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數學變難?數學副教授這樣解讀北京中高考釋放的信号,歡迎閲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成長的可能 Author 張蔚斐
頭圖|pexels
文|張蔚斐
來源|成長的可能
受訪人介紹:顧先明,西南财經大學數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數值線性代數和分數階微分方程快速(并行)數值解法等。
今年數學中高考的一大特點就是普遍比往年難,有些地區的模考按往年的難度出題,難度甚至比中高考簡單。看來,不僅是學生沒能适應難度提升,老師也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今年的數學難在哪裏?考試難度提升給家長和學生傳遞出怎樣的信号?成長的可能邀請了西南财經大學數學學院副教授顧先明,從高校數學教師的角度來説,如何看待今年的數學中高考難度?
#1
數學也需要背誦和記憶,
熟悉相關概念才不怕題型變化
" 今年的考題,從高校教師的角度來説,其實是特别有助于高中和大學的學習知識銜接的。學生之所以覺得難,是因為這個題不太符合常規。北京高考這道題,其實考察的是基礎知識點,但它可能打破了傳統的高考題命題模式,很多人甚至覺得它像奧賽題。" 顧先明説。
2023 北京高考題
應試教育和刷題往往會帶來一種思維定勢,潛意識裏就會認為某個知識點就應該以慣有的方式出題,最好是固有的題型,而不能接受變化。
顧先明説自己常常會觀察身邊的學生和同事家的孩子,他發現現在的數學教育有些 " 脱節 ",到了大學,尤為明顯。
顧先明和同事在聊天的過程中發現,現在的孩子對數學課本的熟悉度很低。" 聽説有同事家的孩子,自從初二以後上數學課就沒帶過數學書。" 對數學教材的不重視,是現存很大的問題,很多學生在初高中階段一味刷題,忽視教材,導致他們的對知識點的理解是不連貫的,對考題的理解是固定的。
" 這樣的學習習慣弊端,會在上大學後體現出來。大學裏要求學生對數學知識有理解和分析,有時候其實是在我們老師看來特别簡單的一個知識點,繞了個彎,不是熟悉的出題方式了,對于學生來説,難度就上去了。"
説到底,是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不到位,對教材中基礎概念和結論缺乏熟悉度。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認為數學不需要死記硬背,要理解後再記憶,甚至有人認為數學不需要記憶。這樣的觀點,在顧先明看來并不可取。
這容易導致學生走入另一個極端的誤區:很多學生對課本上所教學的知識點和數學概念連大致的印象都沒有。連記憶都沒有,更别提理解了。數學其實也是一門需要(加強)記憶的學科。至少,學生要對書本内容概念很熟悉。
" 有的學生跟我争辯,説我也可以通過做題的方式去熟悉數學概念,我自己理解、總結,不是記得更深刻嗎?這也不失為一種辦法,但是這會造成一個問題:學生自己通過做題總結出來的知識點是零碎的,這種題型會做,換一個考法,學生就不會了。每一道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有限片面的,學生僅僅記住幾個概念和性質,并不足以形成數學體系,不了解、不熟悉、無法串聯,導致了學生與數學知識點之間的脱節,所以在緊張限時的考試期間,無法靈活運用。" 顧先明分析道。
#2
數學學習的知識銜接有問題,
知識體系不連貫
顧先明就職于西南财經大學,多年來所教學生大多是大一的學生。" 能考入我們學校的學生,大多在高中時數學成績都是不錯的,但我們發現,他們到了大學,越學越吃力,有些孩子甚至完全跟不上,懼怕學習數學。明明有不錯的數學基礎,怎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
