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小心,這9.2可不是下飯劇,歡迎閲讀。
什麼劇能讓人全程看得喘不過氣?
總嫌職場劇談戀愛。
可職場劇真拼起工作來,簡直不要太酸爽——
急診室裏,一個女人脱下褲子,屁股上是凹凸不平的硬塊。
原來是在地下作坊,下了一單隆臀針。
耳朵老癢癢?
醫生往耳道裏注水,跑出來一只小強!
還有瘾君子,被四雙大手牢牢摁住,下身依然 " 活力四射 "。
尺度更大的,鏡頭直擊分娩過程。
上班什麼時候最精彩?
答案是,這班是别人在上的時候——
豆瓣 9.2,近期又一部不可錯過的高分劇。
三個關鍵詞:15 集、15 小時、一次換班。
什麼意思?
意思是這部劇,劇中的時間流速與現實相同。
一集四五十分鍾的體量,看完整部劇,相當于跟着主角忙完了一整天。
劇情發生在一家美國公立醫院的急診科。
在這裏 " 匹茲堡 " 不僅是坐标,也是外号 "Pit",意味着 " 這家醫院是個坑 "。
床位少、人手缺、薪水低。
——大眾點評全是一顆星。
就像我説的 護理人員短缺
- 我們的預算不足以支撐
- 你只是不想雇傭額外的員工去照顧他們
- 我們的目标是 36% 的病人對照護非常滿意
- 你們部門是 8%
主角羅比(諾亞 · 懷爾 飾演),醫療美劇的常客,憑借古早神劇《急診室的故事》提名兩次金球最佳男配。
以往的醫療美劇,講的是精英、高效、專業。
而這一部呢?
Sir 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崩潰。
醫療總是要求最嚴謹的流程。
但矛盾在于,成年人的現實總是充滿了——
不可控。
泥潭
糟心的一天,從上班開始。
這個凌亂的運鏡,嘈雜的噪音,每個人沉重的臉色 ……
工作的磁場。
能改變一個人的氣質。
不信你看羅比醫生(諾亞 · 懷爾 飾)進門的時候,如果沒有工牌,這面色,這打扮,還以為他也是來看病的。
走進急診科時,員工的照片牆前,他停頓了一秒。
随即,不動聲色地低下頭。
照片上的人是誰?
留個懸念。
羅比的現身,引起一陣騷動。
他手下有兩名高級住院醫師、一名新來的初級住院醫師、一名實習生、三名醫學生還有一大批護士,全體聽候調遣。
數不清人頭沒關系。
因為醫生從來不是急診科的主角,就像羅比説的那樣——
這裏的床位可是稀缺商品
請你們快速高效地進行檢查,治療病情較重的病人
但請随時關注候診室
确保沒人會死在那裏
事實上醫療資源無論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昂貴的。
而免費的東西,可能更昂貴。
由于低門檻,公立醫院總是人滿為患,病人通常要 8-12 個小時才能等到一張床位。
在這裏你能看到,槍傷就像 " 擦破點皮 " 那麼常見。
左肩 9 毫米口徑槍傷
今晚留院觀察
身上爬滿老鼠的流浪漢,行走的迪士尼樂園。
手被燒傷的單親媽媽,一邊痛得龇牙咧嘴,一邊催醫生啥時候能好。
在對方疑惑的眼神中不好意思地承認,自己還急着送娃上學。
被高壓電灼傷四肢的陌生男子,因為缺錢,冒着生命危險跑去廢棄工廠偷銅 ……
《我不是藥神》裏有一句台詞説得好: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
在匹茲堡這間急診室裏,醫生面對的并不是病人。
而是千千萬萬崩潰的人生,以及因飽和而近乎癱瘓的體系。
那要怎樣才賺錢呢?
答案很簡單,砍掉急診科。
99% 的病人都來自底層。
病症是有藥可以開的。
但思想和人倫的頑疾更深。
" 學醫救不了 ×× 人 " 這句話還沒過時。
對女性生理一無所知的單親父親,直到女兒肚子疼到不行才帶來醫院。
一查,處女膜阻塞了月經血,足足有三個月。
- 你知道什麼是處女膜嗎?
