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賈玲宣布減肥100斤,我卻笑不出來……,歡迎閲讀。
2023 年已經過半,明年新春檔的電影也正在籌備着。
這一次賈玲也将帶着自己的新作品回歸新年熒幕。
然而,得知此事的網友卻為她捏了一把汗。
前幾天,賈玲新電影《熱辣滾燙》的攝影指導一句話将整個劇組送上熱搜。
他在采訪中透露,為了角色呈現,賈玲需要減重整整 100 斤!
消息曝光後,網上一片譁然。
大部分網友對賈玲的健康表示擔憂,找替身、換演員等各類花式勸告齊上陣。
全網幾乎都在質疑短期迅速減重的健康性和科學性。
但其實,賈玲的減重計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長達一年的持久戰。
劇組透露,目前整個劇組都在休息,只為給賈玲更充足的時間。
而賈玲也不負眾望早早地就開始了減肥之路。
3 月網友線下偶遇賈玲,就發現她明顯瘦了。
前段時間,張小斐也曬出幾張與賈玲的合影。
照片中,不管是正臉還是背影都不難看出她的減肥已見成效。
不僅有了腰身,就連雙下巴都消失了,與之前判若倆人。
當時還有人将她過去的照片加以對比,推測她已經瘦了接近 40 斤!
而她的滿面紅光也透露着 " 我很健康 " 的訊号,暫且可以打消網友的些許顧慮。
但争議之外,又出現了另一種聲音——
賈玲的減肥,究竟有沒有必要?
這就不得不聊聊電影原版《百元之戀》。
據悉,賈玲飾演的角色本是邋遢、自怨自艾的超重胖妞,在練習拳擊暴瘦後一點點找回對生活的希望。
她的減重不僅僅是形象改變,更是主角的人生走到谷底後開始向上的轉折。
堪稱整部電影的點睛之筆,也是演員演技的高光時刻。
這絕不是輕飄飄一句 " 換個演員 " 就能解決的事。
身材精瘦的女藝人不少,其中長相喜人的演員也眾多。
可要符合條件,又怎是一個瘦字了得。
演好一個角色,除了身材,還要有演員的演技與整體的觀感相輔相成。
賈玲的選擇,不是大眾對演員的苛刻要求,而是演員對角色的尊重。
既然從事這個職業,拿着比起絕大部分人都高的薪酬,就應當交出足夠滿意的作品。
作為一個演員,敬業與熱愛體現在他們的行動中。
還記得曾經的文藝片男主秦昊嗎?
為了演出新角色的中年頹廢感,他不顧形象直接增肥 20 斤。
那個棱角分明、帥氣挺拔的秦昊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腆着發福的肚子、滿臉肥肉、頭發稀疏的中年油膩男。
這些固然可以通過妝造和後期特效實現,但作為合格的演員,會更希望自己成為角色本人。
就像愛戲如命的成龍。
在那些經典的影片中,飛檐走壁、跑酷跳樓,再難的鏡頭成龍都拒絕替身,堅持自己上。
因為他并不是在飾演某個角色,而是努力成為那些人物。
如今,他全身受傷的部位多達幾十處,可在拍戲時仍然會説 " 我直接摔 "。
他總是不在意那些傷痛和榮光,真摯坦誠,滿滿的都是對電影、對觀眾的熱愛。
不止是男演員,我們熟知的許多女演員也曾為演戲竭盡心力。
剛獲得華表獎影後的任素汐就是其中之一。
她主演的一部影片在黃沙漫天的沙漠取景,期間地表温度一度高達 60 ℃。
而任素汐就在這極端環境中,與無數蜥蜴、蚊蟲共存,摸爬滾打好幾個月,呈現出一個穿越無人區飽經風霜的真實人物。
不苦嗎?當然苦。
但為了拍戲,為了角色,她都能堅持克服。
還有如今走到哪都被人戲稱一句 " 皇後娘娘 " 的蔡少芬。
當有些演員懷孕直接進組養胎時,身懷六甲的蔡少芬,腳踩花盆底鞋連軸轉拍戲。
期間,她完成了大量哭戲、推搡戲,即使語言不通也會一字不落地念對台詞,最終成就了 " 宜修 " 這個經典角色。
尊重機會、尊重角色、尊重觀眾,這樣的演員,怎麼不值得珍惜呢!
