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作為武俠劇,《雲襄傳》不太行,歡迎閲讀。
泛娛樂頂尖自媒體 只講幹貨和硬邏輯
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 犀牛娛樂
犀牛娛樂原創
文|胖部 編輯|樸芳
從制作層面看,《雲襄傳》應該説毫無疑問應該是 S 級或以上。
愛奇藝自制劇,遊達志擔任導演,除了主演陳曉、毛曉彤等主角團,還有秦岚、王勁松、惠英紅、黃海冰等出演關鍵角色,加上大 IP《千門》打底,應該説是寄托了平台的希望。
播出效果也不能説不好,從上線第三天愛奇藝站内熱度破 8000、騰訊視頻站内熱度破 25000;不過到如今已近 10 天,卻仍然沒能突破這個熱度天花板,雖然按雙平台分播來説數據已經難能可貴,但從制作體量看只能説是達到預期。
而該劇的特殊性在于,宣傳和讨論的重點很大程度都放在了武俠類型上。因為原著是方白羽的《千門》系列,被認為是 " 智俠 " 一脈的開創者,所以《雲襄傳》也因此承擔了所謂武俠劇 " 出路 "、" 新變奏 " 的可能性。
客觀來説,《雲襄傳》表現出了近年來平台精品化的決心,規避了同類作品的很多問題。比如近兩年被頻繁吐槽的打戲慢動作、用替身,男女主演基本沒有做磨皮、用演員原聲;加上《雲襄傳》IP 本身以 " 智俠 " 設定帶來的新鮮感,似乎确實給武俠劇帶來了變化。
但要給近二十年越來越低迷的武俠劇找出路,《雲襄傳》是不夠的。
足夠努力的《雲襄傳》
" 先天不足,後天有餘 ",這八個字來形容《雲襄傳》大體合适。
這是一部在制作上非常容易留下 " 精品 " 印象的劇。僅僅第一集拍雲襄出山,下船那幾步走的鏡頭美感,幾乎能和當年的梅長蘇相提并論,清癯才子形象與山水、行舟的意象,頗具東方意藴,實景拍攝也正是該劇的亮點之一。
如前文所言,《雲襄傳》在最大限度上避免了同類作品此前遭遇的吐槽,每每有打戲,快節奏的剪輯還能帶來 " 雪中的來學學 " 這類彈幕;陳曉和毛曉彤的組合,雖然也有認為二人有 " 疲态 " 的聲音,在表演上也算得上可圈可點。
但劇本的弱勢,幾乎是在 IP 層面就已經決定了的。
所謂 " 智俠 " 是方白羽在《今古傳奇武俠版》連載《千門》系列的時候,對其探索的一種新方向的概括:一個不會武功但算無遺策者,在江湖中如魚得水、懲惡揚善,帶來的是一種區别于傳統武俠帶來智商愉悦的爽文。
問題或許在于打造一個高智商主角的難度,在這個層面上,國内能做到的似乎僅有梅長蘇等少數幾個角色,且無一例外需要在劇本上打磨到極致。但《雲襄傳》在刻畫 " 智慧 " 方面,并沒有帶來足夠的愉悦感。
從設局的角度,《雲襄傳》缺少一些足夠精巧、給觀眾驚喜的劇情陷阱。
比如生絲被焚毀的戲碼,有經驗的觀眾都會判斷肯定還有一批生絲瞞天過海;又比如雲襄兩度舍身設局,先進了鹽場大牢,又赴戚天風之約,也會讓人質疑是否變數太多,距離 " 算無遺策 " 差距有點大。至于雲襄丢扳指這種劇情,已經是無力吐槽。
圍繞人物的細節更難以置評。第一集兩個化妝成盜匪的官兵問雲襄怎麼認出了他們,雲襄説因為他們拿官刀、穿官靴,這似乎也用不着什麼智慧。
趁嚴駱望出門,雲襄迷暈門房潛入,結果嚴駱望中途返回,居然對門房暈倒毫不起疑;而雲襄對此并沒有預案,蹦跶着求舒亞男拉他上房梁躲藏,上演 " 萌 " 場面……就算笑也只能笑雲襄無謀。
應該説,不管是制作方在精品化方面的發力、演員們的表演,還是遊達志為代表的制作團隊在叙事手法、節奏上的貢獻,都給全劇帶來了一種 " 看起來很美 " 的質感。但劇本上的先天不足讓這種努力很難落地,全劇的觀感尚可,但确實不能容人細想。
《雲襄傳》算武俠劇嗎?
