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醫療反腐的他山之鑑,歡迎閲讀。
李長青 / 文 7 月 28 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召開動員會,部署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腐敗問題集中整治。這是半個月裏有關部門第三次表達對醫療反腐的行動和決心。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全國已有超過百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醫療反腐風暴來襲。
醫療腐敗是一個現實問題,在不同國家的不同時期都存在,存在形式也是随時代而變化。目前并沒有一個國際通用的醫療腐敗定義,不過以下這些行為被認為是醫療腐敗的主要表現:賄賂和回扣、虛假研究、代寫論文、利益衝突、濫收費、挪用經費、剝削病人以及腐蝕監管系統等等。那麼,國外的醫療腐敗和國内有何不同,有哪些值得借鑑的防治腐敗的措施呢?
醫療腐敗簡史
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一下醫療腐敗的歷史。醫療腐敗不是一個新問題,相反自從有醫生這個職業開始,醫療腐敗就存在,只是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古代的醫療行為其實很難用腐敗來概括,因為并沒有一個全國性的醫療系統,行醫都是個體行為。而且,因為醫療知識和技術都比較原始,正規醫療和虛假醫療之間也沒有清晰的界限。中世紀宗教掌管一切,這個時期的醫療腐敗大多和宗教相關。18 世紀到 20 世紀初則是醫學進步和醫學倫理衝突的時代,醫學進步帶來健康福利的同時,也給一些弱勢群體帶來了滅頂之災,很多屠殺和種族滅絕中都使用了醫學手段,比如納粹德國和日本的人體實驗。醫療回扣是從 20 世紀開始的,一直持續到現在,且醫療腐敗正逐漸通影響學術造假的形式轉向上遊。
目前,國内醫療腐敗的主要形式還是醫療回扣,也有向上遊發展的趨勢;此外,剝削弱勢群體、影響監管、挪用經費的案例也時有報道;借助專業身份,售賣虛假醫療產品的醫生和醫療機構也一直存在。
國外如何防範醫療經濟腐敗
需要指出的是,醫療腐敗是一個全球問題,任何國家都不敢宣稱完全沒有醫療腐敗問題,就像沒有哪個國家敢宣稱完全沒有腐敗一樣。而且,醫療腐敗也和其他系統性的腐敗伴生,基本上一個國家的醫療腐敗和整個社會的腐敗程度是正相關的,整治醫療腐敗是整治整個社會腐敗的一部分。
國内目前醫療腐敗的主要形式是醫療回扣,這在很多國家都曾是一個嚴重問題,經過治理這個問題已經不那麼顯著,其中有一些經驗可以借鑑。
以美國為例,醫療回扣最早出現在 20 世紀初,一些藥廠和醫療器械公司給醫生錢,讓他們多給病人使用自己的產品。到了上世紀 70 年代,一些實驗室和影像中心也加入回扣隊伍。這不僅造成了不正當的競争,還催生了過度檢查和治療。很多沒必要服藥的患者也被開了藥,沒必要手術的患者也被推薦手術,另外還有過度的抽血和影像檢查等等。
鑑于愈演愈烈的醫療回扣之風,由美國眾議院議員皮特斯塔克撰寫并于 1989 年通過了《醫師自我推薦法案》,又稱《斯塔克法案(Stark Law)》,禁止醫生向病人推薦與自己和家人有經濟關系的機構。在此之前,美國國會也于 1972 年通過了《反回扣法案(Anti-Kickback Statute)》,将收受醫藥和醫療器械公司回扣的行為定為犯罪行為。
執行不力的法規不過是一紙空文,任何國家都有相關的法律禁止醫生收取回扣。相比來説,美國比較獨特的地方是 " 吹哨人 " 保護。所謂的 " 吹哨人 ",一般是暴露醜聞的内部人士和員工。因為掌握内部信息,對打擊回扣等腐敗能夠提供精準和詳細的證據,但同時報料也會導致其面臨極大的風險。
美國對吹哨人的保護是基于一部 1863 年通過,并經過多次修改的法律——《虛假索賠法(False Claims Act)》。該法律鼓勵内部人士向聯邦政府舉報公司和機構欺騙政府的行為,并可以從賠償金額中獲取一定比例作為獎勵。美國有大律所專門承接這樣的案子,吹哨人和律師咨詢後,由律所向政府舉報,并提交證據和配合調查,全程确保吹哨人的身份保密。标志性的案件包括高達 30 億美元的葛蘭素史克案、23 億美元的輝瑞案,以及 4 億美元的 DaVita 案(達維塔,美國最大的透析服務提供商)等等。
防範未來醫療腐敗的主要形式:學術腐敗
經濟犯罪是醫療腐敗的的主要形式,但并不是唯一形式。随着循證醫學在醫療實踐中成為主體,以及随着金融、合規等制度的突進,行賄和回扣變得越來越難,醫療腐敗将會轉入學術腐敗這種主要形式。這也是目前全世界醫療腐敗的難題。
比起回扣這樣的行為,學術腐敗更加難發現,而且因為往往和機構相關,處理難度也更大,但造成的影響不比經濟腐敗低。比如将無效甚至有害的產品塞入醫保支持目錄;以專業機構和專家的身份推薦無效甚至有害的產品影響國家衞生政策;甚至還有可能通過指南、教學的形式傳授給下一代醫學生或醫生。這些行為造成的負面影響要比單個醫生或醫療機構的經濟腐敗嚴重和深遠得多。
如今這種通過學術造假影響大範圍醫療行為的醫療腐敗已經不罕見。一些醫藥公司除了繼續行賄底層醫生,也開始試圖影響學術機構和衞生行政部門,在缺少證據的前提下将自己的產品塞入醫學指南和衞生部門檔案中。
因為醫學的專業性,行外人很難發現和判斷學術腐敗。對此類腐敗,一些治理措施和防範經濟腐敗一樣,比如對醫藥公司合規的要求、對财務透明的要求、對利益衝突的監管等。但從更本質的角度説,一個自由、開放、規範的學術環境将是對這種腐敗最有效的防範。
醫療腐敗是一個世界難題,腐敗的形式也在不斷變化中。随着中國醫療反腐力度的加大,勢必能夠減少經濟領網域的醫療腐敗,但也應該警惕已經初見端倪的學術腐敗。
(作者系旅美執業醫師、科普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