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港股“白馬”反彈勢頭強勁,每經品牌100指數穩守800點,歡迎閲讀。
随着港股市場大幅反彈,本周每經品牌 100 指數走勢一波三折,周初探底反彈,周三、周四再度下挫,周五則衝高回落,最終周跌 0.39%,以 812 點報收。目前,A 股仍處于蓄勢期,年底正迎來資金資產配置調整的視窗。
每經品牌 100 指數抗跌
本周大盤強勢反擊後衝高回落,逐級震蕩下行,主要寬基指數均錄得負收益。整體來看,市場走勢依然較弱,但與前一周相比已經出現明顯的抵抗姿态。具體來看,科創 50、創業板指、深證成指、上證指數、分别下跌 2.39%、2.31%、1.76%、0.91%,而每經品牌 100 指數則周跌 0.39%,相對抗跌。
基本面來看,11 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 4556 億元,新增人民币貸款同比少增 1368 億元,企業部門貸款需求趨于走弱;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社零總額同比較上月加快,但增速略弱于預期。投資端,制造業投資增速加快,地產投資增速繼續下探。政策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設定 " 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 " 總基調,支持科技發展;上海、北京調整普通住房标準,并降低首房和二房最低首付比例。
另一方面,近期美聯儲的一系列表态以及全球通脹中樞的回落使得 2024 年有可能會成為全球貨币和流動性寬松之年。當美元指數走弱,全球流動性走向寬松之時,全球主要國家的進口增速也往往會觸底回升轉正。近期中國出口增速在實際基數并不低的背景下轉正,也反映中國出口需求的改善。
申萬宏源分析指出,現階段,市場交易穩增長還是 " 不見兔子不撒鷹 ",年底重磅會議政策方面,向上到強調 " 聚焦經濟建設中心工作 "," 速度 " 和 " 質量 " 要兼顧,向下到後續政策具體執行是值得期待的。市場調整後,使得後續交易穩增長效果驗證的賠率進一步增加了。
從全球市場來看,2023 年初港股在需求恢復的預期下而走高,随後又随着地產等數據走弱而下行,而 2023 年美國衰退預期被證偽,截至 9 月仍有 9890 億美元超額儲蓄,疊加 AIGC 浪潮,美股開始接近歷史新高。目前港股估值已處于歷史低位,有一定性價比,長期表現則取決于經濟基本面和政策發力程度。
港股有望實現估值修復
目前,我國經濟在穩增長政策下有企穩迹象,但受制于房地產下行拖累消費回升力度,疊加實際利率偏高抑制民間投資,通脹大概率維持在相對低位一段較長時間,亟待中央加杠杆等有效政策助力,同時期待 " 活躍資本市場 " 政策帶來的股市财富效應。
具體來看,四季度以來我國制造業 PMI 新訂單指數回升,PPI 同比跌幅收窄,工業產成品庫存增速及工業企業利潤均現改善。2024 年預計我國經濟随内生需求修復和全球制造業周期擴張内外兩個路徑,逐漸進入主動補庫存。但是由于房地產開啓下行周期、地方化債壓力拖累财政擴張、居民收入預期未明顯改善等結構性因素都令需求回升緩慢,市場信心修復亟待政策注入 " 強心劑 ",2024 年關注寬貨币政策延續和中央加杠杆,以及 " 活躍資本市場 " 的股市财富效應和核心城市 " 松地產 " 政策的穩信心效果。
另一方面,美聯儲 2023 年抗通脹取得積極成效,勞動力市場温和式放緩,政策緊縮與金融條件收緊對家庭與企業的影響會逐漸浮現,因此中泰國際預計美聯儲加息周期已經完結,美國經濟增速将在四季度及 2024 年逐步放緩,通脹同比有所回落。
從估值來看,港股估值處于歷史低點,當前恒生指數及 MSCI 中國指數未來 12 個月的預測 PE 分别為 7.7 倍及 9 倍,分别處于 2016 年以來 0.5% 及 0.9% 分位數。2024 年全球美元流動性出現邊際改善,港股的企業盈利有望築底回升,恒生指數的估值有條件出現修復。
港股 " 白馬 " 反彈勢頭強勁
本周港股市場觸底反彈,恒生指數周漲幅達到 2.8%,每經品牌 100 指數成分股中,諸多港股公司漲幅較大,其中東方海外國際周漲幅達到 10.84%,碧桂園、小米集團、華潤置地周漲幅也均超過 9%。
資料顯示,小米在產品技術領網域已經形成了可持續的和消費者認可的發展模式,其手機業務呈現良性增長态勢。在智能手機領網域,小米 14 銷售表現亮眼,小米手機整體出貨量亦連續 13 個季度居全球第三,随着 2024 年消費電子周期回暖,出貨量有望持續提升。
小米汽車則通過自建兩期共計 30 萬產能的汽車工廠、積極投資汽車產業鏈上遊零部件企業以及搭建自營銷售渠道體系,加速進軍新能源車市場。最新發布的兩款電動轎車 SU7 和 SU7 Max 或将于 2024 年上半年正式上市,有望帶來新的收入增量。随着汽車業務勾勒出公司第二增長曲線,小米智能生态也将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而中國海外發展土儲高度聚焦高能級城市,并擁有穩健的運營能力和财務結構,盈利能力行業領先,市占率不斷提升。公司 2023 年 1 至 11 月累計銷售額同比增長 11.8% 至 2870.3 億元,預計公司全年銷售額有望領跑行業。同時,融資能力和成本上的優勢,将使公司獲得更多的優質及低成本土儲,支持公司持續提升盈利及長遠發展。
此外,華潤醫藥是華潤集團根據國務院國資委 " 打造央企醫藥平台 " 的要求成立的大型藥品制造和分銷企業,于 2007 年在香港成立,現已發展為中國第二大醫藥制造商、第三大醫藥分銷商、第一大非處方藥制造商,旗下擁有華潤三九、華潤雙鶴、華潤江中、東阿阿膠、華潤博雅、華潤紫竹、華潤生物等多家知名企業。
近年來,在國企改革、股權激勵等系列舉措出台後,華潤醫藥子公司業務發展及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現引入 " 中特估值 " 的估值體系後有望引領估值走向更加合理的水平。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