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劉曉慶玩了我們所有人,歡迎閲讀。
劉曉慶扮嫩被嘲是老新聞了,但最近又有古怪新景象。
《封神》爆火時,劉曉慶接受采訪自信表示,自己保養得好且演技達标,完全能演妲己,又引發網友圍觀。
網友還順帶着把她這幾年裝嫩的 " 新成績 " 又來了個大匯總,包括不限于:
《冰雪狙擊 2》中演秦海璐老公、53 歲的王新軍的嬌妻,《我有一個夢》中演孕期少婦 ……
并封她為打敗雯麗丫頭和西門大媽的扮嫩大 boss,大有視她為怪咖的意味。
但與以往 " 笑看瘋感 " 不同,這次除了看笑話式玩味,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從她的瘋感往事中咂吧出一絲佩服。
比如金星問她從監獄出來是不是妹妹來接,本在提她的辛酸往事,結果她雲淡風輕回應:沒有,她(妹妹)也進去了,我們全家都進去了,那當然了。
一絲苦楚不見,甚至笑出聲來,拍着沙發叫金星看她的自傳的時候要看仔細點,毒舌如金星也遭遇采訪滑鐵盧。
聊起自己大起大落的商業成績,她説," 第一期福布斯排名 42,第二期排名 45,第三期我就被抓起來了 ",随即又是哈哈大笑。
看吧,這些别人得紅着眼眶聊的,她卻又癫又豁達。可你拿她怎麼辦呢?只能是服了她。
于是一批 00 粉竟被慶奶斬獲。
至此,今年 73 歲的劉曉慶實現了影迷從 30 後橫跨到 00 後的八代同堂記錄,堪稱内娛奇觀。
只不過,單純學劉曉慶用瘋感對抗世界,雖新潮八卦,卻對普通人毫無裨益。
何況用瘋感,甚至是諸如天生的旺盛生命力等褒義詞來概括她,也太淺薄太可惜。
你必須去挖掘劉曉慶行為背後的底層精神内核,那才她最寶貴的,創造跨時代價值的真相。
瘋感怪咖
乍一看,她确是瘋感怪咖。
不止無視年齡扮嫩,劉曉慶一生都特立獨行。
怪,是因為她思想超前,而如今,時代終于趕上她,才猛地開始欣賞她的精神狀态。
她崇尚個人奮鬥。
因為家有老弱病殘,她成為第一批走穴藝人,在還帶有小耳朵飯思維的 90 年代,就説出 " 每一分鍾都要用來掙名利 ";
劉曉慶走穴表演
她對事業野心蓬勃。
在崇尚謙虛的氛圍裏,她對外國記者半開玩笑半堅定地表示 " 我是中國最好的女演員 ";
為了拓寬戲路,從一開始出演大受好評的傳統的正義女戰士中出走,在《瞧這一家子》演 " 呱噪 " 的喜劇角色;
在當時輿論稱為 " 會毀掉女演員 " 的《原野》中,大膽呈現 " 放蕩 " 吻戲;
還在《神秘的大佛》中,無防護從三四米高處跳下,成為中國第一部動作電影中的打女。
她不強求女性婚育。
在婚育還是主流,女星離婚并不能漲粉絲的 90 年代,成為第一個公開離婚的女明星。
她認為,婚姻是反人性的,沒有婚姻一樣可以有婚姻的内容,一紙證書甚至可能只是桎梏。而孩子是獨立個體,而非自我生命的延續,指望其養老在這個年代更不可行 ……
以上言行,都曾讓她被罵得狗血淋頭。
如今説出 " 我絕不會自殺,我死了一定是被人殺了,你們一定要幫我報仇 " 的劉曉慶,甚至被惡言傷害到,寫完第一本自傳為自己辯白後便打算自殺。
劉曉慶自始至終沒變,只是如今,時代終于和超前的她同頻。
有意思的是,在她自己的視角中,她并不認為自己超前,她認為自己的所有行為都是自己想做的,她只不過在跟随本心——
劉曉慶,是一個自我意識早早就覺醒的人。
這點很絕很碾壓。
人本就是社會性動物,随大流是大多數人的安全選擇。更何況在強調集體的當年,社會慣性影響個人太稀松平常了。
可劉曉慶人生觀是體驗式的,她不在乎有沒有前世來生,她最想做的,就是拼盡全力把能感受到的這一輩子,活得豐富多彩。
你看,她主打一個" 我本位 ",即,幾十年後流行的 " 劇本殺 " 視角:
世界是個被搭建好的遊樂場,她不管别人如何,甚至全社會如何,最重要的,是以我自己的感受,來評判這場遊戲的好玩程度。
她做什麼都想做到最好,被分配去當農民,她為了幹活超過男同志,過勞以致月經來了一個月。她自曝,别人形容她 " 吃屎都要冒尖兒 "。
她也堅決不過一成不變的生活,當農民時又半夜跳上火車去當兵;終于拍電影成大明星了,又息影下海經商 ……
不難理解,她并非純好強,也想盡興而歸。
劉曉慶經商
在自傳中,劉曉慶這樣形容自己對 " 變 " 的渴望:如果房間有個縫,我能飛出去。
所以,當别人提及她商業帝國的倒塌和之後身陷囹圄的歲月,企圖揭她的傷疤,她總會説 " 挺好的 "。
不止是簡單的豁達樂觀,她是在強調,那也是一種歷練。
劉曉慶為什麼有心力在死局中起死回生,重上巅峰?也有這種遊戲人間的思維在起作用。
她説,自己出生時本就是一無所有,如今她不過是去了趟名利場後,又被打回原形。
她會努力回到地平線,重新開始。
翻譯過來就是遊戲金币清零,她被 K.O. 了,但她會再來一局,遊戲還沒結束呢。
基于這種 " 我本位 " 思維,她生在任何年代,都會是個迷信自己的人。
" 愛自己 " 現在看是最基本的道理,但卻不是過去的主流價值。而劉曉慶老早就這麼認為了,由此生發的行為便更顯得超前。
那麼問題來了,她這種超車式的覺醒又是怎麼發生的呢?