- 不太知道
男人被發現胸部脹大,狀似女性發育。
真相是丈夫猥亵女兒,妻子為了減輕性欲,突發奇想給他喂黃體酮。
小鎮女孩找工作遇上皮條客,被騙了還執迷不悟。
相比之下。
疾病好像已經算不上多麼大的不幸了。
新來的實習生,一個在看到鮮血淋漓的傷員後暈了過去。
剩下兩個露出嘲諷的表情:
我賭 50 塊她撐不過這次輪崗
另一個本來跟着笑。
聽見這話,瞬間軟了嘴角。
- 我沒有 50 塊
等我還清學生貸款的時候,估計和這位女士一樣大了
什麼意思?
偌大的匹茲堡,沒有一個真正脱離痛苦的 " 人上人 "。
貧窮如同一股洪流,湧向底層,不顧身份地衝刷着醫療系統裏的每一個人。
在懷疑身為看護的女兒抛棄精神分裂的母親後,新來的住院醫師梅爾(泰勒 · 克蘭斯頓 飾)十分後悔。
她自責自己作為醫生,沒花更多時間去照顧、關心病人。
但是呢?
待了幾十年的老員工卻見怪不怪。
在她們看來,再傷天害理、違背道德的事情,急診科都發生過成百、上千次。
- 我沒想到她會甩掉她媽媽,所以 ……
- 這對他們的家庭來説很艱難
随着嬰兒潮一代老去,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多
匹 " 坑 " 堡不是浪得虛名,醫院就是人間的群像縮影。
初來乍到的第一天,實習生就抛出了最重要的問題。
他問道——
Always?
(這裏總是這樣嗎)
而他等來的,是一個殘酷的、出乎意料的答案。
也是一個意味深長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答案。
No,even more
互害
相親相愛,醫患和諧?
别。
尊重他人命運,完成本職工作,就謝天謝地了。
在匹茲堡,你不難見到這樣的人,要麼酗酒度日,要麼打架鬥毆。
帶着滿面春風的笑容,充斥着一股對生命質量的不在乎,無所謂,習以為常。
但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匹茲堡》最怕的是什麼呢?
人心的病毒,防不勝防。
不會英語的尼泊爾女人,臉上挂着腼腆的笑。
這樣一個初來乍到的異鄉人,誰也沒想到,也許是惡作劇,或是臨時起意。
在車站等車時,她被不懷好意的人推向駛來的火車,車輪直接掀起她整條腿的皮膚——
誰幹的?沒説。
劇集雖然沒有明确指出真兇,卻将鏡頭轉向一個細節。
白人患者對有色人種的護士出言不遜。
可見哪怕在醫院這樣的 " 聖潔之地 ",遍地的政治正确,依然拗不過一瞬的歧視與偏見。
- 我們正在堕落成第三世界國家
- 讓你想到了家鄉嗎?
而除此之外呢?
《匹茲堡》的克制與平視,讓 " 人禍 " 看起來有股莫名的悲涼。
剛滿 17 歲的少女孕婦,懇求醫生為自己馬上堕胎,不想生下孩子被拖累一生。
結果她的母親來了,第一件事就是破口大罵——
憑什麼我當年這麼大的時候,懷了你就必須生下來。
你們今天卻可以選擇了?
在醫生關懷孕吐的少女時,更是表現出濃烈的不甘與嫉妒:
" 我給你開些藥緩解孕吐。"
" 我那時候可沒人給我吃藥。"
説實話,《匹茲堡》不是一部輕松愉快的劇,甚至不算一部低門檻的劇。
裏面充斥着大量的醫療術語,沒有框定的故事情節,乏味和科普的氣氛會勸退一大波人。
但是呢?
