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鞋王”百麗卷土重來,歡迎閲讀。
私有化退市 7 年後," 鞋王 " 意圖重返港交所。
近日,百麗時尚集團(下稱 " 百麗時尚 ")向港交所遞表,由美銀和摩根士丹利擔任聯席保薦人。這也是自 2022 年 3 月百麗時尚衝擊港交所 IPO 折戟後的卷土重來。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以 2022 年零售額計,百麗時尚以 12.3% 的市場份額位居中國時尚鞋履市場第一,比第二名高約 6.8 個百分點。
在截至 2023 年 11 月 30 日 9 個月,百麗時尚營收同比增長 12.8% 至 161 億元;淨利潤則同比增長 92.7% 至 21 億元,淨利率創下歷史新高,達到 12.8%。
2017 年,百麗國際(百麗時尚曾經的母公司)的鞋類業務陷入負增長困境,創始人盛百椒決意轉型。
在其後來牽頭下,引入高瓴和鼎晖,以 531 億港元的估值對百麗國際進行私有化退市,締造出港交所史上最大規模的私有化交易。
私有化之後,高瓴資本持股 57.6%,鼎晖投資持股 11.9%,參與私有化的管理層持有其餘 30.5%,百麗創始人鄧耀和盛百椒則套現 136.76 億港元離場。
如今距離私有化 7 年過去,在對百麗國際進行過一番分拆、" 改造 " 之後,高瓴等外部投資機構終于等來了收獲時刻。
目前,高瓴、智者創業有限公司(管理層持股平台)為百麗時尚的控股股東,分别持有 Muse Holdings 44.48%、46.36% 的股份,Muse Holdings 間接 100% 控股百麗時尚,鼎晖投資亦通過 Muse Holdings 持有百麗時尚 9.16% 的股份。
完成 " 大象轉身 " 的百麗時尚,正等待市場對它的重新定價。
募資還債
此次衝擊上市募資,百麗時尚的目标之一,就是還債。
招股書顯示,百麗時尚的募資用途包括償還銀行借款;投資技術創新、數字化轉型;以及補充營運資金。
其中,償還借款被列在了募資用途的首位,足見還債壓力之大。
截至 2023 年 11 月 30 日 9 個月,百麗時尚的資產負債率高達 83.87%,其因銀行貸款和租賃負債需承擔的融資成本就有 1.16 億元。
如今的債務壓力來自 7 年前百麗國際私有化交易的餘波。
在那筆私有化交易中,總價高達 531 億港元,創下港股私有化退市的金額記錄,其中私有化所需現金總額達到約 453 億港元。
除高瓴、鼎晖等收購方提供 173 億港元現金投資外,另有 280 億港元來自美國銀行提供的收購融資,收購融資由二者持有的百麗國際股份作為質押擔保。
這一背景下,2022 财年百麗時尚向股東派發股息 20 億元,當時的控股實體百麗國際進而得以将絕大部分股息用于償還私有化時產生的債務。
2022 年 1 月,百麗國際将百麗時尚全部股份轉讓給 Muse Holdings 間接控股的 Belle Brands,至此 Belle Brands100% 控股百麗時尚。次年,百麗時尚再度向控股股東 Belle Brands 宣派 20 億元股息。
在招股書中,百麗時尚表示高瓴和鼎晖在私有化交易中的銀行貸款現金目前已經償還完畢。
截至 2024 年 1 月 31 日,百麗時尚仍有銀行貸款 48 億。其中包括 23 億長期境外銀行貸款、19 億短期境内銀行貸款以及 6.5 億港元短期境外銀行貸款,短期銀行借款達到 25.08 億元。
大象起舞
高瓴、鼎晖等外部資本對退市時年營收仍能達到 400 億元的百麗國際進行的分拆、改造,堪稱讓大象再度起舞。
張磊曾對這筆交易表示,高瓴集團的長期資本基礎,結合數字經濟和公司運營方面的經驗,必定可以幫助百麗國際通過施行必要的變革,在網絡時代重獲生機。
彼時的背景是,百麗國際對線上渠道嚴重 " 水土不服 "、舉步維艱。
2017 财年,百麗國際鞋類營收同比下滑 10%,整體營收僅微增 2.21%,淨利同降 18.09%,市值也從巅峰時的 1500 億港元跌至不足 350 億港元。
最終,與百麗國際早有淵源的鼎晖、以及高瓴資本向其投出橄榄枝,三者一拍即合。
在高瓴等資方操盤下,百麗國際開始了 " 瘦身 " 增效。
百麗國際先是将旗下增勢正猛運動服飾類代理業務打包裝入滔搏(6110.HK),并在 2019 年将其送往港股上市。
截至 2023 年 8 月 31 日,高瓴、智者創業和 TMF 集團分别持有滔搏 34.89%、20.23% 和 9.07% 的股份。
百麗國際剩下的鞋類業務和部分服裝代理業務被裝入了如今的百麗時尚。
截至 2023 年 11 月 30 日 9 個月,百麗時尚鞋履產品的營收錄得 140.21 億元,占比 87%,服飾產品則分别為 20.91 億元和 13%。
包括 BELLE、TATA、STACCATO、TEENMIX 和 BASTO 等前五大自有鞋履品牌品牌則貢獻了約 63% 的收入。
BELLE 為百麗時尚貢獻了最多的營收,營收占比約為 28%。
對百麗時尚的改造中,高瓴等資方采取的主要動作有二:
一方面,在關閉線下渠道的低效門店。
截至 2023 年 11 月 30 日,百麗時尚僅剩 8361 家直營店,但仍為中國最大的直營時尚零售網絡。
作為對比,兩年前其門店數還有 9153 家,而更早在退市前,百麗時尚的門店數曾達到 1.3 萬家。
此外百麗時尚調整了門店布局,大幅縮減低效的百貨商場門店,重點發展購物中心渠道。
相較 2017 年,百貨商場營收占比從 70% 降至不到 40%。
在線上渠道,百麗時尚似乎已不再茫然失措。
據招股書,百麗時尚線上渠道營收占比從 2017 财年不到 7% 提升至 2023 财年的 27.1%,線上渠道中,直播帶貨占到 27%。
另一方面,百麗時尚對旗下的多個女鞋品牌做出區隔,仍在不斷通過收購擴張。
比如 2018 年收購高端女鞋品牌 73Hours 60.68% 的股權;2023 年再度斥資 5500 萬對運動休閒鞋履品牌 OGR 進行收購。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2022 年,百麗時尚旗下的 STACCATO、Hush Puppies 及 Joy&Peace 分别在中國中高端時尚鞋履品牌中分列前三;BELLE、TATA、Teenmix 及 BATA 則分别在中國中端時尚鞋履品牌分列第一、二、三和第五位;而在大眾時尚鞋履市場,BASTO 及 SENDA 分列第四、五位。
由此可見,退市 7 年以後," 鞋王 " 的統治力仍在。
但當下的時尚鞋履市場已不再是高速增長的市場。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2017 年至 2022 年,中國時尚鞋履的復合年均增長率為 -4%。
百麗時尚在一個縮量市場稱王的後續潛力,還有待市場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