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美國工廠很缺人:缺口達80萬人,年薪90萬元招不到建築工,歡迎閲讀。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馬歡
台積電轟轟烈烈地赴美建廠項目,卡在了用人這一環節上。
據美國媒體報道,台積電在亞利桑納州的工廠,自 2021 年 4 月就開始興建,目前進入安裝精密設備的關鍵階段。然而,由于缺乏熟練工人,導致進度落後,投產時間不得不從 2024 年推遲到 2025 年。
對此,共和黨政治顧問馬庫斯指出," 在亞利桑那州做生意的人,都遭遇缺工問題,台積電缺工當然也不意外。"
7 月 25 日,美國半導體協會(SIA)已經發出預警稱,到 2040 年,美國半導體行業用工缺口将達到 67000 人。
不僅是半導體行業,整個美國制造業都面臨這樣的困擾。
圖源:社交媒體
一方面是各地大興土木,重建工廠。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顯示,就在 2022 年,全美與制造業相關的建築支出達 1080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7743 億元),是有史以來的年度最高值——超過了興建學校、醫療中心或是辦公樓的開支。
另一方面,到處都缺能進廠的工人。全美制造商協會指出,美國制造業存在着 80 萬人的用人缺口。
作為 " 拜登經濟學 " 的重要一部分,拜登政府一直試圖通過發放數十億美元的補貼和税收減免,将制造業帶回美國。
但現實是,就算工廠建好了,也沒有人幹活。
怎麼沒人了
關于美國缺工的問題,英特爾可能有話要説。
早在 2022 年初,英特爾就興致勃勃地宣布,将斥資 200 億美元,在俄亥俄州建造兩座芯片工廠,預計 2025 年完工後,兩座廠能雇傭 3000 多人,員工平均年薪達到 13.5 萬美元(約合人民币 97 萬元)。
據路透社報道,這是目前業内規模最大的芯片制造基地項目。為吸引英特爾在當地建設芯片工廠,俄亥俄州還提供總額約 20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143 億元)的激勵措施,包括各項減税、補貼和基礎設施投資。
英特爾的理想很豐滿:加速先進制程研發,重振美國芯片制造。
但工廠還未建好,就被現實狠狠打臉。
英特爾的工廠位于俄亥俄州哥倫布市以東 30 分鍾車程的地方,這裏原來都是農地,在澆築混凝土的過程中,至少需要 7000 名建築工人。
令英特爾頭疼的是,附近還有不少工程正在進行,包括希爾頓飯店、俄亥俄州大學醫學中心擴建,藥廠安進 ( Amgen ) 的工廠,谷歌和亞馬遜數據中心……每個工程項目都在哄搶能幹活的建築工人。
英特爾位于俄亥俄州的芯片制造基地項目(圖源:社交媒體)
哥倫布市建築業委員會負責人表示,現在,當地技術純熟的建築工人年薪已經漲到 12.5 萬美元(約合人民币 90 萬元),但還是招不夠人。
英特爾的建築承包商在苦苦找尋合适的工人,他們跑到去其他州挖人,甚至鼓勵沒讀大學的高中生當學徒,進入建築行業。
被 " 用工荒 " 困擾的還有汽車制造商們。福特、本田、豐田、大眾,都在抱怨美國的工廠招不夠工人。在極端情況下,某些汽車工廠甚至雇傭了童工。
2022 年 7 月,阿拉巴馬州警方就透露,韓國現代汽車位于該州的一家工廠存在使用童工現象,許多未成年人甚至為了輪班辍學,一些童工的年齡僅有 12 歲,最多可能有 50 名童工,從事金屬處理的高危工作。當地警方調查後認為有違法之嫌。
盡管現代汽車否認知情,并表示将與使用童工的美國供應商 " 斷絕關系 ",但汽車制造業存在缺人問題卻是不争的事實,且未得到緩解。
松下是第一家在美國建立大型電動汽車電池工廠的企業,該公司高層今年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美國推動本土電動汽車電池生產,最大的問題是存在嚴重的產業工人短缺。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同樣指出,缺乏足夠成熟的技工會給美國汽車產業帶來很大的麻煩,前期產能會受到影響,後期汽車維護和道路救援都會出現人力短缺的情況。
工人們去哪了
" 自 2020 年以來,招人一直是一個問題," 詹尼森感嘆道,他是賓夕法尼亞州某工廠的生產經理," 非常困難,想找一個熟悉這個行業還能幹活的人太難了。"
美國制造商協會首席執行官傑伊説:" 現在市面上,我們每放出 100 個職位空缺,僅有 60 個人想要。剩下的空缺填補,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為什麼美國人不願意當工人了?
大部分制造業從業人員表示,首先是時代變了,年輕人的觀念也早就變了。
" 我們面對的是完全不同的一代工人,去一家偉大的公司工作而帶來的榮譽感,已不再吸引他們。而且他們也不再認為,自己會在一家公司一直工作下去。" 豐田北美公司首席行政官克裏斯 · 雷諾茲表示。
同時,很多人對制造業工作存在偏見。
" 不少人想象中的制造業場景是,在又髒又暗的環境中做電焊工,但是今天制造業工作大體看來是高科技的。" 埃裏克表示,他主要為美國中小廠家提供技工培訓服務。
圖源:社交媒體
對制造業有偏見的年輕人,要麼就是帶着高學歷闖蕩硅谷,要麼寧願選擇低強度和時間靈活的服務業,也不想選擇進看上去 " 更苦更累 " 的工廠。
年紀輕的不想進廠,年紀大的也不想回去。《經濟學人》分析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美國人也在變老。
相較 2019 年,2022 年以後美國 65 歲以上人口占比由 16% 增加至 17%,這些人當中,很多都是具有熟練技能的中高齡勞工,他們當中不少人選擇在疫情後直接告别就業市場,寧願退休也不回去上班。
根據美國商會的調查,超過四分之一 ( 28% ) 的受訪失業者表示,新冠後,健康比賣力工作更重要。
還有一個因素加劇了美國勞動力市場的緊張,那就是新冠疫情衝擊疊加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導致 2020-2021 年美國淨移民人口下降。
美國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麥可 · 羅感嘆道:" 美國現在擁有空前的機會,但人們熱情卻如此之低。"
結構性短缺
美國人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從政府到企業都在試圖做出改變。
各大公司開始關注制造業員工的就業障礙,比如兒童保育、住房負擔、交通負擔、輪班時間。
" 疫情改變了一切,現在每個汽車廠商都試圖留住現有員工。與疫情前相比,今天的工人有一點不同,他們要求汽車制造商和供應商提供更好的工資、更好的福利和更靈活的倒班工作。" 汽車專家貝裏曼説。
圖源:社交媒體
美國制造商協會首席執行官傑伊表示,制造業平均薪酬在過去一年中增長了 5%,他預計随着制造商搶奪工人,這一數字将繼續上升。
不過,對于大多數美國人來説,這點工資漲幅,抵不過通脹。英國《衞報》認為,漲幅還不夠,如果美國雇主想要更多的工人,他們應該支付更多。
對美國制造商來説,招人的難度很大,而且未來可能會越來越大。
豐田北美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警告道:" 我們現在還能應對工廠層面的人員流失,未來如果想增長、想擴產,就不好説了。"
" 現在的美國勞動力短缺,是結構性的。"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發表了這一看法,并表示了擔憂。
受勞動力結構性短缺的影響,即便硅谷與華爾街持續大裁員,但流出的人才,也不大可能搬到俄亥俄州或者亞利桑納州去當藍領工人。那些光鮮亮麗的程式員和金融從業者們,寧願失業,也未必會接下台積電抛出的橄榄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