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推開萬億市場大門,華為全屋智能的空間智能經濟學,歡迎閲讀。
數字經濟領網域有一個業界通識的發展 " 公式 ":連接密度 × 計算精度∝ 數字經濟強度(即連接密度乘以計算精度,與數字經濟強度正相關)。它形象地説明,連接和計算是發展數字經濟、邁向智能世界的兩大基石,連接能力越強、連接數量越多,疊加計算能力越強、計算精确度越高,就越是能夠倍增數字經濟的強度。
這讓筆者聯想到近日更新發布的華為全屋智能 4.0,其将空間智能化的标志性互動設備智能中控屏更新為 " 空間穿越屏 ",搭配智能 MINI、超級快控 2.0、智慧語音等豐富的互動方式和更生動的互動形式,引爆空間互動革命,本質上也是在大幅提升家庭空間内的連接密度和計算精度,倍增數字家庭 / 智慧家庭的經濟強度,有望開創以家庭空間為代表的空間智能化發展新時代。
提到空間智能化,業界認為它是智能化浪潮催生的三大萬億級賽道(個人智能化、出行智能化、空間智能化)之一。個人智能化開創了智能終端 + 移動互聯網的萬億美元級產業;出行智能化開創了新能源汽車 + 自動駕駛的 2 萬億美元級產業;而空間智能化将在全球 20 萬億美元規模的房地產行業挖掘機會,只需在這個最大的行業做到 5%(當前不到 3%)的智能化滲透率,就是下一個萬億級美元的大市場!
以空間穿越屏為支點,引爆空間互動革命
資料顯示,華為自進軍全屋智能領網域以來,瞄準的便是萬億級的空間智能化大市場。洞察識别連接、互動、生态是阻礙行業發展的三大挑戰後,華為便充分發揮在通信連接、智能終端、鴻蒙生态等領網域多年的積累,搭建全屋智能 "1+2+N"(1 智能主機,2 核心方案,N 子系統)解決方案并不斷更新,立志解決這三大 " 攔路虎 ",引領行業邁向空間智能時代。
從個人智能化發展歷程看,互動是人們智能體驗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當 iPhone 用手指滑動替代傳統的物理按鍵或手指點按時,人們才體會到智能手機時代的真正到來。同理,空間智能化也需要這如水般的絲滑互動,讓人們體會到智能的湧現,而這離不開标志性的互動設備及相應的互動方式。
此番華為全屋智能 4.0 更新發布,正是圍繞互動這一環節在互動設備和互動方式上大做文章,引爆空間互動革命。
在互動設備方面,本次華為全屋智能全新發布的智能中控屏 S2,打破空間局限,成為業界首款空間穿越屏。具體而言,智能中控屏 S2 可挂牆、可放桌,也可手持随行移動操控,實現空間互動物理形态的穿越;按照全屋、子空間、子系統、子場景的分層分級管理方式,用户通過一塊智能中控屏 S2 就能掌握并控制全屋空間子系統的狀态,實現互動距離的穿越;搭配智能化的牆面 Dock,智能中控屏 S2 挂上不同空間的 Dock 時,能夠立即接收 Dock 中存儲的空間 ID,自動切換到當前所處空間界面,實現空間自動識别、智能切換的穿越。比如,當你将智能中控屏 S2 從客廳帶到卧室時,只需把它挂在牆面 Dock 上,它就能自動切換到卧室的互動界面,僅用一塊屏便可打造 " 一空間一屏 "" 一空間一 AI 語音助手 " 的伴随式精準操控。
在互動方式方面,華為全屋智能 4.0 帶來了空間互動新物種智能 MINI,全新更新的超級快控 2.0 以及智慧語音。其中,智能 MINI 無需充電可随處貼放,個性化場景與智能中控屏 S2 一碰導入,一鍵觸發,實現 " 最後一公裏 " 的快捷操控。超級快控 2.0 新增控制家電、家具 / 家私子系統,用户可以更加輕松地操控全屋;同時提供更加自由的場景編輯功能,進一步幫助用户基于個人意圖編輯預置場景庫或新建場景,搭載在智能中控屏 S2 上,簡單拖拽即可跨子系統打造個人專屬空間場景,實現用户對于空間意圖的穿越。本次更新後的智慧語音支持全雙工對話,可打斷、可插話,搭配具有 " 空間穿越 " 屬性的智能中控屏 S2,能夠實現豐富互動方式在空間的穿越,讓語音互動更加自然絲滑。
創新的互動方式搭配空間穿越屏這一标志性互動設備實現了 " 五大穿越 ",将人與空間的互動變得更豐富、更自然、更生動,輕松便捷地串聯起不同家庭成員與全屋、子空間、子系統、子場景,乃至個人編輯打造的新場景空間,最大限度實現基于人的意圖的多元化、個性化互動,将家庭空間由一成不變進化到 " 瞬息萬變 ",引爆空間互動革命。
如此,人與家庭中智能設備的接觸與溝通将會大幅增加,對智能家居或全屋智能的智能感知度也會出現質的躍升。
空間互動的本質,躍升連接密度和計算精度
參照開篇提及的數字經濟發展 " 公式 " 可以發現,華為全屋智能 4.0 引爆空間互動革命的本質,其實是在大幅提升家庭空間内的連接密度和計算精度,為倍增數字家庭 / 智慧家庭的經濟強度夯實基礎。
