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創始人王寧财富達505億,泡泡瑪特黑貓投訴卻超1.5萬條,歡迎閲讀。
此前一度在資本市場遭遇質疑的泡泡瑪特,憑借 2024 年的亮眼業績成功逆襲。
據泡泡瑪特最新出爐的财報顯示,2024 年泡泡瑪特狂攬營收 130 多億,其中港澳台及海外地區貢獻 50.66 億元,同比暴增 375.2%,占比躍升至 38.9%,這意味着創始人王寧此前立下的 " 再造一個泡泡瑪特 " 的目标已經成為現實。
進一步拆解泡泡瑪特的财報,近段時間以來大火的潮玩頂流 LABUBU 領銜的 THE MONSTERS 系列表現十分亮眼,去年斬獲 30.4 億元營收,同比增長 726.6%,對總營收的貢獻從 5.8% 飙升至 23.3%,成為拉動業績的關鍵力量。
在胡潤研究院最新發布的《胡潤全球富豪榜》上,身為泡泡瑪特創始人的 85 後新鄉創業者王寧财富大幅躍升,以 505 億元的财富再度跻身榜單,其身家相較上年更是增長超 3 倍。
回溯泡泡瑪特的發展歷程,其在資本市場上的經歷跌宕起伏。從多輪融資到港股上市,再到市值突破千億,後因盲盒市場監管趨嚴陷入谷底。為擺脱盲盒單一标籤,公司積極轉型,構建多元營收結構,如今終于實現業績與股價的雙豐收。
盡管成績斐然,但泡泡瑪特仍面臨諸多質疑。目前,黑貓投訴平台關于泡泡瑪特的投訴,已經超過 1.5 萬條。此外,公司的發展模式,也引發了一些争議。
" 再造一個泡泡瑪特 ",泡泡瑪特做到了!
" 今年我們預計海外營收能到 10 億元,明年的海外業務有信心超過整個集團 IPO 前 2019 年的收入,等于在海外再造了一個泡泡瑪特 ",在 2023 年半年報業績説明會上,身為泡泡瑪特創始人的王寧曾滿懷信心地説道。
如今,作為 " 中國潮玩第一股 " 的泡泡瑪特不僅成功兑現承諾,還憑借超預期的增長在全球市場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潮玩風暴。實際上,在 2024 年半年報業績説明會上,王寧就已透露,泡泡瑪特提前數月達成了 " 海外再造一個泡泡瑪特 " 的目标。
據泡泡瑪特彼時發布的财報顯示,2024 年上半年,泡泡瑪特斬獲 45.58 億元的營收,其中中國内地貢獻 32.06 億元的營收,占比為 70.35%,港澳台及海外地區貢獻 13.51 億元的營收,占比接近三成。
而近日,泡泡瑪特又交出了一份更為亮眼的答卷。據泡泡瑪特最新披露的财報顯示,2024 年,泡泡瑪特全年錄得 130.38 億元的營收,相比上年的 63.01 億元翻了一倍以上。
具體來看,去年公司來自中國内地市場的收入達到 79.72 億元,同比增長 52.3%,占比約六成;而同期公司來自港澳台及海外市場的收入達 50.66 億元,大幅超過 2019 年 16.83 億元的全年營收規模,同比漲幅更是高達驚人的 375.2%,占總營收的比重也從去年的 16.9% 躍升至 38.9%。
進一步分析海外區網域市場,泡泡瑪特呈現多點爆發式增長。去年,東南亞、東亞及港澳台地區、北美、歐澳及其他區網域,對泡泡瑪特港澳台及海外市場收入的貢獻分别為 47.4%、27.4%、14.3%、10.9%,同比分别實現 619.1%、184.6%、556.9%、310.7% 的增長。
韓國弘大泡泡瑪特門店的人潮湧動,英國門店前一大早便排起的長龍隊伍,甚至曼谷旗艦店銷售額力壓北京、上海門店榮登全球榜首 …… 這些場景都充分印證了泡泡瑪特在出海征程中所取得的傲人成績,實現了從本土品牌向全球化 IP 運營者的華麗蜕變。
至于利潤指标,泡泡瑪特的盈利能力同樣令人矚目。去年,泡泡瑪特的年内溢利從 2023 年的 10.89 億元激增至 33.08 億元,足足漲了兩倍還多。
可以作為參照的是,當下大火的網紅超市胖東來,去年的淨利潤為 8 億多。從營收和利潤兩個指标來看,去年對于泡泡瑪特而言無疑是大豐收的一年。
泡泡瑪特業績創下新高,背後的最大功臣是誰?從财報來看,當下爆火的 THE MONSTERS 無疑是泡泡瑪特最耀眼的明星 IP。去年,該 IP 以一己之力為泡泡瑪特拿下 30.41 億元的營收,同比暴漲 726.6%,對總營收的貢獻由上一年的 5.8% 衝到了 23.3%。
