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既要又要,韓國這個國家可太擰巴了,歡迎閲讀。
韓國,是發達國家麼?
2021 年,韓國首次被聯合國認定為發達國家
去年,韓國人均 GDP 追平日本
但是韓國的發達
始終讓人覺得 " 差點兒什麼 "
差在了生活成本
韓國人日常飲食之貧乏、昂貴
讓人怨聲載道
韓國非常依賴全球貿易
唯獨在農業上大搞閉關鎖國
國内大米價格是中泰等國的 3、4 倍
但就是不進口
逼着老百姓吃全亞洲最貴的飯
糧食這麼貴,韓國的三農問題卻很嚴重
農民滿世界抗議、農村衰敗不堪
糧食自給率也不斷下降
要搞明白韓國為何如此擰巴
先要看看他的種田基礎
10 萬平方公裏,5200 萬人
人均不到半畝耕地(0.03 公頃)
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
糧食自給率只有 19.4%,實在是太少了
所以韓國人吃飯非常依賴進口
那吃飯貴是因為進口太貴麼?
恰恰相反,是因為太便宜了!
每公斤韓國面粉要 4000 到上萬韓元不等
最便宜也相當于 20 塊錢
而進口面粉 1000 韓元,才 5 塊 2
韓國大米的批發價每公斤接近 2500 韓元
差不多 13 塊錢,是東南亞的 3 倍
韓國的本土產品毫無價格優勢
所以為了保持本土產量
左手對内補貼,右手對外壁壘
對于已經失守的類别,就搞許可制和高關税
對于還沒失守的基本盤——大米
别管外國貨多便宜,都攔在門外
當然,這都需要苦一苦韓國人
為了讓他們心甘情願買單
韓國還大力宣傳 " 身土不二 "
意思是土生土長的韓國人
就應該吃本地米、本土牛,用本國手機、開本國車
實在是太忠誠了!
韓國對于糧食自給率如此執着
來源于長久以來的危機感
朝鮮戰争時候,美國援助的糧食湧入韓國
韓國社會逐漸形成了依賴進口的習慣
到了 8、90 年代
外國廉價農產品大量湧入
不光取代了本土原本就不多的產量
同時還摧毀了相關供應鏈
生產、采購、加工、銷售全部崩掉
最後都成了國外賣家的代理商
韓國農民感覺這日子沒法過了
不斷用激烈手段反對市場開放
終究敵不過市場經濟的大手
土貨在洋貨面前一路潰退
只有稻米這一項在保護主義下苟延殘喘
但保護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韓國農村已經出現了崩潰的趨勢
目前韓國農業人口 217 萬,占總人口 4%
平均年齡是 69 歲
這種情況,被韓國學者描述為 " 農村滅亡 "
在全球分工之下
韓國很難既要又要
但偏偏農業是如此的要命
韓國能保證未來不被糧食卡脖子麼?
能保證海上通道絕對暢通麼?
何況韓國還處于戰争狀态
所以最低保障即使再貴也要買一份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
韓國這種全球都罕見的擰巴的吃飯問題
也是越看越合理了
擴展閲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