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歡迎閲讀。
内容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
責編 | 少将
第 7471 篇深度好文:4985 字 | 12 分鍾閲讀
思維方式
一、靠譜的人,就該被狠狠地獎勵
知乎上曾有一個熱門問題:為什麼靠譜的員工越來越難找?
有個高贊回答是這樣説的:靠譜而便宜的員工,是不存在的。靠譜這個詞,本身就是身價的代表。
美的集團現任總裁是方洪波,在他剛進入公司時,和很多同事一樣過着普通上班族的生活。
有一次,老板何享健要求大家,去 12 個城市做市場調研。很多同事嫌工作辛苦,報酬太低,跑幾個城市就回來交差了。
只有方洪波堅持跑完了所有城市,并且對每一個城市都做了詳細的調研。
何享健對方洪波的做事态度非常滿意,覺得他辦事靠譜,随後對他委以重任。
作家池莉説過:" 靠譜,説起來簡單,落下去復雜,聽起來像感覺,做起來是原則。"
不靠譜的人,只會耍嘴皮子功夫,做起事來推三阻四,遇到難題就想回避。
辦事靠譜的人,有能力、有擔當,能把事放心上,持續推下去,讓人省心又省力。
前段時間,得到創始人羅振宇,在與 36 氪創始人馮大剛的一場對話中,説到一個觀點: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永遠是這個世界最核心的算法,剩下的全是工具。
從這個觀點來説,靠譜的人,就是這個互動世界的 SVIP,能夠獲得更多人的認可,獲取更有價值的資源。
李嘉誠曾説:做事要找靠譜的人,聰明的人只能聊聊天。
在這個聰明過剩的年代,靠譜才是最頂級的聰明。靠譜的人,就該被世界狠狠地獎勵。
那麼,什麼是靠譜?
一句話來説,就是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二、凡事有交代
凡事有交代,什麼意思?
就是能承擔責任,在所有事情上都有閉環。
比如,一名項目經理,正在負責一個重要的客户項目。在過程中,他發現項目面臨一些技術難題,這些難題會影響項目進度和質量。
這時候,他立即向上級如數匯報了這些難題,并請求上級的幫助。
如果你是他的上級,你會怎麼評價他?
大概率是,什麼問題都來找我,還要你幹什麼?
換句話説,這是他沒有責任感的表現。
假設這位經理,沒有向上級匯報難題,而是動員團隊成員、利益相關方一起,研究解決辦法。并且,還緊盯項目進度,最後按時完成交付。
在整個項目結束以後,他詳細匯報了項目過程,并針對避免類似情況進行了建議。
這個時候,作為他的上級,你會怎麼評價他?
這個人,有責任感,能擔事!
所以,責任,不是對説過的事負責,而是對沒有説過、甚至沒有想到的事負責。
把説過的事做好,這是 " 完成指令 ",是職場的基本功。
把沒説的事做好,這是 " 承擔責任 ",是職場的 " 靠譜人 "。
貝殼創始人左晖説過,企業家跟職業經理人最大的區别,就是有沒有 owner 感:這件事屬于我,我的心血、我的精力都花在了上面,這是我的事業。
讓人放心的人,對每一件事,都有主人翁的感覺,都能盡力辦好。
擔不了事的人,只為過程負責。得到哪項指令,就幹哪件事。這是被動的。
能擔事的人,都為結果負責。遇到什麼問題,想法設法去解決。這是主動的。
可是,很多問題是無法預料的。一旦碰到自己怎麼也解決不了的問題,該怎麼辦?
适當的示弱和尋求幫助,也是責任感的體現,其目的是拿出更好的結果。但這一定是因為,你想盡了一切辦法、嘗試了多種可能,仍然無法解決。
如實向上級匯報,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以此尋求上級的協助。
但凡管理者,都會對下屬的能力圈有一定的預估。超出你能力範圍太多,他會諒解的。
除此之外,絕大部分職場人,還有一個痛點:手機收到上級消息,回不回?怎麼回?
其實,只要看到,都需要立即回復。特别是私信消息。
有的人可能會説:" 我工作這麼忙,哪有時間一直盯着手機?只有閒的人,才有功夫立即回消息。"
是的。大家上班的時候,都很忙。可能正在緊鑼密鼓做某件事,上級就來催進度了。
但是,立即回消息,和立即給結果,是兩碼事。
比如老板問你,下周二的方案做好了嗎?
你不必馬上交出完整的方案,但你可以説:" 方案還在整理中,目前只完成了 70%,下周二中午前可以完成。"
回消息的本質,不是為了匯報工作進度,或者解答别人的疑問,而是把消息這件事閉環。
為什麼閉環這麼重要?
沒有閉環,信息的發送者,心裏就沒有底。他很可能會胡思亂想:不回消息,是因為工作一點沒幹?對事不上心?還是對我有意見?故意晾着我?
