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浙江小縣城,7個月跑出一家上市公司,歡迎閲讀。
「產業帶計劃」是由 36 氪發起的深度内容專題,去年我們陸續走訪了深圳、常州、合肥、成都等多個城市。2025 年我們将繼續走進中國一線產業帶,以實地走訪、企業對話、行業觀察研究等方式,記錄產業變遷,深度連接創新項目、鏈主企業、機構和地方政府,共同探索產業的未來。
文 | 張冰冰
編輯 | 阿至
滬杭線高鐵從上海虹橋站開出,23 分鍾後,就會停靠在第一站——嘉善。這是一個隸屬浙江嘉興的縣,因為有着比一線城市通勤時間還短的高鐵交通、特殊的地理位置與發展政策,這裏成為了浙江接軌上海的 " 第一站 "。
嘉善南高鐵站不算起眼,與中國大多數縣城并無二致。初來乍到可能還沒适應這樣的都市景觀落差,畢竟 20 分鍾前,人們還在上海虹橋的 COACH 門店裏跟導購詢問這一季的新款。
但從嘉善南站出發,開車不到 5 分鍾," 上海人才創業園 " 幾個大字和背後的玻璃大樓就占據了絕大部分視線,帶出另一幅城市面貌:門面堪比酒店的現代化廠房、水鄉洋房式的配套小區、建築面積 3 萬平方米的圖書館博物館 …… 嘉善的發展路徑和接軌效果逐漸展開。
嘉善博物館
與上海接軌的 " 快 ",是嘉善的先天優勢。嘉善主動承接發達地區經濟增長的溢出," 補位 " 上海企業發展需求,目前,嘉善約 90% 的引進項目與上海相關,逐漸形成 " 總部在上海,制造服務在嘉善 "、" 創意在上海,孵化轉化在嘉善 " 的產業協作體系。
從發展成果看,嘉善在 2024 賽迪百強縣名單中排名第 53 位,在全國進入研究範圍的 1800 多個縣網域經濟體中已屬佼佼者。但把這一成果放到長三角地區,浙江千億縣城就有 33 個,嘉善 2024 年 GDP 是 958.3 億元,數字在其中并不算亮眼。
然而早在 12 年前,嘉善就已經成為全國唯一的縣網域科學發展示範點;3 年前,成為全國唯一的縣網域高質量發展示範點。這顯然不是簡單的數字衡量,也不僅依靠經濟發達地區的溢出效應。
嘉善產業轉型的 " 快 ",提供了另一個觀察維度。從依賴木業家具、五金機械、紡織服裝產業等 " 老三樣 " 產業,到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嘉善實現了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的快速轉型。
其中,2020 年,嘉善在生物醫藥產業引進雲頂新耀項目,創造了當年 3 月籤約、5 月出資、10 月上市、12 月開工的 " 嘉速度 ",雲頂新耀也在落地後成長為市值超百億港元的生物制藥公司。
這是一個為人稱道的案例,但我們更希望挖掘高光時刻的之前和之後,以此看到更多嘉善產業發展的切面:背靠地理位置禀賦,嘉善做對了什麼?跳出先天資源優勢,嘉善還做了什麼?
