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公考年齡放寬 打破“35歲求職門檻”再進一步,歡迎閲讀。
4 月 7 日,# 公務員部分崗位年齡調整到 40 周歲 # 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據悉,今年河南、山東等省份将招錄公務員的部分崗位年齡從過去通常的 35 周歲以下年齡限制,放寬至 40 周歲以下。實際上,近幾年,公考年齡放寬已在多地推行,并且個别基層崗位或專業技術崗位也放寬了年齡限制。有關分析指出,将有更多的勞動力被公務員就業吸納,同時引導其他行業及企業重新審視招聘年齡限制,有望打破 35 歲求職門檻、改變職場年齡歧視,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崗位會放開年齡限制,并且将出現更多維度的人才招聘探索。
多地放寬年齡限制
截至發稿前,# 公務員部分崗位年齡調整到 40 周歲 # 話題已收獲 1.3 億閲讀量和 1.7 萬讨論量,熱搜最高攀至主榜第四位。其實,放開公務員考試年齡限制,一直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多地也陸續在将部分崗位最大招錄年齡調整至 40 周歲。
據悉,在 2023 年河南省發布的統一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告中,就明确指出報考者應當在 18 周歲以上、35 周歲以下,除對年齡有特殊要求的職位外,對 2023 年應屆碩士、博士研究生放寬到 40 周歲以下。此外,貴州、天津、湖北、江西、廣西、四川、雲南、重慶、内蒙古等地在個别基層崗位或專業技術崗位條件上也放寬了年齡限制。
中公教育北京地區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公考大部分崗位招聘年齡限制範圍還都在 18 — 35 周歲,有部分崗位年齡放寬至 40 周歲的,一般都會附加上碩士或博士學歷和應屆畢業生的條件。另外,部分地區在人才引進上也會進一步放寬崗位年齡限制。
以北京地區為例,雖然目前公務員及事業部門招聘年齡基本在 35 周歲以下,但據此前發布的豐台區教育系統人才引進計劃,引進人才的年齡一般不超過 45 周歲。并且,按照《北京市引進人才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個人能力、業績和貢獻特别突出的可進一步放寬年齡限制。北京市内調動人才年齡一般不超過 50 周歲。
此外,中公教育北京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北京,超過 35 周歲的非應屆生,走統一招考的話,還有社區工作者的崗位可以報,其年齡要求一般在 40 周歲以下,而這類崗位對學歷及技能的要求也是偏低的。
釋放就業積極信号
在備戰國考的 "90 後 " 互聯網影視從業人員李蔚看來,35 歲似乎已經成為當前職場默認的年齡紅線,除了公務員及事業部門崗位招錄有這一年齡限制外,很多企業招聘也會有同樣的要求,甚至要的年齡更小。
對于 "35 歲門檻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表示,這最早出現在 1994 年《國家公務員錄用暫行規定》中對公務員資格的限制條件,之後這一标準不斷延續,并逐漸被國企、事業部門、民企所應用,直到現在成為就業市場的 " 通用标準 "。
有業内人士指出,由于我國公務員晉升方式一般是從最低級開始,逐級晉升,且 " 上不封頂 "。如果 " 入門 " 時的年齡太高,而級别又只是最低級,不利于工作的開展。另外,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還有對員工工作效率、學習能力和成本的考慮。更年輕的員工通常被認為更有靈活性、學習能力和适應能力,同時薪資要求可能較低。而且一些企業追求團隊年輕化,以維持團隊活力和創新能力,這種觀念逐漸形成了 "35 歲門檻 "。
王鵬認為,近來多地推行公考年齡放寬,為打破 35 歲職業門檻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可以成為企業招聘的重要參考,一些企業也會開始更加重視員工個人能力和經驗,而非僅僅關注年齡。" 這些措施雖然還在起步階段,但為改善求職年齡門檻提供了積極的信号 "。
" 公務員招錄年齡放寬,不僅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進一步優化人力資源配置,還有助于解決中年人群體的就業問題,有望打破職場上的年齡歧視,讓更多的中年人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并且,這可能在未來成為公務員招錄制度的一個重要方向。"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北京商報記者説。
将有更多維度的探索
" 雖然在目前的公考招錄中,放寬年齡限制的崗位還是占少數,但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崗位會放開年齡限制,并且将出現更多維度的人才招聘探索。" 王鵬説。
據了解,針對一些專業性較強的職位和輔助性職位,因年齡或考試方式等緣由,無法通過一般的考試遴選,國内對聘任制公務員制度的改革探索已持續多年。早在 2007 年,上海與深圳率先試點,招聘了國内第一批聘任制公務員。2016 年,北京首次面向全國公開招聘六名聘任制公務員。4 月 7 日,浙江金華發布包含 " 年薪 80 萬元 "" 正式公務員 "" 不用筆試 " 等條件的招聘信息,使聘任制公務員再次出圈。
另外,付建強調,随着老齡化和少子化的深入發展,"35 歲門檻 " 在未來可能成為過去式。在當前人口紅利鋭減、養老成本增高的背景下,改變勞動者供給結構是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
" 目前,改變職場年齡歧視的關鍵在于,首先要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社會觀念,即改變對中青年勞動力的刻板印象;其次要不斷完善、貫徹落實《勞動法》《就業促進法》等保護勞動者平等就業權的細節規定;同時,企業應建立更加科學、公正的招聘機制,設立更多的職業發展機會和培訓項目,幫助各年齡層員工提升其能力和價值。" 付建表示。
" 此外,對于勞動者自身來説,還要樹立自信,保持積極的心态面對職場挑戰,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知識水平以适應不斷變化的職場需求,積極參與各類職業培訓和學習機會來增強自己的競争力。" 朱克力説。
互聯網資深人士、公關專家王亦菲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目前,在對年齡限制較為明顯的互聯網行業,不少大廠已經推出了較為完善的員工培訓制度或興趣小組。例如,有碼農會做體育營銷,有產品經理學寫代碼,這些都是結合員工興趣而進行的職業技能培訓。面對不斷變化的就業環境和 AIGC 等科技衝擊,不斷地對自身能力進行迭代更新,是每一位‘打工人’都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
北京商報記者 盧揚 程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