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稻盛和夫:人生困境,我的3點建議,歡迎閲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正和島 Author 曹岫雲
内容來源: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号正和島(ID:zhenghedao)。
責編 | 初心
第 7626 篇深度好文:10698 字 | 25 分鍾閲讀
商業思維
筆記君説:
曹岫雲,是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翻譯了稻盛和夫的多部著作。2022年10月,他接受了一次采訪,把稻盛和夫的生平經歷和經營哲學娓娓道來。
稻盛和夫先生去世已經接近一年了,今天我們再次一起學習他的智慧,一定能給我們帶來前行的力量。
一、稻盛先生如何面對人生困境?
《決策之道》:稻盛和夫是很多人的精神導師。他説如果他的人生一帆風順,沒有經歷挫折和艱辛的話,就不會努力磨煉自己的心靈,不會成為一個懂得體諒和同情他人的人。
我們現在處在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很多人被裁員,或者發展不順利,備受煎熬。請您分享一下稻盛先生面對困境時采取的态度。
曹岫雲:"被裁員"也好,備受煎熬也好,痛苦也好,這不過是一個事實。但是,還有更重要的事實,就是面對這種處境,我們怎麼辦?
采取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結果。采取什麼态度,產生什麼結果,這是更重要的事實。
青少年時代的稻盛充滿了挫折,小學畢業考初中,連續兩年沒有考上他想考的鹿島第一中學。原來他是一個孩子王,下面一些小喽啰,他看不上眼的人都考上了,自己卻考不上,他很難受。
不僅如此,這時候他還患上了肺結核,肺結核在當時是不治之症,稻盛曾經親眼見到叔叔和叔母因肺結核去世的情景,所以他覺得自己也要完蛋了,他非常消極。
那時候鄰居大嫂送給稻盛和夫一本書,叫《生命的實相》。這是一本帶有宗教色彩的書,一般來説小孩子是看不懂的,但因為面臨死神的威脅,他如飢如渴地讀這本書。
裏面有一句話把他打動了,就是説,身體上的病實際上是心病,是你的心吸引過來的。他一開始不理解這句話,覺得自己沒有想吸引肺結核病菌嘛。
但後來一想,父親照顧患病的叔叔和叔母,盡管近距離接觸,卻沒被傳染。哥哥大大咧咧,也沒被傳染。只有自己被傳染了。這是因為恐懼病菌這種脆弱的心靈把病菌吸引過來了。
從此,他盡量保持積極的心态,後來因為戰争逃難,忘記了疾病,就逐漸痊愈了。
後來考大學,他又沒有考上想考的大阪大學,只考上了本地的鹿兒島大學,專業是有機化學。他很用功,成績也很好,但是面臨畢業卻找不到工作。
他非常沮喪,非常痛苦,家裏節衣縮食培養他一個大學生,他妹妹為了他上大學,考上了高中也沒上,結果大學畢業卻找不到工作。
但是,有門路的人還是能找到工作。所以,他就覺得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後來稻盛回憶,當時覺得沒出路,自己差點一腳跨進暴力團的大門,如果當時真的走了這一步,自己很可能成為小有名氣的黑幫頭目。但那樣的話,現在大概率會在監獄裏。
當時他的大學老師想辦法,通過同學關系,幫他介紹了京都的一家瓷瓶工廠。他歡天喜地,去京都上班,去了才知道那個企業已經連續十年虧本,工資都發不出來。
一起進去的五個大學生,碰到一起就發牢騷:"我們怎麼這麼倒黴""這個破企業,趕快辭職"……後來其他四個大學生都走掉了。
他也考上了一家待遇較好的部門,但報到時需要户口簿復印件,他哥哥不寄給他,説"你這小子忘恩負義的,老師好不容易給你介紹了一個工作,公司好歹給了你飯碗,你對公司做出了什麼貢獻?不到半年就想跳槽,你好意思嗎?"
