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直擊315,你的新能源汽車還好嗎?,歡迎閲讀。
伴随新能源汽車的飛速增長,消費者用車安全問題日益凸顯。
2023 年中國汽車創造了屬于自己的新歷史,根據乘聯會統計,全年乘用車銷量為 2192.9 萬輛,同比增長 5.6%,其中新能源汽車更是達到了 773.6 萬輛,創下新高。
于此同時,全國第 2000 萬輛新能源汽車在廣州下線,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也突破了 2000 萬輛,與 2019 年的 381 萬輛相比增長了 4.4 倍。
但随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和銷量的提升,相關的投訴也在快速增長,在今年 3 · 15 到來之前,全國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也公布了關于新能源汽車的投訴變化。
2023 年在 12315 平台上,共收到 13.5 萬件關于新能源汽車的投訴舉報,這一數據相較 2019 年的 1.8 萬件爆發性地增長了 6.5 倍,增速遠大于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長。
另外,根據市場監管總局的通告,2023 年新能源汽車企業共技術實施召回 72 次,涉及車輛 160 萬輛,同比增長 32.3%,同樣也是歷史最高。
買車難
根據投訴意見匯總,很多困難發生在了用車的第一步,剛剛開始在買車的環節就出現問題。
相比于傳統燃油車,許多新能源品牌都選擇了直營店的模式,以此來保證服務質量,從初心來説,這樣确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服務品質。
這種直營店的模式也改變了消費者的購車方式,過去買一輛車可能需要奔波三四家 4S 店才能獲得一個合适的報價,但直營的模式讓汽車價格變得更透明,同時不少品牌都在商超中開設展示門店來吸引顧客。
目前,不少商場中最好的位置往往都由曾經的奢侈品、黃金珠寶等門店轉變為了新能源汽車門店,也極大地刺激消費者在逛街的同時完成下單。
但随着價格戰的蔓延,新能源汽車的價格也出現了明顯的波動,不少消費者可能都遇到過,昨天下定,今天降價的尴尬局面。
這也導致關于價格類的投訴數量激增,根據統計今年關于新能源汽車價格的投訴數量為 2342 起,為去年同期的 8 倍,降價背刺老車主已近成為新的投訴榜第一。
為了防止已下定車主的權益,不少品牌也都推出了保價協定來穩定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實際操作中,這些看似對消費者友好的措施卻在執行中遇到了不少的問題。
因為保價協定多是車企或者門店的制式合同,更有不少都是在 APP 當中的超長服務協定,普通消費者根本不會耐心看完全部内容,多數都靠銷售人員的解讀和口頭承諾。
一旦需要賠付,各種限制性條款都做不到所謂的保價,就算消費者放棄購買也會發現,定金也不可退,雖然有不少普法内容都講過定金與訂金的區别,但是當 APP 上僅有一項選擇時,下定都成為唯一的定車方式,再多的法律知識都是白搭。
即使走過第一關,在新車交付時更多的問題也随之產生了。
不同于以往燃油車的銷售模式,新能源汽車大多都是 " 期貨 ",不确定的交付時間又帶給消費者帶來困擾。從車企的角度思考,一款新車大多以銷定產,先有銷量再有產量。
盡管有些品牌會提供延誤提車補貼,來舒緩消費者的情緒,但不是所有消費者都能等得起。比如,2023 年 12 月新能源牌照政策的收緊,就讓下定等待提車的客户變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錯過了上牌時間便無法取得新能源牌照。
在 12 月份的上海,某熱賣新能源車型就因為交付問題出現了不少退訂訂單,雖然該品牌此後也緊急推出了延誤補貼,但交付困難的現狀卻依然沒有改善。
根據市場監管總局的統計,關于新能源的投訴也多數集中在買車和交付期間,但這并不代表着用車變容易。
智能與智障
與新能源汽車一同火起來的概念還有智能汽車,相比于傳統的燃油車,新能源汽車在大電池的加持下,能夠實現更多的智能化配置,無論是機械層面的電子控制,還是娛樂方面的智能體驗都得到了全方位的加強。
這一切都歸功于大電池帶來的天然優勢,但是在智能化上,各家新能源的水平就有些參差不齊,關于車機方面的投訴也一度成為新能源汽車投訴的熱門話題。
值得注意的是,軟體問題從技術上你很難判定這就是產品本身的缺陷,而且問題很難復現,并且根據目前的三包内容,車機軟體問題也并不在退車換車的範圍内。
或許許多人認為軟體問題并不影響汽車正常駕駛,卡頓當機停車重啓下就能解決,但是軟體問題包含的範圍随着汽車智能化程度的提升也變得更大。