在 THE MONSTERS 系列中,LABUBU 更是人氣爆棚,成為現象級產品,不僅泰國公主和頂流女團 BLACKPINK 的成員 Lisa 不止一次地在公開場合表達對 LABUBU 的喜愛,就連泰國旅遊局官方也曾為其授予 " 神奇泰國體驗官 " 的榮譽稱号。
" 我們确實看到 LABUBU 有變成一個全球化超級 IP 的機會 ",對于 LABUBU,泡泡瑪特首席運營官司德寄予厚望," 它不像過去我們在一個小市場裏看到一個小機會。現在是真的看到大機會了。我們在想怎樣盡量接住這個機會。順着機會把 LABUBU 推成未來的米老鼠、皮卡丘。"
除了 THE MONSTERS 外,MOLLY、SKULLPANDA、CRYBABY、DIMOO、HIRONO、Zsiga、HACIPUPU、其他藝術家 IP、授權 IP,去年分别為泡泡瑪特貢獻 16.1%、10%、8.9%、7%、5.6%、1.9%、1.7%、10.8%、12.3% 的營收。
河南新鄉小夥,靠泡泡瑪特積攢 505 億身家
泡泡瑪特成功從中國本土走向世界,也讓站在其背後的 85 後創業者王寧走進公眾的視野之中。
1987 年出生于河南新鄉的王寧,在商鋪的萬花筒中浸潤成長。父母從事音像、鍾表、漁具等等生意的經歷,為他編織了獨特的商業認知圖譜。當同齡人嬉笑玩耍時,他已學會在櫃台後觀察人流走向,在貨架間丈量商業尺度。這種浸潤式的商業啓蒙,成為他日後締造潮玩帝國的原始密碼。
高中畢業那個蟬鳴聒噪的夏天,王寧完成了從校園到商海的初次探索。憑借對足球的熱愛,他開辦了足球暑期班。在這個過程中,他獨自克服場地、師資等難題,通過整合各類資源,成功吸引了眾多學員。這次經歷,不僅讓王寧初嘗資源整合的甜頭,更為其後續規模更大的創業征程奠定了堅實的信心基礎。
2005 年,王寧進入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主修廣告學專業。大學期間,他發現同學們有記錄大學生活的強烈需求,通過制作相關光盤并出售,他再次體驗到了經商的樂趣。而王寧當時為此成立的 "Days Studio" 團隊,其中部分人更是追随王寧創業長達 10 年以上的元老。
然而,随着視頻網站的迅速崛起,光盤生意的發展空間被嚴重壓縮。意識到這個模式難以走通後,王寧當機立斷,及時調整業務方向,帶領團隊投身批零行業。他們奔赴杭州、義烏等地考察,精心挑選特色小商品,并通過轉手銷售獲取利潤。
在探索零售業務的過程中,王寧和團隊發現了 " 格子店 " 這一新興零售業态。這種融合多種商品的創意市集模式,一經推出便受到消費者的熱烈追捧。但随着市場競争的加劇,大量模仿者湧入,王寧敏鋭地察覺到該模式的局限性,開始尋求創新與突破。
一次香港考察時,王寧接觸到名為 Log On 的潮流百貨公司深受啓發。回到北京後,他将前期積累的資金全部投入,參照 Log On 的模式創立了泡泡瑪特。2010 年 11 月,泡泡瑪特首家門店在北京中關村歐美匯購物中心正式開業。
然而,開業初期,泡泡瑪特遭遇了嚴峻挑戰:門店客流量稀少,店員無所事事,甚至不少員工選擇離職。面對困境,王寧沒有氣餒,而是積極思考破局之策。他創建淘貨網,試圖通過整合零售資源将其作為一項服務提供給有意開店的創業者。
為了推動項目發展,王寧後續見了十多家 VC,卻屢屢碰壁。幸運的是,一個名為麥剛的天使投資人向其抛出了橄榄枝。不過,麥剛直言其對淘貨網不感興趣,但是對泡泡瑪特很感興趣。最終,麥剛為王寧送來了 200 萬的投資。這筆投資雖不算很多,但對于當時的王寧而言無疑是一筆 " 救命錢 "。
資金問題得到暫時緩解後,泡泡瑪特逐漸迎來了希望的曙光。随着消費者對潮流百貨的需求日益旺盛,泡泡瑪特在年輕消費者群體中快速走紅。
2015 年,王寧敏鋭地察覺到線下零售行業的變化:門店銷量和毛利雙降,經營環境日益嚴峻。就在此時,一款名為 Sonny Angel 的日本盲盒玩具在泡泡瑪特門店意外暢銷,王寧從中洞察到 " 收藏玩具 + 随機性體驗 " 模式的巨大市場潛力,果斷決定帶領泡泡瑪特進軍收藏類玩具市場。
此後,在王寧的帶領下,泡泡瑪特持續不斷地進行戰略調整與業務創新,逐步從單一的零售公司,成功轉型為集藝術家經紀、IP 孵化、零售以及潮流文化推廣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平台型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在胡潤研究院 3 月 27 日公布的《胡潤全球富豪榜》中,王寧憑借 505 億元的财富強勢登榜,其财富相較上年更是增長超 300%。
