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出口增長超三成 一季度車市好采頭,歡迎閲讀。
盡管 2 月遇冷,但并未影響車市一季度呈現好采頭。4 月 9 日,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 " 乘聯會 ")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乘用車累計零售量達 482.9 萬輛,同比增長 13.1%。其中,出口量更交出增長超三成的成績單。不過,在價格戰疊加消費者對以舊換新政策的預期,車市消費端仍有觀望情緒,為此乘聯會将 3 月定調為慢熱型啓動。
批零均呈兩位數增長
來自乘聯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内乘用車產量為 549.4 萬輛,同比增長 6.4%;零售量為 482.9 萬輛,同比增長 13.1%。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 今年一季度車市零售基本實現預期中的好采頭走勢。"
今年一季度,國内車市震蕩上揚。去年底,車企及經銷商的一波優惠促銷提前 " 透支 " 銷量,今年 1 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為 203.5 萬輛,同比增長 57.4%,但環比下滑 13.9%。其中,自主、合資、豪華三大品牌板塊均出現環比兩位數下滑,讓今年車市 " 低位 " 開局。随後,車市開打價格戰并疊加春節效應,導致今年 2 月車市整體遇冷,批零環比與同比均出現兩位數下滑。
經歷銷量環比兩連降後,今年 3 月車市開始走出上揚曲線。數據顯示,今年 3 月乘用車市場零售 168.7 萬輛,同比增長 6%,環比增長 52.8%;廠商批發量為 218.9 萬輛,同比增長 10.1%,環比增長 68%。
從各板塊來看,自主品牌回暖最為明顯。數據顯示,今年 3 月自主品牌零售量為 93 萬輛,同比增長 19%,環比增長 51%。同時,自主品牌國内零售份額為 54.8%,同比增長 6 個百分點。乘聯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獲得明顯增量,頭部傳統車企轉型更新表現優異,比亞迪、奇瑞汽車、吉利汽車、長安汽車等傳統車企品牌份額提升明顯。
3 月市場慢熱啓動
"3 月車市銷量同環比均高增長的重要原因是春節因素帶來的節後消費恢復。" 崔東樹表示,春節後的價格戰迅速升温,随之形成明顯的消費觀望,加之對部分新車的關注及對以舊換新政策的預期,3 月車市呈現慢熱型啓動。
相比去年,今年的車市價格戰更加激烈。春節過後,比亞迪選擇讓 " 榮耀 " 車型組團下場掀起車市價格戰,随後多家車企跟進。進入 3 月,東風奕派、北京現代、廣汽豐田等通過推出新款車型的方式下調售價,岚圖、奇瑞等則是直接通過推出置換補貼,降低消費者購車門檻。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產業協調部副秘書長樊宇看來,今年 3 月多家品牌推出降價促銷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拉動消費者需求。但新車價格的頻繁波動也讓部分消費者出現觀望情緒。" 今年 3 月車企及經銷商的促銷活動疊加新車上市吸引消費者進店看車,但成交率卻呈現下降狀态。" 樊宇表示。
此外,今年 3 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施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中明确提到,堅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聯動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通過中央财政安排的節能減排補助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汽車以舊換新。《行動方案》落地前,也讓不少消費者持币觀望。國家統計局青島調查隊近期對全市 327 名居民開展的專題調研結果顯示,青島市家用汽車以舊換新潛力較大,《行動方案》對汽車以舊換新起到提振作用。其中,《行動方案》的出台促使 33.6% 的居民提升購車意願,45% 的居民持觀望态度,等待進一步出台扶持政策。
對于今年 4 月的車市走向,乘聯會給出 " 市場消費熱情将被逐步激發 " 的判斷。" 近期小米汽車上市、新一輪相關車型價格調整以及 4 月新車型進入密集發布期,市場消費熱情将逐步被激發。" 崔東樹表示,同時今年北京車展恢復舉辦,同時疊加各地促消費政策的實施,必将成為推動國内汽車消費的催化劑和觸發點。車展訂單表現将是判斷市場行情冷暖的重要 " 風向标 "。
出口成為新動能
車市逐步回暖下,汽車出口正成為拉動車市上揚的重要抓手。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乘用車出口量達 106.3 萬輛,同比增長 36%。其中,3 月出口量達 40.6 萬輛,同比增長 39%,環比增長 36%,創歷史最高月度出口量紀錄。
從細分板塊看,今年 3 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出口達 34.1 萬輛,同比增長 33%,環比增長 37%。自主品牌出口量的增長離不開新能源汽車的貢獻。數據顯示,今年 3 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量達 12 萬輛,同比增長 70.9%,環比增長 52.8%。乘聯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越來越多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走出國門,在海外市場的認可度也持續提升。"
除自主品牌外,國内汽車出口提升中的另一大亮點來自跨國車企。數據顯示,今年 3 月合資與豪華品牌乘用車出口量為 6.5 萬輛,同比增長 110%。目前,将中國作為重要的返銷生產基地,已成為越來越多跨國車企的選擇。
2018 年 7 月,特斯拉與上海市政府、上海臨港管委會共同籤署純電動車項目投資協定。2019 年 11 月,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進入試點生產。該座工廠生產的車型不僅交付中國市場,也擔負起海外市場的交付任務。今年 3 月,在新能源汽車出口排名前十位車企中,特斯拉位居第二位,出口量達 2.67 萬輛。不僅特斯拉,smart、起亞、廣汽本田等品牌也将部分國產車型返銷海外市場。在外界看來,眾多跨國車企選擇将中國作為生產基地的背後,與成本不無關系。一份來自法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報告顯示,中國汽車制造商生產同類型電動汽車的成本比歐洲汽車制造商低 1 萬歐元,成本優勢明顯。
事實上,中國汽車的出口量正逐年提升。據統計,2021 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達 219 萬輛,同比增長 102%;去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達 522 萬輛。" 中國汽車產業鏈韌性較強,在全球的相對競争力快速增長,這是中國汽車全球化的核心驅動力。" 崔東樹表示,出海将成為未來十年汽車產業的一個爆發點。
北京商報記者 劉洋 劉曉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