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抱怨現狀是本能,解決問題是本事,歡迎閲讀。
内容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
責編 | 香油
第 7596 篇深度好文:4405 字 | 11 分鍾閲讀
組織管理
你有沒有見過這種現象?
一個自身業務能力特别優秀的人,升到了管理崗位後,就啥都整不明白了。要麼成了奶爸,要麼成了救火隊員;要麼幹脆躺平,要麼開始自我懷疑。這是為什麼?
其實,專業能力和管理能力是泾渭分明的兩條線。
如果你不想被眼前的職位限制住,如果你想獲得更大更好的職業發展,管理是繞不過去的一件事。
想做大事的人,必須要學會通過别人拿結果。在職場層級上,從一線員工往上走,管理就是第一道坎。
但做好管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不管你願不願意,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都會發生。
直面它,解決它。抱怨現狀是本能,解決問題才是本事。
一、為什麼下屬總是
理解不了老板的意思?
很多管理者都會有這樣的煩惱," 我英明神武的決策,為什麼下屬總是理解不了?"
上級把事情説了一遍,就認為下級已經聽明白了,只等着驗收成果。
等結果出來了,發現完全不是想的那樣。就開始批評下級," 我不是説過了嗎?這件事怎麼還辦成這樣?我説話你聽沒聽?"
言外之意就是:我説一遍,你就得聽懂我的意思,并且能記住。我一個眼神,你就能把我想的事辦好。我説一句,你就能讀懂背後的 100 句。
你有沒有想過,下級真的聽懂你説的了嗎?他理解了嗎?他抓到要點了嗎?
這些問題,作為上級不去解決,下級再怎麼絞盡腦汁也解決不了。
一個模糊不清的任務,稀裏糊塗地傳達下去,結果自然是一地雞毛。
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上級和下級有着天然的信息差,你能看一眼就理解的事,下級不一定能站在你的立場去理解。
沒弄明白,他就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或者找别人求證,或者在任務過程中再找你确認。不僅耽誤進度,結果也無法預期。
所以,你沒把事説清楚,就不能怪下級理解不了你的意思。
有時候,我們會想當然地認為 " 别人聽懂了 ",認為自己説得足夠清楚,是别人的理解能力有問題。但是,事是交給下級去辦的,責任人沒理解到位,怎麼把事辦到位?
單方面片面的想法,一定會導致無效溝通。
因此,為了确保溝通有效,你最好再确認一下。
1. 把任務的目的、目标講清楚,這比告訴他怎麼執行更重要。
2. 來回确認幾次,讓下級復述一下,或講一下要點。
比如,問下級," 你是怎麼理解這件事的?"" 你認為最後要達成哪種效果?"" 你認為這個項目的重點是做好哪些?"
從下級那裏得到反饋,很關鍵。哪怕他説 " 我明白了 ",也不能就此結束,一定要讓他講,确認他真的明白了。
有時候一個人嘴裏明白了,但腦子不一定明白。腦子明白了,但講不出來,那就是還沒整明白。
通過反復的确認,讓彼此的想法逐漸接近。
對下級難以理解上級意圖這件事,脱不花談過另一種方法。向下級寫周報。
剛才談的反復确認,是解決具體事項的方法,比如要開展一次活動,執行一個項目。而寫周報,是為了解決日常的問題。
" 向下一級寫周報 ",老板帶頭就能幹,成本為 0,但是效果極好。
基本上所有公司都有周報制度,或者定時匯報制度。但現在的很多周報已經變成了團隊的 " 闌尾炎 "。
沒啥用,還一周疼一次。變成了一級哄一級,所有人最後的工作重點,都變成了怎麼把周報寫得好,寫得别出心裁。
那怎麼讓它有用?讓它能產生價值?
倒過來就行了。
如果你真的需要通過周報來了解團隊的工作,那你作為上級,大概率是不合格的。一旦颠倒過來,你會發現下級确實不知道你在幹什麼,因為他是局部的,你是整體的。
怎麼向下一級寫周報?
第一個,自上而下地寫。從高層管理者開始。
第二個,周報必須公示。
① 規定公示時間。如果個别部門工作保密,不能公示,可以請求赦免。但只是不對全公司開放,對部門下屬還是要寫周報。
② 嚴格按照格式來寫。
首先,這周幹了什麼?
其次,下周的計劃是什麼?
接着,這周的工作當中,有什麼心得和思考?有什麼反思?
然後,視野和情報。這一周外界發生了什麼?
