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普通人如何用好AI大模型產生更大價值?,歡迎閲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钛媒體 AGI Author 林志佳
第三期華夏基石數智時代領導力特訓營熱招中!
作者 | 林志佳
來源 | 钛媒體,管理智慧
咨詢合作 | 13699120588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術風靡全球,很多人除了工具層面之外,還希望關注普通人如何用好 AI 大模型技術提升社會價值。
钛媒體 App 11 月 3 日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華科智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何積豐近期在 2024Bilibili 超級科學晚活動上發表主題為《普通人如何使用 AI 大模型》的演講。
何積豐院士表示,自 1956 年提出 AI 概念以來,AI 技術迎來了 AI 第一段發展期——反思發展期——第二次發展高潮—— AlphaGo 引發全民 AI 熱潮階段。
随着科技發展,如今,AI 早就深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網域,但它也有正、反兩面。據統計,80% 的職業将至少有一項工作暴露于 AI,還有 19% 的人士認為,一半以上工作都可以 AI 來做,比如企業行銷工作、軟體設計、音樂設計等工作,AI 正在取代人類的工作和職業。
何積豐認為,我們應該擁抱 AI 技術,适應 AI 技術發展,提倡要不斷學習,包括要專精自己的優勢跟專業領網域,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同時要要思考如何把 AI 應用到自己的專業裏面,提高自己的產出跟效率;此外,也要不斷吸收新的信息,擁抱新的變化,接觸更多的人,拓展自己的視野。
何積豐,1943 年 8 月 5 日出生于上海市,計算機軟體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華科智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原華東師範大學軟體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何積豐從復旦大學數學系畢業,并被分配到華東師範大學工作,先後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1980 年被派往美國舊金山大學進修;1984 年在英國牛津大學計算機實驗室任客座教授、高級研究員;1998 年擔任聯合國大學國際軟體技術研究所高級研究員;2001 年擔任華東師範大學軟體學院院長;2002 年成為華東師範大學首批終身教授;2005 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0 年被英國約克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2016 年受聘為華東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軟體工程學院院長。2019 年受聘為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入職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 目前 AI 的安全工作主要還是集中在發現問題,還沒有解決問題的全部答案 ", 何積豐早前表示,大模型開啓了真正意義上的 AI,大模型的通用能力讓其能夠應用到人類生產生活的各個場景中,而一旦 AI 出現安全問題,其影響将難以預估。
以隐私問題為例,何積豐稱,大模型時代的隐私問題跟傳統的機器學習是有差别的,一是大模型在訓練過程中,涉及大量用户個人信息和數據;二是使用過程中涉及很多用户私密信息,這些信息沒有受到應有的隐私保護,用户在使用時面臨 " 要麼失去隐私、要麼失去服務 " 的選擇;三是大模型的生成能力讓隐私泄露變得更加容易也更加多樣化,隐私保護變得更加困難。
"AI 就像孫悟空,需要唐僧的緊箍咒保證其不任意使用他的能力去闖禍、胡作非為 ", 何積豐認為,對齊(Alignment)就是控制 AI 安全的核心技術,對齊是指系統的目标和人類價值觀一致,使其符合設計者的利益和預期,不會產生意外的有害後果。何積豐以機器人為例,機器人學的第一定律就是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使人類受到傷害。
何積豐也坦言,對齊技術面臨兩大挑戰,一方面,對齊的基礎是人類價值觀,但是人類的價值觀是多元且動态變化的,人類的價值與判定系統本身便充滿了偏見和盲點,有非常多互相矛盾的地方和明确指出的潛在條件," 不僅在考驗我們的技術,也在考驗我們的文化 ";另一方面,大模型的 " 有用性 " 與 " 無害性 " 兩個目标是衝突的,對一個有用的系統的錯誤進行糾正,是一種重要的挑戰。大模型時代需要雙向對齊,即不僅智能系統需要向人類價值觀對齊,人類的訓練方法也要向價值觀對齊。
何積豐強調,在 AI 發展過程中,千萬不要忘記人類的核心角色,"AI 技術是我們的助手,而不是代替人類創造新世界的未來。"
" 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态擁抱變化,相信 AI 技術會給我們帶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何積豐稱。
以下是何積豐演講,經钛媒體 AGI 梳理:
前段時間,随着諾貝爾獎的評選結果公布,備受關注的三大科學獎項裏面,其中有兩個都跟 AI 技術相關。下面我們想跟大家講講三個跟 AI 相關的話題。
第一個話題就是説前面這個六十多年 AI 是怎麼發展過來的;
第二個跟大家分享一下 AI 對我們的工作生活的影響。
最後我們也展望 AI 的未來。
AI 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但實際上,大家知道 AI 并不是今天才有的概念。20 世紀 50 年代,随着計算機的出現以後,人們開始去探讨如何讓計算機表現的更加像人類。
這句話聽起來很怪,什麼叫更加像人類?