這其實像戀愛中的情侶,如果一方回消息慢 5 分鍾,可能另一方腦海裏的連續劇已經演 20 集了。
甚至,那些着急的人,會給你開啓 " 奪命連環 CALL",不論是工作時間,還是凌晨 3 點。
相反,你若是給他留下了 " 你一直迅速回復 " 的印象。你偶爾沒有立即回復,他就會認為,你真的有事,反而不會不擇手段打擾你。
凡事有交代,就是所有事情都能給閉環。
如何培養這種能力呢?
戴明環,可以參考。
戴明環,又稱 PDCA 循環,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提出來的。包含了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四個階段。
它能适用于日常管理,包括個體管理、團隊管理、項目管理等等。
戴明環本身就是為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不斷循環,可以讓一件事持續改進提高。
1. 計劃
選擇課題,分析現狀,确認目标,制定計劃。
比如,客户提了怎樣的需求?我們能夠滿足需求嗎?需要去做哪些事情?協調哪些部門?任務怎麼分配?确定哪些負責人?時間節點怎麼設計?
2. 執行
設計方案,逐步落地。
比如,方案設計了沒有?包含哪些人員?大家有沒有達成共識?有沒有明确任務分配?
3. 檢查
有沒有開始執行?能不能按時完成?有沒有達到标準?遇到了什麼問題?需要哪些支持?
4. 處理
怎麼解決遇到的問題?要協調哪些資源?從中獲得了哪些經驗?
如果問題暫時無法解決,就轉入下一個 PDCA 循環,再去解決。
PDCA 循環,不是做一次就完事了,而是周而復始,不斷循環。
一個循環結束,可能解決了部分問題,但還有遺留問題,或者出現新問題,再進行下一個 PDCA 循環。以此類推。
這樣,我們就能持續改進提升。
三、件件有着落
件件有着落,就是做事踏實,能把事落地。
還以前文的項目經理舉例。
如果他在接到項目後,時不時召集大家開會,洋洋灑灑説一堆:一定要按時交付,讓客户滿意;我們一定要有責任心,把這個項目做的漂漂亮亮。
但是,他在實際工作上一塌糊塗,不去主動跟進度,不為團隊成員解決問題。用發言推動項目,用開會推動執行,用空話去做交付。
這樣的人,我們無法稱之為 " 踏實 "。
踏實的人,做事穩妥。
比如,這位項目經理,對項目進行了完整而周密的計劃。在項目執行前,就拉齊了大家的想法,達成了對目标的共識。
在執行中,有條有理推動進程。遇到困難,冷靜分析問題,想辦法去解決。
所謂穩妥,其實就是穩當的計劃,穩重的心态,穩定的情緒。
做事穩妥的人,能給人安全感。
踏實的人,做事細致。
比如,這位項目經理,提前盤點項目進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能把握團隊成員的工作狀态,為大家解決影響因素。
細致,就是能考慮到細節上的問題,把一件事做得盡量沒有瑕疵。
踏實的人,做事守信。
答應過的事情,説到做到。即使做不到,也會提前告知原因,并提出解決辦法。有契約精神。
比如老板布置的項目方案,説好下周三 5 點前交,如果沒有意外情況,那就必須 5 點前完成。
如果覺得時間緊張,忙不過來,一定要提前告知。
比如,手上有更重要的事情在做,可以詢問老板能不能延期交付。或者,申請抽調别的同事一起來完成。
這都叫解決方法。
最怕的是什麼?
馬上到了交付時間,微信上突然來一句:對不起老板,我完成不了。
這才是最糟糕的,會打亂所有人的計劃。我們每個人的工作,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眾多鏈條中的其中一環。
一個人的工作安排亂了,很大可能會打亂其他人的工作進度。
所以,遇到任務,我們只有兩種選擇,要麼按時完成,要麼提前反饋。
這時候,可能有人會説:" 領導交待的事太多怎麼辦?或者,總是讓反復改怎麼辦?"
是的。但作為執行者,其實沒有太多選擇。怎麼辦呢?
事情太多,就先确定優先級。方法我們都知道,緊急又重要,緊急不重要,重要不緊急,不重要也不緊急。
實在忙不過來,可以請同事協助,或者直接向上級申請支持。
反復讓你修改,就跟上級溝通出更清晰的目标和時間表,或者請他提供更詳細的反饋和指導。這樣,我們就能更好地拉齊想法,減少修改次數。
在個人的做事能力上,GROW 教練模型可以參考。
所謂 GROW,就是 4 個階段。目标(Goal),現狀(Reality),方案(Options),行動(Way Forward)。
之所以是 " 教練模型 ",是因為它本來适用于教練、管理者,用來培養别人,激發人的潛力。
但對于個人來説,也能夠作為實現目标、解決問題的工具。
1. 目标
你要實現什麼目标?具體的目标是什麼?有什麼具體的指标嗎?打算什麼時候實現?
