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當中國寵物數量,超過嬰幼兒總量,歡迎閲讀。
寵物激增的背後是孤獨與焦慮,孤獨的背後是單身化社會。主角從來都不是寵物,是渴望被療愈的身心。
中國寵物數量将在今年首次超過 4 歲以下幼兒數量。
前段時間,高盛的一則報告如是指出。到 2030 年,中國城鎮寵物數量預計超過 7000 萬只,将會是幼兒數量的 2 倍。
有寵物的地方,就會有消費。
艾瑞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寵物行業規模達 5928 億元,同比增長 20.1%,預計 2025 年将達到 8114 億元。比起歐美國家,中國寵物市場的發展空間更令人興奮。
據統計,中國養寵家庭滲透率從 2019 年的 13% 增長至 2023 年的 22%。這個數據歐洲是 46%,美國是 70%。
在日本,寵物已然成了一門經濟學。
2004 年,日本一個名為 " 貴志站 " 的偏僻車站即将面臨停運的命運——因為乘客太少了。
一只流浪貓的登場,拯救了這個即将被廢棄的車站。
這是一只被車站小賣部阿姨收養的流浪貓,取名小玉。小玉卻讓領導很為難。原則上,車站内不可以飼養私人寵物。
" 如果這只貓也是車站内工作人員的話,就另當别論。" 于是,一個 " 貓咪站長 " 的想法形成了。
2007 年 1 月,小玉正式被授予 " 貴志站站長 " 的稱号,越來越多的人專程趕來貴志站和小玉合影。
小玉工作時也是有模有樣,穿着制服、戴着制服帽也不會亂動,有遊客前來合影也非常配合。
車站客流量上來了,車站不用停運了。據日本媒體的一項研究稱,小玉在 2007 年憑一貓之力,就創造了 1.1 億日元的經濟價值。
有人説," 誰也不會認為小玉是一只貓,它是上天派來保衞貴志站的使者。"
在日本," 安倍經濟學 " 不斷受到質疑," 貓咪經濟學 " 卻大獲成功。
很多原本普通的書店,經營岌岌可危,因為收養流浪貓,人氣大漲,成為被年輕人追捧的極具人氣的貓咪書店。東京有一個高級公寓,因為大量貓咪元素,人與貓共生的設計,房子被搶購一空,引來不少公寓業主的模仿。
這些關于貓咪拯救了一個車站,一個書店,一家公寓的故事,反映出了貓在日本國民中有多麼被需要。
據統計,2015 年,跟貓相關的各產業共為日本經濟貢獻超 2.3 萬億日元,約合 1323 億元人民币。日本商業圈近年來甚至形成了一個定論:無論涉及哪種領網域,只要用好了貓咪,就一定能夠獲利。
" 沒有人喜歡孤獨,只是不願失望。"
" 寵物不會讓人失望。"
越是孤獨,越是壓力大的時候,人越是需要療愈。寵物能療愈人,這是被科學證明過的。
2018 年,有科學研究表明,選擇貓或狗的陪伴,可以大大減輕常規治療無效的惡性抑郁症症狀。心理學家認為:當人們在撫摸愛寵時,壓力會減少。
最需要被療愈的群體是單身青年。
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 年中國 58.4% 單身人群有養寵物,而非單身群體養寵物的比例為 26.3%。
2022 年底,我國單身人口已經達到 2.4 億,占總人口的 17%,創下歷史新高。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英國、法國和德國人口的總和。而在大約十年前,我國單身人口在 2 億左右,僅 10 年時間就增加了 4000 萬。
單身化社會已然成了不可逆轉的趨勢。
據英國公布的數據,早在 2015 年,英國單身人口占比就已經過半了。在過去 30 年裏,德國單身家庭數量增加到了近 50%,法國目前有超過 1800 萬人獨身生活,單身人數比 40 年前翻了一倍
其他發達國家也遵循這個趨勢。在 1950 年代,美國只有 22% 的人單身,而今天,超過一半的美國人正處于單身。
再來看對我國更具參考意義的日本,在 2020 年單身人口總達到了 4900 多萬,占總人口的近 40%。據日本機構推算,到 2035 年,日本人口的單身率将達到 48%。