留住 Sir 的,也恰恰是它的冷靜、自持和不分彼我。
他人即地獄,容納了死亡與惡意的地方,又何嘗不是更大的地獄?
記住,沒有神
不同的人看《匹茲堡》會有不同的感覺。
不怎麼看醫療劇的人,會被撲面而來的術語與血腥場景吓壞。
醫療劇發燒友們,則會驚豔于這部劇的專業、純粹和眾多一鏡到底。
對 Sir 而言呢?
它真正的特别,在于提醒。
提醒一段過去的日子,一段全球人民共同經歷的黑暗。
答案揭曉——
羅比在照片牆上看到的人,名叫亞當森,是急診的前任主治醫生。
他死于疫情期間。
那段時間,共有 119 萬美國人死于病毒感染。
在劇中,除了亞當森之外,許多細節也在提醒人們——
此刻的和平與安寧,象征我們進入了 " 後疫情時代 "。
但疫情對留下來的人的影響,卻始終無法消退。
具有厭女傾向的少年,在疫情中失去父親,心理產生異化;
急診科在遇到連環槍擊案之前,上一次大規模的兩班倒還是在疫情期間;
主角羅比更是動不動就會觸發 PTSD,想起疫情期間的慘痛。
疫情過去四年,羅比也許久未踏入急診科。
直到輪班這天,是亞當森的忌日,他終于有勇氣踏入這裏。
他沒有釋懷一切,但做好了接班的準備。
将衣缽從亞當森手裏接過,承擔起主治醫生的責任。
擔負起多一份熱情,面對這個滿目瘡痍,亟待治愈的世界。
醫院的靈魂是什麼呢?
是冰冷的手術器具,和苦澀的止痛藥水嗎?
不,是人。
救死扶傷也好,起死回生也好。
打動我們的既不是醫術的高明,也不是科技的發達——是故事中 " 人 " 的部分。
野心勃勃的實習生,會因為手握一顆活人的心髒而激動,帶着一絲 " 神 " 的激進。
實習生在面對侵犯女兒的獸父時,不安,震怒,跑進病房,用超出職權範圍的姿态恐吓對方。
你不能再碰你女兒
否則你就等着在牢裏被強奸吧
你這個下流的死胖子!
懷孕的黑人女醫生,會體恤少女孕婦的心情,願意踩線幫她堕胎。
在發現自己因為過勞流產後,在廁所失聲痛哭。
有一個精神疾病妹妹的梅爾,對患者經常情緒化,總擔心自己不夠專業。
但正是她的這份柔軟,讓她願意在血庫告急的第一時間,輸血救命。
醫院是救人的地方。
但對《匹茲堡》而言,更打動我們的,其實是人的自救。
劇中兩次死亡。
風燭殘年的老人,家屬不忍看他因為呼吸機受苦,最終同意拔管;
剛滿 18 歲的獨生子,嗑藥過量腦活動停止,父母失聲痛哭。
壓抑嗎?
壓抑。
但對醫院來説,人群來説,壓抑,永遠是積蓄力量的過程。
男孩的父母同意讓他捐獻器官,眾人列隊送别;
老人的呼吸停在家屬的談笑間,仿佛他也只是稍作休息,從未走遠。
羅比選擇回來,不是他釋懷了亞當森的離開。
而是他終于從疫情時代回過神來,咽下痛苦,在這份救死扶傷的責任裏繼續前行。
他不會忘記亞當森,不會忘記那些離去的人。
不願讓他們成為一個意外,一個 " 過失 "。
永遠被歸檔于不好的記憶,因為時代的一次偶然,而成為一個集體的禁忌。
就像醫院的上方,總是高懸着一枚十字架。
那代表神嗎?
不。
再堅固的十字架也由人鑄成。
再偉大的含義,背後終究是人類自己。
這世上沒有神。
拯救我們的,終會是,也只能是我們自己。
而這,才是一部劇,一個 " 不成故事的故事 " ——
關乎生死,卻始終超越生死,真正值得被看見和被銘記的價值與意義。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穿 Prada 的南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