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稻盛反而把問題想通了——既然自己改變不了周圍的環境,那就改變我自己的想法和行動吧。
一天到晚發牢騷,説老板的壞話,罵社會不公平,嫌家裏窮,感嘆自己的命運不好,除了使自己的心情更加消極之外,沒有任何意義,與其如此,還不如把我年輕人的熱情投入到眼前的工作當中去。
人是很奇怪的動物,想法一變,心情反而輕松了,于是他排除雜念,全身心地投入研究。
因為排除了雜念,心靈純粹了,就很容易看到事物的真相,他的研究就有了成果,領導來實驗室表揚他,稻盛原本對無機化學沒有興趣,但做出成果、受到表揚後就來勁了,甚至住進了實驗室,一年後他的研究就有了重大突破。
我們現在的青年,和當年的稻盛一樣,面臨困難也好,遭遇挫折也好,都是事實,但這不是全部事實,更不是事實的本質。對困難挫折采取什麼态度才是關鍵,正确的态度會帶來好的結果,這才是更重要的事實。
我年輕時候也經歷過重大挫折,但我對造成我挫折的那些人恨不起來,甚至對那段經歷充滿了感謝。我想,我連這種事情都經歷過了,還怕什麼呢?這樣的挫折是我終生的精神财富。
我想過,稻盛來中國幾十次,有很多高水平的粉絲,為什麼放心讓我來做中國的盛和塾呢?就是因為我年輕時也經歷過重大挫折,所以我比較能夠理解他的哲學。
經歷挫折後一定會開悟嗎?我研究了稻盛和夫與我們中國的王陽明,二人有很多相似之處:人生經歷過很多挫折,後來都進入了哲學的境界。
在我的書《陽明心學和稻盛哲學》中提出了一個問題,王陽明開悟之前為什麼沒有開悟?他有那麼高的天分,又吃了那麼多苦,比如被打了40大板發配到修文縣。
其實,到那時他一直還沒有開悟,為什麼後來會突然開悟呢?我認為,王陽明之前不能開悟是因為生死雜念還在他腦子裏——哪怕有一絲一毫的雜念,人就不能開悟。
稻盛也是這樣,發明新材料的靈感是怎麼來的呢?他説,"我在做實驗的時候,死死盯着實驗中發生的現象,是實驗現象告訴我真理。但如果我有雜念,比如想到實驗成功的話領導會來表揚我、下個月可以加工資……一有雜念,靈感就不來了"。
要發現現象中包含的真理,我們自己的心靈這面鏡子,需要透明、清澈。如果心懷雜念,或者有先入之見,就不能如實接受現象想要告訴我的真理。所以,開悟的關鍵在于提高心性,磨煉靈魂,把心中的雜念去掉。
我翻譯稻盛著作的時候發明了一個詞,叫"心純見真",即純粹的心靈才可以看見事物的真相。這四個字甚至比"實事求是"還重要。比如貪官,對自己有利,他才會實事求是,對自己不利,他不會實事求是。
而心純見真,就是把事物包含的真理與自己的心靈狀态結合起來,保持心靈的純潔,排除雜念,就可以不斷地發現事物的真相,不斷做出正确的判斷,持續取得好結果。
二、為什麼稻盛的一句話
能讓日航重生?
《決策之道》:稻盛哲學的核心是不斷叩問"作為人,何謂正确",把這句話作為判斷事物的基準。您也反復提到了這句話,但每個人的成長經歷、教育背景都很不一樣,判斷基準能一樣嗎?到底應該怎麼理解這句話?
曹岫雲:很多人理解不了稻盛哲學,主要就是理解不了這句話。稻盛反復強調,自己的哲學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把"作為人,何謂正确"當做判斷一切事物的基準,他的《京瓷哲學》78條、《經營十二條》、《六項精進》等都是由這一條演化出來的。
你剛才講每個人的成長經歷、教育背景不一樣,對"何謂正确"的答案也不同。
如果説"何謂正确"講的是個人的興趣愛好,這沒有好壞,也沒統一的标準,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多樣化的。但如果從個人好惡,或者個人得失來判斷"何謂正确",答案确實是不同的。這就是問題。
稻盛受邀重建日航,上任不久,組織日航幹部開會,他説:"我判斷事物是有基準的,這個基準就是‘作為人,何謂正确’"。在場的日航幹部都沒反應過來。稻盛又説,"現在反應不過來是正常的,不過以後你們處理問題時,如果遇到沒有把握的事情,就要把這句話拿出來對照,再做判斷。"
"作為人,何謂正确"就是要正直,不可以騙人,不可以貪心,不能給人家添亂等等簡單樸實的道理。但有的日航幹部卻不理解,他們説:"稻盛先生,我們好歹也是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等名牌大學畢業的,當了這個位置上的幹部。現在你用小學生都懂的道理來教育我們,這就能拯救日航了嗎?"
