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充電新物種來了:移動充電機器人想象空間有多大,歡迎閲讀。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帥國 在剛剛過去的 " 十一 " 黃金周,新能源汽車充電難、排隊等待時間長等問題又成了社交媒體的熱點話題,但同時也出現了一個新的現象:越來越多的高速服務區引進了充電新物種——移動充電機器人。" 十一 " 期間,上海金山區首次投用智能移動充電機器人,移動充電車加充電機器人讓江蘇高速服務區充電提速 35%,充電機器人服務排隊車輛成為長假高速 " 新景象 "。從過去的 " 車找樁 ",到現在的 " 樁找車 ",越來越豐富的充電技術,正在推動新能源汽車充電問題的解決。
随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快速增長和充電需求的日益旺盛,移動充電機器人将作為重要補充力量,在更多場景和領網域實現商業化運營。據行業預測,到 2025 年,全球移動充電車市場規模将達到數百億元。
行業資深人士李志平認為移動充電機器人在未來擁有無限可能。李志平表示,由于移動充電機器人的第一性是儲能,因此它的盈利模型和傳統的充電樁不一樣。除了賺取充電服務費之外,移動充電機器人也可以用于平時的車輛救援,甚至可以作為第三方電源給工廠、商鋪、家庭供電。
不過,作為一項新技術,移動充電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還有不少問題需解決,包括制造和運營成本高、應用場景少、法規和标準缺位、補貼政策不完善等等。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副秘書長仝宗旗表示:" 移動充電機器人技術現在還處于發展中,包括技術的成熟度、商業模式,都需要找到一個比較成熟、可持續的方式。"
充電市場湧現新物種
移動充電機器人是一種可自主移動、為新能源汽車提供充電服務的新型機器人。在配備了移動充電機器人的場所,車主将車輛停入車位後,可通過 app 或掃碼進入小程式等操作方式呼叫移動充電機器人,後者将移動到車輛旁進行充電。
目前,移動充電機器人主要分為兩種:一種配備專人進行操作,是目前市場中投用的主流產品;另一種是自動駕駛移動充電機器人,由于單台成本在二三十萬元,因此商用很少且主要應用場景在高端商超和居住區的地下停車場。
今年 " 十一 " 期間,多地高速服務站引進移動充電機器人,為排隊等待充電的新能源車主解決燃眉之急。
特别是在上海、江蘇等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移動充電機器人已在多個場景開展初步示範運營。例如," 十一 " 期間,國網上海電力公司在 G60 滬昆高速楓泾服務區充電站内首次投入智能移動充電機器人設備,每台機器人容量為 100 千瓦時,半小時最快能為一輛新能源車充電 80%。
另外,國網揚州供電公司聯合應急救援等部門,在 S49 新揚高速陳集服務區新增移動充電機器人,該設備的存儲容量達 150 千瓦時,最大充電功率為 60 千瓦,充滿後可為 4 輛新能源車進行完整充電,400 公裏的續航電量僅需 50 分鍾就能完成充電。
一位在陳集服務區嘗試了移動充電機器人的新能源車車主表示:" 開電車出行平時最擔心的就是充電排隊問題,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充電樁,還有移動電源車、充電機器人很好地幫我們解決了這個困擾。"
" 移動充電機器人最近幾年才開始投用,主要的充電場景一個是在高速公路應急,第二個是在小區、商超等地的停車場做一些補充,因為有些小區和商超沒有條件或者出于安全等原因的考慮不能建設充電樁或者建設充電樁數量不夠。" 仝宗旗稱,移動充電機器人應用場景有限,且由于成本相對較高,充電服務費高于一般的公共充電站,因此在城市内一般主要用于一些高級的小區或者商超等地。
與充電樁形成互補
移動充電機器人等新型充電設備的出現,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國内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出現脱節。
公安部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 6 月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 2472 萬輛,占汽車總量的 7.18%,同期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 1024.3 萬台,樁車比大致為 1:2.4。充電基礎設施無法滿足社會需求。