7 個月跑出一家上市公司
雲頂新耀由康橋資本于 2017 年孵化投資成立,最初以 "License in"(許可引進)為商業模式,專注于創新藥和疫苗研發、臨床開發、制造及商業化。
在企業廠房林立的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雲頂新耀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名片。初入雲頂新耀園區,帆船造型的辦公和實驗樓不像印象中的 " 工廠 ",更像一線城市的 " 大廠 ",實驗室藏身其中,與辦公室就隔着一層玻璃。外部是多個管線生產車間和動物房,由布局嚴謹的管道設備相連接。園區整體占地面積約 86 畝,相當于 8 個标準足球場大小。
雲頂新耀辦公區
而在 5 年前,這裏還是一片空白。伴随廠房從無到有,雲頂新耀也經歷了曲折向上的一段發展歷程,與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攜手共進是其中最重要的注腳,一切的開始還需要回到 2020 年。
當時,雲頂新耀手握 8 款具備良好市場前景的臨床候選藥物組合的產品管線,覆蓋腫瘤、免疫學、心腎疾病及感染性疾病。要更往前一步的發展,核心產品的研發和商業化、候選藥物的臨床試驗及備案登記等,都依賴于資金、政策和廠房,一切的關鍵是找到合适的承載地并成功上市。
彼時,嘉善同樣在尋找合适的新興產業項目。" 傳統產業已經發展了二三十年,到了一個發展瓶頸,有一部分也是已經做過好幾輪的轉型更新了,再通過老產業去做提升,其實也很困難。" 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李炜駿介紹道,嘉善走訪了上海、蘇州等工業園區,發現高附加值的產業幾乎都繞不開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高技術產業。根據自身資源基礎,嘉善将新興產業的方向定在了: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
其中,生命健康領網域細分板塊眾多、研發投入大,嘉善需要找準發展的發力點。傳統小分子藥在國外已發展多年,涉及專利壟斷,很難創新突破;醫療器械類嘉善已有涉足,但利潤和轉化周期還需提升;而創新藥是一個全球百花齊放的賽道,國外沒有達到絕對領先,國内起步尚屬早期,靶點式治療相比化療放療等傳統手段也更有優勢。
創新藥項目的引進成為了最優選,李炜駿坦言 " 傳統小分子藥競争很激烈,大部分專利集中在國外巨頭手中,但大分子藥國内外大家的基礎都差不多,我們是有機會的,所以我們也一直想要去找這樣的标的,但説實話這樣的項目并不好找。"
一邊是亟需產業轉型的區網域,一邊是手握產品尋求落地生產的潛力項目,康橋資本成為了中間的橋梁。作為亞洲最大的醫療健康產業基金,康橋資本主要從事孵化運營和并購型投資,一手孵化了雲頂新耀,同時也與全國各區網域政府建立了廣泛聯系。
在康橋資本的推動下,雲頂新耀在嘉善落地的項目放上了談判桌。
雲頂新耀最初的計劃總投資規模在百億級别,而 2020 年,嘉善的 GDP 為 655.77 億元、财政總收入 117 億元,這顯然不是一個能輕易促成的事情。" 像雲頂新耀這麼大體量的生物醫藥企業,傳統做法給多少政策可能談落地都很艱難,那我們就換個思路。" 李炜駿介紹道。
" 基金 + 股權 + 項目 " 的創新模式成為突破口:政府與基金投資機構合作,借助產業基金對產業的敏鋭 " 嗅覺 ",通過股權投資形式,解決高科技企業在研發階段的資金需求,最終完成項目招引,撬動區網域產業轉型更新。這種模式,在今天國資和產投主導的時代,釋放出了更大的優勢。
通過股權投資的形式,嘉善和康橋資本成為了雲頂新耀的大股東。從傳統的招商項目,變成了更緊密的合作夥伴,新的合作效率也在醖釀。
當時參與項目落地的人員,對一個環節印象深刻。廠房的建設通常會涉及水、電、環保、消防等各個部門的審批許可,雲頂新耀廠房的主要業務領網域之一是 mRNA 平台,其設計和建造更是需要符合中國 GMP 法規要求、WHO 的 PQ 标準,同時滿足高标準的無菌和排布劃線要求。流程的復雜度增加了建設難度和時間成本。嘉善經開區為雲頂新耀成立了專班,聽取企業訴求,與企業共同推進項目建設,從 2020 年底廠房開工,到 2022 年正式投入運行,只用了 2 年的時間,一期工廠就實現了試生產。
優越的區位依然是加分項。生物醫藥等高技術產業非常依賴專業人才,除了接軌上海第一站,嘉善還地處浙蘇滬三省市相向融合發展的核心區,通過相關人才政策,可以吸納周圍的人才來到嘉善。據悉,雲頂新耀有一部分員工來自嘉善,也有很多專業人才家在上海、蘇州、杭州甚至無錫,嘉善成為一個很好的位置點,幫助企業保留在江浙滬的人才。
