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國產新能源,難道就不能賣貴點兒?,歡迎閲讀。
最近刷小紅書,陸續刷到好多個帖子對「阿維塔 012」賣 70 萬表示很不理解。
上一次大家表示不太理解的車還是極氪 009 光輝版,這款車 78.9 萬元起售。
作為對比,阿維塔 12 的起售價為 25.58 萬元,極氪 009 起售價為 43.9 萬元,我們可以認為,阿維塔 012 和極氪 009 光輝版價格高了一大截,并不是動力更強,續航更長,空調更涼,主要還是為「豪華」在付費,比如珍貴的材料,特别的設計和匠心的工藝。
在國產新能源習慣給我們價格驚喜的當下,我們似乎對「貴」產生了抵御心理,10 萬元的家用代步檔位,20 萬的科技滿配檔位,再到 30 萬的要啥有啥檔位,以及 40 萬元的帶點信仰檔位,基本上就到頭了,國產電車,5 個座位的,要是賣到 40 萬以上,就有點不禮貌了。
但問題恐怕沒這麼簡單。
當馬力不再難得,價格也被加上了枷鎖
雖然沒那麼精确,在燃油車時代,汽車的售價和發動機馬力大概是成正比的,比如奧迪的 468 序列,寶馬的 357 序列和奔馳的 CES 序列,基本上就是越貴的車馬力更大,軸距更長,配置更豪華。
到了真正的豪華車領網域,比如勞斯萊斯,或者蘭博基尼,則完全不需要考慮油耗了,大排量大馬力高缸數的發動機就是标配,只不過分支出了尊貴乘坐和樂趣駕駛兩個分支,基本上還是延襲了馬力與價格成正比的基本邏輯。
與此同時,馬力又和加速性能息息相關,所以更直觀的參照就是什麼樣的車配什麼樣的零百加速性能。
比如真正的頂級超跑品牌,柯尼賽格或者布加迪之類的,我們就要求它們的跑車零百加速至少要進入 3 秒以内,而性能車,比如奧迪 RS6,寶馬 M5 這類,就得跑進 4 秒,達到 3.5 秒水準。
而一些平民性能車,本田思網域 Type R ,現代 ELANTRA N 或者領克 03+ 這類,我們的要求就可以放寬到 5 秒級别。
但是,在燃油車上需要花上數百萬元乃至千萬元才能獲得的零百破 3 秒成績,到了電動車時代,大概只需要十分之一的價格就能獲得,小米 SU7 Max 版,雙電機,零百加速 2.78 秒,售價 29.99 萬元,它的老對頭極氪 007 四驅性能版在價格和零百加速性能上與小米 SU7 Max 幾乎一致。
而小米 SU7 和極氪 007 的單電機版本,都可以把零百加速性能追到 5 秒左右。
如果更極致一點,挑戰那個 2 秒級别的加速性能,我們也有極氪 001FR 或者小米 SU7 Ultra 這樣的選手,反正對于電車來説,加速性能遵循的就是一個力大磚飛,馬力不夠,電機數量來湊。
動辄 1000PS 以上的馬力,1000 牛米以上的扭矩,2 秒左右的零百加速,最後價格只要 6 位數,基本上就斷了電動車依靠馬力來賣出高價的可能,内燃機苦苦追尋的東西,電機唾手可得。
售價 76.9 萬元的極氪 001FR,以及還未公布售價的小米 SU7 Ultra,事實上就把國產新能源汽車依靠馬力定價的上限給封鎖死了:百萬以内為宜。
當然還有賣得超過百萬的仰望 U9,但這款車情況更特殊一點,更偏超跑的概念。
雖然新能源,尤其是電車,還是遵循着馬力越大,加速越快,價格越貴的基本邏輯,但加電機數量的成本和工程量,明顯要比内燃機裏面加缸數少一些,V12 背後的價格一定是高高在上,V6 也不會便宜,直列四缸基本上卻唯唯諾諾,但雙電機和單電機車型的價格差,也就兩三萬塊。