稻盛聽了就發火了:你們連作為人應該做的好事和不應該做的壞事都分不清,連"作為人,何謂正确?"這樣的道理也不願思考、不願接受、不願實踐的話,請你們趕快辭職,因為靠你們這樣的人重建日航是不可能的。
"作為人,何謂正确"是稻盛哲學的核心,這句話聽起來很簡單。但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大部分人會忘掉這句話。稻盛接手日航時,日航是一個官僚機構,有八個工會,他們只考慮自己和自己部門的利益。
他們的判斷基準不是"作為人,何謂正确?"而是作為他們自己何謂正确;他們是以利害得失,而不是以是非對錯判斷事物的,所以整個公司像一盤散沙。
稻盛去日航以後,身教言教,全公司32000名員工都以"作為人,何謂正确"來判斷和行動。于是,每個人都在自己工作崗位上認真工作,不斷改進、改革,加上日航在導入阿米巴模式之後,每個人每天都算賬,努力實現銷售最大化,費用最小化。
一年下來,日航的業績,從一個申請破產的航空公司飙升到頂峰,實現了1884億日元的利潤,這是日航60年歷史上最高利潤的2倍,在全球航空公司中也遙遙領先。
為什麼稻盛的這句話能實現日航重生呢?因為把"作為人,何謂正确"當做判斷基準,換句話説,判斷事物的基準是良心、是利他心。
稻盛認為私心和良心、利己心和利他心在每個人的心中同居,在無意識的狀态下,一般都是私心占上風,就是把對自己是否有利,作為判斷基準,這就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所以為了做出正确判斷,就需要"作為人,何謂正确"這個判斷基準。
稻盛相信利己心,私心私欲,假醜惡等等,有時雖然很猖獗,但它不是人的本質,人的本質是真善美,是良知。他不但相信自己具備良知,而且相信32000名員工也有一樣的良知,只是之前企業不好的領導人讓員工的良知被私心掩蓋了。
稻盛帶頭,他無私忘我的精神,感動了員工,激發了他們内在的良知,大家都發揮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這就創造了奇迹。
我們所有人的良知都是一樣的,不比稻盛和夫少一點。但人和人最大的區别,就在于有沒有覺悟良知。
稻盛演講時説,"像我這樣的人還能做出這麼大的成績。你們説我是經營之聖,如果我是什麼‘聖’的話,你們只要同我有一樣的想法,像我一樣努力的話,你們都可以成聖。"
因為人都有一樣的良心良知,這跟人的生長環境、教育經歷沒有關系。所以,以良心良知,也就是以"作為人,何謂正确"判斷事情,具有普遍的正确性。
而且這個判斷基準超越國界、超越民族、超越時代。相反,如果把對自己是否有利做判斷基準的話,也許一時對自己有利,但長期效果一定不好。
因為對自己有利的行為不一定對他人有利,不一定對組織、社會有利,這就得不到各方的支持,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這個意思。
那麼,"作為人,何謂正确呢?"作為人,應該勤奮不應該懶惰;應該謙虛不應該傲慢;有權的人應該知足不應該貪婪;不應該損人利己;艱難的形勢下,應該積極樂觀,不應該悲觀,不應該逃避……這些道理從王侯将相到平民百姓,大家都知道,只要實踐就行。
三、人生困境,稻盛和夫的3點建議
《決策之道》:現在國内有不少企業家們從高峰跌落,稻盛先生説過,"企業最大的風險是作為一把手,自己是不是蜕化變質"。您在新書《稻盛和夫如是説》的推薦序中提到了稻盛先生的3種自律,希望您能給讀者做更多的分享。
曹岫雲:不光是中國有很多企業家從高峰跌落,日本也有很多這樣的現象,就連稻盛有時也會傲慢。
第一種自律是謙虛。當京瓷公司利潤達到幾十億日元時,稻盛的年薪仍然只有區區300萬日元,比其他幹部高不了多少。
這時他心裏也不平衡:"這個企業是靠我的技術建立起來的,是我夜以繼日的奮鬥促進了企業的發展,是我的才能讓企業獲得了成功",怎麼算自己都太虧了。
但稻盛善于反省,他後來意識到了自己的傲慢,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雜志上,标題是《經營者的本質是奉獻社會》。
文章説,時代需要京瓷公司及其產品,是時代碰巧選擇了京瓷,選擇了自己;經營企業就像拍一場戲,拍戲需要主角、配角、醜角(反面角色)等台前演員;也需要攝像、道具等幕後工作人員,自己不過是碰巧被選為主角罷了。
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人,自己扮演了京瓷公司社長的角色,當社長要有經營才能,但才能是上天所賜,自己不可據為己有。
他不但自己謙虛,也要求所有員工謙虛。京瓷公司每年都有一句年度口号,公司高速發展的時期,連續兩年口号都是"要謙虛不要驕傲,努力,努力,再努力!"