第三個,周報的對象必須是自己的下級。這樣的話,下級就能看到上級的界面,對自己工作的理解更通透。
第四個,鼓勵在更大範圍内公開。只要沒有保密信息的周報,都面向全公司公開。
第五個,使用在線工具。使用在線工具的好處,是你可以直接 @某某。
比如下周的工作,我要跟誰一起做,可以直接 @出來。或者我的想法,@誰跟我一起抓落實。這樣,你其實完成了工作分工。
第六個,必須提供增量信息,必須要有視野和情報。
比如,行業在發生什麼?友商在發生什麼?用户發生了什麼變化?只要有助于團隊做好工作,有參考意義的信息資料,都可以講一下。
作為上級,如果你不能看得比下級多,無法成為下級的信息來源,何來權威?
在組織行為學中,組織的權威就來自一件事情——信息的流動。誰是信息的節點,誰就擁有領導的權威。
如果一名領導無法成為信息節點,憑什麼讓别人聽你的?哪怕職位很高,也是被架空的領導。
二、既關注事,也關注人
下屬玻璃心,是讓很多管理者頭疼的問題。
很多人認為,玻璃心是脆弱、自卑、敏感。
比如,事兒又沒辦好。相同的錯誤,你已經説了好幾遍。這次沒忍住,説了他幾句。結果他的心态就崩了,要麼無法自拔,要麼鬧情緒。
又比如,你事事總想談結果,可是不聊感受、心态,工作壓根沒法展開。
還有更糟糕的。員工覺得你不夠體諒他的情緒,每次找你匯報工作,都好像得了一場大病,壓力特别大。
説到這兒,你可能會説:我也沒辦法啊,不能總是哄着他們吧,并且我也對事不對人啊。難道,做事看結果,不對嗎?對事不對人,錯了嗎?
沒有,這些都沒錯。但是想要激發人的善意,就不僅要關注事,也要關注人,這才是有温度的管理者。
做有温度的管理者,就要想辦法照顧到 " 玻璃心 " 這類人。
對于玻璃心的人,你最好醜話在前。
比如,安排工作的時候,提前告訴别人,這次工作非常重要,如果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那整個團隊都會面臨很大的壓力,那責任人就必須要承擔後果。
突如其來的批評,對心理脆弱的人傷害最大。醜話在前,既可以把壓力先給到位,也可以讓人做好一定的思想準備。
對于玻璃心的人,你最好預先表明立場。
比如,在某次會議上,你對事情有不同的看法,你可以先説一句 " 我有一些建議,但我的建議不是為了説誰不好、挑誰的刺,而是出于群策群力,我們一起把工作做得更好 "。或者類似的話。
二三十個字,鋪墊一下,就能消除别人 " 你在針對我 " 這種看法。通過表明立場,也能和别人統一立場,消除很多不必要的誤會。
玻璃心的人,往往很敏感。而敏感的人,又會很關注細節。應對玻璃心的方法,就藏在細節之中。
對于玻璃心的人,你還要耐心傾聽。
有的人可能會説:" 我有傾聽啊,每次跟他們溝通,我都是先聽完,也不打斷。"
是的,你确實看起來像在傾聽。但你想想,每次是不是别人話還沒有説完,你就已經打好腹稿,想好怎麼駁斥他了?
真正的傾聽,是從對方説的話裏找解決辦法,而不是預設語言。
凡是預設好的,都是假傾聽。你會給對方傳遞一種信息:你沒有在聽我説話,也沒有理解我講的什麼意思。
這樣的溝通,變成了 " 走流程 ",每人各説一段話。而那種不耐煩、優越感是藏不住的。
所以,我們需要真正的耐心傾聽。
還有,注意表達方式。
很多時候,你的出發點是好的,但表達方式錯了,結果也很難好。
特别是對玻璃心的人,本就敏感,雖然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情緒、心态壞了,忠言就沒什麼意義了。
每個人小時候都打過疫苗,爸媽好説歹説就是不願意打針,當護士拿出了一顆糖丸後,小孩就不哭不鬧了。而這個糖丸本身就是疫苗。
所以,要想别人好吸收,你的 " 逆耳忠言 " 最好裹點糖。
比如,你這方案怎麼回事啊,注意細節!
是不是可以換成:這個方案很完整,如果能把這幾個細節處理好的話,就更完美了。
再比如,你的目标感太差了,怎麼就能偏離目标了呢?
