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光伏專利“混戰”:競争異化,隆基綠能BC突圍前路慘烈,歡迎閲讀。
2022 年 9 月,晶科能源從 LG 集團購得一批光伏專利,此後其将接近半數再轉讓給兩家 " 友商 " ——天合光能與晶澳科技。三家企業因技術路線基本一致被外界稱為 " 晶晶天 " 聯盟,現在,當中的幾項成為它們發起 " 專利戰 " 的武器。
這輪始于 2024 年 5 月的光伏 " 專利戰 " 發展至今已經演變為一場 " 混亂的訴訟 ",起初的被告方很快從自家專利庫中翻出些 " 可用之物 " 反戈一擊,卷入的企業越來越多。
2 月 13 日,一起 " 侵害發明專利權 " 糾紛在南昌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
被告之一是個成立半年、注冊資金 50 萬、注冊地址在一家廉價酒店内的一人公司,很難想象其能作為光伏巨頭隆基綠能經銷商與之并列被告席,原告是晶科能源旗下子公司。
該訴訟是這場 " 專利戰 " 中今年最先開庭的案件,本質上也是 TOPCon 龍頭晶科能源與堅持另一技術路線的隆基綠能之間的 " 對決 "。
後者視 TOPCon 為過渡產物,廣泛宣稱其選擇的 BC 路線才是未來王道,而 " 晶晶天 " 則稱自己才是當下及未來 5 年光伏主流技術的實控人。(詳見钛媒體 APP 前文:《隆基綠能豪賭 BC 這一年:偽命題的技術之争與不再遮掩的營銷戰》
https://www.tmtpost.com/7259377.html)
對于隆基綠能來説,目前其面臨的是過去一年虧損額或達 89 億與 TOPCon 仍是市場主流的雙重打擊。此時 " 圍攻 " 上來的密集專利訴訟,勢必更令其轉型 BC 之路愈加慘烈。
行業谷底,冰冷殘酷。
專利博弈," 戰事 " 更新
這場越來越多巨頭卷入的光伏專利博弈大戰當中," 晶晶天 " 聯盟顯然處于攻勢,不僅占據幾乎所有侵權訴訟的原告位置,魚貫出籠的系列訴訟也表現出越來越狠準的設計。
本輪 " 戰事 " 起點是由天合光能最先從海關出手:2024 年 5 月,天合光能在上海洋山海關提出扣貨申請,以常熟阿特斯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簡稱 " 常熟阿特斯 ")產品涉嫌侵犯專利權為由,要求對其向歐洲出口的 9 個貨櫃部分型号光伏組件產品進行扣留。
按照《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相關規定,知識產權權利人發現侵權嫌疑貨物即将進出口的,可以向海關提出扣留侵權嫌疑貨物的申請。而海關并不負責判斷是否構成侵權,在對方提交放行申請并繳納等值保證金情況下,也将會立刻放行。
當時的情形遂成為:7 月 9 日,阿特斯方面收到了海關的扣留決定書,貨物被扣;7 月 12 日,海關又做出《解除扣留(封存)通知書》,對相關貨物放行。
貨物雖然出海,留下的專利侵權事項并未了事,彼時相當于點燃的引線,到蛇年春節後演變為天合光能對阿特斯的超十億元專利侵權訴訟。
天合光能與阿特斯的 " 海關扣、放貨 " 前奏剛結束,2024 年 7 月 19 日,晶澳科技(002459.SZ)在歐洲專利法院對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多家歐洲子公司提起專利侵權訴訟,不僅公開了該項 TOPCon 電池技術的具體專利号,且明确針對歐洲市場。
相比這兩家,晶科能源(688223.SH)動手較晚,但 " 開打 " 之後卻表現出進展最快、訴訟最多、橫跨地網域最廣、對手實力最強的諸多看點。
從 2024 年 12 月起至今,短短兩個多月時間裏,晶科能源針對隆基綠能發起了 6 起訴訟,訴訟所在地從江蘇、江西轉戰日本、澳大利亞,隆基也分别在美國與山東濟南對晶科能源提起 " 反攻式 " 專利侵權之訴。
2024 年 12 月初,晶科能源在江蘇針對隆基綠能及經銷商啓動三起訴訟,其中以其他子公司為原告的一起顯示 " 已歸檔 " 意味或結案或撤訴,至此,晶科國内 " 專利戰 " 的全部重任集中落在其全資子公司上饒新源越動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肩上。
