傷害特别大。所以我跟前夫在一起的時候,就是希望他能夠拯救我,或者拿他當一個精神寄托。我很缺愛,需要愛。
認識他時,我在西安一所 211 大學讀本科,去一家店裏兼職打工,他正好是店主的朋友,長我 11 歲,一直追我,我就動搖了。在一起幾個月後,他告訴我自己有婚史,又説對前妻已經沒感情了,我也信了。
前夫高中沒畢業,婆婆甚至一個字都不識,他家裏在陝北靠挖煤礦致富,家中約有一兩千萬資產。我媽是家庭主婦,爸爸自己做些藏品生意。
2022 年 2 月底,我和前夫回家見家長,因為前夫説話沒分寸,沒待多久,我和他一起被趕了出來。我媽那次特别生氣,直接把户口本甩給我,把我推出門外,我還是和前夫領了證。
婚後,我在高中當老師,我慢慢發現和前夫真的不合适。他曾被部門調到辦公室裏做文字工作,用電腦寫宣傳稿什麼的。前夫寫不出來,一直都是我幫他寫,沒能力幹好這份工作,他就又去做苦力活了。
我也發現他不斷地跟别的女性糾纏不清,我們爆發争吵後,他就會家暴。印象中,我被他打過 9 次,甚至拿刀威脅我。後來我才知道他對前妻也家暴。婆婆也嫌棄我是個外地人,説我嫁給她兒子是圖錢,男性離幾次婚都沒關系,女性二婚就不行。
最後一次前夫打我,我報警之後,爸媽從河北老家連夜開車過來,陪我去了醫院。2023 年 8 月,我和前夫辦了離婚手續。
這段婚姻讓我意識到,無論你的學歷、見地如何,在傳統保守的家庭眼中,仍然只是依附于婚姻的 " 第二性 " 而已。我想奉勸廣大女性,不要輕易嫁給條件好、人品不好的人,一旦發現對方有問題,要及時止損。
沒婚房,不要娃的跨國婚姻,也回避了深度交流
燕華,27 歲,留美博士,法律從業者
今年我 27 歲,在美讀博結束後,留在了當地工作。我的丈夫 31 歲,學歷是高中(笑)。我現在都不适應叫他 " 丈夫 ",感覺有點怪,更習慣用 partner 稱呼。
我一路向上求學的經歷比較復雜。我是安徽人,本科在一所 985 讀工科,臨近畢業申請到美國讀書,轉而讀法學,後來又念了研究生,一路又讀到博士。
我們是在約會軟體上認識的。我被他吸引是覺得他人很有趣,他的學歷是高中畢業,他父親在他未成年時就去世,他靠母親撫養長大,從 15 歲開始就獨自生活了。
可能是因為沒人監護,他的規劃裏沒有讀大學這件事,高中畢業時甚至沒參加 SAT(美國高考),而是直接進入工作。認識他時他在藥企做質檢方面的技術工人,工作穩定。
我聽説這段經歷後很詫異:怎麼會有人沒有想到要報名高考?他覺得沒什麼。不過和我在一起後,他告訴我説還想去上學。今年春季大學開學,他去讀大學了,學的是機械工程。
目前來説我們的經濟收入差别不大,這一度讓我黯然神傷。2023 年,我博士即将畢業,求職不順利,靠延畢的學生籤證繼續待在美國。渴望有 offer 幫助拿下工作籤證,可去求職時,面試官一聽我説需要幫我辦工籤,工作也沒了下文。就像一個惡性循環。
我當時的男友,現在的丈夫看到我因為工作和駐留一直發愁、哭泣,就向我求婚了。
我和丈夫也沒有操辦婚禮,我的證婚人是我們法學院的院長,我和丈夫拿着結婚證明去辦公室找他籤字,發現他們還特意布置了一番,還為我們拍照留念。
這也契合了我自小到大的願望。我不喜歡嘈雜的婚禮,而我們暫時也沒有要娃的打算,和婆婆分居,一年大約只在感恩節等節假日時見面,因此也沒有太多衝突。
現在我們還是租房子住,不過有考慮要買房。剛認識他時,他沒有主動做家務的意識,得催着他幹。比如他總是忘了扔垃圾,後來我反復跟他説,垃圾要扔了,垃圾要扔了,他就會站起來扔垃圾。這一招對他來説還是管用的。
