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藝伎:被普遍誤解的歷史,歡迎閲讀。
京都宮川町藝伎區,一名年輕的藝伎正在對着鏡子整理自己的假發。© Jodi Cobb
利維坦按:
之前看到新聞,京都一名藝伎走在街頭,被好幾位遊客像狗仔隊一樣追着拍照,場面十分尴尬。如果説初到日本的遊客不了解當地歷史和文化有情可原,那麼這種追着拍照的行為實在是一種對他人的惡意冒犯了。更有甚者,有些遊客還上前去摸藝伎身上的服裝面料。
在中文語境中,藝妓(伎)總會讓人聯想到性工作者的身份——這可能是最大的誤解之一。
在網易雲音樂搜索【利維坦歌單】,跟上不迷路
對于許多人來説," 藝伎 "(げいぎ,geigi)一詞會讓人聯想到一幅引人注目的畫面:臉上塗着亮白色的妝容,頭上盤梳着一頭烏黑光滑的頭發,身着色彩鮮豔的傳統和服。
自 2021 年以來,日本一直在努力應對海外遊客數量的激增—— 2023 年約有 2500 萬人,2024 年僅前四個月就達到 1160 萬人。他們中的許多人前往該國第二大熱門目的地京都(僅次于東京),希望一睹這些标志性藝人的風采。
這座城市被視為日本的文化之都和藝伎產業大本營,這裏擠滿了不了解(或故意無視)藝伎區祗園的禮儀和規則的遊客。
2019 年 10 月,由于一名藝伎的衣服被撕破,另一名藝伎的衣領被塞上煙頭,日本出台了禁止拍照的禁令。© フォートラベル
在祗園居民對他們所謂的 " 不守規矩的遊客 " 提出投訴後,當地政府被迫采取行動,實施了一項旅遊禁令,該禁令于今年早些時候生效。" 京都不是主題公園," 當地議會表示。非法闖入私人領地者,罰款最高可達 10000 日元,約合 64 美元。
京都祗園甲部歌舞伎場的藝伎舞蹈。藝伎的舞蹈是從能劇和歌舞伎劇演變而來的。© Michael Yamashita
藝伎和舞伎(maiko,正在接受見習培訓的藝伎,通常只有十幾歲)屢屢投訴遊客,稱她們經常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被拍照——盡管京都周圍張貼了許多告示,清楚地説明了規則和違規罰款。
新政策是日本與過度旅遊持續鬥争中的最新舉措,過度旅遊導致基礎設施不堪重負,當地社區被邊緣化。但要理解新的禁令,不僅需要關注遊客數量,還需要認識到幾個世紀以來西方對藝伎的 " 性化 ",以及對其歷史文化背景的抹殺。
---
一名藝伎穿過京都的街道。這些标志性的藝人已成為日本豐富文化歷史的象征,越來越多的海外遊客希望見到她們——但并不總是以一種尊重他人的方式。© Justin Guariglia
由于西方媒體數百年來對性愛的刻板印象,藝伎的形象往往與性工作緊密相連。這其中也有一定的歷史道理——藝伎與風月場所有關,早在德川時代,性工作就更為普遍,藝伎也确實參與其中。
不過,許多當代充滿情色色彩的觀念,都源自像阿瑟 · 戈爾丁(Arthur Golding)這樣的作家所講述的極其聳人聽聞的故事,他的小説《藝伎回憶錄》(Memoirs of a Geisha)為幾十年來西方人對藝伎的理解定下了基調。
但這種對藝伎的誤解,剝奪了她們根植于文化和藝術的數百年歷史。
19 世紀 80 年代,一名手持三味線的藝伎。藝妓和舞伎通常用三味線演奏音樂。© Charles Harris Phelps
19 世紀 80 年代,藝伎通過彈琴和唱歌來招待客人。© Charles Harris Phelps
19 世紀末的一名藝伎。© Flickr
藝伎在京都準備茶道。茶道的準備和呈茶儀式是藝伎所訓練的眾多表演藝術之一。© Eliza Ruhamah Scidmore
藝伎(芸者,geisha)一詞強調娛樂性、藝術性和表演性。其中 " 藝(gei)" 與藝術(芸術)、藝術家(芸術家)、表演藝術(芸能)等詞中的含義相同。
" 尤其是在國外,但并不限于國外,我們幾乎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如今的藝伎形象但當我們試圖将這個詞的歷史時,這一形象就顯得相當不正常," 明尼蘇達大學專門研究日本表演和性别研究的教授井坂茉樹(Maki Isaka)説道," 藝伎的意思是‘者(sha)’所做的‘藝(gei ,習得的藝術技巧)’,這個詞在過去就是這麼用的,但含義更廣泛,甚至包括國術練習者。"
這個術語本身甚至不一定具有性别意味。歷史學家指出,最早的藝伎實際上是當時在江户(即現在的東京)工作的男性藝伎。" 根據地區的不同,藝伎作為一個‘性别中立’的術語指的是男性藝伎,需要加上性别标識符才能表示女性藝伎," 井坂茉樹説道。
藝伎(げいしゃ,geisha)這個詞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只是被傳入英語的一個詞而已;在其他城市,如京都,則使用 " 藝伎(げいこ,geiko,也寫作 " 藝子 ")" 這個詞。