随着近些年我國結婚率接連下降,離婚率持續升高,有關部門預計,未來我國單身人口将達到 4 億。
在日本,随着城市化的進步,單身公寓越來越受歡迎了。在擁有 1400 萬人口的東京都,近半家庭都是所謂的 " 單身家庭 ",也就是一個人單獨生活。長期以往,人們的交際能力開始退化,再加上日本傳統文化中森嚴的等級、禮儀等規範,讓很多人遇到困難之時,難以有一個宣泄的出口。
一些人放棄了自己,被稱為沉淪于網絡世界的 " 平成廢宅 "。
而另一部分人,則努力在現實社會中想要找到實際的情感寄托和宣泄出口。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寄托情感的對象。
此時,貓咪出現了。
日本人對于貓的喜愛,是有歷史淵源的,從以前《源氏物語》,到近些年大火的《夏目友人帳》,大文豪夏目漱石的成名作就是《我是貓》。人們幾乎有一種共識,貓一旦出現,基本代表的就是 " 慰藉孤獨 "。
《日本文化史詞典》中 " 貓 " 的條目認為,貓已經成為一種代表 " 财緣 " 和 " 情緣 " 的文化符号。很多人為了對抗孤獨,自然而然地選擇了擁有一個可愛的貓作為家人。
村上春樹説過," 大部分煩惱,只要養貓就會好。" 在寵物身上得到 " 小而切實的幸福 ",這是大部分喜歡寵物的單身青年的共同感受。
看日本動漫,便利店幾乎是出場率最高的場所。日本有超過 6 萬家便利店,基本每條街道上都有一家便利店。一個小小的便利店幾乎可以解決一個人日常生活的全部需求,有媒體報道,日本的便利店可以提供 1000 多種服務。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便利店的常客是單身青年。便利店 " 開到深夜 "" 離家近 "" 有馬上就能吃的便當 "" 有豐富多樣的選擇 ",這些特點完美切合了單身青年的需求。
找需求,先看畫像。
第一,單身青年大多具有高可支配收入,擁有更強的消費意願來取悦自己,他們更願意進行即時消費;
第二,由于對便利性的需求和單身青年的地網域分布,使得單身經濟主要發生在一二線城市;
第三,單身青年追求 " 獨而不孤 ",更加需要陪伴和情感轉移。
所以,驅動單身青年消費的一個因素是方便省事,而追求自我滿足則是他們主要的消費特征。
方便省事實際上是一個功能性的消費需求。從日本的經驗來看,跟随單身人口,便利店與單身人群的衣食住行,尤其是簡單又營養的食物需求高度結合。在日本街頭,平均每百萬日本民眾就擁有接近 400 家便利店,在中國這個數字只有 54。
在線上,中國的外賣、跑腿、代購這些提供方便省事的行業,成了單身青年 " 所想即所得 ",高頻消費的必然選擇。
但在線下,我們會有怎樣的商業形态會代替便利店,承接單身青年的消費需求呢?這是個極有想象空間的事情。
追求自我滿足則是單身青年又一核心标配,減少了家累,怎麼豐富内在,取悦自己,療愈自己,是單身青年消費崛起的最大版塊。
在單身青年追求滿足自我的消費趨勢下,許多行業都迎來了發展噴井期。比如一人旅遊、社交服務、偶像經濟等新消費業态正不斷湧現,造就了一個龐大的單身經濟市場。
随着中國社會單身化越來越嚴重,有一個伴兒,擁有一只情感寄托的寵物,成為人們的普遍需求,由此自然催生了中國的寵物經濟。
寵物激增的背後是孤獨與焦慮,孤獨的背後是單身化社會。主角從來都不是寵物,是渴望被療愈的身心。
產品永遠是時代的產物,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烙印、創傷和情緒,如何滿足這些創傷、烙印下的需求,是每個產品創新者、每個創業者的核心能力。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商業十一人 ",作者:夏十畫,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