一個人無論有多大的功勞,有多高的天賦,一旦傲慢,良知就會被蒙蔽,就會對人和事做出完全錯誤的判斷。
第二種自律是反省。"我之所以沒有堕落,是因為我學會了反省",稻盛每天都要反省。
為什麼每天都反省?他説,"我也是人,也會犯錯誤"。他有時候也會做出錯誤判斷,後來自己反思,或者聽取别人的意見後,意識到錯誤就立即改正。
很多人成功以後傲慢、堕落了,稻盛沒有堕落,是因為學會了反省。有時候早晨起來對着鏡子反省:"我昨天發了脾氣,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甚至對着鏡子罵道:"你這個家夥,怎麼又這個樣子!""老天爺,我以後一定注意,一定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反省的時候,稻盛一方面向神忏悔自己的錯誤,一方面感謝神讓自己意識到了錯誤。
人都會犯錯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其實聖賢也會犯錯誤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反省,反省是一種修煉,稻盛把反省作為每天的功課來做,一輩子保持了謙虛的态度。
第三種自律是感謝。稻盛對什麼事情都感謝,遇到好事情感謝,遇到壞事情也感謝。他説"感謝滋潤了我道德觀的根基,塑造了我心靈的原型,活着就要感謝"。
對磨難也要感謝,年輕時的磨難其實是終身的财富。稻盛遇到過很多磨難,他説,缺了其中的任何一次,就沒有今天的稻盛和夫,也沒有京瓷和KDDI這家電信公司。
由衷地感謝磨難是稻盛成功的秘訣。不因磨難而煩惱,才能把精力放在應該做的事情上去,并且做到極致。
這3種自律是很多人,尤其是企業家都缺乏的,缺乏這3種習慣,人很容易堕落。
四、松下為什麼不是
稻盛和夫終身的模範?
《決策之道》:這個提醒是非常重要的。稻盛先生是很多人的精神導師,他自己早年非常尊敬松下先生,但後來世人更熟知的是稻盛先生;稻盛先生創造了兩家世界500強,某些方面超過了松下先生。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曹岫雲:松下是稻盛的第一個客户。稻盛開始時主要就是學習松下,松下的"素直之心",可以理解為"實事求是之心"。
稻盛哲學中很多内容也是受了松下的啓發,稻盛當然尊敬松下,感恩松下。但當有人問稻盛"松下是不是他終身的模範"時,他卻否定了,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松下創立了事業部制,各個部門獨立核算,這種模式當時是很成功的。稻盛後來把核算部門進一步細分,催生了阿米巴模式。
但後來松下的事業部制度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事業部之間業務重復了,按理講,有問題解決問題就好,但松下卻後退了,取消了事業部制,重回中央集權制度。
雖然中央集權制度有中央集權制度的好處,但是下面各部門幹部和員工的積極性就下降了。稻盛覺得這是退步。
第二,松下工作到80幾歲還不肯退休,稻盛覺得他有點執着。在這一點上,稻盛與之相反,他在創立第二電電的時候就有意不拿一分錢股份,做好了随時離開的準備。他説,他還有很多東西要學,要學佛教智慧,要做盛和塾等等,他一點都不執着。
第三,松下後來讓女婿接班,社會對他女婿的評價不是很高。稻盛不搞世襲制,雖然他有3個女兒,理論上他也可挑選女婿。但是他從公司裏與他一起奮鬥的人中挑選優秀的人接班。
五、為什麼讨論松下時,
提到了豐田?
長期以來很多企業都在學習"豐田模式",但稻盛對這個模式也有所保留。稻盛説,把生產做到極致當然是好的,但是用這樣的模式,員工、供應商是不是幸福呢?