另外一個國產新能源汽車價格增加的邏輯就是智駕配置,配有激光雷達的城區智能駕駛功能,也是可以貴兩三萬,所以我們經常能看到國產電車的經典四個配置:白板丐版單電機,雙電機四驅,單電機智駕,和雙電機智駕。其中雙電機四驅和單電機智駕版本的價格往往相同。
也就是説,馬力和算力,在國產新能源的概念裏,都可以賣上價,價格也差不多。
我們不是不願為「豪華」買單,而是不願為國產品牌的溢價買單
馬力和算力都只能貼着成本賣的國產新能源,于是開始了依靠「豪華」來搞點溢價嘗試。
但,馬力和算力,都可以用切實的數據來證明,英偉達的 Orin-X 芯片,就是比 Mobileye EyeQ5H 算力強十倍還不止,「豪華」作為一個形容詞,其實完全沒有一個切實的标準,我們大概能有個感覺,奔馳 S 級肯定比 E 級要豪華,邁巴赫又要比普通 S 級豪華。跨品牌來説,大家似乎也覺得奔馳 S 級的豪華感,要比寶馬 7 系和奧迪 A8 系要強一些。
不過要是具體説説,有沒有百分比來形容,那也算不出,并且除開把豪華當關鍵詞的奔馳,我們也不好説寶馬 7 系和奧迪 A8 系誰更豪華。
更豪華的勞斯萊斯則可以給出一些信息點供參考:珍貴材質,比如無瑕疵的牛皮,珍貴的樹種木材;精細工藝,比如激光蝕刻,定位打孔;手工打磨;實體鍾表;特别的輪毂造型和工藝;星空頂;特别的配色;高度可定制化;等等等等。
所以在極氪 009 光輝版和阿維塔 012 上,我們也能看到類似的邏輯。
比如阿維塔 012 和著名時尚設計師聯名合作,車身是專屬液态銀配色,木材選用了歐洲白蠟木,頂棚采用麂皮,輪毂有專屬造型和工藝,也有星空頂設計和定制化選項 ......
極氪 009 光輝版也是類似,喜馬拉雅原石作為裝飾件,懸浮車标,鍛造輪毂,羊毛地毯,手工打磨的前格栅。
出于定價和限量的考慮,這類國產電車的銷量不會很驚人,在路上見到的概率也不大,品牌方也不依靠這幾輛車來賺錢,所以我們合理推測就是它們想拉高一下品牌形象,把價格天花板往上提一提。
以極氪為例,旗下售價最高的兩款車分别是前面提到的極氪 001FR 和極氪 009 光輝版,如果大家翻一翻相關新聞的評論區就會發現,大家對極氪 001FR 的評價好很多,甚至不少人還認為它賣便宜了,它在發布的時候,代表了中國電車幾乎是最好的加速性能和操控體驗,以及對「駕駛」這件事的尊重。
至于極氪 009 光輝版,則很少見到對于其「豪華」的誇獎,一來可能是大家都是普通人,看事情務實一點,二來是大家确實對國產品牌因為「豪華」來做溢價的接受程度不高,即便國產品牌們溢價得也很有限。
也有人拿智能手機的例子,來佐證汽車市場關于「溢價」的思考:
在智能手機取代功能機之前,手機市場的價格差距相當大,貴的 Vertu 可以賣幾十萬上百萬,好幾千上萬塊的手機也比比皆是,反而普通人一兩千能買到的手機卻堪堪能用。
而後智能手機時代來了,iPhone 幾乎定義了手機市場的價格天花板,Vertu 手機和它的模仿者也每況愈下,手機等級不再和身份挂鈎。而後國產智能手機興起,把三星和蘋果之外的海外手機品牌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一大批便宜好用的手機走入市場,消費者一兩千塊就能買到好用耐用的手機。
考慮到這麼多年通貨膨脹的因素,如今的人們可算是趕上了智能手機的好時代。
未來汽車市場也是類似,我們将迎來一個對豪華和品牌祛魅,只為技術和產品買單的理性購車時代。
事實卻是,消費者現在購車,也很少不理性,激情下單的還是少數。不少調研機構的數據也表示,拿着 10 萬元購車的人不太考慮品牌因素,而超過 30 萬購車預算之後,品牌因素占比就大幅提升,難道越有錢,購車就越不理性?