從連接層面看,傳統智能家居模式更多是單品操控或局部產品互聯操控,不具備全屋、子空間、子系統、子場景的多維度、多層級連接場景,也缺乏跨系統、跨空間的便捷互動設備及互動方式。華為全屋智能 4.0 正好解決了這些問題,可以對多達數百個的智能設備進行意圖驅動的自由組合式連接和管理,這無疑大幅提升了連接密度。
從計算層面看,傳統智能家居模式重單品智能而缺乏對系統智能的構建,使得人們對智能的感知始終停留在一個相對初級的階段。華為全屋智能 4.0 通過 " 一屏一空間 " 的精準操控,意圖驅動的場景自定義、可編程,AI 加持的傳感融合感知,憑借更強大、更精準的計算推進系統化智能,這無疑大幅提升了計算精度。
這樣的躍升并非單純由創新的互動驅動,還與其背後的連接和計算基礎設施有關。而華為的全屋智能解決方案,在誕生之初就将這兩項能力作為基石來打造。
在華為全屋智能 "1+2+N" 解決方案中,1 代表的智能主機是一個 AI+ 互聯的雙中樞,其中 AI 中樞通過搭載的 HarmonyOS AI 引擎,能夠讓家庭擁有集學習、計算、決策、控制于一體的智慧大腦,指揮遍布全屋的 AI 超感傳感器實現各種智能體驗;互聯中樞通過華為獨到的 PLC-IoT 技術和全屋 Wi-Fi 6+ 網絡,可以實現有電即有網和全屋無死角的連接覆蓋,支撐大量智能設備的穩定連接。
IDC 的報告顯示,2018 年中國家庭擁有的智能設備平均數量是 0.9 台,2022 年升至 2.8 台,2025 年将達到 6.8 台,呈現平穩增長态勢。而華為全屋智能的智能主機,面向前裝大于 150 平大户型、前裝小于 150 平中小户、後裝 500 平内全户型的不同版本,已經可以分别支持 384、128、256 個智能化設備的連接及計算,滿足家庭智能化設備不斷演進增加的需求。
倍增數智經濟強度,開創空間智能化新時代
當然,通過底層基礎支撐疊加上層互動創新躍升家庭空間内的連接密度和計算精度,歸根結底還是為了顯著變革人們對于數字家庭 / 智慧家庭的體驗。參照個人智能化和出行智能化的發展,只有量變引發質變,實現革命性的體驗更新,才能倍增數智經濟的強度,推動行業邁入空間智能化新時代。
可喜的是,華為全屋智能着重構建連接、互動、生态三大基礎能力,力争以空間互動提升用户體驗、激發智能質變的做法得到了產業各界的高度認可,目前已在帶動設備銷售、促進内容消費、引領服務更新,以及推動產業協同共創等維度均取得顯著成效,逐步構建了產業變革的正循環生态。
在華為全屋智能 4.0 發布期間,其N 個子系統再次擴容,來自照明、遮陽、安防等領網域的高端品牌、高端產品批量加入。目前,華為全屋智能的 " 朋友圈 " 已經擴大到 2300+ 品牌夥伴、5800+ 智能單品,能夠全面滿足人們日益豐富的智慧生活,持續為用户提供 " 五高 "(高可靠、高掌控、高感官、高智能、高心意)的空間智能體驗。
另一方面,今年 2 月," 政、產、學、研、展 " 立體規劃的全國首個大型空間智能開放實驗室——華為方舟壹号空間智能開放實驗室在深圳正式揭幕,12 家地產酒店、23 個鴻蒙智聯生态夥伴、6 個行業及學術夥伴在這一占地高達 8600 平方米的智能空間裏建立 " 共創、共建、共享、共赢 " 合作關系,加快空間智能技術研發和產業落地,推動空間智能行業應用創新。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空間智能開放實驗室針對的空間不止于家庭住宅,還包括公寓、酒店、辦公室、會議室、學校、醫院、康養場所等,覆蓋智慧酒店、智慧辦公、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養老等多個領網域,意味着華為瞄準的是全球 20 萬億美元規模的房地產大行業,立志在其中深耕打造出一個萬億級的空間智能化大市場。
寫在最後:
每一次重大技術的變革,都會帶來社會生產力的躍升;而先進生產力的普及,是推動社會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作為空間智能化賽道的開創者,華為全屋智能持續進化引爆空間互動革命,躍升數智生產力并推動先進生產力普惠,必将引領行業實現代際更新,迎來空間智能時代。
而參照個人智能化和出行智能化的演變,回想手機智能化和汽車智能化帶來的設備自身的增量價值(智能手機、智能汽車),以及設備之外的生态價值(移動互聯網、自動駕駛 / 車聯網),可以合理想象——空間智能化也将帶來設備、内容和服務更新的全面掘金機會,萬億市場規模不是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