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出門問問港交所IPO欲衝“AIGC第一股”:泡沫還是前景可期,歡迎閲讀。
現在或許是 AI 公司衝刺 IPO 最好的時刻。
日前,AIGC 企業 Mobvoi Inc.(下稱 " 出門問問 ")已經向港交所遞交了 IPO 申請。
出門問問早在 2020 年就推出了通用大模型(UCLAI),并于 2023 年 4 月将其更新為 " 序列猴子 "。
目前出門問問的大模型落地場景涵蓋 AI 配音、寫作和數字人等,也斬獲了一定的收入—— 2020 年至 2022 年,AIGC 解決方案的收入分别為 49.60 萬元、0.07 億元和 0.04 億元,占比分别為 0.20%、1.70% 和 8%。
但這顯然不足以撐起出門問問的業績,其目前主要盈利模式與其他 AI 企業并無較大區别——為 C 端消費者提供 AIOT 硬體和為企業提供 AI 語音互動服務獲取收入,2022 年這兩項業務的收入合計達到 4.60 億元,占比達到 92%。
此番 IPO 成敗與否,對于仍處于 " 燒錢 " 階段的出門問問來説頗為關鍵。
報告期内出門問問仍處于虧損中,2020 年至 2022 年虧損額合計達到 9.46 億元。
雪上加霜的是,出門問問的資金并不充裕。截至 2022 年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 0.40 億元。
這都給出門問問的大模型之路帶來更多壓力。
不僅如此,站在出門問問背後的一眾明星機構或也在等待分享這場資本盛宴。截至 IPO 申報前,Google、紅杉資本、歌爾股份(002241.SZ)分别持有出門問問 13.26%、10.92%、10.03% 的股份。
若此番 IPO 順利,出門問問有望成為港交所的 "AIGC 第一股 "。
曾遇倒閉傳聞
早在 2017 年市場上就曾經傳出出門問問即将 IPO 的消息,創始人李志飛當年也公開表示兩年内将在香港或美國上市。
但當時間臨近之際,出門問問的 IPO 動作卻變得悄無聲息,此後市場還流傳着其或面臨倒閉的傳聞。
從報告期收入結構的轉變可以發現,出門問問曾經有過迷茫時刻。
出門問問的收入抽成針對内容創作者的 AIGC 應用、企業定制化 AI 解決方案、針對 C 端消費者的 AIoT 設備三大板塊。
2020 年、2021 年,以耳機、跑步機等智能設備為代表的 AIoT 業務撐起了出門問問大部分收入,同期收入分别為 2.20 億元、3.38 億元,占比分别為 83%、85%。
但 2022 年出門問問的 AIoT 設備收入卻縮水至 1.97 億元,同比下滑了 41.72%。
收入鋭減的背後,直面 C 端客户的出門問問很難與蘋果、華為、小米等具備較強品牌優勢的大廠 " 抗衡 "。
2017 年出門問問、小米就曾公然 " 互怼 "。
當年 3 月 21 日小米發布新品 4A 電視,當天出門問問發文稱在與小米 4A 電視上的合作中受到不公平待遇——出門問問宣稱其為小米的新品發布會提供語音互動支持,但後者在發布會上對其支持 " 只字未提 "。
從李志飛後來的表态來看,當時出門問問的危機已然出現。
" 當時出門問問直接與小米、百度、華為等巨頭正面交鋒,面對巨頭的補貼行為,完全沒有還手之力。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與巨頭的競争非常可怕。" 李志飛比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發覺直接與大廠競争 AIoT 設備并不明智後,出門問問抓住了汽車行業語音互動系統更新的 " 救命稻草 "。
出門問問的企業定制化 AI 解決方案主要為汽車、金融、醫療等行業提供 AI 語音支持,2022 年已創收 2.63 億元,同比增長了 405.77%,占比更是達到 52.60%。
汽車公司 A" 功不可沒 "。
2021 年、2022 年,出門問問通過為 A 公司提供車載語音互動服務斬獲 0.03 億元、2.13 億元的收入,2022 年占總收入的比重高達 42.60%,同比提升了 41.80 個百分點。
雖然出門問問并未在招股書中披露汽車公司 A 的公司名稱,但從種種迹象來看該公司或指向了大眾汽車集團(中國)(下稱 " 大眾 ")。