那麼不理性的人,怎麼會更有錢?這個世界是不是沒救了?
歸根到底,汽車市場和手機市場有相似,也有不同,買車和買手機的消費決策也不一樣。
如果説手機的工具和玩具屬性占 90%,道具屬性占 10% 的話,那麼汽車的道具屬性則要高出很多,并且越貴的車,道具屬性就越高,工具就越低,這就契合了前面所説的,購車預算越高,就會越考慮品牌因素。
基于這一點,成立才三五年的國產新能源品牌的積澱,自然不如那些歐洲百年汽車品牌,品牌和技術一樣,都是資產。
翻開各種機構評選的全球品牌價值 500 強名單,奔馳寶馬保時捷總是能夠位居前列,而國產汽車品牌則難尋蹤迹。
習慣用產品體驗和物有所值説服消費者的國產品牌,還沒到用「豪華」來獲取溢價的階段。
國產新能源,其實沒必要追求「豪華」
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國產新能源價格上探有所成效,出現了不少平均售價 20 萬乃至 30 萬的品牌,理想、問界和蔚來交付均價在 30 萬以上,月交付量在 2 萬輛以上,已經算有所小成。
不過更細致一點説,理想因為 MEGA 沒成功,只能上 L6,拉低了平均價格;蔚來走量的是 ES6 和 ET5,都是旗下入門車型,高端車型銷量一般,而且外界對于其衝高的 ET9 預期不高。
有點殘酷,不過相當正常,畢竟每個月還有上十萬人花 30 萬以上的價格買國產新能源汽車,已經是空前成功。
讓消費者花 50 萬,乃至 80 萬或者更多買國產新能源,又是一項全新的工作。
比如仰望 U8 和 U9 主打的是技術,靠易四方技術來獲取高端客群;蔚來 ET9 也差不多,主要講的是底盤技術,主動安全和智能駕駛。
但一旦國產品牌開始講匠人精神,手工打磨,稀有材料,高度定制的時候,買賬的人就不多了。
以我個人的,偏工業黨的觀點來看,中國制造的長處在于用效率和成本優勢,打造物美價廉的大規模工業制成品,普惠更廣泛的消費者,消費者也習慣這樣的基本邏輯。
另外在智能手機和新能源汽車上,還疊加了一項技術優勢,因而消費者受惠就更多了。
這一切,都是和「豪華」概念背道而馳的,成本,效率和技術,都是反手工,反定制的,相應的,大眾對于「匠人精神」開始祛魅,無論是給勞斯萊斯魅影畫腰線的老工匠,還是千錘百煉神乎其技的「壽司之神」,在中文互聯網上已經不再讓人心馳神往。取而代之的叙事是對于行星發動機和太空電梯的想象,港珠澳大橋和杭州灣大橋的穿山越海,幹線飛機 C919 的展翅翱翔,德崇富南運河的合縱連橫 .......
以上一切,沒有一件事是和「豪華」相關聯的。
正如不少國產品牌想模仿愛馬仕、LV 一樣,最終沒有成功的,但國產能做的是搞人工培育鑽石,衝擊一下戴比爾斯的經營根基,然後不少人開始覺醒,與其買象征意義的一丁點兒碳元素晶體,還不如買硬通貨黃金。
回到标題,國產新能源肯定是可以賣貴點兒的,誰也不希望國產還停留在夏利時代,但賣貴的路徑可以商榷一下。
另外疊個甲,搞定制限量手工也是完全合理合法的商業行為,偶爾試試也未嘗不可,只是我們的主線任務另有其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