豐田的"看板管理"畢竟是"術"的層面,不是"道"的層面。如果説要把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全部發揮出來,我覺得還是稻盛的模式略勝一籌。
稻盛建立第二電電(原名DDI,現名KDDI)時,豐田成立了"高速通信公司"與之競争,同時國鐵也成立了"日本電信公司"。豐田的高速通信公司可以沿着高速公路鋪光纜,稻盛的第二電電沒有任何基礎設施。
但是後來這三家公司競争,第二電電利潤遙遙領先,另外兩家公司都虧本。後來第二電電與以豐田為核心的高速通信合并,豐田公司的會長説,"稻盛先生,搞汽車我們是在行的,搞通信還是你在行",合并後成立的KDDI在稻盛的帶領下很快成了世界500強。
就像稻盛所説,豐田在生產上做到了極致,是很優秀的制造企業,但是員工、供應商是不是幸福?這是個問題。
另外,如果讓豐田的社長去拯救日航,我覺得可能不行,因為他很難調動和發揮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決策之道》:很多企業家學習稻盛和夫的同時,也在學習德魯克等西方管理專家的思想。東亞與歐美的管理思想表面上看非常不一樣,在您看來它們的底層邏輯又有什麼異同?
曹岫雲:我們中國以前是平均主義,改革開放以後,引進了市場經濟,引入了很多西方的管理思想。我于1982年、1985年兩次去日本,學了一年多企業診斷,就是西方的科學管理、MBA那一套。包括動作分析、流程分析、產品分析、市場分析、财務分析……
科學管理當然很重要,可以把企業的效率發揮出來。但是在上述分析中,分析不出企業家的人生觀,分析不出企業家辦企業的根本目的是什麼,分析不出什麼是正确的,什麼是善良的,什麼是美好的;分析不出如何提高心性,拓展經營。而這些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日本學習時有一個老師,他寫過很多書,是把美國的管理方法引入日本的第一人,但後來他説,"我們僅僅把企業經營看成技術技巧,缺乏在哲學層面上思考企業的根本問題。很多大企業,比如東芝、大眾……都出過醜聞,就是因為沒有認真思考經營企業的根本目的。光講‘術’是不行的,我們要反省,要向稻盛學習。"他的意思是"道"和"術"應該高位平衡。
有人問我稻盛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説稻盛和夫是通過光明大道達到巨大成功的典範,是純粹的理想主義和徹底的現實主義優美結合的典範,這就是高位平衡。稻盛先生這個人存在本身就給了我們企業家巨大的信心。
六、稻盛哲學如何在中國踐行?
《決策之道》:豐田模式是"術",非常具體,而稻盛先生的經營升華到哲學的層面。但是,現在的環境下,很多企業為了生存需要量化各種指标,甚至很多人會覺得現階段談哲學理念不太接地氣。
曹岫雲:"術"和"道"是一致的,"作為人,何謂正确"這個"道"必須反映在戰略、戰術上。如果"作為人,何謂正确"不具體落實到每件事情上,那就是一句空話;另一方面,在具體實踐層面上,如果沒有"道"打底,"術"就會用錯方向。
為什麼阿米巴模式在有些企業沒有產生那麼大的效益?因為沒有"道"做基礎的話,組織具體怎麼劃分?怎麼進行内部買賣?怎麼制定并達成目标?怎麼提升各個阿米巴的附加價值,怎麼改革改進……
沒有道,即沒有哲學共有的話,在實踐過程中阿米巴就會矛盾百出。如果哲學共有了,确立高目标,為了實現高目标,大家齊心協力,出謀劃策,克服困難,達成目标,在這個過程中,員工能力就能提升,經驗就能積累,自信就能增強,人格就能成熟,團隊精神就能培育起來。阿米巴在技術上并不難,基礎是哲學共有,關鍵是領導人率先垂範,以身作則。
稻盛認為阿米巴經營适合于各行各業。京瓷發展過程中收購了很多效益不好的企業,包括後來拯救日航,稻盛哲學和阿米巴模式雙管齊下,最多兩年時間,虧本的企業全部變成高收益的企業,沒有例外。
