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這樣的期中成績單,下半年怎麼辦?,歡迎閲讀。
從去年開始,中國汽車市場的格局變了,借着新能源,市場各項指标蹭蹭上漲,各大品牌推出產品的節奏玩命加快。
有些車企在之前嘗到了甜頭,于是對未來開啓了更加美好的展望;有些車企遇到了一些坎坷,開始奮起直追,不管怎麼説,日歷翻開進入 2023 年之後,這是一眾車企眼中的關鍵時間節點,無不卯足了勁努力表現。
來到 7 月,在忙碌與内卷之中,這半年時間過的似乎要更快一些,轉眼間就到了 " 期中考試 " 的階段,開年定下的目标也到了重新審視一下的時候。
"
理想成黑馬,蔚來小鵬要丢掉幻想
先説新勢力,為什麼要把新勢力放到傳統品牌的前面來説,畢竟在今年上半年,目标達成率最高的是一個新勢力品牌——理想。
理想在年初的時候給自己定了一個 30 萬的年度銷量目标,時間過半,半年銷量來到了 13.91 萬輛,相對于自己制定的目标,完成率達到了 46.37%,并且超過了 2022 年全年的數據。如果這個勢頭在下半年持續,理想很有可能在年終超過自己頂下的 30 萬目标,估計理想自己都沒想到今年能有這樣一個表現。
此時,過去被放在一起的蔚小理在現在已經分裂,蔚來今年的目标是 25 萬輛,但是上半年賣出的數量就是這目标的一個零頭,5.46 萬輛算是達成了 22.27%;小鵬更慘 4.14 萬輛的銷量僅為目标的 20.72%。
這其中的原因其實在今年被放大,蔚來瞄着那些百年豪華品牌去打,可是有一個問題,50 萬是一個比較尴尬的定位,一是不高不低,二是選擇太多,作為新勢力沒有底藴,產品缺少爆點,而且現在的大形勢是純電產品在逐漸降價,對标豪華要不就走一個小而精的路線,現在的蔚來則是給自己的攤子鋪的越來越大。
至于小鵬則是被自己搞得有些不知所措,尤其是從去年發布旗艦產品之後,對于消費者來説缺少一些能夠讓人聽起來就熱血沸騰的配置或產品理念,最近賣的比較好的小鵬 G6 其實還是依靠性價比這一點,這個熱度能不能在後續持續下去還是需要觀察。
通過這幾家車企的銷量完成率可以看到這樣一個迹象,也就是消費者對于混動的接受度遠大于純電。
這一點其實可以預見,而且在後續的一段時間内,這個現狀也很難會被改變,買車對于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説是剛需,那麼這個剛需體現在什麼地方?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證出行半徑,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的附加條件:更短的時間内到達目的地。
不管是增程還是怎樣的混動技術,放到現在的市場裏面只要是解決問題其實就是能夠讓人接受的技術。
雖然説現在很多主打純電的品牌給出了越來越快的充電技術,但是在真正落地的時候卻有了很多先決條件,例如得是專門的充電樁,或者是沒有排隊,反正從個人的實際體驗上來説,很多時候還是會出現找充電樁的焦慮。
所以既然現在有一種名為汽油的神奇小藥水存在,并且國家層面也和多國籤訂了一些能源領網域的檔案,那麼短時間内,這對于國内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説,誰是 " 大眾 ",這是 " 小眾 " 就無需多言了。
自主完善布局,下半年有衝高勢頭
比亞迪不用説了,估計是上一年的勢頭太好了,于是今年直接把目标從 120 萬提到了 300 萬輛,雖然達成率在年中沒有過半,但是整體的銷量卻是去年同期的兩倍,這個勢頭就算到了年底沒達标,但是銷量依舊是能夠讓品牌滿意的。
吉利在今年年初制定目标的時候并沒有貪高,而是選擇了與去年相同的目标,其今年上半年完成率從 37.2% 上升至 42.06% 也是一個好的勢頭,在銷量上的體現也是實打實增長了約 8 萬輛。
