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43歲“清華鬼才”水哥現狀:20年不上班,住頂級豪宅,卻被女兒“折磨”很痛苦?,歡迎閲讀。
前幾年有個特别火的節目,叫《最強大腦》。我印象最深的選手就是 " 水哥 " 王昱珩。
他一戰成名的挑戰是 " 微觀辨水 ",從嘉賓從 520 杯一模一樣的水中随機挑選一杯。
讓他觀察後,再把這杯水放進其餘的 519 杯中,他再找出這杯水。
結果王昱珩分分鍾完成了挑戰," 水哥 " 這個綽号也是由此而來。
後來這些年,陸續看到水哥的各種消息,越來越覺得他像個隐世高人。
他自己是個絕對的學霸,坦言高中玩了三年,高考卻成為清華設計專業第一,高出了第二名 40 多分。
他不喜歡跟人打交道,認為開會是浪費時間,所以清華畢業後沒有上過一天班。
他喜歡大自然,就用 3 年的時間,親手把自己家變成了一個堪比博物館的世外桃源。
" 仙氣飄飄 " 的庭中水池
水哥的院子
水哥自己家打造成了 " 熱帶雨林 "
他認為人生需要多體驗,所以經常帶女兒去世界各地旅行。哪怕女兒經常需要請假,他也絲毫不在意 ……
王昱珩與女兒王一雯幼時
他身上有太多與眾不同的東西,但是前幾天無意間看到蔡康永對他的最新訪談,才發現 " 水哥 " 也在為孩子的教育發愁。
面對青春期的女兒,他也一臉無奈。
不過他對生活、對教育、對與孩子相處的理解,還是讓我覺得很受啓發。
關于閲讀:
女兒最好的學區房
是我家的書房
整個訪談,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水哥帶蔡康永參加他的家。
水哥家是他自己親手設計的,有非常多巧妙的布局和精心篩選的陳列品。
水哥親自動手設計房屋
在他的家能看到按照 1:1 還原的霸王龍模型。
家裏有不同的陳列室,裏面擺滿了各種各樣他覺得 " 感興趣 " 的東西。
有不同時期的化石、有親手制作的模型、有設計精巧的手辦 ……
水哥親手制作的骨架模型
他家的地下室裏,還有 2 個大型的水族箱,生動還原海底世界。
最讓我感慨的是他家藏書的地方。
兩層的空間,牆面上滿滿都是各種不同類别的書籍,非常的壯觀。
愛書的人一定都家裏懂有這樣幾面書牆,會有多幸福。
不過水哥特别得意的設計,是書牆上特别隐秘的藏了一個暗門。
他説:
" 我在這裏面藏了一個房間,我説我女兒最好的學區房,就是我的書房。"
暗門内部另有廣闊的空間
他還提起自己小的時候就很喜歡躲起來,把自己藏在一個地方。
所以也準備了這樣一個隐蔽的房間給女兒,看得出用了很大心思。
其實無論古今中外,幾乎所有重視教育的家庭,都會給孩子提供大量的書籍。
學校教授的書本知識固然重要,但最好的學區房永遠在家庭。
王昱珩與女兒王一雯
就像培根説的 "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本身也是所有 " 富養 " 的标配。
關于成長 :
你的有效期可能只有 10 年
有些跟頭必須孩子自己摔
看完水哥的家,多數人可能都會很羨慕水哥的女兒,可以每天住在裏面。
但是當蔡康永問水哥,你女兒覺得你這個空間适合她生活嗎?
水哥卻露出了無奈的笑容,回答到:
" 倒沒有,我覺得孩子往往是喜歡她沒有的東西。所以她現在就是 …… 對什麼都不感興趣。 我覺得這是我最頭疼的地方。 我最痛苦的就是,我跟她深度交流過這方面的問題,在跟她深度交流的時候,我的内心就 …… 特别苦澀。"
水哥這愁眉苦臉、語無倫次的樣子,估計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有共鳴。
面對自家孩子,再知名的學者教授、再高智商的爹媽,也只有搖頭嘆氣的份兒。
蔡康永有點好奇的追問:你不是經常帶女兒去旅行嗎?你特意帶她去看的景物或者動物,她都覺得沒什麼?