關于阿米巴,稻盛講了兩句話,第一句話,阿米巴經營從哲學共有開始。如果不問何謂正确,只問利害得失,組織一盤散沙的話,阿米巴模式就無法落實。
第二句,阿米巴經營的成功取決于經營者的意志。包括阿米巴在内,我們從全世界引進各種經營管理的手法,但如果員工覺得是老板玩弄新花樣,目的是要員工為老板賣命,員工就會從本能上抵觸。
所以首先經營者要堅定意志,堅持做對的事情,在導入阿米巴的過程中,碰到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只要導入的目的是追求全體員工的幸福,員工就會支持、配合。
換言之,就能把大家的積極性、創造性激發出來,產生好的結果。具體的方法都總結在《京瓷哲學》《經營十二條》《阿米巴經營》等幾本書中。
稻盛哲學實際上很簡單,問題是"非不能也,是不為也",不是我們做不到,而是我們不願意認真去做。我們明明心裏有良知,可惜沒有把它發揮出來。有的人一輩子執迷于私利私欲,丢失了大智慧。
稻盛創辦的兩家大企業直到現在還一直在踐行稻盛的模式。2021到2022年,KDDI的利潤達20%以上,比競争對手NTT要高得多。今年疫情,同樣環境下很多企業都不行了,但京瓷保持了63年沒有虧本,去年銷售、利潤又創新高,而且京瓷從不因為經濟蕭條而解雇任何一名員工。
《決策之道》:您提到了阿米巴經營很厲害,但是它離不開底層的"道"。您知道哪些企業将這一模式實踐得比較好的?
曹岫雲:我們盛和塾裏面很多企業阿米巴落實得很好,下面我講幾個。
廣西的一個牙科醫生叫何超,他開了一個診所,他自己是很好的所長,但是診所開到幾家,十幾家的時候,他就管不過來了,他到處學習,實行"提成制"。
實行以後,診所裏員工都只關心自己的利益,不關心集體,導致很多人才都流失了。後來他在企業實踐稻盛哲學和阿米巴經營,效果非常好。他分享的時候説,以前診所定計劃都是先定提成,現在定計劃首先考慮怎麼讓員工幸福、讓客户滿意,這樣大家心都齊了,甚至流失的人才也回來了。
在這個轉變中,何超的能力沒有多大提高,他也沒有什麼絕招,只是轉變了經營理念及企業目标,大家感受到他的真誠,診所就煥然一新。
還有一個例子,盛和塾的世界大會上一個中國的女企業家得了最優秀獎。她原來是個日語翻譯,後來做了一家日資企業的部長,再到總經理,在她手裏把分公司做大了。她把分公司做得很好,于是母公司的管理層把經營權交給她,也就是説母公司變成子公司,子公司變成母公司了。
温州盛和塾的理事長講,在盛和塾學習的企業家和不在盛和塾學習的企業家對疫情的态度是冰火兩重天。
盛和塾的幾百名企業家在一起開會,大家不抱怨,不躺平,而是一起讨論如何實踐稻盛總結的蕭條時期的六條方法:水庫經營、全員銷售、大力開發新產品、徹底降低成本、保持現在的生產效率、搞好人際關系等,盛和塾許多企業家都在實踐這六條,把危機變成機會。
七、未來的商業會更好嗎?
《決策之道》:這幾年有很多企業談商業向善,科技向善,提出"新商業文明"的概念,我個人認為這背後也是利他心,與稻盛先生説的"動機至善,私心了無"有異曲同工之妙。您對未來商業是否持樂觀的态度?
曹岫雲:如果這些企業家們不僅是談論,而且真的付諸行動,當然就和稻盛的境界一樣了。
不過,稻盛把他的思想、行為提高到了哲學的層面,所以他一以貫之,能夠長期持續做下去。中國企業家如果能學一點稻盛哲學,甚至做得比稻盛更好,那當然是我們所期望的。
至于問我對今後的商業文明是否樂觀,我不是一個絕對的樂觀主義者。比如,到現在為止,全世界範圍内,包括中國和美國,還沒有一家大企業像稻盛一樣,敢于或願意提出要追求全體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這個現狀讓我樂觀不起來。
有人問我,"你這麼賣力地傳播稻盛哲學,對這個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盛行的社會能有多大影響?這不是沙漠中灑水嗎?"其實我向稻盛提出過同樣的問題,"你總結出這麼好的哲學和實學,無私地向全世界推廣,能改變這個世界多少呢?"