2020 年 3 月,雲頂新耀項目籤約落地嘉善,項目計劃總投資 100 億元,一期投資 4.05 億美元,完全達產後預計年銷售額超 100 億元。當年 10 月,雲頂新耀在香港上市。
回過頭看,這也是一個抓住了時代機遇的故事。各方都表示,無論是資金規模還是推進速度,在今天的市場環境下都很難再復制。在時機選擇上的果斷和堅決,讓雲頂新耀抓住了發展的視窗,也讓嘉善在生物醫藥產業落下了重要的一子。
在不确定中把握确定性
創新藥的特點決定了,這是一個在不确定性中尋找确定性的產業,而創新藥的招引落地,更是放大了這一特性。
License in 的研發方式,充滿了不确定性的考驗。不同階段創新藥引進的費用不一樣,越早引進前期付出得少,但後期面臨的風險也會更大。這非常考驗一家公司的專業能力,包括 BD 能力和風險把控能力,選靶點、選賽道、選治療領網域的能力。
同時,初創型創新藥企業需要在研發階段耗費大量時間資金,很多企業可能會倒在臨床階段,讓早期項目招引後的落地發展充滿未知。李炜駿回憶:" 我們當時選定雲頂新耀這個項目,原因之一就是它在海外已經開展臨床了,有幾個比較重磅的藥,同時也有比較強的資本支持,和初創企業不太一樣,我們可以更快進入到產業化這一步。" 可以説,企業的專業實力、政府的政策支持,共同為創新藥的成長提供了确定性的保障。
然而 2022 年,最大的不确定性出現了,生物醫藥行業進入 " 寒冬 ",港股整體震蕩。
在這個大環境之下,生物藥企都在擴大管線和回籠現金流之間掙扎。康橋資本揮刀,為保住基本盤,雲頂新耀将一手引進的重磅腫瘤藥物 Trodelvy 的獨家權益退回給了賣方,這是雲頂新耀耗時一年排除萬難買入的管線,曾成為其市值的核心支撐力。
這一消息無疑是一個重磅炸彈,雲頂新耀股價應聲下挫。
對嘉善來説,重點引進項目出現大幅股價波動,這本應是個 " 心驚肉跳 " 的時刻,但在回憶時李炜駿描述得很平淡:" 雲頂新耀當時屬于斷臂求生,賣掉 Trodelvy 回籠一部分資金,保住另外兩款藥的管線流程。"
從項目招引和投資的經驗來看,哪怕是成熟項目的落地,也存在一定風險,但李炜駿表示,嘉善依然有确定的信心:" 企業就在我們當地,我們交流也比較多。最重要的是,我們是以重要合作夥伴的角色,深度參與到雲頂新耀的經營成長中,心裏有數就不會慌。"
事實證明,雲頂新耀的策略奏效了,兩款重磅新藥—— " 全球首個氟環素類抗菌藥物 " 依嘉 ®、" 全球首個 IgA 腎病對因治療藥物 " 耐賦康 ® ——都在 2023 年獲批上市。雲頂新耀最新财報顯示,耐賦康 ®2024 年 5 月在中國大陸商業化上市、2024 年 12 月被納入醫保,2024 年銷售收入達 3.53 億元,同比增長 1581%。依嘉 ® 目前覆蓋醫院擴展至 300 家核心機構,2024 年銷售收入 3.53 億元。兩者合計貢獻超過 7 億元銷售收入,直接拉動雲頂新耀 2024 年收入同比增長 461%,實現商業化層面盈利。
雲頂新耀赢得了扭轉局勢的機會,進一步更新 " 引進 + 自研 " 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自研能力取得突破性進展。
雲頂新耀位于嘉善的自建工廠具備多種規模的 mRNA 產品 GMP 生產產能,2021 年以來,雲頂新耀的 mRNA 平台成功地通過了臨床驗證,致力于腫瘤治療性疫苗的自主研發。
2025 年 3 月,雲頂新耀宣布,其研發的首款新型 mRNA 個性化腫瘤治療性疫苗 EVM16 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完成首例患者給藥,标志着該疫苗從實驗室研究向臨床應用邁出了堅實一步,表明雲頂新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腫瘤新抗原 AI 算法系統和 mRNA 技術平台已成功進入人體試驗階段。
同月,雲頂新耀啓動伊曲莫德(VELSIPITY®)位于嘉善工廠的生產建設項目。伊曲莫德主要用于治療中重度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UC)患者,嘉善工廠将利用現有 P1 車間一樓的 2200 平方米空間進行 GMP 改造裝修,并引入世界領先的片劑生產線,預計正式投產後伊曲莫德的年產能可達 5000 萬片。
雲頂新耀嘉善工廠
嘉善的生物醫藥產業也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站穩腳跟。截至 2023 年 10 月底,嘉善成功引入康愛生物、神暢醫療等 60 家醫藥企業,總投資超過 100 億元,取得資質的醫藥生產企業 38 家,科創板上市企業 1 家,企業數同比增長 66.7%。