無論我們要做什麼,首先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在目标的設定上,我們可以采用 SMART 原則。
SMART 原則,是管理學專家彼得 . 德魯克在《管理的實踐》中提出的。大家普遍認為,這是最有效的目标設定原則。
① 具體(Specific)。目标要具體明确。
例如,經常聽到有人説 " 我要減肥 ",這不是一個具體的目标。
" 我要每天運動減肥 ",這是個稍微具體的目标。
" 我要每天跑 10 公裏,三餐攝入總熱量不超過 2000 卡路裏來減肥 ",這才是個具體的目标。
目标制定時,要有衡量标準、達成措施、完成期限等等。執行時,就有明确參考,也能随時檢查進度。
② 可衡量(Measurable)。
目标是可量化、可衡量的。這樣在實現目标的過程中有參照,而且能明确地檢驗目标是否達成。
例如,店鋪終端説:" 我們要提高客單價 "。這不是一個可衡量的目标,怎麼才算 " 提高 "。如果改成:" 我們至少要讓客單價在 xxx 元 ",這就是個可衡量的目标。
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質化。這樣就有了清晰的可度量标尺。
③ 可實現(Attainable)。目标可以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通過努力就能實現。如果設定的目标遙不可及,不切實際,這就毫無意義。
簡單來説,我們可以跳起來摘桃子,但不能跳起來摘星星。
④ 相關聯的(Relevant)。即制定的目标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這樣才能促進最終目标的達成。
例如,你想減肥,但同時每天練習書法,那就跟減肥的目标沒有關聯。有關聯的是什麼呢?少吃熱量高的食品,以騎自行車代替開車,等等。
⑤ 有時限性(Time-bound)。有時間限制的。例如,我要在 100 天内減去 15 斤。
定一個好目标,事兒往往就能成一大半。
2. 現狀
目前已經完成了多少?現狀是什麼?哪些事影響了你?你都做過哪些努力?效果如何?
當我們有了目标後,還要清楚現狀,明确自己的位置和坐标系。
3. 選擇方案
在接下來的過程中,你都有哪些選擇?想到了哪些辦法?解決方案是什麼?
在這個階段,主要是列出有哪些辦法。要盡量想出更多方案。
4. 行動
你打算怎麼做?何時是進行下一步的最好時機?行動計劃是什麼?你還需要誰的幫助和支持?還有哪些資源是必須的?
總之,要做到件件有着落,需要我們不慌亂,踏踏實實,有條有理去做事。
四、事事有回音
所謂事事有回音,就是給人确定性。
為什麼這麼説?
打個比方,我們站在山上,對着山谷大喊一聲。接着,我們就聽到了山谷的 " 回音 "。這是聲音的反射,也可以説是反饋。
管理上,也是如此。一件事出來,如果不聲不響地消失了,那就不是 " 有回音 "。
如果事情太難,無法完成,那至少也要給一個反饋。" 對不起,我嘗試運用了各種方法,依然沒有完成。目前進度 60%,狀态是…… "
對于管理者來説,一件事能夠得到及時的回應和反饋,他們就能了解進展,心裏有數,就可以更方便地安排工作。
放到個人身上來説,何嘗不是如此。心裏有數,我們就能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防止突發的意外情況。
比如,那位項目經理,在執行的過程中。上級突然來詢問項目進展,如果他回答:" 我們現在遇到困難,正在解決。"
如果你是他的上級,得到這樣的回復,你會怎麼想。
是的,這個回答很敷衍。至少也應該簡述一下項目進度和具體情況。
比如,目前進度是 50%,但遇到技術難題,正在跟團隊協商解決,預計可以按時完成。
這樣,上級心裏就有數了,對項目整體就有了掌握,有了确定性。
事事有回音,也是良好的态度和人際關系能力的體現,這是我們對他人的尊重。有了這種确定性,别人會更有信心與我們合作,信任我們。
同時,事事有回音,也涉及有效的溝通和信息流動。
當信息在團隊中暢通流動,并有回應時,就可以減少誤解和不必要的延遲,提高工作效率和協作效能。
這種信息的确定性,會使工作流程更加順暢。團隊成員之間,就能更好地規劃和執行任務。
結語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這不僅是靠譜的特征,也是團隊内部通力合作的基礎,能幫助成員之間達成 " 背靠背 " 的關系,減少内耗。
勁往一處使,眼朝外部看,心向目标齊。
這樣,團隊才會形成高效的協作網絡。
拉得出、衝得上、打得赢!
參考資料:
1.《讓你脱穎而出的 4 種底層能力》,洞見;
2.《判斷一個人靠不靠譜,只用看 7 個特征》,張良計;
在 AI 時代,只有兩種人能夠活得好:一種是創造 AI 工具的人,另一種則是會用 AI 工具的人。
6 月 10 日,筆記俠将在廣州南豐朗豪酒店,舉辦第一屆 "AI 新視野,增長新勢能" 新商業大會。我們将聯合知名科技企業家、大廠 AI 負責人、頂級戰略咨詢專家和行業生态夥伴,共同打造這次融合 AI、面向未來的盛會。
掃碼了解,别錯過
分享、點贊、在看,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