從自戀到自信
劉曉慶是個自戀者,她童年時多次死裏逃學生,讓她潛意識認為自己是天選之子。
且劉曉慶的母親樂觀豁達,外婆獨寵劉曉慶一人," 天選 " 的幼年印象,一定程度還有原生家庭的功勞。
劉曉慶與媽媽
這種潛意識,讓劉曉慶極度相信自己,認可自己。
從初出茅廬的《南海長城》到已有建樹的《芙蓉鎮》,她都在不停地自薦。
連閲人無數的導演謝晉都感慨于她自薦得那麼堅決,那麼信心爆棚:一封信,兩封信,電報電話都來了 ……
" 我就覺得非我莫屬 ",這是她對自己的絕對信心,因此,她也多次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一次次自信争取機會,信心滿滿把握機會,成績在意料之中朝劉曉慶撲來。
由此," 天選之子 " 不再只是她腦海中的自戀幻想,而被她實踐為一種現實。
劉曉慶向李翰祥自薦演《垂簾聽政》喜提雙向奔赴
再加上,她趕上了好時代。
彼時,新中國的電影事業等待着開墾,包括第三、第四代導演在内的電影人,都奮力揮灑着自己的才華,湧現出很多創新的傑作。
很多和她同期争豔的女星,陸陸續續有的出國、有的息影嫁人,她在星光璀璨的年代裏脱穎而出,成為絕對的一姐。
劉曉慶與同時代女星潘虹
鞏俐給劉曉慶作配,寧靜是劉曉慶親手挖掘。
劉曉慶名揚國内,甚至成為國際級的超級大明星。
這些實績,讓她自滿到 " 猖狂 " 的程度。
她曾發出 " 無敵是多麼寂寞 " 的感慨,掀起輿論的又一次炮轟。
盡管如此,她的思考邏輯對普通人而言,卻确有借鑑意義——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 " 自證預言 ",人會不自覺地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
劉曉慶自證了自己是 " 天選之子 " 的鏡像自我。
所以 " 我是誰,全由自己決定 ",這對劉曉慶而言,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她親自證實了的真理。
即便後來,眾所周知,她經歷入獄大劫,在現實世界一片廢墟中,她積極的鏡像自我仍然沒有被毀掉,她依然如當年一樣極度自我認可。
你看她後期的采訪狀态就能窺見一二。
總是無意識地點頭肯定自己,在遇到寡言不接話,甚至不提問的主持人,她完全沒有任何尴尬、自我懷疑,而是娓娓道來,自己講自己。
早年,她前男友港星伍衞國回憶她為什麼那麼吸引人——
她説話真的很有説服力。
劉曉慶與伍衞國
那是當然,畢竟她真的完全信賴自己,這點從頭到尾沒有變過。
所以," 描繪積極的自我形象 - 努力踐行 - 等待世界的正反饋 " 的閉環,就是劉曉慶體驗人生遊戲的關鍵按鈕,也是她一直擁有強悍自我意識的心理托力。
扮嫩是她人生中太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況且确實成功過,不止一次。40 歲演少女武則天,59 歲出演《隋唐英雄》被網友嘲,卻被 38 歲的搭檔鄭國霖堅決力挺:" 我都有點愛上她了 "。而且某種程度上,我們也只是劉曉慶遊戲的一部分。
其實劉曉慶那個時代的演員,接受的基本都是蘇聯式的話劇表演訓練,他們會有一個基本共識:只要功力足夠,人可以表演任何角色,百無禁忌。
所以不光演丫頭,劉曉慶還曾試過在一部劇裏一個人演七八個人物,男女老少全都包攬,簡直像集郵。
所以為什麼不可以扮嫩,年齡算什麼阻礙?她是真的不能理解。
不過到這裏,我們只是理解了劉曉慶瘋感的來源。
