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上半年出口214萬輛全球第一,中國汽車新能源“彎道超車”見成效,歡迎閲讀。
就在剛剛中汽協公布了 2023 年 6 月汽車工業產銷數據,從數據來看中國汽車出口延續高速增長态勢。今年 1-6 月份汽車出口總量達到了 214 萬輛,其中乘用車出口量為 178 萬輛,同比增長 88.4%。
從單月數據來看,6 月份中國汽車產業出口 38.2 萬輛,環比下降 1.7%,同比增長 53.2%。分車型來看,乘用車出口 31.2 萬輛,環比下降 4.1%,同比上漲 57.7%。
汽車作為先進制造的代名詞,是一個國家工業制造水平的有效體現。随着中國汽車出口量的不斷提升,國產車的產品力和品牌效應也走出國門,被越來越多的外國用户認知和承認。
根據目前中汽協給出的出口數據推算,今年全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很有可能超過 420 萬輛,如此高的增速也讓中國車企坐穩全球汽車出口的頭把交椅。
百花齊放,各車企出口增速明顯
在傳統觀念中中國自主汽車產業的發展一直落後于合資和進口車企,這一點從自主品牌大多局限于國内市場就可以看得很明白。不過随着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在新能源賽道上的彎道超車,不少車企都逐漸走出國門,開始布局海外市場。
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6 月份整車出口量前三名分别為上汽、奇瑞和長安,其中上汽出口量達到了 8.7 萬輛,同比增長 15.1%,占總出口量的 22.7%。
今年 1-6 月份,整車出口前十名車企中,從增速來看,比亞迪出口 8.7 萬輛,同比增長 10.6 倍;奇瑞出口 39.4 萬輛,同比增長 1.7 倍;長城出口 12.4 萬輛,同比增長 97.3%。
排名前十的車企,只有東風的出口量略微下降,其餘 9 家車企均呈現上漲趨勢,這説明了如今的自主品牌車企紛紛将自己的目光瞄準了海外市場這塊更大更空的大蛋糕,都想要憑實力奪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新能源車型出口持續向好
近些年來中國自主品牌一直深耕新能源賽道,彎道超車已經成為了中國車企的共識。
從中汽協數據得知 6 月份新能源乘用車出口 7.8 萬輛,同比增長 1.7 倍,占乘用車出口 31%。
另根據乘聯會數據統計目前純電動車型出口占比達到 89%,尤其是 A0+A00 級純電動車型,占新能源汽車出口量的 60% 以上,由此觀之微型車、小型車和緊湊級新能源車型越來越受到國外用户的青睐。
從出口國來看,俄羅斯、墨西哥和比利時位居所有類型汽車產品出口量的前三名。此外新能源汽車方面,比利時、英國和泰國位居出口量前三。
燃油車時代,歐洲大量汽車出口到中國,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在加速走入歐洲市場。這種 " 反向輸出 " 的背後,是新能源汽車時代中國車企占據了發展優勢。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介紹説:" 伴随着中國新能源的規模優勢和市場擴張需求,中國制造新能源產品品牌越來越多地走出國門,在海外的認可度持續提升以及服務網絡的不斷完善,新能源出口市場仍然持續向好。"
根據分析機構 Canalys 預測,到 2025 年,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将超過 40%。由于歐洲市場主流車型產品平均售價與中國汽車出口產品均價存在高度重合,加之歐洲市場對于新能源車型的較高接受度。預計在 2025 年,中國汽車產品在歐洲市場的滲透率有望提升至 16.5%。
海南大學 " 一帶一路 " 研究院院長梁海明也曾表示:" 中國汽車出口大幅增加受益于中國及時抓住了電動汽車發展的有利時機,依靠在電動汽車的大量科技投入,并提高中國汽車制造企業的延伸服務能力,從而引發世界市場的興趣,因此中國的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成為了世界各國的搶手貨。"
雖然目前國内汽車市場依然 " 内卷 " 嚴重,但不可否認的是自主品牌和國產車 " 窩裏橫 " 的情況已經明顯好轉。随着國内汽車出口量在 2022 年超越德國,位居全球第二,今年國内汽車出口量再次取得明顯提升,超越日本,拿下世界頭把交椅已是手拿把攥。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地,如今出口量更是奪下全球第一,不免令人唏噓感嘆,屬于中國汽車的時代正在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