而探讨《雲襄傳》為武俠劇探索新可能的話題,首先要厘清的是,《雲襄傳》算不算武俠。
" 武俠 ",基本的構成是 " 武 " 的叙事主體與 " 俠 " 的精神内核;從梁羽生、金庸的創作,再到古、温、黃時代與懸疑、探案、玄幻的融合,新武俠時代已經提煉了兩方面類型賣點:" 武 " 的暴力爽感與 " 俠 " 的價值觀認同。
之所以後來武俠小説和劇集陷入低迷,在某種程度上是源于前者的缺失,即武俠世界很難再帶來有新鮮感和爽感的刺激,内地最後一部堪稱爆款的武俠劇《天下第一》,更像是一鍋武俠世界的大雜燴,以量取勝,之後就只能讓上天入地的仙俠來承接市場需求。
在這個前提下,《雲襄傳》看起來似乎并不滿足條件。單從打戲來看,雖然沒有靠慢動作糊弄,但距離精品也還有距離。
劇中提到了舒家的身法、金十兩刀法一往無前等等描述,但這種描述在劇中其實看不出對應的設計,無論拳腳兵刃交手,基本都達不到風格化的質感;而且主角團并沒有打戲的底子,打起來速度和力度都不突出,動作質感更多是靠節奏和剪輯。
也可以認為該劇在進行一種嘗試,即以智力取代暴力來創造爽感,以真正的情感認同去打破雲台 " 蒼生為念 " 的虛偽,説是重構式的 " 武俠 ",似乎未嘗不可。但從類型角度看,這種探索是否具有市場價值?
先説説爽感,如前文所説,在 " 智 " 的層面《雲襄傳》是不足的,文、武兩方面都沒有創造足夠的爽感,探索的效果不算明顯。
其次," 俠 " 的邪不壓正,考驗的是世界觀的建構能力。傳統武俠更多的是二元對立,但在金庸手裏,從《笑傲江湖》到《鹿鼎記》,已經開始講述江湖道義的脆弱與實質上的無序,對後來的武俠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雲襄傳》也延續了這種世界觀。
劇中不同門派的較量确實有些黑白難明的懸疑感,到目前為止,雲台已經在暴露出越來越多不堪的過往,對雲襄的教育也能看到 " 無情 " 背後的險惡,最終高潮恐怕就是雲襄與整個雲台的正面對抗。這種處理的戲劇性是值得肯定的。
問題或許是正與邪的較量比的是什麼。傳統武俠的暴力壓人或者肉體消滅,到了《雲襄傳》卻只剩下純純的商戰,一場生絲保衞戰就讓漕幫潰不成軍,唐笑在輸掉了賭約之後居然按照商業規則認輸,多少有些看不起刀頭舔血的江湖幫派們。
《雲襄傳》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武俠叙事,當俠客之間的對決不再能決定勝負本身,當江湖人成了生意人,武俠似乎遇到了 " 忒休斯之舟 " 的哲學問題:當類型賣點都換了平替,這種探索真的具有普遍意義嗎?更何況,探索本身的完成度不算好。
長視頻忘不掉的武俠夢
《雲襄傳》的探索其實并不罕見,回看過去幾年,長視頻行業始終沒有停止武俠内容的生產。
其中大部分都是經過了現代化叙事改造的新武俠,比如 2020 年大女主劇的《有翡》、2021 年大男頻 IP 的《雪中悍刀行》還有 2022 年底主打少年意氣的《少年歌行》。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不難看到行業的進步,正以當代視角和話題重新解構武俠世界,并不斷修正以往的問題。
比如《雪中悍刀行》裏的慢動作打戲,到了《少年歌行》裏就有了不少進步;而《有翡》存在的劇本和表演問題,後兩部作品就好了很多。
在此基礎上,武俠劇也在逐漸打破傳統打戲的束縛,通過想象力在武俠與仙俠之間找到一種中間态,也就是網文圈説的 " 高武 ",《雪中》的 " 劍來 "、返老還童與《少年歌行》裏的斬樓,已經大大跳出了曾經武俠的現實基礎而接近修仙。
長視頻想要找到的,是這些新武俠内容 IP 曾經激活市場的力量。包括《雲襄傳》在内,通過精品化的嘗試,去為武俠類型找一個确定性的答案。
更好的視聽效果被認為是一種答案。基于此,行業也在不斷嘗試翻拍經典武俠 IP,近三年就有《鹿鼎記》《絕代雙驕》《天龍八部》《説英雄誰是英雄》和《飛狐外傳》等劇;網絡電影領網域還有頭部團隊下場的《倚天屠龍記》系列與《雪山飛狐之塞外寶藏》等作品。
但相較于在新武俠領網域的探索,上述翻拍劇無論口碑還是熱度都乏善可陳,網絡電影的嘗試也不及預期。除了這些内容本身制作上的問題,市場對類型的鈍性也會進一步放大負面評價帶來的影響。
而類似的探索在今年仍将繼續,比如騰訊視頻去年就官宣了《金庸武俠世界》系列劇,将由徐兵、鄧科、曹盾、蔡嶽勳、楊磊五位導演拍攝五部單元劇;電影領網域,徐克近日剛剛宣布将拍攝《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準備帶武俠再闖大銀幕。
不排除這些影視作品,能夠以别具一格的視聽體驗打開市場。但如果説要為武俠打開新的市場空間,恐怕要找到新的與市場需求的對接點(比如仙俠 + 愛情),更需要靠高品質、有代表性的作品,逐漸改寫市場對同類型作品的印象。
這樣的任務,《雲襄傳》還做不到。長視頻忘不掉的武俠夢,還需等待下一個解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