并且下半年吉利的地表現應該會優于上半年,原因可以歸結為新品牌系列的快速推進,銀河在這半年的時間當中幾乎是在玩兒了命全速推進,2 月公布品牌,三個月之後首款車上市,之後的交付、經銷網絡的鋪開也同時完成,要知道這一套動作在之前可是需要半年時間才能完成的。
這麼快的動作可能也是受到了現在市場環境的影響,畢竟太卷了,產品也太多了,説實話吉利之前在新能源領網域的存在感是有些弱的,那麼現在這種互相往死裏掐的競争态勢下,只能是動作越快越好,并且通過短時間的高頻次熱度營造,帶動吉利整體的新能源銷量。
像今年銀河就規劃要發 3 輛車,從開年發品牌,到年底 3 輛車,生產隊的驢可能都沒有這個團隊忙,但是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長安汽車把年度目标提到了 280 萬輛,上半年完成率達到了 43.42%,實際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1 萬輛左右,值得關注的一點是自主品牌銷量 102 萬輛這個數據,占到整個集團的 84%,這樣來看現在長安的發展勢頭是比較健康的,從靠合資養活自己轉到靠自己,這幾年确實沒白研究技術。
再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品牌就是長城,對于長城來説,今年的關鍵詞應該是翻身,其在年初制定目标的時候就直接較之前下降了 15.8%,可能是之前新能源表現受挫,于是重新審視了一下自己,并且按下加速鍵。
在轉向新能源領網域的時候,長城汽車相對于長安、吉利、比亞迪來説,其實慢了一步,在今年的上海車展過後算是真正進入到了正軌,後續的藍山、摩卡其實表現要比預期好很多,最重要的一點是,終于想起來哈弗才是自己真正走量的子品牌。
同時今年對于長城來説也是梳理自身產品線的一個過程,之前長城本來想劍走偏鋒來一個女性用車并且以此進入到新能源領網域,但是實際的表現有些差強人意,畢竟長城的品牌印象在消費者心中還是太爺們了。
而且還有一點,就是這種個性太強的車放在一個家庭當中很難會被作為購買的首款車型,可能會在家裏有一輛車之後,在給家庭中的女性用户選擇一款車,那麼這就有了兩個問題,第一,一線城市當中牌照政策限制了銷量;第二,二三線城市當中,對于第二輛車的預算并沒有那麼高,雖然其定價是主銷的 15 萬區間,但是這個價格作為第二輛車的話,接受度并不高。
那麼從現在長城推出產品的情況來看,產品的 " 硬度 " 又回來了,枭龍去和比亞迪競争,坦克被賦予新能源技術,平衡越野與經濟型這個矛盾的問題,H 系列的車型回歸,很可能在全尺寸 SUV 領網域給出一個極具驚喜價格的產品。
鬧騰完了,下半年或穩字為先
目前國内汽車市場銷量背後主要是傳統自主品牌在推動,尤其是頭部車企在現階段收獲了明顯的轉型成果,新能源的份額正在不斷擴大,但是就像前面説的,搞混動明顯更有前途,孤注一擲在純電領網域可能會受挫。
并且轉型落後的車企将會在後期逐漸淘汰,畢竟在國内市場的競争力變得太弱了,苟延殘喘是在是沒什麼意思,不如踏踏實實專注一下海外市場。
與此同時,現在的市場不确定性也很大,有些車企在去年表現并不理想,但是今年有明顯的翻身迹象,同樣也有銷量突然斷崖式下跌,這對于一些車企來説可能是一個比較樂觀的迹象。
但是價格這個因素在上半年對于汽車市場擾動明顯,很多新車的定價因此受到影響,并且也讓一些品牌内部的價格體系有些紊亂,過去半年的時間可以説是一直在不斷調整的階段,那麼現在時至年中,對于很多品牌來説是要進入一個冷靜期,或者説是自己的思考階段。
那麼在下半年開始,車企對于市場預期、自身的產品價格對應體系、新車發布時機都會進行重新的考量,那麼很可能市場會進入一個平穩增長的階段去自我調整,為傳統的三季度購車季去積蓄力量。【iDailyc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