" 我們于 2017 年與汽車附屬公司 A 成立一家合營企業公司— Mobvoi JV。" 出門問問在招股書指出。
公開資料顯示,Mobvoi JV 或正是出門問問和大眾合資設立的合資公司 " 大眾問問 "。
從 AIoT 設備到抱緊汽車客户 " 大腿 " 的 AI 語音互動定制化服務業務,出門問問至少 " 活下來 " 并走到了 IPO,只是此番業績的飛躍是否具有可持續仍然是一道待解的謎題。
事實上,國内的 AI 企業日子并不好過。
"AI 四小龍 " 之一的商湯 -W(0020.HK)2022 年營業收入、淨虧損分别為 38.09 億元、60.45 億元,其中收入同比下滑了 18.97%。
今年 5 月,科創板 IPO 被否項目——未盈利 AI 人機對話企業思必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于無法説明是否具備扭虧為盈的能力,被上市委直接投下了否決票而與科創板無緣。
對于 AI 企業來説,持續經營假説的支柱仍然沒有那麼穩固。
大模型競賽勝算幾何
"AI 下一代風口 " 的 AIGC 已然吸引資本市場的眾多目光。
5 月 30 日開盤,英偉達(NVDA.O)的市值一度高達 1 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家市值突破萬億美元的芯片公司。
選擇在 AIGC 風口正盛之際衝刺 IPO,對于出門問問來説或許剛好迎來估值熱度。
在 AIGC 應用上,出門問問早在 2020 年就推出了通用大模型(UCLAI),并于 2023 年将其更新為 " 序列猴子 "。
依托該模型,出門問問針對内容創作者先後推出了具有 AI 配音功能的 " 魔音工坊 "、寫作助手 " 魔撰寫作 "、AI 數字人 " 奇妙元 "。
" 根據灼識谘詢報告,我們是亞洲為數不多的具有建立通用大模型能力的 AI 公司之一。按 2022 年 AIGC 解決方案收入計,我們是中國最早一批起步、營收最高的專注于 AIGC 技術的 AI 公司。" 出門問問表示。
但出門問問引以為傲的 "AIGC 應用 " 在業務結構中的收入規模仍相當有限。
2020 年至 2022 年,AIGC 業務收入分别僅為 49.60 萬元、0.07 億元和 0.04 億元,占比分别為 0.20%、1.70% 和 8%。
與此同時,國内的大模型競争格局正在日趨紅海。
據不完全統計,國内已有三六零、百度等超 30 家企業的大模型陸續亮相,廠商涵蓋了互聯網巨頭、AI 上市公司、伺服器龍頭企業等,
" 當大模型表面不再稀缺後,實質格局更像‘太極拳’:易學難精。因為開源基礎以及大公司本身的算力儲備與資金實力,單純發布一個大模型門檻沒有市場想象中那麼高。" 民生證券分析師計算機行業首席分析師呂偉表示。
呂偉認為,擁有搜索引擎等高質量數據的公司、掌握音箱等物聯網終端數據的公司以及垂直行業有絕佳數據卡位優勢的企業,或将在未來 AI 競争中掌握主動權。
如此來看,出門問問确實具備一定的數據優勢,旗下涉及多行業的定制化 AI 解決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出門問問訓練大模型提供數據支持。
但大模型需要 " 燒錢 ",出門問問的資金壓力并不小。
國盛證券估算,GPT-3 的單次訓練成本就高達 140 萬美元,一些更大的大型語言模型則訓練成本最高可達到 1200 萬美元。
截至 2022 年末,出門問問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 0.40 億元,較 2021 年末減少了超 6 成。
回溯出門問問一路走來,可謂 " 出道即巅峰 "。
出門問問的創始人李志飛曾是 Google 的機器翻譯科學家,其回國創業還獲得了老東家 " 真金白銀 " 支持。
在 C 輪、D-2 輪融資時,Google 合計購買了出門問問 1.87 億股股份。截至 IPO 申報前,Google 持有出門問問 13.26% 的股份。
除此之外,出門問問的明星股東還包括紅杉資本、歌爾股份,二者分别持有 10.92%、10.03% 的股份。
" 科學家 + 明星資本 " 打造的出門問問是否有望成為 " 港交所 AIGC 第一股 ",備受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