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小米打出了高端化的關鍵一槍,歡迎閲讀。
文 | 伯虎财經,作者 | 路費
小米今年的發布會,越開越有科技春晚的感覺。
發布會還沒開,小米 15 就多次被頂上了微博熱搜。盧偉冰發微博稱 " 彩排完的任務只有删 ppt",但發布會仍然開了三個多小時。足夠高的熱度,足夠量大管飽的内容,讓大洋彼岸那場 " 科技春晚 " 的正主都有點相形見绌。
雖然是做手機起家,手機業務也仍然承擔着養家糊口的重任,但發布會上,手機已經不是大家關注的焦點。趕在發布會開始前,小米公布了 SU7 Ultra 原型車在紐伯格林北環賽道首秀的成績:6 分 46 秒 874 的官方認證圈速成績,成為全球最速四門車。
觀眾們在彈幕上刷着 " 帥 ",雷軍在發布會喊出了 81.49 萬的預售價。這個價格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伯虎财經在發布會前搜集了一些汽車媒體的預測,大多集中在 50-60 萬的價格區間。甚至于,在價格發布會後,微博還出現了 # 雷軍預判小米 SU7 Ultra 價格遭質疑 # 的熱搜詞條。
這是小米發布會從未有過的情況。一直以來,看完發布會,最常見的評價是 " 小米(價格低的)殺瘋了 "。把一輛車定到了大家意料外的價格,既是因為車本身的產品力,也能看出小米此刻衝高的決心。
01 衝高的視窗期
作為手機業務起家的國產品牌,小米沒辦法像蘋果一樣 " 出手則一鳴驚人 ",拿出超越市場的成熟產品,而是選擇走群眾路線,從 UI 去吸引粉絲,用性價比去赢得市場。
坦白説,在當時那個山寨滿地走," 中華酷聯 " 還是主宰的年代,以發燒為口号,以性價比為綱并不是一個錯誤的選擇。靠着這套打法,小米甚至一度來到了中國市場份額第一的寶座。
一個仍然高速成長的市場也給了品牌們衝擊高端的最佳視窗期。
2007 年,在 iPhone 發布會上,喬布斯引用了圖靈獎得主 Alan Kay 的一句話:真正在意軟體的人,應該自己造硬體。
自己造芯片的好處有兩個,一是能夠形成產品上的差異化,這是因為自研 SoC 能夠優化對軟體的支持,提升軟硬體的協作,從而提供更穩定的使用體驗;其次是自研 SoC 可以有效降低采購成本,形成定價上的優勢。
換句話説,軟硬體結合的能力,是差異化競争的關鍵。
國產廠商們最先注意到這件事的是華為。2006 年,海思開始着手研發自己的手機芯片,2009 年,海思推出了第一款手機應用處理器(AP),命名為 K3V1。2013 年,經過數次迭代,華為首個麒麟芯片——麒麟 910 ——問世,且搭載了華為自研的基帶 Balong 710。
同樣是 2013 年,華為收購了德州儀器 OMAP 芯片在法國的業務,并以此為基礎成立了影像研究中心,這使得華為海思可以從硬體底層來優化照片處理。2015 年,采用 16nm FinFET 制程工藝的麒麟 950 誕生。搭載了麒麟 950 的 Mate7 成為了那一年的絕對爆款,創造了國產 3000 元以上旗艦手機的歷史,全球銷量超過 750 萬部。
很快,小米也在 2014 年和聯芯合作成立松果電子,2017 年,就推出了第一款芯片澎湃 S1 芯片。但在随後的迭代中,澎湃 S2 一年内流片 4 次,均以失敗告終,小米的造芯計劃也就此暫時擱置。
從頭造一個 Soc 芯片既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也需要忍受長跨度的回本周期,成立不過數年的小米耗不起。
但市場留給品牌衝高的時間只有那幾年。華為遭受制裁後,國内的幾家安卓廠商紛紛選擇開啓自己的高端戰略,企圖繼承華為留下的空缺。越來越大的螢幕、越來越水桶的堆料和越來越多的自研芯片和越來越高的價格。
走進創新瓶頸的手機市場開始不相信創新。消費者厭倦了堆積參數卻體驗寥寥的迭代,把 money 投給了芯片、系統和生态都獨立的蘋果。在手機從時尚 icon 滑落為日常耐用品的年代,蘋果拿走了手機市場八成的利潤。
而即便有小屏旗艦小米 14 的暢銷,小米手機近五個季度的平均售價(ASP)仍然維持在一千元左右。根據據 Canalys 數據,2024 年第二季度,小米在全球高端市場市占率為 2%,同比增長 71%,排在蘋果(62%)、三星(22%)、華為(9%)之後。
錯失視窗期的小米,唯一的機會在造車。
02 汽車、手機和大家電
年初,雷軍給了盧偉冰三個任務:一是手機和 os,二是全球市場的開拓,三是大家電的崛起。自己則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造車業務。
目标直指三條主要增長曲線:以手機、平板、可穿戴設備為核心的智能設備、以大家電為核心的家庭智能設備和以汽車為核心的出行智能設備。
手機衝高是品牌向上的明線,大家電是暗線,車則是主線,80 萬的 SU7 Ultra 是關鍵。
雖然手機 ASP 提升不大,但過去幾年穩定的小屏旗艦系列讓小米能夠從容的把起售價格從 3999 元抬升到了 4495 元。大家電也成為了過去幾個季度 IoT 業務的最大增量。據小米集團副總裁王曉雁披露,小米電視 Mini LED 系列線上銷量位居中國第一、小米空調位居中國第四。
從年初的 su7 開始,小米就一直在造車上打破大家的認知。小鵬 G6 曾被公認是一台 " 小米風格 " 的車,原因無外乎車型、售價和性價比。
但小米選擇了對标特斯拉這個标杆去做一輛純電轎車,花了非常大的精力去打造智能駕駛團隊,并把價格錨定在了 20 萬以上。原因也不難猜,雷軍太知道品牌低打高的難度了。和手機不同的是,作為大宗消費品,消費者在購買汽車時會經過更詳細的考察和評估,一個品牌形象一旦立住了會更深入人心。
作為繼手機之後的科技 icon,智能汽車既符合小米 AIoT 的整體戰略,也能幫助小米樹立高端形象。
所以你能看到的是,在官宣造車後小米召集了 3400 多名工程師,研發投入超過 100 億。而雷軍本人為了造車也選擇試駕 170 多輛車型,寫下 20 萬字試駕筆記。還去考了賽車的駕照,又親自測試工程車。
汽車作為百年賽道,還有一些更适合秀肌肉的時刻,紐北賽道就是其中之一。作為汽車工程師心中的勝地,紐北賽道的官方圈速榜更像是汽車的封神榜,在榜上留名更是汽車工程師們的職業理想。過去在這座賽道留下名字的更多的是油車。
小米不遺餘力的投入去打造一輛原型車,就是為了以此為尖刀去劃開高端的口子。效果也很明顯,社交媒體上,不管是傳統的汽車媒體人還是新能源汽車這波才加入的媒體,都在給小米加油。而相對應的零部件采用全碳、配備高馬力三電機的 SU7 Ultra 順勢把價格拉到了 81.49 萬的水平。
在海外,福特 CEO 也對小米表達了贊揚,稱自己已經開了 6 個月小米 su7,并且不想換車。可以説,在高端化這個維度,小米已經邁過了最關鍵的一步,剩下的就看能不能維持當下的勢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