畢竟,如果一個人全然不顧外界,自顧自的瘋,只會被避之不及。
劉曉慶的長青有個大前提: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是的, 劉曉慶最牛的一點正在于,活出自我,同時赢得世界。
人生的終極課題,無非是平衡自我和外界的關系。劉曉慶作為一個特立獨行的個體,經歷過從崇尚集體到強調自我的社會轉型,卻始終适應。
可想而知,她定是做對了什麼。
平衡
後來,在聽到别人的評價後,她才後知後覺原來自己是超前的。
同時發出這樣的感慨——
不能超越時代太多,超過一兩步就可以,超過五六步就不行了。你看哥白尼説的都對的,可像哥白尼就會被燒死嘛。
如今的劉曉慶,在大起大落後依然自我意識強烈。
但在和外界交往時,她卻有意識地放緩了腳步。
她説她現在不會像從前一樣,有什麼説什麼,雖仍不會撒謊,但真話也開始有選擇地講。
很多表達變得更柔滑。
老早,她就研究過賽金花,後來她出演話劇《風華絕代》中的賽金花超 100 場,在海内外場場爆滿,成績破多項紀錄,完全是她出秦城後的事業第二高峰。
但不同于從前總直呼 " 非我莫屬 ",她在采訪時甚至拿記者舉例:
不是只有我能演,你也能演,只不過我演的是劉曉慶的賽金花。
她整個人都變得柔軟了。
出獄後在橫店靠當小配角還債時,故人落井下石,還借機敲詐她。
換做以前,她會據理力争,但現在她不想惹官非,無奈卻平靜地妥協了,舊債未還,又添 100 萬新債。
是懦弱嗎?
劉曉慶有句名言:" 做人難,做女人難,做名女人更難,做單身的名女人難乎其難 ",是帶着一點沾沾自喜的故作哀嘆,一度成為國民級的金句。
但在這場牢獄之災後,她自稱這句話是 " 一只狗你把它打痛了之後叫兩聲而已 "。
《文摘報》吳小莉:實話實説劉曉慶
經歷過真正的 " 難 " 之後,她發現從前覺得要緊的事如今都不值一提,她要更鄭重地活着,除了最重要的健康,其他的身外物不再值得為其動心動肝。
她悄悄站在了一個更高的維度,去審視自己和外界的關系,做好平衡。
她依然眼界高、自傲,自評是個偉大的女人,是個 " 大寫的人 ",卻不再非黑即白,輕易掀起腥風血雨了。
大起大落後,她學會在做自己時保持水的柔軟,順勢而為。
當代年輕人為什麼偏愛瘋感?
其實是在自覺無法對抗現在甚至未來後,企圖用不管不顧的發瘋,來實現颠覆現狀的跨越,既有積極一面,也有破罐子破摔的消極。
但劉曉慶的瘋感,不是不管不顧。
出獄後第一次參加頒獎禮,她沒有禮服,被要求不能説話。于是她穿着自己的常服走紅毯。頒獎給葛優時,摸了摸他的光頭,姿态潇灑。
多年後和陳衝同台,曾是她小輩的陳衝被安排在 C 位,劉曉慶帶着她碩大的翡翠項鏈走在其後,照樣神采飛揚。
劉曉慶恐懼過,但不再恐懼。
她已經學會不再傲慢地無視 npc,理解了找到與外界的平衡,也是成就自己。
可她始終堅信:
真正只有自己
用雙手掌握的命運
才是唯一可知的未來
其實,當整個社會都面臨着無從宣泄的精神異化,乃至反而開始追求 " 瘋感 " 時,始終跟随自我行動的劉曉慶,恰恰是最 " 不瘋 " 的人。
她的人生經驗告訴她,肉體或精神的逃避都不是出路,只有面對和适應才是正解。
" 我可以靠自己的雙手重打江山 "。
90 年代記者問她,誰是中國最好的女演員,她立刻就答:" 是我 "。
當年出獄後,劉曉慶接受訪談,懊悔自己從前的輕狂自大,自認天下第一。自忖曾經的自吹自擂為她的人生伏下了數不盡的障礙。
而在多年後她的第二部自傳出版時,又有記者提到這個問題。
劉曉慶停頓了兩秒回答:" 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