在保有量落後的情況下,充換電配套設施的建設速度也跟不上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增長速度。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4 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 494.4 萬輛,同比增長 32%。而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 年上半年,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 164.7 萬台,同比上升 14.2%;樁車增量比為 1:3。新能源車的增長速度明顯快于充電樁建設的速度。
在充電基礎設施數量嚴重短缺之外,其建設與運營 " 質量 " 也堪憂,包括布局不合理、運營不規範、維護不到位、城鄉差距大等等。
相比之下,移動充電機器人作為一項新技術,具有一些相對優勢:一是移動充電車以其充電速度快、不受固定車位限制的特點,顯著提升了新能源汽車的充電便捷性。據實際數據統計,移動充電車平均充電效率較傳統充電樁提升約 30%;二是服務模式創新,移動充電車實現了從 " 車找樁 " 到 " 樁找車 " 的轉變,作為臨時快速補電方案,與固定充電樁形成互補,共同構建了更加完善的電動汽車補能生态;三是綠色低碳,可有效響應國家電能 " 削峰填谷 " 政策,移動充電車在優化電網負荷、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經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每台移動充電車年均可減少碳排放約 50 噸。" 盡管優勢顯著,移動充電車的生產和運營成本相對較高,主要包括高昂的研發、制造、維護及能源供應成本。據行業分析,移動充電機器人初期投資成本約為固定充電樁的 1.5 至 2 倍,但随着技術進步和規模化生產,成本有望逐漸降低。" 國軒高科旗下安徽易加能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下稱 " 易加能 ")總經理管禮慶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除成本問題外,移動充電機器人市場還存在公眾認知度低、政策與标準缺乏等問題。管禮慶提出:" 盡管移動充電車已在全國多個城市投放,但仍有大量車主對其了解不足,公眾認知度有待進一步提升。據問卷調查,僅有約 10% 的新能源汽車用户對移動充電車有所了解。另外,目前關于移動充電車的法規和标準以及補貼政策尚不完善,給其推廣普及帶來一定挑戰。我司正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推動相關政策的出台和完善,以加速行業健康發展。"
市場玩家激增
移動充電機器人這種新的補能方式最早由大眾汽車提出。2018 年,大眾汽車推出移動充電機器人概念,如果車主需要充電,只需撥打電話,移動充電站就會被運到指定地點。2019 上半年,大眾汽車在德國推出第一批移動充電站。
到 2021 年時,大眾汽車又推出 " 用移動機器人托運小型移動充電站 " 概念,移動機器人可實現連接插頭、充電,将移動充電站帶回等操作。
國内企業在 2020 年進入這一領網域,最早入局的是享奕自動化、動進智能等機器人企業,這之後,國内創業公司、能源公司、主機廠等紛紛入局。根據相關研究機構的統計,截至 2024 年中國參與企業已超 40 家。
主機廠企業主要包括一汽紅旗、福龍馬等,能源企業包括國家電網、能鏈智電、國軒高科等,機器人企業除上述提到的享奕自動化、動進智能外,還有蠶叢機器人、海宏科技等,創業公司包括行深智能、找樁科技等等。
在這些玩家中,易加能作為較早入局的企業,在全國首家研發并批量量產移動充電機器人。截至目前,易加能已在全國範圍内投放 1233 台移動充電機器人,覆蓋 15 個省、80 多個城市,累計放電量超過 1000 萬度,服務新能源汽車用户超過 50 萬人次。另外,易加能也已進入海外市場,海外設備累計出口量超 300 台,出口地涵蓋美國、印尼、德國等市場。
不過,也有充電行業頭部企業并不看好移動充電機器人這一細分市場,因此并未入局。該企業一位内部人士表示:" 面向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我們致力于自動充電,如果車都自動駕駛了,再開發機器人好像有點資源浪費了,而且兩個智能體也可能會相互博弈。"
對于移動充電機器人的發展前景,仝宗旗表示:" 面向不同類型的場景、不同類型的車輛,會有慢充、快充、超充、無線充電、移動機器人充電、充電弓、充電臂等等。移動充電機器人屬于比較小眾的一個市場,未來的前景就是在适合的場景會有些應用,主流肯定還是社區以慢充為主,公共充電以快充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