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無差别“掃射”,特朗普對所有進口車永久加税意味着什麼,歡迎閲讀。
當奔馳和寶馬的全球 CEO 在中國高層發展論壇上高調呼籲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時,美國政府卻以關税為 " 子彈 ",對全球汽車業進行了無差别 " 掃射 "。
當地時間 3 月 26 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籤署行政令,宣布對所有進口汽車以及關鍵汽車零部件征收 25% 關税,且是永久性關税。目前,美國分别對進口乘用車和商用車征收 2.5% 和 25% 的關税,新政策施行之後,税率将分别上調至 27.5% 和 50%。" 永久性加税 " 震動全球汽車業,美歐日韓汽車股全面下跌。
對于特朗普政府的無差别關税 " 掃射 ",美國國内傳遞出多重擔憂,認為該政策對内将提高美國民眾購車成本,或引發汽車消費衰退;對外則可能引發多國報復,甚至更新為全球貿易戰,最終造成 " 雙輸 " 結局。
與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形成鮮明對比,在 3 月 23 日于北京舉行的中國高層發展論壇上,受中國政府進一步擴大外商投資空間的政策激勵,包括奔馳、寶馬在内的眾多跨國企業積極表态,将加大投資、深度參與到中國產業轉型更新的進程中。3 月 28 日,中國汽車行業的年度盛會 ——電動車百人會論壇在北京召開,中國汽車業的產業出海策略以及美國加征關税等變數較大、重要性較高的話題,都成為核心關注點。
特朗普此舉将對全球汽車業帶來史無前例的影響。作為全球第二大單一汽車市場,美國民眾對進口車依賴性極強。2024 年,美國乘用車市場同比增長 2.2%,達到 1590 萬輛,是自 2019 年以來的最高年度銷量,其中一半是進口車,達到 800 萬輛,這一占比遠超其他國家。總體而言,美國在 2024 年進口了價值 4740 億美元的汽車產品,其中包括價值 2200 億美元的乘用車。
2024 年,美國國内汽車銷量排名前五名的車企分别是通用(美國)、豐田(日本)、福特(美國)、本田(日本)、日產(日本)、現代(現代)。德系車企大眾、寶馬、奔馳分别位列第 9、第 12 和第 13 位,三家車企總銷量超過 140 萬輛。出于成本考慮,包括美國本土品牌通用、福特在内,這些品牌所售車型很大一部分都產自美國以外的其他地區,主要生產地分别是墨西哥、韓國、日本、加拿大、德國和英國。
因此,加征關税後,美國本土品牌以及日系、韓系和德系汽車品牌都将受到巨大影響。特斯拉 CEO 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并不能獨善其身,也将深受影響。
就中國而言,由于去年 5 月美國已經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 100% 關税,将關税由 27.5% 提高至 102.5%,動力電池和零部件關税也從 7.5% 提升至 25%,因此,特朗普此次加税政策對中國品牌影響不大。目前在美國銷售的與中國品牌相關的汽車只有沃爾沃和吉利共同擁有的電動汽車品牌極星,該品牌因為總部位于瑞典才得以進入美國市場,2024 年在美銷量不足 1 萬輛。
事實上,美國對中國電動車的封堵已經在 2024 年基本完成。2022 年 8 月,美國前總統拜登籤署《2022 年通脹削減法案》 ( IRA ) ,宣布實施每輛車 7500 美元的電動車補貼,但車輛的電池原材料和開發組裝必須有一定比例是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或與美國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完成。由于全球動力電池年出貨量的 60% 來自中國,因此,該法案被認為是針對中國動力電池而設。2023 年年底,美國修改 IRA 法規,進一步從供應鏈溯源,要求享受補貼的電動車不能含有任何來自 " 受關注外國實體 "(主要指中國)的電池原料或電池組件。