不過,我也不是一個絕對的悲觀主義者。有樂觀才有動力,有悲觀才有深刻。我現在寫書、翻譯、搞各種活動,仍然勁頭十足,為什麼?因為稻盛哲學不僅感動了我,而且在我自己的工作和人生中,已經證明了它是正确的,有效的。
稻盛的思想觸動了我,我努力将它變成我自己的思想,變成我自己每天的行為。與我有相同體驗的經營者非常之多。
稻盛講,現代的文明是利己的文明,市場經濟也好,科學技術也好,都是雙刃劍。比如美國的金融資本家創造金融衍生產品,鼓勵窮人買房子,把債務打包賣出去,導致了全球金融危機。
如果商業文明按照這個方向走,盡在"術"上打轉,即使物質文明上去了,但精神文明沒有跟上去。科學技術拼命發展,人的精神總是滞後的話,人類可能會毀滅在自己發明的新技術上。
人類的精神文明跟不上科技文明,是令人悲觀的。但是,只要人類把"作為人,何謂正确"當做判斷基準,用是非善惡而不是利害得失作為判斷基準,人類就能進入新的文明,就能在正當、有序的競争中謀求協調和平衡,謀求大家共同健康的發展。
所以,我覺得淺薄的、盲目的樂觀是不對的,沉浸在悲觀中也不對。應該像稻盛這樣,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要總是怨天尤人,我們自己要做出榜樣來。
八、日本長壽企業的秘密
《決策之道》:日本有非常多能穿越經濟周期的長壽企業,在您看來,這些企業的長壽秘訣是什麼?
曹岫雲:我參觀過很多日本的百年企業,這裏講一個例子。
在日本金澤,有一家存在了1300年的旅館,叫法師旅館。我2017年去參觀,與旅館的社長交流,社長當時已經76歲了。
我問他,"1300年的企業日本也不常見。你們企業經歷了那麼多時代的變遷還能屹立不倒,是不是有什麼家訓、社訓?"他説他們沒有,不過有句話口口相傳:"向水學習"。此話類似中國的"上善若水"。
這句話的讀音,在日語裏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向水學習,一個是親自學習,是雙關語,強調老板要親自學習,要放低身段。他強調,"全力以赴過好今天這一天,過好當下這一分一秒,這才是關鍵。"
另外,長壽企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培養接班人。這個社長是家族的第46代,他兒子很優秀,原本是第47代傳人,但是突然生病死掉了。企業傳承中會遭遇各種各樣意料之外的事情,但是無論如何要把這個事業傳下去。
如果有這種滲透到潛意識的強烈而持久的願望,那麼所有的思想和行動都會圍繞這個目的轉,而且這種堅強的意志要一代代傳下去,企業才能傳下去,這就是日本企業傳承的秘密。
《決策之道》:稻盛先生對您有非常高的評價,説您是最懂他的人。這些年裏面,您翻譯、撰寫了至少25本書。這麼多書,這麼龐大的體系,有的讀者讀過,有的讀者還不了解,請您概述一下您對這些書的理解。
曹岫雲:因為我懂日語,也是企業經營者,讀稻盛的書,特别是後來,在他親自指導下工作。我被他的思想和行為深深地感動了,感動積累得多了,就想翻譯、寫書給大家分享。
稻盛的書已出了很多,但核心思想就是"作為人,何謂正确"這麼一句話。一切都從這一點出發,又歸結到這一點,沒有任何神秘或難懂的地方,問題是要努力付諸實踐,在碰到的每一件事情上都要貫徹實行。
在這麼多書裏,如果問我推薦哪三本書,如果是企業家,我最推薦《幹法》《活法》《阿米巴》,簡稱"幹活巴"。如果是一般的青年人、大學生,我推薦《幹法》《活法》《心》。
把作為人應該做的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貫徹到底。稻盛和夫能做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
做人要做稻盛那樣的人,經營企業要像稻盛和夫那樣經營,雖然我們沒有稻盛和夫那樣的才能,但只要在正确的方向上拼命努力,我們就一定可以獲得屬于我們自己的那一份成功和幸福。
直播預約提醒
⏰2023年8月17日晚8點
鎖定#視頻号:筆記俠
特邀中國最懂稻盛和夫的曹岫雲老師♂️
一同探讨《一本書讀懂稻盛和夫:一個平凡人的非凡故事》
感受稻盛精神,不容錯過
快來預約,與我們一起尋智慧
分享、點贊、在看,3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