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遭遇印度連環“殺豬盤”,中國手機廠商逃離“跨國公司墳場”,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雷科技 Ieitech
小米最近很受傷。
上周(6 月 9 日)印度執法局發布了正式檔案,指控小米涉嫌違法印度《外匯管理法》「向外國實體非法轉移資金」,已向小米技術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小米印度分公司、部分高管及花旗等三家銀行發出了正式通知。
基于該指控,印度當局此前已經扣押了小米共 555.1 億盧比資金,約合 48 億元人民币。《中國基金報》撰文認為,本次印度執法局的通知或意味着小米近 50 億元的凍結資金将被正式沒收。
根據小米 2022 年财報,小米調整後全年淨利潤也只有 85 億元,而可能被沒收的資金是去年淨利潤的一半還多。也難怪消息發酵後,不少網友總結了一句話:
「印度賺錢印度花,一分别想帶回家。」
但事實證明,大家還高估了印度當局的下線,低估了他們的野心。本周,印度《經濟時報》報道,印度政府要求小米、OPPO、realme 和 vivo 等多家中國手機品牌,在首席執行官(CEO)、首席運營官(COO)、首席财務官(CFO)和首席技術官(CTO)等核心高管的職位上,必須任命印度籍人士。
同時印度政府還要求中國手機品牌将制造合同委托給印度公司,讓當地企業參與手機制造流程,中國公司如果要建零部件工廠,也需要讓印度資本在合資公司中持股 51%。此外,就連出口也要通過印度本地經銷商。
簡單來説,印度不僅要求中國手機品牌要把錢留在印度,包括核心高管也要全換成印度人,還要幫着扶持印度本土的手機供應鏈和經銷商。《環球時報》就采訪到一位熟悉中企在印度情況的人士,他認為印度政府對中國手機品牌的「霸凌」行為,等于是「變相收購」。
不過,這不是中國手機第一次在印度遭遇至暗時刻了。
小米 OV,又愛又恨
眾所周知,全球手機行業除了蘋果和三星,主要玩家就是中國的手機公司,而在印度尤其如此。
按照市場分析機構 Counterpoint 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前五大廠商中,除三星外都是中國品牌,小米份額達 16%,vivo 為 17%,OPPO、Realme 則分别占 12% 和 9%,合計份額達到了 54%。換言之,超過一半的印度人都選擇了中國手機。
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圖 /Counterpoint
至于印度手機品牌,市場份額已經萎縮到了僅有 1%。
事實上,去年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風頭還要更甚,一度占據印度智能手機市場近 70% 的份額。但也是在去年,一連串的打擊接踵而至。
- 2022 年 1 月,印度税務情報局(DRI)以逃税、做假賬為由,處罰小米印度補繳 65.3 億盧比(約合人民币 5.58 億元)税款。6 月,印度執法局又扣押了小米共計 555.1 億盧比的資金,約合 48 億元人民币。
- 2022 年 7 月,印度财政部聲稱,印度税收情報局調查發現,OPPO 逃避關税近 439 億盧比(約合人民币 37 億元),要求 OPPO 印度公司繳納税款。
- 2022 年 7 月,印度執法局稱已經封鎖了 119 個與 vivo 印度業務相關的銀行賬户,這些賬户持有 46.5 億盧比(約合人民币 3.9 億元)。8 月,印度税務情報局 ( DRI ) 緊接着指控 vivo 逃税 221 盧比(約合人民币 18.9 億元),要求 vivo 印度繳納税款。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印度政府希望扶持本國的手機行業。從 2016 年起,印度連續五年針對不同手機零部件上調關税,最高税率達 20%,實際上就是以關税手段迫使中國公司在印度本土生產更復雜精密的零配件。與此同時,印度也想盡辦法地保護本土手機品牌。
于是一邊希望借助中國手機廠商的技術、品牌和經驗培育手機制造產業,一邊又要時不時打壓下占據絕對優勢的中國手機品牌,收繳營業利潤以充國庫。
卸磨殺驢,不過如此。
面對印度官方打壓,主要的幾家中國手機廠商其實都很為難。一方面是印度已經躍升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市場,包括蘋果也在加大籌碼;另一方面以小米、OPPO、vivo 為代表的中國公司已經在印度投入了大量的成本。
印度中國商會和印度中資手機企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 2021 年,中國手機企業在印度工廠已經超過 200 家,貿易公司 500 多家,投資額達到 30 多億美元。
這些沉沒成本幫助印度構建了成套的手機制造產業鏈,解決了大量的就業,但同時也讓中國公司在面對印度政府不可理喻的「處罰」時,多了不少顧慮。OPPO、一加、realme 母公司就讓這三個品牌在印度成為獨立實體,銷售額計入各自的賬簿,以便在印度政府采取相關行動時,只求:
降低業務風險。
但從今天看來,無論是國内的手機廠商,還是其他領網域的技術廠商,或許都要慎重考慮一個問題——重金投入印度市場,到底值不值?這不是一個可以輕易回答的問題。
逃離「跨國公司墳場」?
很長時間以來,印度的經濟潛力被廣泛看好,但也由于營商環境的惡劣,有了「跨國公司墳場」的稱号,包括谷歌、亞馬遜等眾多跨國公司都收到過巨額罰單,還有很多跨國公司直接退出了印度市場。
去年 7 月,榮耀在線上舉辦了一場全場景新品發布會。在會後的采訪環節中,榮耀 CEO 趙明談起,榮耀幾年前就在印度有團隊和經營了很長時間,後來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撤出了榮耀印度團隊,未來榮耀會采取「非常穩妥的方式」在印度市場開展業務。
趙明沒有明确指出「眾所周知的原因」,但他提到,在印度的手機等重要產業鏈上有 80% 的中國工廠都倒掉了,剩下沒有倒閉的,也有不少選擇退出印度市場。而 OPPO、vivo、小米等堅持經營的企業,也因為相同的原因,在印度十分不好過。
至于 OPPO、vivo、小米為什麼在印度不好過,實際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印度的刻意打壓和竭澤而漁的做法。
一個不言自明的道理是,營商環境的好壞,對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城市如此,國家也是如此,印度是一個巨大潛力的市場,但糟糕的營商卻在倒逼眾多跨國或退出,或更多地投入到東南亞國家。
小米的 48 億元「罰單」不是第一個,恐怕也不會是最後一個,而一味地妥協可能只會換來得寸進尺。
《道德經》有一言,「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所謂太牢,就是将牛、羊、豬先養在牢裏,将來有用了:
再殺了祭祀。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