江蘇發起的訴訟為普通民事官司,一個多月後在江西開庭的訴訟,則是由專業知識產權庭審理的 " 侵害發明專利糾紛 "。看似不經意的變化,實則意義重大。
相比民事訴訟,發明專利侵權案件舉證責任倒置,即原告只需提供被告利用一定的方法制成的與用原告專利方法制成的同樣或近似的商品,而由被告承擔證明其商品的制作方法與原告專利方法不同的責任。
除此之外,侵犯發明專利權糾紛案件的審理過程中,被告在答辯期間内請求宣告該項專利權無效的,人民法院可以不中止訴訟。
不難看出,訴訟從普通民事向發明糾紛聚焦,這種變化對被告一方更為不利。
天合光能與阿特斯的 " 對壘 " 也有類似情形:據阿特斯公告,海關扣貨事件之後,常熟阿特斯于 2024 年 11 月向國家專利局提交了一項專利的無效宣告請求,同時向法院提起兩項專利的不侵害專利權之訴,該 1482 号、1483 号案件為普通民事訴訟,而天合光能日前對阿特斯的起訴則是 " 侵害發明專利糾紛 "。
這意味着,阿特斯早前的訴訟将被并案審理,另外,其向專利局提出的無效宣告請求即便成立也無法中止江蘇高院的審理。
顯然," 晶晶天 " 不僅有備而來,随着戰火延燒,其下手也逐步狠辣。
創新大旗下," 競争異化 " 暗湧
對于聲勢浩大的專利訴訟動機,钛媒體 APP 以投資者身份與各家廠商交流中," 晶晶天 " 幾乎眾口一詞稱此舉是為了 " 保護知識產權和促進創新。"
" 從整個行業看,大家都開始對知識產權保護比以前都越來越重視,另一方面國家近幾年在不斷提倡要創新,而知識產權保護就是創新過程中很重要一點,因為只有将知識產權保護好大家才會有動力去進行技術創新。" 晶科能源相關人士稱。
" 保護知識產權是大趨勢,我們這些年也有過多次提議,包括向高層提議:保護知識產權是能促進科技創新的一個首要前提 ",天合光能方面也如此表示," 光伏行業正從高速發展進入到高質量發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需要,這已成為國際國内共識。"
至于商業上,晶科能源方面則稱 " 更多是從保護研發者權益的角度來考慮。"
" 我們花了很多研發資金與努力獲得一些創新成果,自然是希望這個成果能夠為公司帶來利益。其他人如果要分享,只能是通過與我們做一些合作來獲得授權。如果不拿自用,不打招呼、不溝通直接把我們的專利技術拿去用,研發者肯定是要出來保護自身權益。"
然而略帶諷刺的是," 晶晶天 " 并非這輪 " 專利戰 " 中的 " 研發者 ",而是 " 購買者 "。雖然各家均宣稱在研發投入與專利布局上領先,此次拿出來通過打官司來 " 保護 " 的專利卻是外購自 LG 集團。
2022 年,LG 宣布徹底退出光伏制造業,同時決定出售部分光伏專利,接手這批約 7 百餘件專利的是晶科能源旗下 " 上饒市晶科綠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該公司後更名為 " 上饒新源越動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示例圖
約兩年後,晶科能源将不到半數部分再倒一手。
2024 年 3 月至 4 月間,其中近兩百件專利陸續轉讓給天合光能。轉讓剛完成,就發生 2024 年 5 月的 " 海關扣貨事件 ",天合光能 " 發難 " 之器,正是剛從友商處 " 吃二馍 " 購入的專利。
專利轉讓法律狀态演變示例截圖
緊接着,2024 年 5 月至 6 月間,另 131 件專利 " 到 " 給了晶澳科技。後者也是在剛到手的次月(2024 年 7 月)就在海外起訴以實施 " 保護 "。
至晶科能源出手時," 打先鋒 " 則是彼時受讓 LG 專利之主體—— " 上饒新源越動 "。
更耐人尋味的是,2019 至 2023 年,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隆基綠能等光伏廠商曾深陷來自韓華集團的專利侵權起訴。韓華手中的相當部分專利,同樣購自 LG。
這些遍及全球十餘個國家的專利訴訟 " 拉鋸 " 多年,其間天合光能、晶科、隆基等時有敗訴而遭禁售,彼時作為被告其使用的博弈方法就包括啓動專利無效程式等,最終與韓華 " 達成專利交叉許可 " 和解之時,眾國内巨頭無不歡呼—— " 終于打破了海外資本的圍堵。"