我們無意鼓吹演員為了角色而置健康安危于不顧。
換角色、找替身等方式也的确是個讨巧的方法。
可想起這些戲骨的經歷時,還是不禁為如今演藝圈的某些現象感到唏噓。
我們不得不承認,時代真的變了。
這兩年,伴随着一眾明星的接連翻車," 内娛完了 " 這句話也不斷被網友提及,廣為傳播。
它不僅僅是一句自嘲,更是一種悲哀。
如今,賈玲這樣的好演員逐漸成為稀缺資源,對演員的要求也在持續突破下線。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面癱式演技和小學生讀課文般的念白。
有些主角站在那,你甚至分不清他到底是活人還是 AI。
他們的感知永遠不以對手戲演員的改變為轉移,分明同框卻演出了一副不在同一個圖層的割裂感。
有的是面癱,有的則是整個身體都像僵化的木頭,完全失真。
要不是一次微微颔首,真的很難不懷疑他的确在呼吸、在聽、在看。
連一個人都演不活,他們又怎麼可能盡心塑造角色呢?
還記得成龍曾公開吐槽過一個合作的演員。
對方突然在片場高聲大叫,吵鬧着收工休息。
七八個工作人員圍過去噓寒問暖,一看,就只是手上扎了個小刺。
多大點事啊?
離譜的是,這位演員還被緊急送往醫院處理傷口。
這怕是還沒到醫院傷口就愈合了吧!
他們受了一點點皮外傷,就必須停工休息,絲毫沒有對角色的敬畏心。
可笑的是,只要進步了一點點,相關的熱搜話題就開始滿天飛。
甚至有些話題都像是公司急着造勢打包買的。
那些急功近利的聲音,淹沒了追求專業的呐喊。
從以前的只有演技夠好才有機會出頭,慢慢地只要是個名人都能演戲。
偶像、歌手、網紅 …… 跨行業的 " 演員 " 越來越多。
你要是問,表演得怎麼樣?
粉絲只會用滿屏的誇張表情贊嘆一句,哥哥真的很努力。
熱搜則會用頻繁登頂的詞條告訴你,他是個好演員。
一套組合拳打下來,似乎他們的演技真的很驚豔世人。
在這裏,只想借用那英老師的一句話來回答——
" 隔行如隔山,這很難評。"
面對那些或吹鼻子瞪眼、或呆若木雞的表情體态,或含糊不清、或一個字一個字往外蹦的台詞功底,還有被刻進 DNA 的公式化表演方式。
憑他們吹得天花亂墜,也恕我無法打心底裏誇一句 " 演得好 "。
評價标準嚴重降級之下,還衍生出一系列 " 偽敬業 " 行為。
如今演員的身體究竟有多麼嬌貴呢?
就連拍戲時不用替身,都值得買個熱搜盛贊一句 " 好敬業 "。
演員不用配音也被誇贊 " 敬業 ",背台詞從準入門檻變成了業務能力的天花板。
甚至作品原聲率都能成為吹噓的實績。
不背台詞,這不就相當于煮飯不加水、出門不穿衣服、上戰場不帶槍嗎?
最離譜的是,就連準時竟然也成為了演員的最高美德之一。
這些本該是演員專業之内的事情,變成一幕幕荒唐。
他們哪裏是演員,根本就是一群養尊處優的明星。
即使出演幾部戲,但缺乏基本素養的他們始終算不上合格的演員。
畢竟,演員從來都不是妝造和熱搜堆疊起來的,好作品也并非從炫技裏制造出來的。
真誠對待表演,真誠對待作品,才是他們成功的唯一答案。
盡管營銷可以引導方向,粉絲可以強捧尬吹,可這終究不是一場獨角戲。
自稱演員的他們需要流量,更需要韭菜。
但被當作 " 韭菜 " 的觀眾們,仍然有選擇的權利。
我們無法決定一個明星的成功失敗,至少可以選擇拂袖而去,将目光投向那些德藝雙馨的演員。
請相信靠着粉絲掙快錢的演員,終将被觀眾擯棄。
希望 " 賈玲們 " 對演戲的尊重和熱愛能夠叫醒一些執迷不悟的明星。
同時也期待中國票房第一的女導演賈玲,帶着新的驚喜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