在 1956 年,一群技術科學家組織一個夏季讨論班,他們共同探讨了怎麼用機器來模仿人類的智能的可能性,也在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 AI 這個概念。
在上世紀六十多歲年代,AI 的主要研究什麼内容呢?他研究我們所謂的專家系統,人自然源的處理影像處理。
到 1962 年,世界上第一個聊天機器人——醫療機器人誕生,它主要功能是什麼呢?它能夠模拟一個心理醫生怎麼跟病人進行對話的。這個程式很簡單,總共前後才兩百行的代碼,但是實際上是開啓了 " 人機對話 " 這個序幕。
到上世紀 70 年代,我們稱為是 AI 的反思發展期。當時因為計算機内存比較有限,計算速度也受到一定影響。所以它不足以解決任何實際上的我們需要它解決的問題。表現在在研究成果上的發展是比較慢的,整個的進展也是不如我們人意的。
到 80 年代,AI 才進入了所謂第二次發展高潮,主要原因是,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這個領網域。1984 年有個項目叫 CYC,他做什麼事情呢?他是個超級百科全書一個項目它主要功能是什麼?就把人類制造所有的常識都放到計算機裏面。你要問什麼問題,在網上給你一個回答,這是一個巨型的數據庫。
到本世紀 2016 年 3 月,阿爾法狗(AlphaGo)對戰世界圍棋冠軍,并且以 4 比 1 的總比分取得勝利。因此,這時 AI 真是被普通老百姓所知道了,原來這個 AI 那麼厲害,從此 AI 熱潮就被掀起了。
而現在,随着我們的科技發展,AI 早就深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網域了,為我們帶來一個前所未有的便利和驚喜。
然後跟任何一個硬币一樣,它是正、反兩面。
AI 對我們人類生活的影響應該是復雜的,而且有多個維度的。下面我們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給我們工作跟生活帶來什麼。
在工作上,我們會慢慢發現,那些過去例行性的任務變得更加次要,因為 AI 機器能夠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比如説,你跟客户在這個電話線上互動,數據分析,資料收集跟檢索、文書書寫這些工作完全可以通過 AI 來完成,它比我們做的快的多。
近期關于這個 AI 的應用,有個研究方面的論文提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結果。這個論文研究的重點是什麼呢?他讨論了 2087 個所謂工序。
什麼叫工序呢?是我們通常講的每個工作任務中間最小單元。通常每一個工作任務,它是有很多工序組成的。比如説你要説讓領導做個決策,那麼做決策那麼大的工作,我們需要通過首先要熟悉信息,然後要比較不同的優化的指标,看看哪個是我當前最關心的,那麼多工序組成一個工種。
經過人類跟 AI 的評價,如果有項工序用 AI 做,在質量不變情況下能夠減少 50% 以上的時間的話。那麼我們認為這工作 AI 就可以來替代人類做——我們把它稱為 " 暴露于 AI",我們做了一個統計,80% 的職業将至少有一項工作暴露于 AI。還有 19% 的人士認為,一半以上工作都可以 AI 來做,比如企業行銷工作、軟體設計工作等等。如果你做一般產品的設計,我們相信,AI 技術能夠減少研究跟設計時間,改進產品的模拟跟測試。
很顯然,AI 對我們很多行業是很有成就的。有了 AI 的加速以後,大家工作肯定會比過去有更大的改善。