繁榮表象下,泡泡瑪特伴有質疑與争議
回溯泡泡瑪特的發展軌迹,其在資本市場的經歷,宛如乘坐過山車一般起伏跌宕。
天眼查顯示,泡泡瑪特成立後曾獲得過多輪融資,吸引到了包括啟賦資本、創業工場等投資機構的青睐。據泡泡瑪特的招股書顯示,IPO 前,紅杉憑借其所持有的泡泡瑪特 4.87% 的股權,便已成為公司占股最大的外部機構股東。
2020 年 12 月,泡泡瑪特成功登陸港股,順勢摘得 " 中國潮玩第一股 " 的稱号。上市初期,風光無限的泡泡瑪特市值一度突破千億港元。然而,随着盲盒市場亂象頻出,監管力度持續加大,泡泡瑪特的發展遭遇挫折,光環逐漸褪色,公司股價也随之大幅下跌,陷入谷底。
面對這一局面,王寧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 泡泡瑪特不是一家盲盒公司,而是一家潮玩品牌 "。與此同時,從 2021 年開始,泡泡瑪特财報也不再将盲盒的收益單獨列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1 月,相聲演員郭麒麟在參加泡泡瑪特公司年會時,一句 " 特别高興能參加咱們境内最大的博彩公司的年會 " 的言論又在網絡上掀起不小的讨論。
彼時,聽到這番言論後,王寧臉上閃過一抹尴尬的笑容。王寧急忙找補道,郭麒麟的話容易引起歧義,并強調泡泡瑪特是 " 全世界最大的潮玩公司 "。
事實上,為了摘掉盲盒标籤,泡泡瑪特做了諸多努力。公司不僅大力拓展手辦、毛絨玩具、MEGA 珍藏系列等多元化產品品類,還積極探索線下樂園、遊戲等創新商業形态。
經過不懈努力,泡泡瑪特如今逐漸構建起多元化的營收結構。據泡泡瑪特此次發布的财報顯示,2024 年,手辦、毛絨、MEGA、衍生品及其他產品,對總營收的貢獻分别為 53.2%、21.7%、12.9%、12.2%。
前述數據説明,泡泡瑪特已不再單單依賴盲盒類產品。特别是在 THE MONSTERS 系列毛絨產品的強勁帶動下,2024 年泡泡瑪特毛絨產品收入同比激增 1289%。
此番業績創下新高之際,泡泡瑪特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也頗為亮眼。截至 3 月 27 日收盤,泡泡瑪特報收 153.7 港元 / 股,較此前 9.809 港元 / 股(前復權)的歷史低點可謂是一飛衝天。目前,泡泡瑪特的最新市值達 2064.1 億港元。
盡管業績和股價雙雙飄紅,但外界對泡泡瑪特的質疑聲卻從未消散。比如,公司股價暴漲背後,身為掌舵者的王寧卻并未一直堅守,而是選擇了減持部分股票。
根據泡泡瑪特向港交所提交的檔案顯示,去年 10 月 24 日,王寧減持了 2170 萬股泡泡瑪特的股票,減持均價為 71.98 港元,套現總額超 15.6 億港元。
除了王寧,泡泡瑪特首席運營官司德也減持 210 萬股,套現 1.5 億港元。此外,身為泡泡瑪特非執行董事、早期投資人的屠铮在去年 5 月、10 月也完成了兩次減持,累計減持 2100 萬股,套現約 8.6 億港元。
與此同時,消費者對泡泡瑪特的投訴也日益增多。在黑貓投訴平台上,截至目前,與泡泡瑪特相關的投訴量已累計突破 1.5 萬條。僅近 30 天,泡泡瑪特的新增投訴量就達到 256 條,平均每日新增投訴超過 8 條。
消費者發起的這些投訴,覆蓋多個維度。在產品層面,部分消費者反饋到手商品存在瑕疵;售後環節,退換貨流程繁瑣、售後服務體驗差的問題較為突出;營銷層面,也有消費者直指品牌存在虛假宣傳的情況。
除此之外,社交平台上圍繞泡泡瑪特的質疑聲此起彼伏。熱門產品時常出現 " 一娃難求 " 的搶購潮,消費者懷疑品牌方有意進行飢餓營銷;預售期過長,極大考驗消費者的耐心;而黃牛的猖獗介入,肆意抬高產品價格,進一步加劇了市場亂象,損害消費者的權益。
如今風光無限的泡泡瑪特,能否創造出更輝煌的業績?雷達财經将持續關注。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鴻途 FLY",作者:孟帥,編輯:深海,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