2024 年 2 月,美國制造業聯盟(AAM)曾發布了一份報告,警告美國政府要阻止從墨西哥進口低成本的中國汽車和零部件,聲稱這可能威脅到美國汽車公司的生存能力。于是,2024 年 5 月,美國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和零部件加征關税,以此封鎖中國電動車平價入美的可能。
美國此次對所有進口車加征關税的決定,旨在全面保護本國汽車業以及 " 逼迫 " 全球汽車制造商增加在美國的投資。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北美盟友同樣 " 舉刀 " 的做法,客觀上也堵上了中國制造或中國材料進入美國的最後一絲 " 漏洞 "。按照規定,25% 的關税将适用于進口乘用車和輕型卡車,以及發動機、變速箱等關鍵汽車零部件,必要時将擴展至其他零部件。此外,在 " 美墨加協定 " 框架下,将區分 " 原產成分 " 和 " 非原產成分 ",汽車進口商可認證美國產的部分,但非美國產的部分仍将加征 25% 的關税。
美國關税政策會給全球汽車業帶來怎樣的影響還有待觀察,但特朗普此舉無視了早已形成的深度鏈接的全球汽車供應鏈現狀。目前,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德國在内的多國政府眾已迅速對美國汽車關税作出強硬反應,歐盟表示将展開外交談判。
就中國而言,挑戰與機遇皆在其中。特朗普在上一個任期中,就曾對墨西哥市場施壓。彼時墨西哥以獨特的地理優勢和低于美國 80% 的人工成本,吸引了大眾、奧迪、寶馬、福特、日產等國際車企在該國設定裝配中心,所產汽車有 3/4 出口到了美國。特斯拉 CEO 馬斯克也曾熱情動員中國供應商到墨西哥建廠,以方便為其當時計劃投資的墨西哥超級工廠供貨。
但特朗普在當時就以 " 制造業回歸 " 為由,威脅将對墨西哥產汽車加征關税,致使福特等車企停止在墨建廠計劃,轉而投資美國本土。在跨國車企被迫撤出後,更多中國車企順利 " 撿漏 " 進入墨西哥,實施了多項投資,借此實現了對拉美市場的輻射。過去幾年,中國車企在墨西哥的投資持續擴張。此次美國加征關税的政策落地後,墨西哥產汽車進入美國的優勢将被大幅削弱,不排除會有更多的汽車產能轉移發生。
同時不能忽視的是,特朗普此舉并非毫無籌碼,美國汽車市場的潛力将是其逼迫各大車企妥協的一大因素。2024 年,美國汽車銷量穩定上升,但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僅為 130 萬輛,市場份額僅為 8.2%,遠低于中國,也低于歐洲的 13.7%,是最具提升空間的電動車市場。不過,特朗普在上任第一天就提出要結束電動車指令,加大燃油車開發生產。對于電動車轉型相對緩慢的歐美日韓車企而言,美國仍是其無法放棄的重要市場。
由于特朗普此前已經釋放信号,考慮對進口車加征關税。因此,多家跨國車企已制定在美展開本土生產的計劃或預案。其中,現代汽車已經宣布向美國投資 210 億美元,投向其位于佐治亞州的電動汽車及電池工廠。作為在美國投資最多的汽車制造商群體,日本汽車業則寄望于申請關税特殊待遇。
相比之下,德國車企對美國關税也已有心理準備和實質性計劃。寶馬在美宣布加征關税前一天公布了 17 億美元的投資,用于在美進行電動汽車生產。大眾集團将北美定義為 " 增長戰略的核心 ",大眾集團已在美國收購并復興了經典品牌 Scout,并借此進軍美國皮卡與硬派 SUV 市場。奧迪在其 2024 年财報發布會上也表示,決定在 5 — 10 年内将美國市場做大。
在不久前的奔馳财報發布會上,奔馳全球 CEO 康林松也稱美國是 " 具有增長潛力的市場 ", 但關税具有不确定性,且產能的轉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康林松稱,如果美國實施加征關税,将對奔馳 2025 年的利潤和銷售回報率產生重要影響。
有觀點認為,如果其他跨國車企不得不在美投資生產,那麼成本必然會大幅提高,相比之下,很可能中國汽車仍能做到有成本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