1970 年,京都一家茶館裏,一名藝伎正在端茶倒水。© Thomas J. Abercrombie
甚至在藝伎的美學中,娛樂與表演之間的聯系也是顯而易見的——在歌舞伎(kabuki)中能找到引人注目的白色妝容,在能劇(Noh)中使用的淺白色面具中也能找到這種妝容。
井坂茉樹説道:"17 世紀末至 18 世紀初江户時代戲劇相關出版品中, 藝伎通常指的是歌舞伎演員,而當時歌舞伎演員的默認角色都是男性。"
此外,與傳統的歌舞伎和能劇表演場所一樣,藝伎場所也遵循通過等級制度傳承知識和技能的體系,以指導舞伎和正在接受培訓的藝伎完成她們的學業。
古町藝伎的舞蹈。© wikipedia
一名三味線演奏者與兩名持扇舞伎的合影。© Eliza Ruhamah Scidmore
這些舞伎一般在 15 至 20 歲之間,她們在訓練中學習茶道、舞蹈,以及音樂。成為藝伎的過程非常嚴苛,需要近 10 年的時間,包括試用期、學徒期和培訓,然後年輕女性才能成為舞伎。成為舞伎後,還需要進一步培訓才能成為藝伎。
近年來,由于疫情的影響,藝伎的數量有所下降。2021 年,京都五個藝伎區的從業人數徘徊在 161 人左右,舞伎數量為 68 人。年輕女性仍然可以申請成為舞伎——甚至一些日裔美國女性也申請了,并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她們的經歷——但與許多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行業一樣,人們對舞伎的興趣正日漸式微。
82 歲的赤坂育子(Ikuko Akasaka)是日本仍在工作的年長藝伎之一,她已經從事了 64 年的高難度傳統表演藝術。圖為她和教練在一起練習。© Noriko Hayashi
---
京都有五個藝伎區,藝伎在那裏工作,形成了一個以傳統文化為基礎的生态圈,其中包括為顧客提供必需品的其他企業,例如茶社或宴會廳。
藝伎所戴假發被稱為 " 鬘 "(かつら,katsura," 鬘 " 在古漢語裏本義指美麗發式,沒有假發之義,日語把假名 "かつら" 寫成漢字 " 鬘 ")。© Jodi Cobb
這些機構不僅需要食材來制作完整的菜單,為常客和遊客提供服務,還需要工匠來協助維護傳統風格的建築,例如榻榻米制造者和熟練的木匠。同樣,藝伎也需要工匠來為她們提供行業必需品,例如精致的和服和各種配飾。
但這些地區也有一些普通居民,他們的生活常常被大量遊客所打擾,尤其是在過去這幾年。
不幸的是,大多數來京都旅遊的遊客既不了解藝伎的歷史,也不了解該地區的禮儀和規則。駐京都的作家、編輯兼長期旅遊顧問弗洛倫蒂娜 · 利奧(Florentyna Leow)注意到,過去幾年,日本各地的旅遊業呈上升趨勢,尤其是在京都。
她説:" 與疫情之前相比,現在拿着自拍杆拍攝的人越來越多,從寺廟到小餐館,各種地方都有人拍攝視頻,四處閒逛和打電話的人也越來越多。這一切都意味着,本地人會在不知情或未經允許的情況下被拍進照片或視頻中。"
京都的遊客禁令可能看起來很極端,但限制誰能接觸藝伎及其活動空間的想法并不新鮮。茶室可能會限制顧客,甚至可以實施推薦制度——初次光顧的顧客可能無法入内,除非他們能通過常客或可信的第三方進行審查。
眾所周知,藝伎和舞伎對她們的職業守口如瓶,即使是善意的學者也難以獲取到她們的個人信息,除非他們能證明自己的意圖友善。
但這項禁令引發了另一個關鍵問題——确定誰是居民或國内遊客,誰是外國遊客(非日本人)。許多非日本居民可能僅因外貌特征就被禁止從事合法業務。這樣的禁令并不容易維持,反而表現出一種對一個很可能不會消失的現實問題的短視态度。
東京,一塊藝伎學徒站立照片板框住了藥妝店的貨品。© David Guttenfelder
2007 年,京都舞伎頸背呈現的傳統妝容。藝伎和舞伎可通過妝容、發飾以及和服上的細節進行區分。© Jodi Cobb
喜多川歌麿北國五色墨之藝妓。© wikipedia
兩位藝伎正在招待一位男士。西川祐信(Nishikawa Sukenobu)。© Library of Congress
文 /Julia Shiota
譯 / 天婦羅
校對 / 兔子的凌波微步
原文 /www.nationalgeographic.com/culture/article/modern-geisha-japan-kyoto-misconceptions
本文基于創作共享協定(BY-NC),由天婦羅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加星标,不迷路
往期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