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從小吏到帝國丞相,李斯的逆襲與悲劇人生,根源是它!,歡迎閲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李子霄 ,作者李子霄
他原本只是楚國的一個小吏,卻不甘于平凡的生活,毅然踏上了 " 背井離鄉 " 的人生旅途。
從一介寒門學子,一路拼搏成為大秦帝國的第一任丞相,這個人便是李斯。
《史記》為我們講述了他的奮鬥歷程,李斯的故事既令人振奮,又讓人惋惜,讀來不禁讓人感慨萬千。
公元前 208 年,李斯及其家族被滅,他被處以極刑,罪名是謀反。
可他真的謀反了嗎?不,他并未謀反,卻無處申辯,最終只能含冤而死。
那麼,李斯為何會有這樣的結局?
這位大才之人到底輸在了哪裏?
重温李斯的兩個故事,或許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啓發。
李斯早年是楚國管理糧倉的小吏,每天朝九晚五,日子過得渾渾噩噩。雖衣食無憂,但也并不富裕,一家人的生活頗為拮據。
有一次,李斯去廁所,剛一進去,一群老鼠便狼奔豕突。
他看到這些老鼠個個瘦骨嶙峋、毛發髒亂,讓人頓生厭惡之感。
這時,他又想起糧倉裏的老鼠,那些老鼠個個吃得肥頭大耳、油光锃亮。
那些糧倉中的老鼠毛發锃亮,吃得肥碩壯大,根本不怕人。
同樣是老鼠,為何有的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見了人還要四處逃竄,而有的卻能在糧倉裏、米缸中惬意生活?
人和人之間為何也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後來,李斯領悟到一個重要道理:是所處的平台和環境不同,只有改變自身環境,才能改變處境。
如果無法改變出身所在地,那麼就要改變生活所在地!
于是,李斯決定離家外出,去尋找屬于自己的 " 糧倉 "。
他不顧家人反對,辭去小吏職務,離開了楚國故鄉。
他先是拜當時名氣極大的荀況為師,在其門下學習。
能在這樣的名士門下畢業,自然不愁找不到工作。
但是李斯看不上楚國的貴族,一心想到國外謀求發展,最終來到了秦國。
然而,在陌生的國度謀求發展談何容易。
李斯在呂不韋門下蟄伏許久,成為其身邊的人,找到了最初的平台。
而呂不韋這個平台,也是他的一個跳台。
很快,李斯得以接近秦王嬴政。
他為嬴政獻上了一個滅掉六國、平定天下的戰略構想,而李斯的到來,完全符合嬴政的期望。
于是,李斯成為嬴政統一六國的重要助手。
至此,李斯從客卿起步,憑借做事漂亮、善于察言觀色且能為嬴政解決問題的本事,他的職務一路升遷,從客卿到長史,再到廷尉。等到六國被滅時,李斯已升任丞相。
可以説,此時的李斯是一個極為勵志的榜樣。
他出身寒門,卻一路逆襲成為大秦帝國的丞相,完成了許多大臣、王侯将相都難以達成的艱巨使命,堪稱逆襲典範。
這一時期的李斯,對我們而言是一個正面榜樣。
如果你想改變命運,就一定要找對平台、拜對名師,同時充分展現自身價值,如此才能改變命運。
當然,這只是李斯命運中喜的一面,他也有着悲劇宿命。
為什麼感覺李斯,後來變了味兒呢?
其實,從他開始謀害同窗韓非,李斯就已變味。
那時,李斯已是嬴政身邊的重要助手。面對韓非的到來,李斯有了危機感。
韓非是他的同窗,其水平如何,李斯心中有數,他自慚形穢,深知自己比不上韓非。
所以,當韓非受到嬴政賞識時,李斯找準機會将韓非投入大牢,還把他送上了黃泉路。
正是由于對權勢的深深眷戀,在秦始皇突然駕崩之際,李斯一時被趙高忽悠,慌了陣腳。
為了保住自身地位,長久享有富貴,他決定與趙高合謀,篡改秦始皇遺诏,擁立胡亥為大秦帝國的繼位人。
為了富貴與權勢,他與虎謀皮,最終為自己選了一位極其不靠譜的老板,自己也命喪老板之手,這便是李斯的悲劇。
李斯為什麼會遭遇如此悲劇呢?
有人説這是他的宿命。
其實,李斯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他曾飽受窮困之苦,富貴之後,絕不想再回到從前的苦日子。
所以,當面臨地位喪失、财富受威脅時,他果斷以自身利益為中心,選擇了眼前利益,卻因此失去了長遠利益。
我們很多人在做決策時,往往會受出身、過去的環境、家庭以及朋友的影響,習慣性地做出防御性決策,以保護自身利益,而這類決策常常是錯誤的。
李斯便是如此。
從歷史來看,李斯赢在了自我覺醒,赢在了對命運的反抗與抗争,他以不屈的精神書寫了自己人生中輝煌的一頁。
李斯遠離故鄉,在異國他鄉漂泊闖蕩,書寫了一段草根逆襲的傳奇,成為令人矚目的逆襲榜樣。
然而,宿命的枷鎖與過往的貧窮如影随形。長久困于貧窮的他,對權勢產生了極度的渴望,一心想要長期占有權勢。最終,為了那虛無缥缈的權勢,他不僅搭上了自己的性命,還連累了全族。
可以説,李斯是成功的,卻也是悲哀的。貧窮激發了他的鬥志,成就了大秦帝國的丞相李斯;但也正是貧窮帶來的恐懼與貪婪,讓他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這便是李斯的故事帶給我們的深刻思考。
你覺得是這樣嗎?
煮酒論英雄,持杯贊豪傑。
關注我,為你分享一讀就上瘾的人物故事。