跟丈夫待在一起時,我們的共同活動是户外活動、健身、看電視、養狗遛狗。我倆很大的一個差異是社會議題上的。比如他支持川普,説川普為人民做好事,我就不太能贊同。比如之前我跟他説,因為他是白人,找工作就很簡單,我沒有工籤就很困難,他也難以理解。
這不影響我和他生活當中的相處。只是交流上,會流于膚淺,只要我們彼此保留着一定的交往距離,生活就會簡單高效而快樂。
圖 | 穿着學士服舉辦了婚禮
讀博期間二胎,我辭去别人夢寐以求的工作
葉曉慧,32 歲,在讀博士
在職讀博的第一年,我意外懷了老大。我之前是立志不做全職媽媽的,休完產假後,覺得帶娃、工作和讀書,讓我有心無力,我就提了離職。
本打算繼續專注讀完博士,8 個月後,又意外懷上老二。當時我是在孕育和學業間兩難的,但那時老公説他會負責,我那時信佛,相信堕胎會傷害生命,就留了下來。讀博期間生了兩胎,身體變差很多,最明顯的是記憶力衰退,以前看一天的論文也不覺得疲憊,現在看 20 多分鍾就會累,博士也要延畢了。
2017 年,我 25 歲,在重慶讀研究生,那時父母各種顯性和隐性的催婚。我來自四川一個地級市,他來自重慶,我們認識是因為他想考研,找我給他輔導考研英語,期間他對我表示好感,但我一心想畢業後去一線城市闖蕩,就拒絕了。
直到 2020 年前後,我媽因病要住院。我媽住院前後他盡力幫助,也會煲湯來看我媽,帶我出去散心。疫情的不确定性與家庭的變故衝擊下,我的心意改變了。大概兩三個月後,我們确定了關系,一年後結了婚。
我們最開始是兩地婚姻。我懷孕一胎時,在深圳一家部門工作,他在家鄉做連鎖店的生意。我們商量後決定将一部分家務和育兒勞動外包出去,他出錢讓我住進了月子中心,生產後請了育兒嫂。但兩次孕育、產檢全程都是我一人面對。他人忙着工作,整個過程是完全不參與的。在他眼裏,男性就該在外面賺錢養家,女性只需要安頓好大後方。
我反駁他流露出的大男子主義,他便沉默。我知道,他心裏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根深蒂固,只是表面上不再過多争執。
他也會説出讓人很生氣的話。讀博期間我去國外交換讀書時,把兩個孩子都帶了過去。但他會説,你一天天不就是帶個孩子嗎,能有多累?完全看不到女性的隐形勞動。孩子辦各種證件,打什麼樣的疫苗,穿什麼衣服和鞋子等瑣事,完全是我在費心力。他否認的是母親養育勞動的價值。
我們倆和公婆共居。我靠追星、看電影和演出緩解工作和學業壓力,公婆不理解,説這純粹是浪費錢。而他們也經常把老家的親戚喊到家裏打麻将,讓我心煩意亂。
我一度内耗很嚴重,晚上眼睛一閉,就覺得,天,我怎麼能這樣和另一個家庭共生一輩子?我之前蠻感性的,後來主動提出要和丈夫籤署一些協定,二胎協定,出軌協定等等,有關萬一離婚後,财產分配問題什麼的。
等明年博士畢業後,我還是打算出來找工作。不過,我辭去的第一份工作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也許讀完博再進去前部門都很難。雖然養育一兒一女的快樂也沒有什麼能夠比拟,但如果重新來過,我也許不會選擇,在當時那種最脆弱的時期,有一些盲目地進入婚姻吧。
圖 | 一面讀博,一面帶娃
參考資料:
卿石松《女性教育提升與生育行為變遷——基于夫妻匹配視角的研究》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真實故事計劃,本期策劃: 盧粵,編輯:崔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