這個充滿考驗的時刻,更能看到嘉善能取得發展的原因:勇于創新又踏實務實。
一個細節是,雲頂新耀項目一期投資 4.05 億美元,計量部門變化的背後,是跨境并購項目要涉及的一系列 ODI 審批(境外投資備案)。而對于從未操作過 ODI 的嘉善來説,更難的是 " 一片空白 "。李炜駿直言:" 知道難點我就去解決了,更難的是都不知道難點在哪裏。" 但嘉善還是堅定地踏出了面對空白的一步。
這或許也在回答那個問題:為什麼眾多縣網域裏,嘉善成為了那個發展樣本。
縣網域經濟的 " 耐心資本 "
在嘉善,不同類型企業園區,就像不同發展階段的縮影:夢天木門、TATA 木門等傳統企業園區規模大,是當地發展的經濟支柱;浙江長盛滑動軸承、格林策巴赫機械等企業園區,是印象中的工業廠房風格,承載着制造業發展的印記;雲頂新耀、蘭鈞新能源等企業園區,已經向現代化發展,簡約而大氣。
蘭鈞新能源
多種產業類型的融合,呈現了嘉善產業發展的轉型思路。
產業更新相當于要給經濟發展換引擎,是一場涉及面廣、充滿未知的變革。不得不承認的是,在合肥投資式招商的故事被放大之後,經濟發展和招商引資被壓縮到了一個期待很高、時間又很緊的節奏上,在焦慮和冒險的刺激下,產業發展的思路和動作容易變形。
保持定力,本身就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企業發展有市場規律,有合适的标的我們也會引進,但產業的發展還要靠產業自身的動力。" 李炜駿表示,產業發展是理想和現實并行的:" 傳統企業雖然創新力上不如新興產業,但營收利潤穩健,是經濟的壓艙石。新興產業無論是生物醫藥還是集成電路,都需要培育時間,短時間内很難創造可觀的收益。兩者需要科學搭配。"
科學的發展思路之外,一切還需要交給時間。
以生物醫藥產業已頗具規模的蘇州為例,2007 年,在蘇州一片稻田和荒地的獨墅湖邊,被稱為 " 生物灣 " 的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開園,時任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的楊建中在媒體采訪中回憶," 當時的工委書記整天追問我,這些企業什麼時候爆發?" 他回答,10 年。
經過 10 多年發展,這裏才終于成為江蘇醫藥創新的第一梯隊,園區内 20 餘家企業陸續上市,生物醫藥產業競争力穩居全國第一方陣。相比而言,嘉善生物醫藥產業和雲頂新耀都還在起步期,雙方一致看到,距離生物醫藥產業 " 爆發 " 還有一段距離。
醫藥產業具有特殊性,舉例來説,企業需要拿到藥品生產許可證 C 證,才能夠和拿到藥品生產許可 B 證的企業進行合作,這無形中讓合作門檻變高,產業融合也更需時日。但嘉善一直堅持做正向的探索,在引進生物醫藥企業時,依然會推薦企業和雲頂新耀建立聯系。比起立竿見影的建設效果,更關鍵的是始終保持做正确的事。
科學的發展觀念、優越的體制機制、理性的創新方式,多方因素成就了嘉善的發展藍本,由此放眼整個江浙縣城,眾多縣網域發展的 " 塊狀經濟 " 催生了各具特色的專業市場:海寧的皮革、義烏的小商品、丹陽的眼鏡 …… 都在細分產業中做到了行業天花板,甚至走出國門。
而專業市場的繁榮,又反過來推動 " 塊狀經濟 " 的進一步壯大,使得 " 江浙縣城 " 成為獨具特色的發展代名詞,共同構築了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根基。
借助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嘉善的產業發展始終在路上。與雲頂新耀同一年落地的蘭鈞新能源項目,三期施工正在如火如荼進行,達產後新增年產值将超 500 億元,将推動嘉善新能源產業加速邁向千億級產業集群。
在不确定性彌漫的當下,未來的道路或許不會如以往明确,但科學發展的底色、創新務實的精神将鋪設出一塊塊堅實的踏腳石,一路通向發展的方向。
36 氪未來產業
「36 氪未來產業」持續關注城市發展、產業轉型和創新創業項目落地。尋求報道可郵箱聯系 [email protected] 或掃碼聯系作者。
此外,今年 36 氪正式推出《36 氪企業投資指南内參》,依托在經濟圈產業群、區網域重點推進規劃與招商領網域的深厚積累,36 氪通過提供深入詳細、更為及時、獨家專有的全面信息服務,為政府部門提供高效、精準的產業項目内參;助力項目方匹配產業資金、鏈接關鍵人脈、快速融入新的產業生态。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36 氪未來產業 ",作者:張冰冰,阿至,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