首先體現出來就是,我們工作效率會比過去高了,很多人會慢慢發現我們以前想做的和過去做不到的事情,現在突然之間,AI 可以幫我們實現很多夢寐以求的事情。
同樣,許多我們掌握的技能在 AI 的加持下面也可以更好的派上用處。而這時候,我們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專注于更加高層次的規劃與工作。
換句話説,不是説你沒事情幹了,要幹事情的這個水平比過去要難很多了。
由此可見,未來職場将會更加發揮發現跟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力以及批判性的思維,還有主動學習和獲取新技能能力,這也是我們對于現在教育提的一個希望。
除了剛才我們講的工作方面例子以外,我們下面就講一些過去我們有部分人認為重復性、密集性工作是 AI 比較容易完成的。但如果你要做創造,如説娛樂生活裏面,AI 可能就不能達到我們的預期了。
不過,實際情況往往是相反,AI 對視頻音樂社交等人類情感創意性的工作也是早早就超乎我們能不能想象。生成式 AI 大模型的產生,在視頻音樂類應用領網域風生水起。通過深度學習和大數據分析等技術,AI 能夠為我們客户提供很多個性化的内容推薦。不管是音樂也好,電影也好,都能夠根據用户的愛好實現什麼精準匹配了。
首先,AI 在我們的音樂創作中也表現出巨大的潛力,不僅能夠創造我們常見的流行音樂,還能夠探索全新的音樂風格。
同時,AI 通過我們社交的軟體,實現了客户感興趣的精準推薦和社互動動的智能優化。
另外,AI 在視頻制作上同樣大放異彩,從智能的堅持到情感分析,AI 技術都為影視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實際上,AI 也早就不再是科學家的專屬領網域,它已經悄然走入了我們千家萬户。普通人都可以通過了 AI,讓我們生活變得更加有智能、更便捷。
比如,我們可以給自己家裏打造一個智能的生态裏面,把家裏的燈光、空調、窗簾、音響等家居設備一網打盡,構成一個智能的物聯網。我們用的手機其他的智能系統就是這個生态系統裏面的大腦。
這樣結果使得生活裏面的一切,都能通過一鍵創作就能輕松實現了,我們的生活因此變得更加便捷、更舒适。
未來會怎麼樣?
我們相信,AI 将繼續發揮它巨大的潛力,成為引領科技進步和社會變革的關鍵力量。
随着大型語言模型,如 ChatGPT 的不斷發展,未來 AI 将不再局限于特定任務,而且能夠像人類一樣處理多種復雜任務,還能夠具備那種自我學習更深入的能力。
針對這樣的一個發展的趨勢,我們應該怎麼辦?AI 會進入生活到我們各行各業,推動產業的更新跟轉型,這是一個趨勢。我們看到,在醫療也好,教育也好,金融交通領網域,AI 将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提升了服務質量和效率。
那麼在 AI 時代,我們該做些什麼呢?我們這裏提了這樣一些想法給大家做參考。
我們要提倡,就是要繼續持續的學習。
第一、我們要專精自己的優勢跟專業領網域,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第二,我們要思考如何把 AI 應用到自己的專業裏面,提高自己的產出跟效率。
第三,我們要不斷吸收新的信息,擁抱新的變化,拓展自己的視野。我們要接觸更多的人,跟行業思考,能夠跟自己對照出什麼新的火花。
最後,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态擁抱變化,相信未來技術會給我們帶來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