2023 年 10 月,近乎消亡的威馬汽車再次登上頭條,這一次威馬車主再次遭受到來自車企的背刺,10 月 26 日,多位車主發現車輛手機鑰匙無法使用,APP 出現服務異常的狀态,更有車主被困在外地,無法使用汽車。
這一切都是源于威馬破產後而產生的,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多數需要依靠網絡來實現,很多看似便捷的服務,如遠程啓動、無鑰匙進入等功能都是靠網絡伺服器來實現的,一旦車企破產,這些看起來智能的服務就變得宛如智障。
即使車企沒有破產,在用車上依然需要面臨各種難以預料的問題,智能駕駛現在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标配,在發布會或者是宣傳時,各種絲滑的走位,在現實情況确實各種難以使用,輔助泊車成為了擺設,智能駕駛教你如何開車的案例比比皆是。
而且智駕系統還不是一次性給足消費者,購買了硬體後,還需要購買軟體才能使用,可以説互聯網企業發展的優點沒有見太多落實到汽車業,但是圈錢的方式卻早已落地,付費訂閲的玩法被創新的拓展到了新能源產業。
在新能源發展的浪潮下,不少燃油車都退出了國内市場,但就是因為這些產品并沒有所謂的智能,反倒在退出之後并沒有帶來太多的投訴,一把實體鑰匙就能開走汽車的時代已經遠去。
當然在用車後,新能源汽車也帶來了對汽車後市場不小的挑戰,根據統計,我國的汽車後市場規模在 2021 年就已經突破 1.3 萬億元,預計在 2025 年達到 1.7 萬億元的規模。
随着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新能源汽車售後維護規模也在擴大,2023 年市場規模預計有 400 億元,從中也產生了不少新的問題。
在新能源汽車推廣中,少不了關于汽車保養費用低的宣傳,特别是純電車型,更是有着保養費用低,步驟少,甚至可以還有自行保養的優勢。
從理論上講新能源車機械結構的復雜度不如燃油車,相對機械結構更簡單,新能源車主保養開銷較燃油車更少。
但是,不少新能源車主卻發現,保養維護費用卻依然沒有減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新能源汽車的需要在 4S 店内保養維護,即使有不少品牌會贈送終身保養,但都針對的是 30 萬元以上的豪華車型,普通新能源車輛還是要自費,而 4S 店的維護成本遠高于市場。
而且新能源車還普遍存在修不起的問題,一個零件破損,可能需要更換整個總成,追尾一次甚至要換整個車身,或者是半個車身,都是因為先進的一體化車身導致的。
最後還有一點,關于新能源汽車老生常談的問題電池安全,電池安全其實一直都是新能源汽車用户關注的焦點,畢竟一塊最小也是二十幾度能量的電池在座椅下方工作着,就如同在刀劍上跳舞,稍有不慎可能就出現意外。
并且随着新能源汽車的更新換代,首批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已經臨近質保期,3 月 14 日,李斌在蔚來長壽命電池發布會上講到,8 年後,國内将會有近 2000 萬輛新能源汽車電池質保到期,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用户的日常使用,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雖然近年來,電池供應商、主機廠在不斷地推出新的電池技術來提升用車安全,但是針對已經購車的車主權益如何保證,還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特别是質保期後的安全問題誰來承擔,作為制造商和電池供應商應該聯合解決這一事關新能源汽車長期發展的安全問題。
可以説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确實推動了整個汽車產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的科技平權,讓消費者以更低的價位就能享受到過去豪華車的體驗。
在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中,市場變得比之前更加浮躁,所有品牌都在探讨活下去的策略,盲目追求數量的增長,卻忽視了用户的真實體驗。
對于車企來説,任何一個產品都有故障率的發生,可能是千分之一,亦或者是萬分之一甚至更小,但對于用户來説,一旦發生問題就是百分之百的存在,就需要良好的售後服務體系來幫助解決問題。
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注定是一場馬拉松式的競争,最終的勝負也不只是用銷量和市場占有率的單一尺度來衡量,車企在追求數量增長的同時也需要考慮提升服務和品質,賣車從不是一錘子的買賣,口碑一旦崩盤再好的產品也将跌入泥潭。
注:圖片部分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