是不是可以換成:你工作挺有勁頭,也有成果,但只有瞄着目标幹事,才不會白費功夫,要不然從整體公司來講,你的很多精力其實都白費了。
在當下,我們越來越強調坦誠溝通。坦誠,可以提高效率,減少内耗。
但坦誠,絕不意味着不考慮别人的感受。自説自話、以自我為中心的坦誠,反而會增大團隊内部摩擦力,破壞凝聚力。
老一輩人常説,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但現在的年輕人,更希望遵從自己的内心,快樂地工作。
想要管好他們,就要用他們能接受的方法來管,而不是摁着頭讓别人聽你的。
三、警惕那些 " 報喜鳥 "
劉潤老師曾説,在管理中,他對于一類現象特别警惕,報喜鳥現象。什麼意思?
有一些人,總是在向上級報告好消息。又談來一個客户,用户又感謝我們了,這個項目終于做成了……
這些都是好事,都值得讓每個人知道,激勵團隊的士氣。但問題在于,無論這事是不是他幹的,他都要首先説出來。
這就是典型的 " 報喜鳥現象 "。
這種現象為什麼會存在?因為 " 關聯性吸引力 "。
在心理學中,它指的是人們傾向于與正面或成功的人、事件、事物關聯,以提升自己的吸引力或形象。這是人性。
在出問題時,那些報喜鳥從不吭聲,盡量往後躲,最好大家都忘了我的存在。在發生好事時,他們會立即出現,争取成為第一個向上級、向老板匯報的人。
這事跟他沒有關系。但是,他就是要第一個報告。這樣他會獲得 " 關聯性吸引力 "。
久而久之,不明事理的管理者,就會覺得 " 這是一員福将啊 "。
對于真正幹事的人,這是極不公平的。但是,你還沒辦法説他。
畢竟,他沒有説成績是自己幹的,他第一個匯報了好結果。報喜鳥沒有想 " 搶功 ",只想 " 搶喜 "。
随着報喜鳥越來越多,管理者會對人對事會產生誤判,甚至被架空,成為 " 昏君 "。
某種意義上,喜歡報喜鳥的人,是組織中最可憐、最孤獨的人。實際上什麼都不知道,卻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
那麼,如何應對 " 報喜鳥現象 "?
首先是保持警惕。
在完成目标的過程中,很多管理者會被紛雜的事物遮蔽雙眼,陷在了一個個具體事務中。
但越是沒有時間精力去思考團隊裏的現象,就越容易被 " 報喜鳥 " 趁虛而入。
要随時提醒自己,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和擴散。
還要做好人才盤點。
把人盤明白了,就能區分出誰是 " 報喜鳥 " 了。怎麼盤呢?
前阿裏人力資源副總裁黃旭老師説,要關注組織裏的 3 種人。
第一種人,是你的直接下級。
直接下級,一般 5-10 人。對他們,每一個在你心中都要有清晰的畫像。性格如何?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擅長什麼?要像了解你自己的掌紋一樣了解你的下級。
第二種人,是你下級的下級。
下級的下級,只看兩頭。最前面的 20%,和最後面的 10%,大約有 10-20 人。抓住兩頭,組織人才能力的上下限,分布情況,就大致心中有數了。
第三種人,是業務骨幹。
在專業能力上最拔尖的那幾個人。比如銷售冠軍,程式員大神,產品大牛等。大致也找 10-20 人。
3 種人,共計數十個,已經囊括了組織體系中最關鍵的人。
你看,這些人你都心中有數了,那些 " 報喜鳥 " 還能輕易蒙蔽你嗎?
除了這些搶喜的,那些搶功的更不能容忍。
有些人,什麼活兒都不幹,每天摸魚,還要搶功。
團隊裏,某個踏實肯幹的成員,挖空心思做了一個非常好的 idea,或為團隊目标做出了大的貢獻時,卻有人試圖把成果據為己有。
明明是這個人付出了汗水,最後卻是另一個人來收獲果實。
你想想,這對幹活的人來説,造成的傷害有多大?以後,他還會努力工作嗎?
搶喜、搶功,可能一時半會兒對組織的傷害不強,但後勁很大。
能幹事的人會越來越心寒,玩嘴皮子的人會越來越吃香。優秀的人陸續離開,假把式、紙上談兵、腹中空空的人繼續 " 報喜 "。團隊,就完了。
想幹事的管理者,會堅決杜絕這些現象。
結語
做好管理,不容易。
除了你在計劃中要做的事,各種無法預料的新問題每天都會不斷出現。比如下屬無法領悟你的意圖、玻璃心的員工、搶功搶喜,等等。
逃避不是辦法,解決才有出路。
解決問題的能力,恰好暴露了你的管理水平。
更高一級的,是能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态。
而最頂級的,是提前做好規劃,防止問題的發生。
換句話説,弱者逃避問題,強者解決問題,智者消除問題。
祝願你成為強者,追趕智者。
分享、點贊、在看,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