水哥想了想,訴苦説可能是從小見得多了。比如帶女兒去個動物園植物園,女兒會嫌棄,這還沒咱家好呢,這動植物養成這樣,也不怎麼樣嘛。
最後還打趣的補了一句:
"(我女兒)這愛挑毛病的樣子,倒是都随了我了 "。
我想起温尼科特説過的一句話:" 如果一個孩子要成為一個成年人,那麼是要踩着一個成年人的屍體才能完成這段成長之路的。"
水哥自己也説,曾經想過把女兒帶在身邊教,覺得數理化、語數外、天文地理歷史、自己一個人能給女兒教到高中甚至大學。
王昱珩與女兒
但是後來他發現,其實自己能跟孩子相處的時間也就是 10 歲前。因為慢慢孩子就會成為他自己,會與父母剝離開。
孩子終究是獨立的個體,她什麼時候會遇見真正熱愛的東西、什麼時候會 " 開竅 ",都有自己的規律,父母急也急不來。
能做的也許只是多陪伴、多引導、多分享,教導好規則習慣的同時,盡可能的跟孩子搞好親子關系。
然後可能就是目送他遠去,他們屬于我們永遠無法抵達的明天。
王昱珩與女兒王一雯
水哥的一個反思讓我覺得挺受觸動的,他説女兒對他的幫助,是讓他學會應該如何與自己的父母相處。
當想念女兒的時候,他會先給自己媽媽發個信息,問父親怎麼樣。
當女兒對他發脾氣或者對他有誤解的時候,他會第一時間去跟自己的父親或母親聊天。
他説希望女兒能多跟他説一些話,但是 " 她(指女兒)不會跟我説 "。
所以水哥認為父母也一定很希望多聽聽他説話。所以自己應該把這個感受給父母。
《小别離》裏有句話 :" 世間的愛都是為了團聚,唯有父母的愛是指向别離 "。
我們目送孩子遠去,但有時候真的要經常回回頭,看看自己的父母。
他們也在原地看着我們的背影,目光裏同樣是殷切愛、無盡的盼和略帶笨拙的守候。
如果我們能夠像期待子女對待我們那樣去回應一下他們,未來,也許就少了很多的遺憾。
關于 " 好的教育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花期
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可能
蔡康永問水哥, 如果讓你開一個學校的話,你覺得會是什麼樣的?
水哥的回答是:
" 我一定努力的讓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
他講起自己去參加《最強大腦》的一個原因。當時在電視上看到一個中國孩子跟歐洲孩子比記憶力。
兩個孩子需要記憶 100 對新郎新娘的樣貌,在還沒有公布答案的時候,中國孩子就哭了(可能是害怕失敗),然後被爸爸很兇的訓斥。
最後結果是中國孩子赢了。
主持人問孩子赢了想要什麼獎勵,孩子説想要一天假期。
原來這個孩子每天從早學到晚,速算、記憶法、魔術方塊什麼都要去學。
中國孩子和歐洲孩子差不多的年齡,都是 10 歲左右。但是那個歐洲孩子每天就是踢球,很陽光開朗的樣子。這個中國孩子眼鏡很厚,甚至有了小肚子。
水哥當時就在想:" 天哪,這樣的教育觀是不對的。"
他説自己去參加比賽,是想傳遞給大家一些東西。
他在節目中會經常挑選小選手組隊,幫助孩子們快快樂樂的來,幹幹淨淨的走,享受遊戲和比賽的樂趣。
水哥的一段話我覺得很值得分享:
一個院子,有的花是 3 月份開,有的花是 4 月份開,永遠不開花的就是棵樹。 有些花開得很燦爛,它是草花,一年生,明年就不知道在哪兒。但是哪裏有荒地,它們就占領哪裏,勇往直前。 那一顆不開花的樹呢,它只有在頂端有一些枝葉。他要讓出空間給一些矮的植物,這些植物可以幫他涵養土地。
養孩子其實跟養植物很像,太用力了,就是拔苗助長。跟随孩子本身的特性,給孩子提供合适的幫助,他才能成長得更好。
或早或晚盛開的鮮花、小草、灌木、參天大樹、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和獨特的美。
父母尊重孩子的花期,孩子才有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