高中的應試教育之下,很多學生學數學的習慣也出現了問題。還有一方面,高中數學都是對定理做基本的介紹,要求學生會用就行。大學則是探究定理、定義、基本概念的來龍去脈。簡單來説,高中是知其然,大學是知其所以然。
" 我的學生經常跟我説,這道題我的步驟都寫了,雖然第一步計算結果錯了,但是後面的公式是對的,能不能把步驟分給我?" 顧先明哭笑不得。
學生對數學的認知非常局限,把數學當成了 " 文科式 " 考試,讨要過程分,這其實是中學考試的習慣。但是,對于大學老師來説,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你的第一步就錯了,後面怎麼給你分數呢?很多學生在認知上就出了問題。
顧先明反復強調,數學也是需要記憶的,學生應該多花一些時間在教材上。" 可以理解學生們在高三時花時間刷題,但是在高一高二,還是盡量以書本知識為主。"
初高中、高中大學的知識銜接問題,是一直以來就存在的,很多學生上了高中或上了大學以後跟不上,其實本質原因是知識銜接出了問題。對此,顧先明分享了一個自己在學生時代學數學的經驗。
" 我的初中數學基礎不錯,中考數學分數也比較高,但是到了高一,我的數學成績一下子就差了,一百五的卷子,有時候只能考七八十分,心理落差很大。後來,我無計可施的時候想到了一個笨辦法,在高一分班後、高二開學前的那個暑假,我把高一的數學内容全都重新看了一遍,我又買了高二的數學教材,還手抄了很多遍,把教材裏的内容記在腦子裏。當我對課本内容有印象以後,做題的效果就非常好,高二第一次月考時,我數學考了全班第一。這個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也算是一個比較笨的方法,但對我來説,是效果很顯著的。"
這樣的方式,其實本質上是復習和預習教材的過程,對書本知識的熟悉程度決定了學習效率,對于我們熟悉的知識,更容易在腦海裏串聯起來。
" 高二月考過後,我也慢慢建立了對學數學的信心。很多人説數學很難,如果學習數學不能給他們帶來信心,自然是越學越吃力。" 顧先明説。
#3
未來的學習要回歸課本,
預習和復習很重要
輔導班升上來的孩子,在高校授課老師眼裏,是特點鮮明的。
輔導班常常會教學生非常規的辦法,一方面是可以在短時間内讓家長看到效果,另一方面是上輔導班提優的學生基礎好,學有餘力,用這樣的方法能拔高,或開拓思維。" 我的同學中有當中學數學老師的,他説這些方法我們不知道嗎?我們也知道,但是如果在課堂上教非常規的解題方法,班級裏可能只有 10% 的學生能聽懂。學校的老師和輔導班的老師教學的出發點不一樣。"
如果是本身基礎不好的學生,還是要回歸到課本教材裏。
" 一路上輔導班學上來的學生有很明顯的特點,他們在上課時看起來很認真,但在課堂上獲取知識的效率非常低,他們習慣了通過輔導班的方式獲取知識,不習慣老師教授的一板一眼的知識,他們的思維很活躍,但同時也很跳躍,他們獲取的知識點是不連貫的。有些學生能适應糾正過來,但有些學生就會越學越差。"
顧先明分析,北京中考這道壓軸題是證明題,很多學生都表示,證明題是他們最害怕的題型,有時候遇到就直接放棄了,證明題的得分率也一直很低。" 其實做證明題的第一步就是翻譯,把它翻譯成所對應的數學的公式、定理,這就需要學生對知識點有很高的熟悉度。抛開題目的變化,試題的本質是什麼?"
2023 北京中考題
到了大學也一樣,很多學生不看書,不預習,其實數學課也很講究課前預習。" 我高二前提前看了很多遍課本,其實就是在預習,對教材熟悉之後,我會帶着很多問題去學習,我的學習效率自然就高了。"
無論是北京數學的中考壓軸題還是高考壓軸題,都給家長傳遞出了一個信号:孩子的學習要回歸課本。
" 尤其是孩子本身基礎不好的時候,去輔導班可能就是拔苗助長,還是回歸課本更重要,上課認認真真聽講,把書本上的知識學扎實,對所學的知識有足夠的熟悉度,在這基礎上的拓展才是有效的。不能建造空中樓閣,基礎沒打好,就想通過輔導班拔高,學了很多偏門的非基礎的刷題方法,但基礎知識點還不熟悉,這樣就是本末倒置了。" 顧先明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