然而 " 太陽底下無新事 ",海外 " 圍堵 " 方才唱吧,買來海外專利者旋即布下新的 " 圍堵 ",且以 " 促進科技創新 " 之名。
" 從對方(晶科能源)發起這些訴訟所提出的訴求來看,可以理解為‘它并不是一個專利訴訟,更多體現為一種商業競争行為’ ",隆基綠能相關人士坦言," 一般行業不太好的時候,這種事情就會多起來,這也反映當前光伏在行業底部周期階段各家的一種商業競争現象。"
隆基 BC 路,雪上加霜
近日,隆基綠能在連吃 6 起訴訟之際,也在美國舊金山和國内濟南對晶科實施 " 反訴 "。
據相關規定,反訴是指在已經提起的訴訟中,被告針對與原訴有聯系的行為,提起的訴訟請求的行為,必須滿足的條件包括:只能向受理本訴的法院提起,反訴與本訴必須适用同種訴訟程式,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必須在事實或法律上有牽連。
以上規定,結合隆基在美國并沒有 TOPCon 產品出貨的情況,其選擇在美對晶科訴訟顯然不是法律意義上、作為抵御措施的反訴,更像為進行反制而 " 搜刮 " 内容實施的案子,亦折射 " 内卷 " 加劇之下,被 " 專利戰 " 裹挾的企業不得不将大量精力和資源用于應對訴訟的無奈。
對于高調宣稱 "TOPCon 只是過渡(電池技術)… ..2026 年底國内電池產能計劃全部切換為 BC 產能 " 的隆基綠能來説,眼下這般局面可謂雪上加霜。
近年來,當其他新老光伏企業紛紛擴產 N 型 TOPCon 且對迅速爆發的 TOPCon 市場 " 大快朵頤 " 之時,隆基綠能卻錯失這班 " 黃金列車 "。目前,隆基除了于 2023 年宣布在鄂爾多斯投建 30GW" 高效 N 型 TOPCon 電池技術項目 " 之外,正在全力将產能向成本更高的 BC 方向切換。
如此全身心 " 超前押注 " 的代價,是一頂 "2024 年度虧損王 " 的頭冠:隆基最新業績預告将在 2024 年扣非淨利潤虧損 83 億元到 89 億元,虧損額很可能成為全上市公司之最。
正因如此,轉型 BC 道路上隆基綠能無法 " 撂下 "TOPCon。" 最新季度看,我們 TOPCon 出貨大概占三分之一,畢竟現在這個市場還在,自己(TOPCon)產能不夠時也會外購(TOPCon)電池片做組件。" 隆基綠能相關人士稱。
隆基的這種現實應對,恰是 TOPCon 龍頭晶科能源看在眼裏且出手專利狙擊之處。" 根據我們計算,隆基目前在 TOPCon 上面的出貨還是比較大量級。這次訴訟也只是針對純 TOPCon 組件與電池技術,不涉及 TOPCon 相關的(BC)疊層之類。" 晶科能源方面人士稱。
對于從海内外四面八方合圍而來的涉 TOPCon 技術專利訴訟,隆基綠能方面堅稱對當前生產銷售影響不大。" 一來專利官司通常出結果都要兩年左右,到那時按計劃我們產能主要将切換為 BC 路線。"
晶科方面卻不這麼認為:" 他們雖然嘴上是在説轉 BC,但大家也都能看到他們的 BC 產能其實還只是在逐步落地,前期還是很多 TOPCon 產品。"
最新數據也顯示,目前 TOPCon 產品仍是市場絕對主流。
以中國大唐集團 2024 年光伏組建集采規模和 2025 招采計劃為例,2024 年大唐集團光伏組件集采規模總計 16GW,其中 TOPCon 組件 13GW,異質結組件 1GW,PERC 組件 2GW,沒有 BC;
大唐 2025-2026 年度光伏組件框架采購招标公告顯示,N 型 TOPCon 标段預估采購總量 19.5GW,N 型異質結光伏組件标段預估采購總量 2GW,N 型 BC 光伏組件标段預估采購總量 1GW。
這樣的現實意味着,隆基綠能轉型 BC 過程中,要想保住業績至少暫時還需 " 抱住 "TOPCon,而 " 專利戰 " 則成為突如其來的陰雲。
" 如果最後确認存在專利侵權的話,那麼肯定會對涉及的產品銷售有潛在風險。比如,有些客户當看到未來產品如果存在專利糾紛,在購買被告一方產品時也許就會有些擔憂,可能傾向轉而去買别的無糾紛的產品。" 晶科能源相關人士稱," 當然,具體也是看下遊客户各自心态吧。"(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